憨人篇
憨人憨福
憨字心上一个敢
“憨”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意思,值得我们仔细推敲。查过《新华字典》后我们知道,“憨”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傻,痴呆”,这其实也是现代人不喜欢“憨”人的原因。但是,“憨”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即“朴实,天真”,比如,我们经常用“憨头憨脑”形容孩子的可爱。美国总统威尔逊小时侯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看任何问题都很专注,但这种专注被周围的人称之为“憨”,不知道变通,甚至有人说如果同时扔给他一枚5美分的硬币和一枚10美分的硬币,威尔逊都会憨到去捡那个5美分的硬币。更有好事者真的做了试验,扔给威尔逊两枚硬币,一枚是5美分的,另一枚是10美分的。威尔逊真的去捡了那个5美分的硬币。这件事很快在周围传开了,大家评论着威尔逊有多么傻、多么憨,但威尔逊对此一直没有辩解。很多年过去后,威尔逊成了一位学者,后来又当上了美国总统,有人旧事重提,问起这件事来。威尔逊淡淡地说:“如果我当时去捡那个10美分的硬币,那么以后还会有人再向我扔硬币吗?”威尔逊的话简短,但却是对威尔逊周围的人甚至现在的人一个绝好的讽刺与警示:不要以为谁比谁憨多少,“憨”人往往有自己专注的事情,讥笑别人“憨”的人往往比被讥笑的人“憨”得更甚。
憨者往往是无畏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和不可克服的困难。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初生牛犊不畏虎”,这并不是说牛犊真的有足以抵抗、威慑老虎的实力,而恰恰说明牛犊并不知老虎的厉害和自己到底有多大实力。憨者就像初生的牛犊一样,朴实、天真、热情、自信。
琼斯在大学毕业后如愿考入当地的《明星报》任记者。上班时间不长,单位开会,他的上司在会上问所有记者:“谁愿意去采访大法官布兰代斯?”所有的人都没有说话,上司很尴尬。琼斯不知哪来的勇气,站起来说:“我可以试一试!”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上司却露出满意的笑容。
会后,同事史蒂芬告诫他说:“我们的报纸并不是当地一流的大报,你又是刚进入这一行业,算是刚刚出道,大法官布兰代斯怎么会接受你的采访呢?”
琼斯说:“我很感谢你的美意。让我来打个比方——这就好比躲在阴暗的房子里,然后想象外面的阳光多么的炽烈。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往外跨出第一步。做任何事情,你不去试试又怎会知道能否做成呢?”
史蒂芬摇摇头,“真是憨子一个!十足憨瓜一个!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太不小心了!”
只见琼斯拿起桌上的电话表,查询布兰代斯的办公室电话。很快,他与大法官的秘书接上了号。接下来,琼斯直截了当地道出了他的要求:“我是《明星报》新闻部记者琼斯,奉命访问法官,不知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呢?”旁边的史蒂芬吓了一跳,但他接着清楚地听到琼斯在说:“谢谢你,明天1点15分,我准时到。”事情竟然出奇的顺利。
有时困难在想象中会被放大一百倍,事实上,走出了第一步,你就会发现那些麻烦与困难有时只是自己吓自己。在别人眼里是憨子的人往往因为无畏而大胆地迈出第一步,从而走向了成功。
憨人都是有心人。“憨”字在结构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敢”,意为勇敢、无畏;二是“心”,意为是有心人,而不能是有勇无谋的莽汉。
一个农场主在巡视屋舍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金表遗失在谷仓里,他遍寻不获便在门口贴了一张悬赏的告示。
人们面对重赏的诱惑,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奈何谷仓中谷子成山,要在其中找寻金表如同大海捞针。
人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没有找到,一个个放弃了重赏的诱惑,只有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在继续寻找。他已经整整一天没吃饭,为了那份赏钱,他希望在天黑之前找到金表,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小孩在想:“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找一块表却都找不到呢?是农场主撒谎,并没有真的把金表掉在这里?应该不会!那么就是我的寻找方法不对头。我该想个什么法子去找到那块金表呢?”小孩在那里思考。
天越来越黑,小孩发现当一天的喧闹停下来时,谷仓里响起了“嘀嗒、嘀嗒”的声音。小孩恍然大悟:那不是金表的嘀嗒声吗?只要我循着声音去找不就可以找到金表了吗?最终小孩循声找到了金表。
生活就是这么奇妙!做人不仅要有行动,要勇往直前,无私无畏,同时也要有一颗指导自己行动的、有准备的心。勇敢加有心,从汉字的组成结构上,不就成了一个“憨”字吗?看来“憨”并不是贬义词,“憨”人反而对事执着,有勇有谋。若有条件,我宁愿做一个“憨子”。
美梦在发飙
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为每个人提供生存的条件和环境。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生活中获得同等条件的发展,原因就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并不一样。生活中有很多人自作聪明,结果到头来机关算尽,两手空空。相反,憨人往往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梦想着有朝一日目标实现。在别人看来,憨人这是在做白日梦,但最后结果却往往能证明,憨人爱做梦,这些梦不是黄梁美梦,这些梦丰富了憨人的人生。
首先,梦想给憨人带来了动力。
凯尔泰斯·伊姆雷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十二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写的文章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别人,只因怕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若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美好的梦想放在谁心中时,他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凯尔泰斯信以为真。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份信念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三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三年过去了,上帝还是没有来。就在凯尔泰斯期盼上帝前来帮助他的时候,希特勒的部队先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
在德军的集中营里,六百万犹太人失去了生命,凯尔泰斯活了下来。1965年,他终于写出他的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又写出他的第二部小说《退稿》;接着他又写出了一系列的作品。
当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20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
梦想成就了凯尔泰斯·伊姆雷,因为有这样一个梦想,使得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练笔、写作,即使厄运当头。梦想成了他走向成功的动力。
其次,梦想带给憨人对生活的期望。
五年前,迈克尔到南方乡村搞福利工作。他要做的就是让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当迈克尔来到一个叫密阿多的小镇后,当地政府帮他召集了25个靠政府福利来生活的穷人。迈克尔和他们一一握手后,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什么梦想?”每个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他,好像他是外星人。
“梦?我们从来不做梦,做梦又不能让我们发财。”其中一个红鼻子寡妇回答他。
迈克尔耐心地解释道:“有梦想不是做梦。你们肯定希望得到些什么,希望什么事情能突然实现,这就是梦想。”
红鼻子寡妇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梦想是什么东西。我现在最想赶走野兽,因为它们总是想闯进我家咬我的孩子。”大家都笑了起来。
迈克尔说:“哦!你想过什么办法没有?”她说:“我想装一扇牢固的、可以防御野兽的新门,这样我就可以出去安心干活了。”迈克尔问:“有谁会做防兽门吗?”人群中一个有些秃顶的瘸腿男人说:“很多年以前我自己做过门,现在恐怕都不会了,不过我可以试试。”接着迈克尔问大家还有什么梦想。一位单亲妈妈说:“我想去大学里学文秘,可是没有人照顾我的6个孩子。”迈克尔问:“有谁能照顾6个孩子?”
