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什么是电
1.1.1 从摩擦生电说起
在初中物理课演示实验中,我们用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会发出响声,如果在黑暗中,还会看到一些细小的火花,若把梳子放到一小撮纸屑旁,纸屑就会被梳子吸起来,如图1-1(a)所示。
图1-1 电的产生示意图
从古希腊人第一次发现电以后,在1600年左右,英国女皇的侍医吉尔伯对摩擦起电现象做了试验,证明除琥珀外,还有硫磺、树脂、水晶、玻璃和金刚石等,摩擦之后也能吸引又轻又小的物体,于是摩擦就被公认为是物体带电的原因。在200多年以前,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试验研究又进一步证实,经过摩擦后物体所带的电有两种,分别称作正电和负电。玻璃、宝石和丝绸摩擦后,在玻璃、宝石上呈现的电是正电;而胶木、琥珀和毛皮摩擦后呈现在胶木、琥珀上的电为负电。有趣的是,带有正电的物体能把另外一种带有正电的物体推开,如图1-1(b)所示;相反,它却能吸引带负电的物体,如图1-1(c)所示。于是,人们总结出电的一个重要规律:同电相排斥,异电相吸引。
1.1.2 电的产生机理
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每一种原子都有一个处在中心的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若干个电子沿着一定的轨道做高速旋转运动,原子核是带正电的,而电子是带负电的。在原子未受外力作用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外层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原子对外界处于平衡状态,不显示电性。
不同的原子,其原子核的质量和它周围的电子数目是不同的。如铜原子核内有29个带正电的质子,核外有29个带负电的电子。电子作四层分布,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如图1-1(d)所示。
那些处在最外层轨道上的电子,由于它们距离原子核比较远,受到原子核的束缚力比较弱,在受到外界因素(如热、光、机械力)影响时,很容易脱离自己的轨道,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铜、铝等金属物质都具有不稳固的外层电子,在常温下就会脱离轨道成为自由电子(例如,每1cm3铜中包含8×1032个自由电子)。
如果原子失掉一个或几个外层电子,它的电平衡就被破坏了,正电荷多于负电荷,这个原子就带正电;同理,飞出轨道的电子被另外的原子所吸收,另外的那个原子就带负电。这就是电的产生机理。
1.1.3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 导体
能良好地传导电流的物体叫做导体。用导体制成的电气材料叫做导电材料,金属是常用的导电材料。除了金属以外,其他如大地、人体、天然水和酸、碱、盐类以及它们的溶液,都是导电体。
金属之所以能够良好地传导电流,是由其原子结构决定的。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与原子核结合得比较松散,因此这部分电子很容易脱离自己的原子核,和别的原子核结合,失去电子的原子又会有新的电子来结合,这样一连串的过程就是导电的过程。银的电阻系数最小,导电性能最好,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只在极少数地方(如开关触头等处)采用,一般电气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导电材料是铜和铝。
还有一些材料虽然能导电,但电阻系数较大,人们常常把它作为电阻材料或电热材料应用于某些电器中,比如用作电炉或电烤箱中的电热丝等。
2. 绝缘体
不能导电或者导电能力极差的物体叫做绝缘体。由于绝缘体的原子结构与导体不同,它的电子和原子核结合得很紧密,极难分离,将此类物质接上电源时,流过的电流极小(几乎接近零)。我们可以利用它的绝缘作用把电位不同的带电体隔离开来。
一般来讲,对绝缘体材料的要求是:具有极高的绝缘电阻和耐电强度,具有较好的耐热和防潮性能,同时应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工艺加工方便等。
空气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它作为一种天然的绝缘材料被人们广泛地利用,纸、矿物油、玻璃、云母、橡胶和陶瓷等都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绝缘材料。近年来,由于有机合成工业的兴起,各种各样的绝缘材料不断问世,为新型电气设备的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绝缘材料在电和热的长期作用下,特别是在有化学腐蚀的情况下,会逐步老化,降低它原有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有时甚至可能完全丧失绝缘性。所以经常检查绝缘性能是电气设备维修中的主要工作之一。绝缘电阻是绝缘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常常用兆欧表来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一般低压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对于移动电器和在潮湿地方使用的电器,其绝缘电阻还应再大一些。
3. 半导体
所谓半导体,顾名思义,就是它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硅、锗、硒及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都是半导体。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在不同条件下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有些半导体(如钴、锰、镍等的氧化物)对温度的反应特别灵敏,环境温度增高时,它们的导电能力要增强很多,利用这种特性就做成了各种热敏电阻。又如有些半导体(如镉、铅等的硫化物与硒化物)受到光照时其导电能力变得很强,无光照时又变得像绝缘体那样不导电,利用这种特性就做成了各种光敏电阻。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某种杂质后,它的导电能力就可增加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倍。例如在纯硅中掺入百万分之一的硼后,硅的电阻率就从大约2×103Ω·m减小到4×10-3Ω·m左右。利用这种特性就做成了各种不同用途的半导体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晶闸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