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历史
我们平时的早餐都有些什么呢?面条、葱油饼、豆浆、包子、馒头等。在这些食物里面,有几种食物在古代的时候其实说的是一种东西,你们知道吗?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吧!
诸葛亮发明了馒头?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之中有许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事情,而发明馒头,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
诸葛亮在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之后,与西南少族民族成为了朋友。大军归来的途中需要渡过泸(lú)水。刚刚到达泸水的时候,天空万里无云,但当大军准备渡江的时候,天色突然一变,滚滚乌云从天边弥漫过来,大风开始吹起来,江面上的浪也越来越大了,船只摇摆不定,军队无法安全地上船,就算上了船,在这种天气下也没有办法行驶到对岸。诸葛亮虽然精通天文地理,可是这种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他感到十分迷惑。这个时候,孟获过来告诉诸葛亮,由于连年的战争,泸水边死了许多的兵士,他们的灵魂现在漂浮在这里,不肯离去。
诸葛亮想到这些兵士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如今战争结束了,活着的兵士们都可以回到家乡,可牺牲了的兵士们却只能永远地留在他乡,他们的灵魂也想回家,所以会停留在泸水边阻止大军前行。诸葛亮问孟获要怎样来祭奠这些灵魂。孟获说要用人头当做祭品来祭奠才行。诸葛亮大吃一惊,本来就是要祭奠灵魂的,如果继续用人头的话,那么岂不是又要制造更多的灵魂出来?这样下去,每次过江都要祭奠,又会增加多少的冤魂啊!而且杀人祭奠也太残忍了。
诸葛亮决定不以人头祭奠,但是泸水边阴魂不散,兵士和马匹都不敢过河,不祭奠又不行。诸葛亮就想,怎么能在不牵连无辜兵士的同时又能够安抚逝去的兵士呢?诸葛亮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马上命令士兵宰杀牛羊,把牛羊肉切碎做成肉馅儿,在外层包上面粉,把外形做得像一个人头,再把它蒸熟。诸葛亮为这种祭品取了一个名字,叫“馒首”。诸葛亮就用馒首当做祭品在泸水边祭奠死去的兵士们。祭奠结束之后,天气真的慢慢变好了,乌云散去,江面也平静了,大军得以顺利渡江。
从此以后,人们就习惯用馒首做贡品了。因为“首”和“头”是一个意思,时间长了“馒首”就变成了“馒头”。后来,馒头不仅只是一种贡品了,还发展成了一种食物,传播到各个地方。
各种各样的馒头
馒头变成食物以后也不再是人头的形状了,因为里面包有馅儿,也有人把它叫做“包子”。包子的馅儿可以有许多种,猪牛羊肉、鸡鸭鱼鹅、各种蔬菜(蔬菜食品)都可做包子馅儿。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有馅儿的和没馅儿的都叫馒头。但是,不管馒头是有馅儿的还是没馅儿的,它始终是祭祀用品之一,人们始终没有忘记馒头最开始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有馅儿的叫做包子而把没馅儿的叫做馒头了呢?
到了清朝,馒头的称谓开始出现变化:北方人把没有馅儿的叫做馒头,把有馅儿的叫做包子。清朝时也开始出现一些十分有名的馒头。例如,扬州的小馒头,只有核桃那么大,用蒸笼蒸熟了之后,每双筷子都可以夹两个,这种馒头看起来很小巧;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千层馒头”,这种馒头掰(bāi)开了之后,里面看起来像是有很多层,味道也很特别。
馒头的叫法直到今天仍很混乱。在北方,没有馅儿的,有的叫做“馍”、“卷子”,也有称做“包子”的。在南方,有馅儿的,也有叫做“面兜子”、“汤包”的。现在,不管什么样的馒头,有馅儿的或无馅儿的,其实都和诸葛亮当初创制的馒头差别较大,可是馒头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小朋友,你现在知道馒头也有这么多的故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