一位孤寡老太太说:“我以前帮助别人带过不少孩子,我想自己能带好那些可爱的小家伙。”迈克尔给那个秃顶男人一些钱去买材料和工具,然后让这些人解散了。
一星期后,迈克尔重新召集那些穷人。他问那个红鼻子寡妇:“你家的防兽门装好了吗?”
红鼻子寡妇高兴地说:“我再也不用在家守护我的孩子了,我有时间去实现我的梦想了。”
迈克尔接着问秃顶男人感想如何。秃顶男人说:“很多年前我给自家做过防兽门,当时做得也不好,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做过。这次我发誓一定要做好,结果真的做好了。许多人说我很了不起,能做那么结实漂亮的门。”
迈克尔对需要帮助的穷人们说:“这位先生的经历是个很好的例子,这说明梦想真的是可以实现的。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没有本事,而是我们固步自封,不愿意去尝试,或者不愿意去努力。只要你们有梦想,并为梦想去努力奋斗,你们的生活就会改善起来。”
几年后,当迈克尔来密阿多回访时,当年那25个穷人中,只有6个智力低下的残疾人继续靠政府福利生活,其余19人都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红鼻子寡妇种的咖啡收成很好,秃顶男人成了当地有名的木匠,孤寡的老太太开了个托儿所。那个上完大学的单亲妈妈最优秀,她开了一家大型家具公司,吸收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到她的公司来就业。梦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最后,梦想使憨人对事业的成功充满期望。
在美国新奥尔良城有一个名叫丹普的孩子,他生下来就是一位畸形人,四肢不全,只有半边右足和一只右臂的残端。作为一个孩子,他想跟同龄人一样做自己喜欢的运动。他喜欢踢足球。他的父母就给他做了一只木制的假足,以使他能穿上特制的足球鞋。丹普一小时接着一小时,一天接着一天地用他的木脚练习踢足球,努力在离球门愈来愈远的地方将球踢进去。他变得极负盛名,以致新奥尔良的圣哲队雇他为球员。当丹普用他的跛腿在最后两秒钟内,在离球门63码的地方破门时,球迷的欢呼声响遍了全美国。这是职业足球队当时踢进的最远的球。这次圣哲队以19比17的比分战胜了底特律雄狮队。底特律雄狮队的教练施密特说:“我们是被一个奇迹打败的。”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对祈祷者的回答。
故事很简短,也很感人。相信每一位四肢健全的人读完这个故事后都会有点汗颜。一个四肢不全的孩子,却完成了许多四肢健全的人都无法完成的壮举。他靠的是什么?很显然,内心充满对成功的向往使得小丹普有了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忘记背上沉重的壳
当面临危险时,乌龟总是把自己的头缩进龟壳中,待周围环境平静后才把头伸出来。乌龟一直以此为傲,认为自己的壳是自己最大的保护伞。但是,乌龟们可能没有注意这样一种情形,那就是每当它们被好事的人们用手翻转,从而使它们的壳朝下、肚皮朝上时,它们总是无可奈何,不能自己把身子翻转过去,只好在那里徒劳地挣扎。这时,它们背上的龟壳成了它们自己最大的负担,阻碍着自己的前进。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不禁联想到,压力也是我们每个人随时面临的“壳”,如何把这个“壳”去掉,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更是憨人要解决好的问题,因为憨人相对智者来说努力有余而变通不足,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往往面临更多、更大的压力。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一定要从过去成功的光环下走出来,不要让过去的成功成为现在的负担。
肺鱼不但可以像其他鱼类那样用鳃呼吸,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能用肺在空气中直接进行呼吸,因此被称为肺鱼。肺鱼大多生活在美国西部人烟稀少的沼泽地带,一旦栖息地的水质发生变化或沼泽干涸,它们的肺就派上用场了。
每当旱季到来,水源枯竭的时候,肺鱼就将自己藏匿于淤泥之中。它们巧妙地在淤泥中构筑泥屋,仅在相应的地方开一个呼吸孔。它们就这样使身体始终保持湿润,在泥屋中养精蓄锐。数月后,雨季来临,泥屋便会在雨水的浸润冲刷下土崩瓦解,肺鱼又重新回到有水的天地。
最近,科学家发现,当地的土著人居然拿肺鱼当美食。他们在旱季出发,来到肺鱼生活的沼泽地。这时,沼泽地里到处布满了泥屋,几乎每间泥屋都藏着一条肺鱼。土著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肺鱼捉住了。但他们并不立即将肺鱼煮着吃,而是先用一盆清水将肺鱼养几天,等体内的脏东西都吐出来了,再将肺鱼放在早就用白水以及各种调料和好的面糊里,肺鱼以为旱季到了,便将面糊做成面屋将自己包裹起来。这时,土著人便可以将肺鱼连同它的“泥屋”一起烤熟后再吃。据说肺鱼自己构筑的面屋因为充分渗入了肺鱼的黏液,故而味道十分鲜美。
千百年来,肺鱼靠构筑泥屋成功地熬过了残酷的旱季,但它们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逃脱被土著人吃掉的命运?其实,正是过去成功的光环变成了它们现在的负担,让它们想不到还需要改变、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
肺鱼的生动例子告诉每一位憨人要注意,绝不能把过去的成功变成现在的负担,而是一定要注意适应环境,及时调整自己,让自己轻装上阵,放下思想包袱,从而走向新的成功。
其次,注意不要使自己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每天多用点时间思考。
俄国人巴甫洛夫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当时主持着国家的一个很大的生物实验,在他的领导下有很多年轻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把接近巴甫洛夫并得到其的指导看作一件幸事。
有一次,巴甫洛夫走进一间实验室,看到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在那里做实验,忙得不亦乐乎,连巴甫洛夫走进来都没有注意到。
巴甫洛夫故意弄出一点声响,工作人员注意到了巴甫洛夫,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对巴甫洛夫笑了笑。
巴甫洛夫看了看凌乱的办公桌,问到:“你上午干什么了?”
