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1 明确定义调查问题

3.1.1 选择调查题目

1.选择调查题目的意义

一项具体的社会调查开始于对调查题目的选择。调查题目说明了一项调查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它是调查任务的明确化。选择调查题目是调查者进行社会调查所要做的第一个决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它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决定着调查研究的价值。题目的选择是否正确、恰当,这直接影响一项调查研究的价值和成效。如果调查题目选得好,就能有效地解答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或应用问题。如果题目选择得不恰当或过于笼统,就会抓不住要点,在调查中只能泛泛地收集一堆无价值的或作用不大的材料;或者即使收集到重要的资料,也看不出它的价值,不懂如何去分析。因此,调查题目的选择集中体现了调查者的调查研究能力和专业能力。

(2)明确了调查研究的方向。好的题目能够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并最终获得成功;反之,则会增加调查难度,甚至使调查半途而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3)制约着社会调查的全过程。不同的调查题目需要选择不同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调查人员的选择、调查队伍的组织、调查工作的安排也就不同。因此,不同的调查题目需要制定不同的调查方案,不同的调查方案使调查的具体过程也各不相同。

2.选择调查题目的标准

一个好的调查题目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调查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能够提出的调查题目非常多。例如,一个大学生既可以针对自己所在的大学环境和共同生活的大学同学提出如“学生对食堂饭菜质量的评价调查”、“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应届毕业生考研趋势调查”等调查题目,也可以针对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如“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青年人沟通工具调查”等调查题目,还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提出调查题目。但无论哪一个调查题目,它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或者能够帮助人们解答某类问题,或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了解某些现象,或者有利于某一个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

(2)调查题目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调查者选择的调查题目应该具有创新性或独特性。调查题目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如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和新思想等;或者能够解答“空白”领域中的问题;或者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的调查因为重复别人的研究、缺乏新意、缺乏深度而变得毫无价值。创新性或独特性是调查者最难做到的。调查者只有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在选择调查题目时“慧眼识珠”。

(3)调查题目应该具有可行性。调查题目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进行或完成这项调查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主观方面要考虑调查者的专业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调查者的时间是否允许等,客观方面要考虑调查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否容易寻找、调查所需费用是否充裕等。只有调查人员已经具备了必要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对于调查题目已有初步了解和初步设想,以及调查在经费、人力、物质条件上有了可靠的保证,并能得到社会各部门及被调查地区、单位和个人的支持与协助,调查题目才具有可行性。

(4)调查题目应该适合调查者的个人特点。调查者应该从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领域中选择调查题目。调查其实是一项烦琐、复杂、费力的工作,需要调查者有耐心、有恒心,还要耐得住寂寞。如果调查题目不适合调查者,调查者就不会有强烈的动机来完成这项调查。只有对调查题目充满兴趣,调查者才会在调查过程中充满激情,并最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初学社会调查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从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能够驾驭的领域中选择调查题目,题目应相对简单、浅显一些;从小题目开始,逐步积累经验,然后再扩大调查研究的范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切不可急于求成。

练习10

确定调查题目

根据选择调查题目的标准,评价你上一章提出的五个调查题目。综合衡量后,从中选出一个,把它作为你开始调查的调查题目。

注意:一定要慎重选择,因为随着本书的学习,你真的要根据这个题目进行一个完整的调查,直至最后写出调查报告。看看你的调查题目是否满足那些标准,如果你觉得五个题目都不好,那就再想一个新的吧。

3.选择调查题目的方法

调查题目的来源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

(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人们生活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之中,各种可以作为研究问题的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社会事件总是客观地存在于人们的周围,如城市社会治安、城市交通、城市居民邻里关系、城市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城市网吧、大学生就业、独生子女就学等。如果多留意、多观察、多思考,就可以从中提炼出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调查题目。

(2)从感兴趣的领域中寻找。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兴趣爱好,如文体活动、志愿活动、旅游、读书、交友等,如果能够根据调查需要,将自己所学的专业与爱好联系起来,寻找一些有联系的调查题目,这将会大大提高调查者的调查兴趣。例如,一个爱好体育锻炼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将调查题目定为“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状况调查”,由于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又与专业要求完美结合,他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调查。调查者还可以选择工作中会吸引你的、需要你投入时间的调查题目。调查者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是进行调查的最好起点。

