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主要客源国(2)
2.2.9 旅游资源、旅游业
1.韩国
(1)旅游资源
韩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景优美,还具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虽境内无很多高山,但有许多风景美丽的丘陵和中低山。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有90余座,其中以雪岳山、智异山、汉山和五台山最为有名。美丽的溪谷遍布全国各地,瀑布众多,形成许多重要的旅游点。较大的温泉有14处,且附有设施完备的旅游和疗养机构。风光美丽的海滨浴场很多,其中条件较好的有55处。至于历史文化古迹,也十分丰富。庆州、釜山和首尔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内有不少古代宫殿。全国有重要寺庙59座,以海印寺、松广寺和通度寺最为著名。
1)旅游城市
首尔,是朝鲜半岛最大的城市,位于半岛汉江下游。该市群山环绕,地形险要,历史上曾有不少朝代在此建都,故遗迹甚多,尤多宫殿,所以有“皇宫城”之称。公元14世纪建成的南大门(崇礼门)是首尔的象征,市内和近郊还有众多名胜古迹。城南有反映李氏王朝时代人民生活的民俗村。1988年,世界奥运会在该市举行。
庆州,韩国著名的历史古城,位于东南部庆州盆地中部。曾是新罗50代900年的都城,是朝鲜半岛历史最悠久、文化艺术品最丰富的地方。目前尚存有新罗时代的城堡遗迹。
釜山,该国最大的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位于东南部,为海陆空交通要地,气候温暖湿润。工业发达,也是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名胜古迹众多,有教堂、寺庙1 884所,以市郊建于公元619年的禅宗大本山(梵鱼寺)最著名。
光州,中央直辖市之一,是韩国西南部最大的内陆城市,工业和交通都比较发达,特别是航空运输。它还是韩国不多的农产品集散地之一,以稻米和小麦的交易量最大。名胜古迹有胎峰、圣居塔、景阳池、龙湖斋、芙蓉亭、卧龙亭等。
2)旅游名胜
景福宫(Gyongbokkung),位于首尔钟路区,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殿,是李朝始祖太祖李成桂于公元1394年开始修建的。中国古代《诗经》中曾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的诗句,此殿借此而得名。宫苑建有一个10层高的敬天夺石塔,其造型典雅,是韩国的国宝之一。
昌德宫(Changdokkung),又名乐宫,是韩国的“故宫”,位于首都首尔市院西洞,是李朝王宫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宫殿。现存的建筑为公元1611年重建,这座建筑作为王宫的历罗史长达300年。
广寒楼(Kwanghanrn),位于全罗北道南原郡邑川渠里,是韩国的著名古迹。传说为李朝初期宰相黄喜所建,原名广通楼。雕梁画栋、形制绚丽的广寒楼是韩国庭院的代表,其中包括小岛、石像、鹊桥,它的整体构造象征着宇宙。现在楼上悬有“广寒楼”、“桂观”的大字匾额。相传,著名传奇故事《春香传》就发生在这里。
青瓦台(Chong Wa Dae),也称为“蓝宫”(Blue House),是韩国总统官邸,位于首尔市钟路区世宗路一号。青瓦台主楼为总统官邸,有总统办公室、接见厅、会议室、居室,配楼有秘书室、警护室和迎宾楼等。
济州岛(Chejudao),是韩国第一大岛,又名耽罗岛、蜜月之岛、浪漫之岛,位于朝鲜半岛的南端。济州岛总面积1 826平方公里,包括34个属岛,是理想的旅游和垂钓胜地。在这里可观赏名胜古迹、欣赏自然景观,还可以登山、骑马、兜风、狩猎、冲浪和打高尔夫球等。
韩国民俗村,位于京畿道首府水原市附近,占地约0.66平方公里,它将韩国各地的农家民宅、寺院、贵族宅邸及官府等各式建筑聚集于此,再现了朝鲜半岛500多年前李朝时期的人文景观和地域风情。
(2)旅游业
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旅游业也迅速崛起。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政府就十分重视旅游业,把旅游业看成是获取外汇的重要手段。进入80年代后,又进一步提出“全体国民旅游要员化,整个国土旅游资源化,旅游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为此,政府采取了发展旅游业的多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入境旅游
2005年访韩外国游客602.2万人次,其中日本人244万人次、中国人71万人次、美国人5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6.5亿美元。
2)国内旅游
韩国制定了《观光振兴五年计划(1999~2003)》,确定了七大观光旅游区、30个观光景点的开发建设项目;加强同朝鲜合作开发板门店“世界和平广场”的项目;加强韩、中、日的合作,开发韩、中、日文化和自然景点的三国旅游线。
3)出国旅游
近些年来,由于韩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政府不断放宽出境限制,使得韩国的出国旅游也迅速发展,韩国已经成为亚洲出国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韩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及东盟一些国家。近几年来,随着韩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的不断加强,到中国的商务和观光旅游人数也迅速增加。2006年前往中国旅游的人数达到392.39万人,同比增长10.68%。