“我上午在这里认真工作,教授!”年轻人必恭必敬地回答。
“那么下午到现在你干什么了?”巴甫洛夫接着问道。
“报告教授,我下午也一直在工作,我一直都是这么努力。”年轻人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巴甫洛夫没有评价什么,只是轻轻地问:“上午一直在工作,下午也是一直在工作,那么,你什么时间思考呢?”
是的,一直在忙着做一些具体工作,什么时间思考呢?如果不思考,只知道埋头工作,岂不成了“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事务主义者了吗?这种情况是憨人尤其应该注意的。憨人相较于智者来说,开动脑筋的程度明显不足,这是憨人的弱点。因此,一定要对自己的这个弱点有清醒的认识,避免陷入事务主义而不能自拔。
再次,一定条件下需只专注于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不要因贪多而致被动。
深海里,一只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它,所以妈妈虽然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能生活得很好。
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吓了一跳。小鲨鱼所在的海沟,食物来源很丰富,它就是被鱼群吸引到这里的,小鲨鱼在这里应该变得强壮起来,可是它看上去却好像营养不良,很疲惫似的。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鲨鱼妈妈想。它正要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
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到自己能够攻击到的范围。一条马哈鱼先游过来,已经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也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鲨鱼妈妈想,这下儿子一闭嘴就可以美餐一顿了,可是令它出乎意料的是,儿子连动也没动。
两条、三条、四条,越来越多的马哈鱼游近了,可是小鲨鱼却还是没有动,小鲨鱼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开始急躁起来,此时它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马哈鱼们轻松摆脱了它的追击。
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鲨鱼妈妈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但机会却不是总有。贪婪不会让你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来能得到的也会失去。”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得不到的原因不是你没努力,而是你的心放得太大,来不及收网。憨人大多都是务实主义者,但即使如此,也应特别注意,别因贪多而致被动。
最后,别让暂时的失败弄得自己心浮气躁,一定要注意维护自己的自信心。
有个小男孩头戴球帽,手拿球棒与棒球,全副武装地走到自家后院。“我是世上最伟大的击球员。”他满怀自信地说完,便将球往空中一扔,然后用力挥棒,结果却没打中。但他毫不气馁,继续将球拾起,又往空中一扔,然后大喊一声:“我是最厉害的击球员。”他再次挥棒,可惜仍是落空。他愣了半晌,然后仔仔细细地将球棒与棒球检查了一番。之后他又试了一次,这次他仍告诉自己:“我是最杰出的击球员。”然而他这一次的尝试还是挥棒落空。
“哇!”他突然跳了起来,“看来我真是一流的投手。”
任何人在做某一项特定的工作时,很难做到一帆风顺,总有碰到挫折的时候。这种失败往往给当事者造成心理压力,从而造成信心的动摇。憨人相较于智者来说,变通不足,在做具体的事务时,更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因此,这时候及时克服挫败感,维护自己的自信心很重要。上面故事中的小男孩很有意思,三击不中后信心不减,及时调整心态,认为自己不是一流的击球员,却是一流的投球手,这种心态值得所有人学习。
烦恼丢到上世纪
有位老婆婆年轻时生了两个女儿,她把她们视若掌上明珠。孩子们长大之后,大女儿嫁给染坊的掌柜,二女儿成了伞店的老板娘。这样一来,老婆婆的心事就多了:遇到晴天,她担心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遇到阴天,她又担心染坊的布无法晒干。因此,老婆婆的心情从未好过,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日子过得很忧郁。有一天,邻居的一位大嫂高兴地对她说:“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气呀!晴天你大女儿家染坊的布晒得快,阴天您二女儿家的雨伞卖得多,您老天天都有好消息啊!”老婆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心情豁然开朗,变忧郁为喜悦。
生活中有许多琐事,而凡人往往会为之烦恼。其实,同样的事情,只要改变一下思维方法,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丢掉烦恼,寻找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出去旅游,让大自然冲淡烦恼;有的人躲在房子里看书,忘掉烦恼;有的找朋友聊天,有的借酒浇愁等等。面对烦恼,憨人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第一,生活力求简单。
第欧根尼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通过戏剧、诗歌和散文的创作来阐述他的学说。他说:“所有的人都应当自然地生活。所谓自然的就是正常的而不是罪恶的或可耻的。抛开那些造作虚伪的习俗,摆脱那些繁文缛节和奢侈享受,只有这样,你才能过自由的、快乐的生活。”
第欧根尼躺在光溜溜的地上,赤着脚,胡子拉茬的,半裸着身子,模样活像个乞丐或疯子。可他就是他,而不是别的什么人。街市上熙熙攘攘,到处是顾客、商人、奴隶、异邦人,他也会在他们当中转悠一两个钟头。人人都认识他,或者都听说过他。
马其顿国王、希腊的征服者亚历山大正在视察他新的王国科林斯。他到处受欢迎、受尊崇、受奉承。几乎人人都涌向科林斯,为的是向他祝贺,希望在他麾下效忠,有的人甚至只是想看看他。唯独第欧根尼,他身居科林斯却拒不觐见这位新君主。亚历山大很好奇,决意造访第欧根尼。
亚历山大穿过两边闪开的人群走向第欧根尼,他走近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都向亚历山大鞠躬敬礼或欢呼致意,第欧根尼却一声不吭。
一阵沉默过后,亚历山大先开口致以和蔼的问候。他说:“第欧根尼,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
“能,”第欧根尼说,“站到一边去,你挡住了我的阳光。”
慢慢地,亚历山大转过身,久久无语。几分钟后,他对着身边的人平静地说:“假如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一定做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但也是如此快乐,连亚历山大对他也是羡慕不已。事实也是如此,我们需求的越少,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多。为此,诗人爱默生说过:“事实上,简单就是快乐。”
也许,你正为拥有一幢豪华别墅、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而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或者是为了一次小小的提升,而默默忍受着上司苛刻的指责;或者为了一些不情愿的应酬,精心装扮,强颜欢笑,夜幕降临时回到家面对的只是一个孤独苍白的自己……何必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这种情况下烦恼怎会被抛弃呢?
因此,面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现实,憨人要保住属于自己的那块快乐心田,必须注意保持心灵的宁静,抵制住物质财富外在荣光的诱惑,过一种尽可能简单的生活。当然,这种简单生活并不一定是第欧根尼式的生活。快乐来源于“简单生活”。
第二,不为面子所累。
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落魄的秀才经常整日泡在酒馆里跟人吹嘘他是如何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一天,他一边吹牛一边啃着一个芝麻烧饼。烧饼吃完了,一些芝麻不小心掉在了柜台上。他正考虑该怎样把这些芝麻纳入口中又不招人笑话,他的儿子衣冠不整地跑进来,他端着架子斥责儿子:“慌慌张张的干什么?怎么不打扮整齐再出门?”儿子很惊讶地望着他说:“爸爸,你忘了吗?咱家值钱的东西都当光了,我哪有体面的衣服穿啊?我妈让你赶紧回家,她要出门没裤子穿,让你把裤子借她穿一会儿!”这秀才一听面红耳赤,赶紧溜了出去,同时还不忘他那穷酸面子,嘴硬地喝道:“小孩子胡说什么?还不回家去?”