(3)从个人经历中寻找。人们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各种体验、各种观察、各种感受等,常常都是众多合适的调查题目的最初来源。许多有价值、有创造性的调查问题正是从个人特定的生活环境及特定的生活感受中发展起来的。例如,一次社区会议可能让一位社会工作者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如何?”“社区居民委员会应被赋予的法律地位是什么?”“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从这些问题出发,他可能进行一项“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状况调查”。又如,一个离过婚的知识分子可能去思考:“当前社会中的哪些人最容易产生离婚的行为?”“为什么知识分子的离婚率比较高?”“有哪些主要的原因会导致人们选择离婚?”“离婚所带来的主要后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可能促使他进行一项“知识分子离婚状况调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从个人自身经历中寻找问题的方式是一种十分简单实用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它经常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非常有价值的调查题目。

(4)从以前的研究中寻找。在开始一项调查之前,有些人可能已经做过一些调查,或者为了写一篇文章和短文而研究过一个具体的领域,或者虽然没有写过东西、没有做过调查,但一直关注于某类事情。如果能从已经研究过的领域中寻找调查题目,这将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5)从相关文献中寻找。调查题目还常常可以从学术著作、教科书、报纸杂志、各类文献、文章及学习笔记、谈话记录甚至电视节目中得到。尤其是各种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报纸杂志、教科书、专著、文章等,常常成为引发调查灵感、启迪调查研究心智、催生调查想法的重要来源地。人们在阅读各种文献时,应该始终带着审视的、提问的、评论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联想,从中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展开调查。

(6)向其他人征询有益的建议。如果调查者是一个学生,他可以通过与老师的谈话寻找调查题目,老师可能提供很多有用的建议;如果调查者已经参加工作,工作单位的同事和领导可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对调查者所在单位的工作至关重要;而邻居、朋友也许会对改善社区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可以成为调查题目的来源。所以,调查者可以向任何人征询调查建议,他们既可以是专家、与项目有关的人,也可以不是专家、与项目无关的人。

相关链接1

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中国正在发生村落的巨变。从1985年到2001年,在这不到20年的时间里,由于城镇化和村庄兼并等原因,中国村落的个数从940617个锐减到709257个。仅2001年一年,中国那些延续了数千年的村落就减少了25458个,平均每天减少约70个。人们原来以为,村落的终结与农民的终结是同一个过程,也就是非农化、工业化或户籍制度的变更过程,但在现实中,村落作为一种生活制度和社会关系网络,其终结过程要比作为职业身份的农民更加漫长和艰难,城市化并非仅仅是工业化的伴随曲,它展现出自身不同于工业化的发展轨迹。

李培林为深入这项研究而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华南大都市里的“城中村”。“城中村”在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非常热门的话题。围绕着“城中村”,街谈巷议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故事。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和城市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扩张,这种高速扩张似乎是引发“城中村”这种独特事物产生的直接原因。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这种“城中村”现象还几乎从来未出现过。所以,“城中村”现象的产生一定与中国的一个比较独特的因素相关联,这就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中国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但这种户籍制度是所有的中国村落共有的,所以还应当有另外的特殊机制在起作用。而这种机制究竟是什么,这一“悬念”则成为激发作者研究热情的一个动力。

3.1.2 明确定义调查问题的方法

明确并定义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所有社会调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对问题没有正确理解或定义有问题时就匆匆开始实施调查,那么所有的努力,包括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就都没有用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这将是很大的浪费。这一点往往是初学社会调查的人最容易忽视的。因此,在开始社会调查时,一定要牢牢记住,如果对调查问题没有充分明确地去定义,必将导致调查的失败。选择一个有价值、有新意、切实可行、自己也很感兴趣的调查问题,同时这一调查问题又经过了明确的界定和清楚的表述,那么这项社会调查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整个社会调查过程的顺利进行,从一开始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1.明确定义调查问题的含义