2.朝鲜
(1)旅游资源
朝鲜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以金刚山、妙香山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平壤为代表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以板门店为代表的军事政治吸引物各具特色。朝鲜山地较多,森林覆盖率高,所处纬度适中,气候宜人,自然风光十分优美,适宜进行观光和度假。
目前的朝鲜旅游基本以生态旅游为主,如妙香山风景游和元山海滨度假游等,同时借重朝鲜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淳朴民风民俗的优势,开展文化古迹游及城市旅游,逐渐形成了以平壤为中心的多支点放射性发展的特色旅游。朝鲜现已建成的主要公园、游乐园有450多处,观光景点300多个。各旅游风景区现有的服务设施也进行了改扩建,旅游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1)旅游城市
平壤,早在5 000年前就是古朝鲜的首都,在高句丽时期也长时间扮演着首都的角色。因为满城的柳树,平壤还有“柳京”的美称,是一座美丽、清洁、文明的现代化公园式的城市。平壤市区有牡丹峰,郊区有大城山、峨眉山、云头峰等风景区。东北面的绫罗岛上有一座可容纳15万观众的五一体育场,南边有羊角岛。此外,还有金日成铜像、主体思想塔、凯旋门、万寿台大纪念碑等建筑。
开城,位于平壤以南160公里,曾是朝鲜半岛的第一个统一国家高丽的首都,亦是高丽人参的原产地。这里的松岳山上松林茂密,因此一直被称为“松都”。市内旅游项目有开城南大门、高丽成均馆(高丽博物馆)和善竹桥地区。开城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最有代表性的是高丽国的王宫“万月台”。旅游项目主要有子男山、板门店、王建王陵、恭愍王陵、朴渊瀑和混凝土壁障地区。
南浦,是朝鲜西海岸的港口城市,是朝鲜三大直辖市之一,也是朝鲜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南浦市内有许多大型企业,主要的名胜古迹有卧牛岛、太圣湖、体育村和西海闸门,在许多地区还分布着高句丽古墓。
2)旅游景区
金刚山,为朝鲜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朝鲜第一名山之称,位于江原道东部,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密林奇洞、松林云海,且四季变幻无穷而闻名。金刚山号称有1.2万座山峰,怪石嶙峋、形状各异,似用金刚石雕塑而成。以海拔1 638米的毗卢峰为主峰,是太白山的最高峰。金刚山中的矿物、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古迹以寺院为多,共有大小8万多座寺院。
妙香山,为朝鲜五大名山之一,位于平安北道、慈江道和平安南道交界处。妙香山中苍松翠柏密布,溪流瀑布众多,还有亭台楼寺庵散落其间。普贤寺为朝鲜五大寺院之一,坐落于妙香山麓,建于公元1042年。妙香山生长着1 179多种植物、33种兽类、133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妙香山建有国际友谊展览馆,馆内展览各国政要及友人向金日成和金正日赠送的20多万件珍贵礼品,价值连城。还有具有1 000多年历史的妙香山历史博物馆。妙香山的上元洞、万瀑洞、毗卢峰风景美妙。
(2)旅游业
实行计划经济的朝鲜,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朝鲜政务院成立国家旅游总局,下设国际旅行社、青年旅行社。1987年9月,朝鲜加入世界旅游组织。随着朝鲜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想来朝鲜旅游的人日渐增多。目前,在20多万国外游客中,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的游客占到了85%以上。
1990年朝鲜旅游宾馆有4.25万张床位,其中80%在首都平壤。朝鲜著名的饭店有柳京饭店、高丽饭店、苍光山饭店、松涛饭店、金刚山饭店、香山饭店、卧牛岛国际饭店等。
目前,朝鲜正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会议旅游、商业旅游和艺术节文化旅游,以及医疗、农业观光旅游等特色旅游。同时,加强与韩国在旅游产业上的合作,吸引韩资进入旅游市场,促使韩国游客到朝鲜旅游。2006年朝鲜前往中国旅游的人数仅有11万人,同比下降12.48%。
2.3 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2.3.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1.蒙古
蒙古国(Mongolia),蒙古语意为“我们的火”。
蒙古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三个垂直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两边为红色,中间为蓝色。左边的红色长方形中有黄色的火、太阳、月亮、长方形、三角形和阴阳图案。旗面上的红色和蓝色是蒙古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红色象征快乐和胜利,蓝色象征忠于祖国,黄色是民族自由和独立的象征。火、太阳、月亮表示祝人民世代兴隆永生;三角形、长方形代表人民的智慧、正直和忠于职责;阴阳图案象征和谐与协作;两个垂直的长方形象征国家坚固的屏障。