读完这个故事,让人一面发笑,一面心酸。面子到底是什么?怎么那么重要?让如此一个读书人还看不破红尘,颜面扫地时竟然也不忘往自己脸上贴金?可不是,这种现象在中国人中间还真不少,富人有富人的面子,穷人有穷人的面子;当官的有当官的面子,老百姓有老百姓的面子;长辈有长辈的面子,孩子有孩子的面子;君子有君子的面子,小人有小人的面子……面子简直成了中国人的第二生命,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一贯作风,真可谓“死要面子活受罪”。
如果不要面子就可以不受这种活罪,就可以生活得更好,我们是否可以不要面子?在这方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一下?
每天清晨,邻居们都会看见赤着脚、披着破旧不堪的袍子的苏格拉底走出家门,仰起头向远道而来的太阳热情地问候。他从来都无视众人怪异的眼光。
这时正为早餐发愁的妻子冲出来,在众人面前厉声责备丈夫,高声发着牢骚,抱怨家里米缸朝天,丈夫却天天游手好闲,不求上进。苏格拉底却不顾众人的窃笑,亲昵地拥抱一下妻子,向外边走边说:“亲爱的,别生气了,我去工作了。”愤怒的妻子把一盆水泼向苏格拉底,他顿时被浇成了落汤鸡。苏格拉底像骑士一样抖抖湿透的袍子,对哈哈大笑的邻居说:“看来我猜对了,电闪雷鸣过后,必有大雨倾盆。”
在现代人看来,苏格拉底是个十足的“妻管严”,在众人面前被妻子连骂带打,很没面子。但是,苏格拉底不以为意,既然自己的妻子已经是那样的人了,干脆自己给足妻子面子,自己无非就是没面子,但面子的有无不妨碍生活。
苏格拉底是个大哲学家,他追求世界的本真状态,不被小我所干扰。这是我们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其实,现代的人,包括埋头做实事的憨人,完全可以模仿苏格拉底,舍弃面子,一身轻松,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第三,用热情对待生活。
丹尼是佛罗里达海湾的一名空降急救员,他经常和队友约翰一起执行任务。虽然丹尼和约翰工作很努力,但需要直升机救援的病人受伤都非常严重,所以他们的抢救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天他们又接到了任务,报告上说是一辆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翻了,一辆小轿车躲闪不及,失控撞在路边金属护栏上。他们来到现场,发现横躺在他们面前的是一辆加长的多节拖车。小山一样的沙子堵住了整整3条车道。“这不是一辆普通的卡车。”约翰边说边和丹尼一起跳出直升机,去抢救伤员。
路边的金属护栏上斜着一辆小轿车,车身撞得完全变了形。小车司机是个年轻女性,面部严重受伤,已经昏迷不醒。他们迅速把她从出事的汽车中抬出,直升机立即送她去急救中心。但直升机起飞不久,他们就接到不幸的消息:伤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丹尼和约翰又失败了,然而约翰却说:“让我们在附近转转。”
“她已经死了,我们还能干什么?”丹尼咆哮道,“帮他们清理沙子?”约翰一言不发地走到报废的小轿车前,他看到倒车镜上挂着一只婴儿鞋。他取下那只小鞋,然后又急忙把头探进车窗。一分钟后,他站起身来。“那孩子在哪儿?”约翰问。“什么孩子?谁的孩子?”丹尼莫名其妙。但约翰已经向沙堆飞奔而去,他发现了不寻常的线索。丹尼也紧跟在他身后跑。转眼他们已经到了沙堆最高处,并开始疯狂地挖沙子。“找到那个孩子!”约翰语无伦次地大喊:“她刚从商店里出来,尿布、奶瓶、那只婴儿鞋……找到那个婴儿!”
他们像疯了一样,用手拼命地扒开沙子,并喊其他人来帮忙。其实那奶瓶和鞋子也许只是个巧合,99.9%的可能是他们要找的婴儿正安全地躺在家里,或是正在幼儿园里玩耍。但他们没有停手,有0.1%的可能就足够了。要知道,我们每次去抢救的受伤者,他们生还的可能性都只有0.1%。生命太宝贵了,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们就不会放弃。
突然,约翰兴奋地大叫起来:“我找到他了!”确切地说,是个“她”。这是个只有9个月大的女婴,她被毯子包裹着,浅浅地覆盖着一层沙,还在甜睡,全然不觉周遭发生的不幸。一定是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她被弹出了车窗,刚好落在沙丘上。令人无法相信的是,她除了右脚上有处小划伤外,毫发无损。他们简直无法形容当时的喜悦之情。
故事中的丹尼和约翰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对待工作的热情。其实,只要有热情在,一切就都有希望,就能让人忘记眼前的烦恼,获得快乐。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没有热情便没有了希望。热情能使我们纯净,出淤泥而不染,使人们摆脱庸俗,摆脱金钱的诱惑。热情是心中的一把火炬,当它熄灭了,我们便不再相信真、善、美和奇迹,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黑暗境地。艺术落入俗套,文学味同嚼蜡,我们的面孔,也因麻木而失去光彩。如果能将热情转化为生活的态度,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观念比以前更为积极,活得也更加快乐。因此,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保持高度热诚,最好现在就开始。
第四,学会遗忘。
《列子·周穆王》里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宋国有个叫华子的人患了遗忘症,“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后经一高明医生治好了病,使其把平生数十年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都记起来,回到了现实的人生之中。但他又记得太牢,“忧忧万绪,须臾不忘”,以至于怒而黜妻罚子,操戈逐人,弄得鸡犬不宁,简直成了怪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脑子特别好使,把什么鸡毛蒜皮、恩恩怨怨的事都记得一清二楚,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结果不但事业无成,而且病病殃殃;一些人则该记的记,该忘的忘,精力充沛,胸怀坦荡,事业有成。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什么东西都记不住,只凭本能生活,那么这个人肯定不会有所成就,会被周围的人称之为“朽木”、“榆木疙瘩”。但是,一个人如果把什么都记得很清楚,大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记忆,那也实在是很恼人的事,而且不利于身心健康。
因此,遗忘也是一种本领,学会遗忘就等于拥有了一把忘却烦恼、直达快乐之门的钥匙。学会遗忘,对痛苦是解脱,对疲惫是宽慰,对自我是一种升华。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把所有成败得失、功名利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牢记在心中,让那些伤心事、烦恼事、无聊事永远萦绕于脑际,在心中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那就等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就会活得很苦很累,以至精神委靡,心力交瘁,生命之舟就会在茫茫的大海中迷航,甚至有倾覆的危险。如果我们善于遗忘,把不该记忆的东西统统忘掉,就会感受到心境的愉快和精神的轻松。