问题的定义是根据调查的目的、相关背景资料、相关理论、所需的信息等,对整个问题进行界定叙述并确定调查问题的具体组成部分,最终将调查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精细的陈述,并将每个组成部分细分为多个调查问答题。只有问题定义清楚了,才能进一步去设计和执行。

举例来说,像“我国社会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研究”、“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研究”等这类题目实际上并非调查研究问题,而是问题领域或研究主题。这几个问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可行性上都比较欠缺,而造成这种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问题在内涵上过于宽泛,过于一般。同样的道理,如果只说“我打算研究民工潮的现象”,或者“我准备做一个有关民工潮的研究”,这都是很不够的,因为这种研究问题的内涵不够确切,焦点不够集中。还应该进一步将这些问题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要学会将研究主题转化为研究问题。仔细问问自己:我究竟是想了解民工潮的规模、地区分布、形成原因、后果及影响,还是其他内容?我所感兴趣的又是哪种类型的民工潮,或者哪个时期的民工潮?只有经过调查问题的明确化工作,调查者才能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调查什么。

2.明确定义调查问题的方法

要使所希望调查的问题明确化,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做出努力。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对于初学者来说,要使所调查的问题明确化,可以采取将宽泛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将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定问题的做法,通过不断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来达到这一目标。例如,“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十分宽泛的问题领域,其内涵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所能包含的。一项具体的社会调查,通常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进行。人们可以通过限制和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将其转化为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调查”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调查”等问题。更好的调查问题是通过进一步缩小问题的范围,突出基本的研究变量后得到如“家庭关系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又如,“农村青年的价值观调查”内容也十分宽泛,可以通过限制和缩小内容范围,将其转化为如“某省青年农民的生育观调查”或“家庭结构与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调查”这样一些比较具体、比较确切的研究问题。同样,也可以将“我国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研究”进行限定,缩小其内容范围,分别转化为如“城市家庭中的代际关系状况调查”、“家庭结构对家庭关系的影响调查”、“当前城乡家庭生活方式比较研究”等问题。

在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的过程中,文献回顾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人们打算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通过阅读有关文献,发现已有一些研究专门探讨了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区因素、大众传播因素等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去探讨同辈群体的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这时,就可以专注于这一特定因素,选择一个类似于“同辈群体与青少年犯罪”或“不良伙伴对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影响研究”这样的调查问题。

相关链接2

“独生子女研究”(问题的限定)

1987年,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导师给我提出了博士论文的选题: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可以说,导师所定的题目只是确定了研究的主题。由于独生子女这一主题中包含众多的内容,涉及众多的方面,如独生子女人口的结构及分布、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与关系、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方式、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独生子女的社会化、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保障等,所以需要将比较宽泛的研究主题转化为比较具体明确的研究问题。经过阅读和分析当时国内这一领域中的已有文献和一部分国外文献,我发现,国内还没有独生子女家庭基本状况的研究结果,因而从社会学角度讨论各种独生子女问题尚缺乏经验的基础。另外,我发现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时最为集中的研究焦点,但运用较大规模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的研究很少,且多为一般性的、空泛的议论;而与独生子女家庭密切相关的养老问题则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根据这一情况,我确定了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第一,独生子女家庭在结构、关系等基本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第二,独生子女究竟是不是“小皇帝”,独生子女家长是不是更加“望子成龙”,独生子女的出现对当前的教育带来哪些冲击和影响;第三,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哪些挑战。

练习11

使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文献

参观你所在学校或城市的图书馆,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里的藏书、电子信息资源来查找你所需要的相关文献,学习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果你还不会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请向有关人员咨询。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上网查资料要比去图书馆容易得多。但是,网络所包含的信息是由大量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的,里面有很多信息根本毫无价值,人们经常使用的像Google、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它只会搜索出所有包含你所给的关键词的网页,而不会考虑这些信息的品质。这就要求你必须有能力对所有发现的信息进行评估,区分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所以,如果不想被众多无用信息所淹没,你在搜索时需要仔细地限定。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尽量多查找一些与你的调查题目有关的文献,总结每篇文献的主要观点,将那些与你的调查密切相关的内容记录下来。