蒙古国徽呈圆形,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马中间的图案与国旗上的相同,马之下是一个法轮。圆周由褐色和金黄色的花纹装饰,下方饰以白色的荷花花瓣,顶端是三颗宝石。
蒙古国歌为《蒙古国国歌》。货币为图格里克。
2.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的全称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斯坦”一词意为国家或地区。国名取自民族名,“哈萨克”在突厥语中意为“漂泊”、“避难”,转义为“自由之民”。
哈萨克斯坦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浅蓝色,旗面中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其下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靠旗杆一侧有一垂直竖条,为哈萨克传统的金色花纹图案。浅蓝色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花纹图案常出现在哈萨克民族的地毯、服饰中,它显示出哈萨克人民的聪明和智慧。金色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雄鹰象征勇敢。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独立后采用此国旗。
哈萨克斯坦国徽呈圆形,圆面中间是哈萨克人的毛毡帐篷圆顶图案,两侧为骏马,上端是一颗五角星,下端的饰带上用哈萨克文写着“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的国歌为《国歌》。货币为坚弋。
3.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是吉尔吉斯共和国(Kyrgyz Republic)的简称,吉尔吉斯意为“草原上的游牧民”。
吉尔吉斯斯坦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旗地为红色。一轮金色的太阳悬于旗面中央,太阳图案中间有一个类似地球的圆形图案。红色象征胜利,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圆形图案代表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和友好。吉尔吉斯斯坦于1936年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2年起采用带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的红旗,旗面中间有一白色横条,其上下各有一蓝条。1991年8月宣布独立,后采用现国旗。
吉尔吉斯斯坦国徽呈圆形,圆形上有一只展翅的雄鹰,其后是山峰和太阳,两侧饰有麦穗和棉桃。国徽上的文字是“吉尔吉斯共和国”。
吉尔吉斯斯坦国歌为《国歌》,货币为索姆(Som,1993年5月发行)。
2.3.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蒙古
蒙古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蒙古是一个高原国,平均海拔1 600米,4/5以上的国土在海拔1 000米以上。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间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境内有大小湖泊3 000多个,总面积达1.5万余平方公里。
蒙古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由于地处亚洲内陆,距海洋远,而且有群山环绕,因而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气温时空变化剧烈,冬季最低气温可至-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仅200多毫米,绝大部分集中于夏季。
2.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为地处中亚的内陆国,西濒里海,东南连接中国,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面积约272万平方公里,在亚洲居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印度),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领土的绝大部分在亚洲,最西部有一角伸至乌拉尔河以西,属于欧洲。
哈萨克斯坦境内平原和低地面积广大,中部丘陵和低山的面积也不小,东部有高山绵亘,南部还有浩瀚沙漠,荒漠和半荒漠占领土面积的60%。河网稀疏,主要为内流水系。湖泊众多,约有4.8万个,其中较大的有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泊等。哈萨克斯坦基本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气温变化剧烈。