天真是最宝贵的
熟悉×××医学院的人几乎都知道,在这片不大的校园里,有一个智商偏低的男孩子。
男孩看上去有十八九岁的样子,冬天总是穿蓝色羽绒服,夏天则是件白大褂。虽然智商低于常人,又在学校里做保洁员的工作,但是他的衣服向来整洁,脸也还算干净——他一定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或者其他亲人),长期以来一直悉心照顾他。
我总能听见他在扫垃圾的时候一个人悠然地唱起京剧;也总能看见,他在校园里开心地追逐那些从居民楼里溜出来的猫;高兴的时候,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大笑,笑声大得夸张。
同学们似乎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女生。大多数人总是习惯地对那些行为与自己有很大差别的人产生排斥和戒备。很遗憾,我曾经也是这样对待这个男孩的。有一次,当他试图和我交谈的时候,我像躲避瘟疫一样迅速地跑开了——我不知道,他是否也会像一个正常人那样感到自尊受辱,但我想他也像别人一样渴望交流——那件事一直让我觉得很对不住他。
我对他态度的转变,是从知道他身世的那天开始的。
他是学校生化实验室里一位老师的孩子。据说,他之所以智力发育有问题,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怀孕的时候仍在实验室里进行课题研究,过多地接触了化学药品的缘故。学校为了照顾这位老师及她的儿子,才留他在校园里打扫卫生。
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我们怎么还能反感她那不幸的儿子呢?从此以后,我不再反感他唱的京剧,不再厌恶他追逐小猫,也不再觉得他的笑声刺耳。这一切都被对那位母亲的尊敬,与对男孩的同情所取代了。
秋天来了,校园里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似的小柿子。每回从柿子树下经过,我总是忍不住停下,对着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小东西驻足观望。
“你想摘柿子,是吗?”背后突然有人很大声地问我。我回头一看,竟然是那个智障的男孩——脸上带着傻笑——他一定不会记得我曾经给过他难堪,遗忘或许就是他最大的快乐源泉。
这一回我没有躲避他,而是十分友好地点头,这让他笑得更加开心。
“我可以用这根竹竿子给你打下来一个。”说着,他亮出手里的“家伙”。
“看呀,掉下来一个了。”一个硕大的、红红的柿子落在了柔软的草坪上。
男孩捡起柿子,一脸兴奋:“还要吗?我再给你打一个。”
树上的柿子像橙红色的玉,多美丽诱人的柿子呀!
又一个柿子落下来了,我想奔过去拾,可男孩却依然呆呆地仰望着天空——怎么了,他又要“犯傻”了吗?
“你在看什么?”我小心地问,担心他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你看,这天多蓝,多好看呀!”男孩很感慨地对我说,那语气里竟有一丝的智慧与成熟。
的确,在柿子树的上面,是深秋独有的,清透湛蓝的天空,以及飘渺轻薄的浮云。曾几何时,我认为这样的景致只有心中有诗如我的人才懂欣赏,然而那天却从一个智障的男孩口中听到了同样的赞美。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在我与这个男孩的头顶上,是同样一片美丽的天空,我们是平等的人。虽然他的智商较低,行为有些障碍,但是他同样懂得帮助,懂得欣赏,懂得赞美,同样有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的权利。
故事中的男孩是一个智商偏低的人,他思想简单,但因为没有失去“天真”,反而让了解他的人感受到了他的可爱。有人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这个男孩因为天真而让人感到他的可爱,也因为他的可爱而让人感受到他的心灵之美和人格魅力。
天真是最宝贵的,人人都曾拥有它。有的人自始至终珍爱它,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有的人却不去在意它,甚至过分冷落它。珍爱“天真”的人至老心情愉快,自得其乐,但往往被别人称为“老顽童”或“憨人”;不珍爱它的人过多地关注人情世故,心灵逐渐被社会风化。
有时人们的苦恼不是源于不了解环境,而是源于太了解环境。当一个人积累了太多的教训,懂得了太多的世故,他就不容易再用单纯的心态去看世界。他知道事情会向不同方向发展,会有许多可能的后果,于是,他对世事都充满了怀疑与戒备。这种怀疑、戒备把他严严密密地囚禁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使得他不再能用坦然无邪的心情去欣赏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其实,生活中有的部分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另外也应该有一部分是轻松、洒脱的。有痛苦也可以一笑而过,有忧伤也可以随它而去,贫困也不抱怨,受了委屈也不记恨,重拾孩童时期天真无邪的心情,即可了悟一切。人生原是很简单的事,快乐也并不难求得。一切都只因我们平时太苛刻,太计较得失。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应该常用“天真”这面镜子,来审视一下自己日渐风化了的心灵。谁能最长久地保持一颗童心,谁就能拥有快乐无憾的一生。世故是一层铁甲,它或许可以保护我们,使我们不致受伤,但它也限制了我们的行动,使我们负担沉重,步履蹒跚,失去动力,直至一事无成。当一个人不再欣赏大自然,不再欣赏率真与淳朴,一味地去争取实际的利益,并对别人设防。他认为自己更老练圆滑了,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很可怜地失去了天赋中的一种高贵特质。
天真是最宝贵的,拥有它的人要好好珍惜,失去它的人应该努力找回。
真心凝聚良友
什么是真诚呢?顾名思义,真诚,就是对人亲切诚实。只要以诚相待,你肯定会获得对方的信赖,赢得成功。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
人类是一个高级生物群,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人都是社会这棵大树上的叶和果,谁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生物学反复证明过一个真理: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繁衍生存。很多时候伤害别人就等于用自己的左手伤害自己的右手。
人们都非常向往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因为那里温馨和谐。而要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需要你付出努力,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在积极主动付出努力的同时,你才会成为这种氛围的受益者。
关于与人为善和真诚待人,不同的经典有着相似的表述。《马太福音》说:“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对待别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老百姓看来,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就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
有的人对真诚待人抱怀疑或否定态度,理由是:我真诚待人,人若不真诚待我,那我岂不是很傻、很吃亏么?
