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古代的职业装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是不穿衣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穿起了衣服,并逐步形成了带有标志性的服装。《易经·系辞》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说穿衣服是分尊卑等级的,帝王冕旒、九品顶戴,以至各级衙门里的衙役装等,都要安分遵守各自的等级不能乱穿衣服,这就奠定了职业装的基本风格。
到了奴隶社会,衣冠服饰更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参照物,那时已经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什么等级的人着什么样的服饰都是有规定的。
到了汉代,因职业不同,衣冠服饰也有区别。《后汉书·舆服志》中写道:“倘书帻收,方三寸,名日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它说明了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汉代以后,衣冠制度已日趋完善,如南北朝时,皇帝的服饰“衣画裳绣,皂上降下”;皇后的服饰“皆以蚕衣为朝服”;王公贵族则“服无定色,冠缀紫标,标以缯为之”;而八品以下的官员是不能穿罗、纨、绮等这些高级丝织品的。在其他方面服装也早已成为某种职业人士的代表或标志,比如儒生的长衫,武将的铠甲等。
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就是说商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装,甚至连乞丐也有自己的职业装。
元朝的朝廷还规定:“娼妓穿着紫皂衫子,戴角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因为青和绿二色比较接近,人们习惯叫“绿头巾”。青头巾也罢,绿头巾也罢,在古代都是贱色,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社会最低层的农民穿着的,元、明时期,官府就规定农家男子只能着绿巾,以示等级低。所以,青头巾和绿头巾就经常用来代指从事低贱职业的人。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写道:“吴人(苏州)淫行者为绿头巾。”从此,“绿头巾”就专门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演变到后来成了“绿帽子”。再到后来,由于乌龟盖子同“绿帽子”一色,人们又把戴绿帽子的男人叫做“王八”。
正因为不同社会地位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装,所以就有了“只认衣冠不认人”等俗语的出现,也形成了中国古代用特定服饰来代称的社会地位及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