3.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的面积为19.85万平方公里,是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北、西、南面分别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南部与中国新疆为邻。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多山,全境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90%的领土在海拔1 500米以上,1/3的地区海拔为3 000~4 000米。胜利峰为最高点,高达7 439米。高山地形使该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其境内有6个水力发电站,向邻近的几个国家提供电力。吉尔吉斯斯坦动植物品种繁多,植物达4 000种左右,有“山地绿洲”的美称。
吉尔吉斯斯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冬冷夏热,日暖夜凉,降水量少,日照充足。大部分谷地的平均气温1月为-6℃,7月为15℃~25℃。年降水量中部为2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坡为800毫米。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 600余米,面积6 32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高山湖泊中水深第一、集水量第二,湖水清澈,终年不冻,是有名的“热湖”,有“中亚明珠”的美誉,是中亚地区旅游疗养的胜地。
2.3.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蒙古
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杜尔伯特、巴雅特、布里亚特等15个少数民族。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4。农业人口主要由饲养牲畜的游牧民组成。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据《国家与寺庙关系法》的规定,喇嘛教为国教。还有一些居民信奉土著黄教和伊斯兰教。
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原为中国的一部分,公元前3世纪成为匈奴帝国的中心,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1279~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放弃“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92年2月改名为“蒙古国”。
2.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人口约1 521万(2005年),是个多民族国家,由131个民族组成,主要有哈萨克族(53%)、俄罗斯族(30%)、日耳曼族、乌克兰族、乌兹别克、维吾尔和鞑靼族。哈萨克斯坦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东正教、基督教、佛教。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在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与哈语同为正式使用的语言。
哈萨克斯坦早在公元6世纪中叶~8世纪就建立了突厥汗国,后历经多次变迁,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20年8月26日建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定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更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并加入独联体。
3.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口为506.5万(2004年)。有80多个民族,其中吉尔吉斯族占65%、乌兹别克族占14%、俄罗斯族占12.5%、东干族占1.1%、乌克兰族占1%,其余为朝鲜、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7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其次信奉东正教或天主教。国语为吉尔吉斯语(属突厥语族东匈语支的吉尔吉斯-奇恰克语组)。2001年12月,吉总统签署修宪法令,赋予俄语国家官方语言的地位。
吉尔吉斯斯坦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已有文字记载,其前身是公元6世纪建立的吉尔吉斯汗国。1917年,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为一个自治州,1936年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2.3.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1.蒙古
蒙古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铁和煤等80多种矿产。额尔登特铜钼矿已被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居亚洲之首。森林面积为1 8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8.2%,木材蓄积量为12亿立方米,水蕴藏量为60亿立方米。