不能否认,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虚伪、狡诈、阴险,一肚子小心眼,玩弄他人的真诚,戏弄他人的善良,算计他人的毫无防备,蹂躏他人的真情实意,以怨报德、以恶报善。
但是,这种人在生活中毕竟是极少数,当他们的嘴脸充分暴露后,必将被众人所指责和唾弃,进而受到厌恶和排斥。
因此,当我们因为善良和真诚被心怀叵测的人愚弄之后,吃亏更多、损失更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对方。伤人的人在承受你忿恨的同时,还要承受他人的蔑视以及被群体排斥的孤独。而友善真诚待人的结果是双赢,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很多年以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一家旅馆的大厅要求订房。“很抱歉,”柜台后一位年轻的服务生说,“我们这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看到老夫妇一脸的无助,服务生赶紧说:“先生、太太,在这样的夜晚,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你们可以在我的房间里住一夜,那里虽然不是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天晚上要在这里加班工作。”第二天,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的时候,那位服务生婉言拒绝了老先生,说:“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又过了几年,有一天,这个服务生忽然接到那位老先生的来信,老先生邀请他到曼哈顿去见面,并附上了往返机票。几天以后,服务生来到了曼哈顿,在一幢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建筑物说:“这是我专门为你盖的饭店。”这家饭店后来在美国极负盛名,这个服务生也就成了这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
这位年轻人在现在许多人眼里无疑就是一个憨子。作为一位旅馆的服务生,对旅客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从而无处栖身的现象可谓见之多矣,这正如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医生对病人、死人司空见惯一样。若这位年轻人是个“精明人”,他也许就错过了这次机会。但是,很幸运,他却是一个“憨子”,憨就憨在他应该并不是仅对这对老夫妇表现真诚,而是一贯表现真诚。很显然,他待人真诚的同时绝没有想到去索取回报,但是,真诚待人的结果是双赢,真心凝聚良友。这位年轻人自己用一夜的真诚换来的回报是一生的辉煌。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最稀缺的东西最值钱。在商业活动中,真诚是最稀缺的。
憨人不仅待人真诚,而且重情。情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人都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自生存于世界。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要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而情是连结这一切的重要纽带。在情的范畴之中,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之情,有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有恋人之间的纯挚爱情,也有朋友、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憨人既是勇敢的,又是有心的,他们能够把情放在重要位置。
有一天,孔子来到郊外,看见有个妇人伤心地哭泣,就叫弟子上前去询问原因。弟子来到妇人面前,问道:“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痛呢?”妇人回答:“我刚刚割草的时候,把丈夫送给我的那支用簪草编的簪子弄丢了,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我很难过。”弟子不解地问:“这根簪草编的簪子很普通啊,你用得着那么伤心吗?”妇人说:“那是亡夫送给我的定情信物,不是普通的簪子啊!”孔子听说以后,感慨的说:“真心挚情,就算是用簪草做的簪子也比金的或玉的簪子还有价值。”
礼物的价值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送礼人的真心情意。聪明的人看重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送礼人的情意。故事中说的是一种典型的恋人、夫妻之间的纯挚情感。
情义总是不分家的。义,指的是符合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的行为、举动。重情而不重义,如徇情枉法之类行为,是其所谓的私情,只能建立在满足小我的个人主义基础之上;重情重义,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品德。当情与义产生矛盾时,重义而不重情,其实才是真正的重情重义,是符合社会伦理价值的。憨人重情,同时也重义。下面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士兵看见自己的好友在战斗中倒下,此时他正在战壕中,子弹从头顶“嗖嗖”飞过,他问中尉是否可以允许他到战壕之外的“无人区”去带回那倒下的战友。“你可以去,”中尉说,“不过我觉得这不值得。你的朋友多半已经牺牲了,你可能会为此送掉性命。”但是,中尉的劝导没有用,这个士兵还是去了。最终,他奇迹般地找到了那个战友,把他背回了战壕。途中这个士兵中弹了,两个人一起摔进了战壕。中尉给士兵检查了伤情,然后惋惜地说:“我告诉过你,这不值得。你的战友已经死了,你也受了致命伤。”“可这是值得的,长官。”“什么,值得?但是你的战友已经死了。”这个士兵回答道:“长官,他是死了,但我所做的是值得的。因为,当我来到他的身边时,他还活着,我听到他说:‘吉姆,我就知道你会来!’”
上面故事中的士兵用自己不顾一切的冒险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情,什么才是真正的义。这种行为也许会被故事中的长官认为是只有憨子、傻子才会有的行为。确实,从功利主义的伦理价值观来评价,这种行为实在不值得。但是,正是这种行为才让人感到情义的价值,也只有这种至情至性的“憨人”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快乐别人,憨人也甘
一位以帮人按摩为生的盲人阿婆,一直住在小镇的郊外。一天,她带着自己的积蓄到镇上找水电行的老板,要求在自家屋边的路上安装几盏路灯。水电行的老板吃惊地说:“你的眼睛看不见,装路灯有什么用?”“我虽然看不见,可每天从我那里路过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让别人走路方便,你来帮忙装几盏路灯吧,我把自己存的钱给你。”水电行老板很感动,只收工本费为阿婆装路灯。盲人阿婆要装路灯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镇,所有的人都被阿婆的善心感动了,主动加入到装路灯的行列中。大家纷纷捐钱,热情的程度超乎想象,因为每个人都在想:“盲人都想要照亮别人,何况我们这些眼睛好的人呢!”结果,不但阿婆家屋外的路灯全装起来了,而且马路也拓宽了,通往郊外的木板桥也改成了水泥桥,连阿婆的木屋也被热心的居民用砖头水泥重砌了,成了一座既漂亮又坚固的房子。盲人阿婆做梦也没想到,只因为她小小的一点善心,竟使得整个小镇都变得光明而美丽。
这样的故事读起来让人觉得温馨、感人。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不管他是怎样的英雄豪杰,本领多么高强,当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时,也会感到力量单薄。相反,如果有许多人支持和帮助他,就会使他精神振作,产生巨大的力量。因此,任何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提倡助人为乐的文明行为,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就是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这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高尚的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在中国以“和为贵”为传统道德原则基础上,它有力地维护着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和谐统一。
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遇到困难的人需要我们伸出手去帮助,但有些人会坐视不理,而有些人则会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有很多小事有些微不足道,以致很多人不愿去做,其实,即使是在你看来很小的事情,如果你能在此时帮一把手,也许对于别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雪中送炭。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比如公车上主动让座位给老、弱、病、残者;比如看见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问一声,帮把手;再比如下雪天把门口的雪扫干净,免得老人和小孩子滑倒……
无论你是信奉天主教、佛教还是共产主义,都应该具备一种博爱、助人的精神。我们从小就知道助人为乐是高尚的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荣传统,不要让这些好的习惯都变成空头大话,只有付诸行动才是真正使之升华的途径,更是使我们继续发扬礼仪之邦美德的方式。
如果大家都助人为乐,我们就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社会生活变得非常安宁和谐,富有凝聚力。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互助合作,同舟共济,这正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自觉培养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在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集体温暖中,既可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也可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这对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社会需要助人为乐,人人需要助人为乐。快乐别人,憨人也甘。