(2)清楚明确地陈述调查问题。陈述调查问题是使调查问题能够明确化的十分重要的一步。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划定了与调查相关的问题范围,使调查者知道哪些资料必须调查、哪些资料可以放在一边。与此同时,这种陈述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调查者选择和确定了调查方法。好的问题陈述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问题的外延界定得清楚、明确。一定要对所调查问题的外延进行准确界定,以便让人明确地知道此项调查是在什么时间、在一个多大的范围内、针对哪个群体、运用何种方式进行的一项关于什么内容的调查。

陈述调查的时间、范围、对象等内容时,最好用陈述句的形式。而在陈述调查所要解决的问题时最好能运用变量的语言,且采用提问的形式。

只包含一个变量的调查,其问题的陈述通常为描述性的问题。例如,“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具有什么样的择业意愿?”它们分别只包含了“社会化发展状况”这一个变量和“择业意愿”这一个变量。

对于含有两个以上变量的调查,一个常用且有效的提问形式是:“现象(或变量)A与现象(或变量)B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例如,“看电影的频率与看电影的动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里包含了“看电影的频率”与“看电影的动机”两个变量;“下岗职工培训班是否明显地改善了下岗职工的就业能力?”这里也包含了“参加培训班与否”与“就业能力”两个变量。在学术刊物发表的调查报告中,问题的陈述有时在调查目的的陈述中出现,有时则在文献评论的结尾处作为一种小结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对调查问题的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可检验是指所调查的问题必须能够产生不止一种的答案。那种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陈述则是不合格的问题。前面所列举的例子中,“看电影的频率”与“看电影的动机”之间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没有关系;“参加培训班”可能改善了下岗职工的“就业能力”,也可能没有改善下岗职工的“就业能力”。这些调查问题能够产生的答案不止一种,因此是可检验的。

2)问题的内涵描述准确、可操作性强。问题外延的陈述确定了所要调查的整个问题及问题的具体组成部分,接下来就是要将调查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精细的陈述。这种陈述主要是将每个组成部分细分为多个调查观测点,这些调查点都必须是各个组成部分所要收集资料的关键内容,由这些调查观测点可以直接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在对这些调查点进行陈述时,陈述得越详细、越具体、操作性越强越好,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日常语言,表述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而必须是可以清楚、明确地进行回答的。

相关链接3

“城市在职青年的婚姻期望与婚姻实践”调查问题的确定

本研究通过利用2004年在全国12个城市对1786名18~28岁的在职青年(包括未婚和已婚)进行的同一项大型抽样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同时探讨青年的婚姻期望与婚姻实践两方面内容,在将青年的主观愿望与他们的实际行为进行对照后,发现青年在这些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以增强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本项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青年的婚姻期望如何?”“他们的婚姻实践又是怎样的?”“他们的婚姻期望与其婚姻实践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存在什么样的差别?”“这一代青年在婚姻期望与婚姻实践上的关系及其调适过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本研究将青年的婚姻期望界定为青年对恋爱结婚的合适年龄、男女双方的年龄差、选择对象的标准、婚后居住方式等方面的主观愿望,而将青年的婚姻实践对应地界定为青年在婚姻期望的各个方面的客观行为及其结果。调查中,将青年的婚姻期望操作化为以下五个变量:① 认为合适的恋爱年龄;② 期望的结婚年龄;③ 期望的双方年龄差;④ 选择对象的标准;⑤ 期望的婚后居住方式。而将青年的婚姻实践相对应地操作化为下列五个变量:① 实际的恋爱年龄;② 实际的结婚年龄;③ 双方实际的年龄差;④ 选择对象的标准;⑤ 婚后实际的居住方式。

练习12

明确你的调查问题

针对你选定的调查题目,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后,写下你希望调查的四个关键问题。在每个问题的开头,请使用“如何”、“谁”、“什么”、“何时”或“为什么”这样表示提问的词语。

1. 2. 3. 4.

想一想,哪个问题对你的调查是最关键或最核心的?如果你有四个或更多题目,考虑一下,你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完成这些任务,你也许应该考虑去掉几个,集中调查其中的一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