蒙古传统的经济部门是畜牧业,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以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力工业为主。出口产品主要有铜钼精矿、羊毛、山羊绒、皮张、地毯和其他畜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机器设备、燃料油和日用品等。
2.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储量占世界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森林和营造林2 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畜牧业较为兴旺,牧场占农业用地的80%,羊只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在经济中均占重要地位。
哈萨克斯坦经济以石油、天然气、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
3.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黄金、煤、银、锑、钨、锡、锌、汞、铅、铀、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煤的产量在中亚国家中首屈一指,被誉为“中亚煤斗”,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锡和汞的产量居独联体第二位,黄金产量在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居第三位。
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马、羊的存栏数和羊毛产量在中亚位居第二位。电力工业比较发达,水力发电量在中亚国家中仅次于塔吉克斯坦,电力有1/3输往其他国家。主要工业有采矿、电力、燃料、化工、有色金属、机器制造、木材加工、建材、轻工、食品等。
2.3.5 首都、行政区划
1.蒙古
蒙古首都乌兰巴托(Ulan Bator),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也是科学、文化和旅游中心,常住人口94.2万人(2004年年底)。
除首都外,蒙古全国划分为21个省。
2.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为阿斯塔纳(Astana),有人口53万(2005年1月)。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Akmola),1997年12月10日正式取代阿拉木图(Alma-ata)成为首都,1998年5月6日改为现名。
哈萨克斯坦全国共分为14个州,两个直辖市(阿拉木图市和阿斯塔纳市)。
3.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为比什凯克(Bishkek),是古代重镇和中亚名城,有人口79.77万人(2003年1月)。1月平均气温-6℃,7月平均气温27℃。
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划分为七州二市,州、市下设区,全国共有60个区。
2.3.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蒙古
蒙古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任期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国家大呼拉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政府为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
20世纪90年代以后,蒙古开始奉行“多支点”外交政策,即在与俄罗斯、中国两大邻国发展均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重点加强与美、日、德等西方大国的交往,以获取外援发展经济。
1949年10月16日,蒙古与中国建交。1960年5月31日,中蒙在乌兰巴托签订友好互助条约。1962年签订中蒙边界条约。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94年4月两国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1998年12月发表了阐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方针的《中蒙联合声明》。
2.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为总统制共和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由上下两院(参议院和马利日斯)组成。
1992年1月3日中哈建交。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哈期间,双方签署并发表《中哈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06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中哈21世纪合作战略》等文件。