首先,快乐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一个小女孩走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刺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因为你很善良,如果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一会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飘然而去。小女孩果真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她年老时,邻人苦苦请求:“请告诉我们吧,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小女孩笑了笑,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小时侯,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帮助处于困难中的人,因为你现在帮助别人,将来你有了困难,别人也会来帮助你。等我们长大后,能够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了,经常看到报纸上助人为乐的事例,心里就想:助人为乐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时时处处做到助人为乐还真不易。故事中的小姑娘经仙人指点,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因为帮助别人而快乐地生活了一生。看来,乐于助人也是有利益的,是精神上的利益,是一种高尚的利益,如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实现、奉献社会的满足、学习新事物的机会、提高技能、参与社会、自我实现、寻求情感上的慰藉、有益于人、被人需要等。现代人强调“助人自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通过服务认识自我,吸取人生经验,增长见识才干,使人的性格均衡发展。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因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一种自己对社会、他人的价值。
其次,助人为乐可以为处于困境中的人化解燃眉之急。
我们平时所说的助人为乐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境界,告诉人们帮助别人,自己能够得到快乐。这是事实,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了。其实,助人为乐,最直接受益的不仅仅是助人者,受助者得到的利益往往更直接,因为他通过受助,就可以从困境中脱离出来,甚至有可能从此过得顺利得多。
一个疲惫的人走到一个农场门前时,饿得实在走不动了。休息了一会儿,他走进了农场的大门,找到了农场主。农场主是一位和善的中年夫人。夫人问他:“先生,您有什么事?”这人吞吞吐吐地说:“是这样的,夫人,我都几天没吃饭了,您看,能让我吃顿饭吗?”说着,他窘得脸有些红了,“不过夫人请放心,我不会白吃的,我有力气,可以干活儿。如果您有什么重活儿,我很愿意效劳的!”那人说话时,夫人的眼一直盯着他,等他说完后,夫人说:“您来得正好,先生,前面东墙根有一堆柴禾,我正需要把它搬到西墙根。如果您愿意的话,就请帮忙搬一下,您看,这对我这样一个女人来说,还真有点儿不好办。对了,等你搬完,饭也就做好了。”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搬完之后,他坦然地吃了一顿饱饭,随后便又上路了。中年夫人的小女儿不解,问妈妈:“妈妈,你到底想把柴禾放在哪边?昨天不是有位叔叔刚刚把柴禾从西墙根搬到东墙根吗?”中年夫人笑而不答。
故事中那个疲惫的人无疑是直接受助者,他因为吃饱了饭,有了力气,才能继续上路。他吃了饭,并且吃得心安理得,因为他也付出了劳动。但是,故事末尾暗示我们,中年夫人并不需要搬动柴禾,她的做法让受助者既得到帮助,又不失自尊。助人为乐可以为处于困境中的人化解燃眉之急。
助人为乐,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希望在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中处于互助、互爱、互帮的人际关系中;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自己与他人良好社会关系的追求。“助人“既是一种价值实现,又让人收获了一份自尊。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发展的是市场经济,讲究的是经济生活中的竞争,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离不开对“助人为乐”美德的弘扬。因此,需要我们每个人放弃“精明”、“睿智”,做一个快乐的憨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一座城市来了一个马戏团,六个男孩穿着干净的衣裳,手牵着手在父母的身后排着队,等候买票。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即将上演的节目,好像自己就要骑着大象在舞台上表演似的。终于轮到他们了,售票员问要多少张票,父亲答道:“请给我六个小孩、两个大人的票。”售票员说出了价格。母亲的心颤了一下,扭过头把脸垂得很低。父亲轻声地又问了一遍:“你刚才说要多少钱?”售票员重复了一次价格。父亲的眼睛透着痛楚,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兴致勃勃的孩子:我们的钱不够!一位排在后面等待买票的男士知晓了这一切,便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到地上,然后拍拍那个父亲的肩膀,指着地上说:“先生,你掉钱了。”父亲回过头来,明白了原委,眼眶一热,他弯下腰捡起了地上的钞票,然后又紧紧握住了男士的手:“谢谢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味着很多。”
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次发自内心的小小善行,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王安石说过“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好坏,与是否形成助人为乐的氛围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助人为乐,可以解决社会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人际交往、构筑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拥有助人为乐的品质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地认识人、正确地对待人、同情地理解人,这对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等等是至关重要的。
常乐源于知足
一个人来到世上,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父母,都希望他能在这段短暂的时光中有所作为,立大志成大业。但问题是,这个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社会,一个人的理想和认知,总是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牵制和束缚,如果不能理智地分析认识自己,而一味地去进行盲目争斗拼搏,同时,又因为这些不切合实际的作为而达不到自己所需求的目标,从而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整日里处于痛苦状态,那他一生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就没有可取之处。如果能够用理智的方法,分析自己的长短优劣,就能在不利中找到有利,在不足中找到知足,在不乐中找到欢乐,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下面的故事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问题。
一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两尺多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可是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了海里。
周围围观的人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的雄心。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的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只是一条一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一眼不看,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钓着一条不到半尺长的小鱼。围观的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到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钓者回答说:“哦,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所以只好要小的,其实小鱼挺好,做起来也没那么麻烦呀!”
故事告诉我们,该知足处要知足,不必自寻烦恼。知足就是对已经得到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满足,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也就是说,别人的钱比自己多,俺不嫉妒,钱少可以俭朴点、量入为出;别人有花园洋房、名牌时装,俺不羡慕,房子小可以布置得紧凑点,照样收拾得窗明几净,衣服穿不起名牌,青衣布衫也舒适;别人吃山珍海味,俺不眼馋,粗茶淡饭也照样吃得健康结实,并且同样香甜。但是,知足并不等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同时还有进取之心,也是对现有的潜力的充分发掘。
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是指满足于现在所得到的,但对将来所求还是不足的,从而去争取更好的东西。就像如果满足于煤油灯,人类就不会有电灯。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体会到煤油灯带来的乐趣,人们怎么可能再去发明电灯?
知足常乐就是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知足常乐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荣辱得失,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处境,用进取心去开创未来。
制度也好,法律也好,实际上都是要处理人的各种愿望或者需求如何合理满足的问题,如不知足,便容易有贪念。简简单单一个贪字,留下了多少伤心恨事!因为贪,为官者不顾人民疾苦;因为贪,为商者见利忘义;因为贪,夫妻反目成仇。更要命的是,你有“得陇望蜀”之心,今日“奥迪”在手,明日复盼“宝马”,一山更比一山高,欲望永无止境。因为不知足,所以需求永远没有尽头,无穷无尽的欲望和追求也许可以带给你物质的丰裕,却无法带给你精神上的平静,没有了心灵的平静,纵使能享受一时的欢愉,又怎么能获得长久的快乐呢?
首先:知足能给人幸福感。
对于幸福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孩子的幸福可能是因为得到一块糖果,年轻人的幸福可能是由于事业有成、找到理想的伴侣,中年人的幸福可能是源自长辈的健康、孩子的茁壮成长,老年人的幸福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全家人的幸福平安!所以,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幸福努力。当努力得到回报时,他们便感到很幸福;当努力遭受挫折时,他们则会感到很压抑,缺少幸福感。其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世界那么大,一个人不可能把天下资源都占尽,总有不如意、愿望达不到的时候,天天为此焦虑,幸福何在?获得幸福的很简单的方法就是降低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只要这样做,你会发现,你很幸福,这种幸福是知足的幸福,是心灵宁静的幸福。下面故事中的颜肆于不幸中寻找到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势,从而获得自己的满足感、幸福感。
西汉时,汉武帝有一次到廊坊地区视察,看到大大小小官员队伍的最后,站着一个白发苍苍但品秩很低的官员,感到很惊诧。他问这个官员:“你年龄这么大,为什么官职这么小?”这个官员回答:“臣叫颜肆,是汉文帝时进到官员队伍的。当时,文帝喜欢用老臣,而臣那时候年轻。到了景帝时,臣的年龄虽然大了,但景帝喜欢用文臣,而臣是武将。到了陛下您的时期,虽然陛下喜欢武将,但您更喜爱年轻的武将,而臣年龄却老了。阴差阳错的过程中,臣颜肆从少年变成老年,但臣能兢兢业业,通达明智,虽然官职没有晋升,却活到了白发苍苍,臣感到很满足。”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完全不必这样,人比人,可能有气死人的情况,但是确实也有通过人比人而催人奋进,使人取得更大成就的情况。上面故事中的颜肆从仕途升迁方面来说,可谓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真能气死人,但颜肆却不这样去比较,他发现自己比别人都要长寿,这在当时确实是难得的,想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知足。我想起了几句很有哲理的话。
如果你今夜失眠,那么想想无家可归者。
如果你开车遇到堵车,想想对于许多人而言汽车依然遥不可及。
如果你今天工作不愉快,想想有人3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
如果你因和爱人产生矛盾就对其失望,想想有人还从来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
如果你在某个周末感到无聊,想想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每天工作12小时,从来没有休息日。
如果你驾车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抛了锚、孤立无援,想想瘫痪病人多么渴望徒步旅行的机会。
如果你在镜子里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丝白发,想想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多么希望脱光的头皮上又能长出头发来。
如果你因人际关系、无知或生活无保障而痛苦,想想还有更糟糕的情况可能出现。
立足自己的现有情况,降低要求,理性分析,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你会发现你很幸福!
也许有人会说,你上面的说教不是催人奋进,而是教人颓废,是既得利益者的幸灾乐祸心态的反映。其实,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们陷于痛苦或遭受祸害,很大程度上往往是由于不知足产生的,我认为这是不明智的。
其次,知足还能给人一种富足感。
我站在租住的房间的阳台上朝外看,可以看到对着大门口的车库与小区过道。在一间车库里住着一对民工夫妻。男的在菜市场卖菜,女的是残疾人,腿部有风湿性关节病,行走不便。他们一家吃喝拉撒都在这间屋子里,生活的艰辛与寒酸可想而知。一年来我看到那个女人一如既往地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夏天乘凉风冬天晒太阳,面对来来往往的人群,看不到她脸上有一丝伤感,总是一脸悠然自得的样子。有时有旁人跑上前去搭搭话,坐下来闲聊一会儿,她也是一副其乐无穷的样子。
看到她一脸的满足感,又想到自己一年到头在外求学、求职,节假日都不能回去看望父母,顿时领悟了:知足能给人一种富足感。
在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知足”是人们用来平衡心态的一种方法。如果一个人的欲望无度,而在现实中又无法获得满足,那就必然会陷入非常苦恼的境地。没有工作的时候,想着要是有一份工作就好了,有了工作又想要更高的职务和更多的薪水,一旦有了高薪又开始想当老板,看着路上那么多奔驰的靓车,你一直在郁闷地想“为什么就没有一辆是咱自己的呢?”即使有了汽车,说不定转而又想:“天上飞着那么多的飞机,什么时候也买它一架就好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总是这样想,对自己的欲望不加以约束,眼睛永远盯着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必定会产生烦恼。“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古人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雅高洁。知足的人,当看到自己的欲望难以满足时,懂得理智地抑制不切实际的欲望,因而“只知耕耘,不问收获”,这样的人一般不会欲壑难填,不会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错误。一个人如果总是把目标定得太高,心存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最终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望,而失望可以淹没一个人的激情和斗志,或者一时或者一世。因此,立足实际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才能保持一种虚心平和的心境,不会将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因此,细细想来,其实人的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闲来无聊苦恼,忙来辛苦烦恼,穷了发愁,富了担心,这不都是自找烦恼吗?芸芸众生,虽然谁也躲不开潮起潮落、逃不脱琐琐碎碎的失意之事,但倘若能遇水而安,不愤世嫉俗,就能从中体味出一种精神上富有的知足常乐的人生。不是吗?回顾往昔,磨难让我们坚强,快乐让我们回味,失败给我们教训,成功让我们尝到了付出必定有收获的喜悦。
若真能这样,那么,无论生活是给我们甜头,还是给我们苦酒,我们就都能保持一颗平常知足的心,做个平凡快乐之人。只要我们快乐,就永远不会贫穷,只要我们知足,就能永葆青春,健康快乐!寻求快乐,就会执着的追求,拥有知足,就会享受生活的幸福!知足是常乐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