3.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始终奉行全方位的务实外交政策。吸引外资、寻求外援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是其外交的重点。重视发展同中国、俄罗斯、中亚邻国的关系,同时也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关系视为其外交的优先方向。努力推进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合作。
1992年1月5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建交。1996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正式访问,签署了中吉友好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和中吉两国国界协定。2002年6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6年6月,巴基耶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总统签署联合声明。
2.3.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蒙古(1)住房
蒙古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善于骑马,因此也被称为“马背民族”。蒙古人爱马,并将其视如珍宝。蒙古包是蒙古人祖祖辈辈住惯了的移动房屋,是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家。首都乌兰巴托曾被称为“毡包之城”,就是在今天,这座现代化城市里,也能在林立的高楼之间见到蒙古包。
(2)饮食
蒙古人的主食主要是肉类和乳制品,忌吃鱼,禁吃虾、蟹、海味,以及所谓“三鸟”内脏。通常蒙古人食量较大,传统佳肴有“手抓肉”、“烤全羊”、“石烤肉”、“羊背子”等。在吃肉时,蒙古人一般用手撕而食之,或以刀子割食。吃著名的“手抓饭”时,则需以手直接进行抓食。
蒙古人的主要饮料有马奶酒和奶茶。蒙古人多能饮酒。向贵宾敬酒时,他们往往同时载歌载舞。蒙古人尊崇马奶酒,祭祀祖先和天地神佛时要敬马奶酒,有朋自远方来也要献马奶酒。
(3)节日
蒙古的主要节日有蒙古独立日(3月13日)、宪法纪念日(1月13日)、国庆日(7月11日)和春节等。
春节,蒙语称“白月”,日期与我国藏历新年相同,是蒙古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以前称为“牧民节”,只在牧区庆祝。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决定,立春节为全民的节日。
国庆节—那达慕。1997年6月13日,蒙古国庆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蒙古国庆易名为“国庆节-那达慕”。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者“娱乐”,原指蒙古民族历史悠久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现指一种按照古老的传统方式举行的集体娱乐活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1922年起,定期在每年的7月11日举行,成为蒙古国庆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4)礼仪
蒙古人极为热情好客,有时也与别人握手为礼,不过更爱采用民族见面礼:其一,是请安礼。男子单曲右膝,右臂自然下垂;女子则须双膝弯曲。其二,是躬身礼。先将双手高举过头,随后将右手捂在胸前,同时躬身,以示敬意。其三,是拥吻礼。即与行礼对象拥抱并亲吻。蒙古人欢迎宾客通常举行迎宾仪式:仪式之一是献哈达,仪式之二是敬奶茶,仪式之三是吸鼻烟。在蒙古民间,与他人相见时所用的问候语,往往先询问对方“牲畜是否平安”。
(5)喜忌
蒙古人对黑色非常厌恶,把黑色视为不祥之兆,认为它意味着不幸、贫穷。
2.哈萨克斯坦
(1)服饰
哈萨克族多数人喜欢穿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乡村老年男子固守传统,穿着为白衬衣、宽裆裤,外罩无袖齐膝长衣,戴绣花小帽或浅色尖顶软毡帽,冬穿毛皮大衣、高筒马靴,戴狐皮帽。城乡中年以上的妇女也爱穿民族服装,即肥大的连衣裙、灯笼裤、绣花丝绒坎肩、毛皮边的尖顶帽或插羽毛的皮帽、软底皮靴,戴项链、耳环、手镯等饰物。
(2)饮食
哈萨克人以肉食为主,面食为辅,主要是羊肉,兼以牛肉。也吃马肉、驼肉及各种乳制品,“馕”,喜食抓饭与面条。蔬菜品种不多,其中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葱头、卷心菜,等等。在制作菜肴时,他们口味较重,偏好甜、辣、酸,爱用胡椒和番茄酱。
哈萨克人设宴一般都讲究上羊肉,用羊头招待客人。牛奶等奶制品为上佳饮料,用于待客。客人赴宴,要先从自己的盘子里取一些羊肉,请女主人品尝,以示对主人的敬重和感谢。哈萨克人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只有在很正规的社交宴请之中才使用刀叉。
(3)节日
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国际妇女节(3月8日)、纳吾热孜节(3月22日,回历新年日)、民族统一节(5月1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5月9日)、宪法日(8月30日)、共和国日(10月25日)、独立日(12月16日)、武装力量日(5月7日)。
(4)礼仪
哈萨克人极其重视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信条是:对长者要尊敬,对幼小要扶持,对友人要忠诚。常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其一,握手礼。其二,亲吻礼,一般用于亲朋好友之间。其三,注目礼,是夫妻之间在大庭广众之前所采用的见面礼节。其四,屈膝礼,哈萨克妇女面对对方欠身屈膝。其五,抚胸礼。遇到尊长或接待来宾时,哈萨克人的传统礼节是右手按胸,躬身约30度施礼。
哈萨克人有两个独特礼节:第一,哈萨克人在与别人见面或者交谈时,大都忌讳脱去帽子。这被有的人戏称为“戴帽礼”。第二,哈萨克人在问候别人之时,一般都是首先问候对方“牲畜平安”,接下来才会问候对方“全家平安”。
(5)喜忌
哈萨克、乌兹别克族作为穆斯林,忌食猪肉、自死之物、动物的血及未诵安拉之名宰杀之物。一般都禁饮酒。
3.吉尔吉斯斯坦
(1)服饰
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为吉尔吉斯族,他们在衣着上,年轻人大都着现代服装,农村人和老年人仍保留传统服饰。男子穿长袍、羊皮袄、软皮靴,戴黑边白毡帽或绣花皮帽。妇女穿肥大的衣裙、灯笼裤、外罩坎肩或长袍,系绣花围裙;脚穿软皮靴,外套胶鞋。
(2)饮食
吉尔吉斯族人过去主要以肉、奶为主食,有抓肉丝面片、酸奶、干酪等。按当地穆斯林习惯,宴请时先上茶,再上肥羊尾和羊杂,然后上汤,最后上羊肉。吃羊肉颇有讲究:羊身上的12个部位各有各的名称。主人按客人的身份、资历和年龄分给他们不同部位的羊肉。
(3)节日
吉尔吉斯斯坦的法定节日有8个,分别是:新年(1月1日)、东正教的圣诞节(1月7日)、妇女节(3月8日)、纳鲁斯节(3月21日,旧历新年)、劳动节(5月1日)、宪法日(5月5日)、胜利日(5月9日)、独立日(8月31日)。此外还有一些穆斯林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开斋节,每年2月中到3月中(每年时间不严格规定)是伊斯兰教的斋月。穆斯林在这一个月内每天从日升到日落禁绝一切饮食(真正遵守教规的多是乡间老年人)。在斋月最后一天寻找新月,如见月牙,次日即为开斋节,要举行会议和庆祝活动2~3天。第一天晚上做抓饭和油炸小面食,做油炸食品是为了放出味来让死者嗅到,表示亲人在怀念死者。如果斋月最后一天未见新月,则继续斋戒,开斋节延续。
纳鲁斯节,是传统的民族节日,为每年的3月21日。纳鲁斯是旧历新年,春分到来的节日,它被认为是希望和美好信念的象征。民间有很多旧习俗庆祝这一节日。在南方,人们喝用大麦、小麦、黄米合煮的粥,并做各种食品招待邻居,相互祝福。用粥涂抹在新年夜贪睡的孩子眼上,以便次日取笑睁不开眼的孩子。城市的庆祝活动多种多样,有剧院演出、体育表演、职业和业余演员的街头演出,还举办各种商品展销会。
古尔邦节,每年日期不定,按伊斯兰教历是12月10日,是穆斯林去麦加朝觐活动的最后一天,多在夏季。古阿拉伯人每年都在这一天献牲祭神,伊斯兰教继承此俗,在这一天穆斯林举行会礼、宰牲待客,或相互馈赠,以示纪念。
(4)礼仪
吉尔吉斯民族热情好客,节日做客、应邀赴宴或举行祝贺活动是生活中的常事。这种场合应携带鲜花和礼品。
(5)喜忌
在吉尔吉斯斯坦,送花应送单数,忌送双数。
2.3.8 旅游资源、旅游业
1.蒙古
蒙古的主要旅游点有哈尔和林古都、库苏古尔湖、特列尔吉旅游度假胜地、南戈壁、东戈壁和阿尔泰狩猎区等。
近年来,蒙古旅游业有较大的发展。其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两部分,但其内涵却具有独特性。蒙古是个草原国家,在观光的同时,旅游者还可以到某些地区狩猎。地处该国北部、群山环绕的蒙古第二大湖——库苏古尔湖,面积2 620平方公里,湖光山色,景色壮美。该国还有许多泉水和温泉,有的温泉可治疗疾病。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以畜牧业为生,其生活方式与草原和牲畜密切相关。他们居住于蒙古包中,以羊肉、羊乳为食,以茶为饮料,以骆驼和马为交通工具。游人路过时,蒙古人总是热情相邀,用传统的奶茶和酸乳招待客人。“那达慕大会”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性传统节日活动。每当大会举行时,都要开展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进行文艺体育表演,气氛十分热烈。
在该国的旅游资源中,寺庙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境内以喇嘛寺庙为主,如乌兰巴托的庆宁佛寺、和林喇嘛庙等。此外,一些考古学遗迹也是重要的旅游点,如杭爱山楚鲁特河流域的楚鲁特岩画群。
最近10年来,蒙古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外汇收入增加1倍左右。全国有5个旅游基地,旅馆床位9 000多个。1990年,蒙古的“旅游者”公司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旅游组织、宾馆和180多个运输组织、公司建立了联系。2002年,外国旅游者超过20万人次,主要来自俄罗斯、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2003~2005年,我国对蒙古国的旅游业投资额为126万美元,增幅在10%左右。
2006年蒙古前往中国旅游的人数达到63.11万人,同比增长1.68%。
2.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的平原、山地、江河、湖泊等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哈萨克族人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格。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阿拉木图市高山滑雪场、巴尔喀什湖等。
江布尔,是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名城,位于国家南部塔拉斯河左岸,这里是哈萨克民间歌唱诗人江布尔(1844—1945年)的出生地,人们为了怀念他,改用现名。考古发现,附近有7~8世纪的古坟场,还有卡拉汗王朝时期的澡堂和水管,不远处的一个村里,有10~12世纪饰有壁画的卡拉汗君王巴巴德日-哈童和阿伊莎-比比的陵墓。
巴尔喀什湖,位于国家东南部平原上,湖南海拔340米,面积1.83万平方公里。萨雷耶西克半岛从湖的南岸北伸,把湖分为两部分。湖中盛产伊犁弓鱼、巴尔喀什弓鱼等。湖边大片苇丛中,有成群的鸥、野鸭、鸬鹚、天鹅等。周围陆上有野猪、狼、狐狸等。湖上有航船,湖岸还有城市,并有铁路通过,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地。
哈萨克斯坦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业不发达。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日益重视旅游业的开发,已同中国、土耳其及独联体国家建立了旅游合作关系。2005年哈萨克斯坦旅游企业的收入比2004年增加16.8%,达到305亿坦戈。2005年哈萨克斯坦入境游客人数达到430万人(占游客总人数的41%),国内游客人数达到320万人(占游客总人数的30.8%),出境旅游人数为300万人。2006年哈萨克斯坦前往中国旅游的人数达到27.04万人,同比增长44.88%。
3.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拥有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山地旅游的极大潜力,境内有大量的高山风景和成百个高山湖泊。最大的湖泊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之一,位于海拔1 608米处,其名意为“热湖”,从不封冻,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有清澈见底的矿泉水和可用于治病的湖泥。
奥什,在阿克布河岸,海拔1 000米,有公路和铁路与外地相连。城西的苏莱曼王座山是穆斯林朝觐地。
马那斯墓,在塔拉斯河上游谷地里,建于14世纪的30~40年代,为阿布克埃米尔之女卡佳齐亚克——哈东的墓。但民间传说,墓里埋葬的是马那斯壮士,马那斯是吉尔吉斯尽人皆知的传奇英雄人物。
伊塞克湖,位于海拔1 609米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高山湖泊,水容量(1 873立方千米)和深度(668米)均为世界第一位。湖面面积(6 236平方公里)在世界高山湖泊中仅次于南美的喀喀湖,居第二位。伊塞克湖终年不结冰,风光独特,以“热湖”著称。湖中矿物含量达6%,又称“含铁砂湖”。有90多条河流汇入该湖,但无一条流出。湖区气候温和,山清水秀,日光和煦,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并有疗效显著的浴泥和矿泉,非常适于医疗、休养、度假旅游。
吉尔吉斯斯坦距离国际旅游客源地市场距离较远,加上旅游设施和条件还不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要求,因此虽然有旅游费用较低的竞争优势,但当前还没有达到旅游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其旅游业的潜力还有待挖掘。
2006年吉尔吉斯斯坦前往中国旅游的人数达到3.78万人,同比增长0.94%。
2.4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2.4.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1.新加坡
新加坡的全名为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是经济发达的热带岛国,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之名源自梵语“狮城”的谐音,是一个城市国家,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新加坡的国旗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五颗白色五角星。红色代表人类的平等,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新月象征国家,五颗星代表国家建立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颗星的组合紧密而有序,象征着新加坡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新加坡的国徽由盾徽、狮子、老虎等图案组成。红色的盾面上镶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与国旗相同。红盾左侧是一头狮子,这是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在马来语中是“狮子城”的意思;右侧是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红盾下方为金色的棕榈枝叶,底部的蓝色饰带上用马来文写着“前进吧,新加坡”。
新加坡的国歌为《前进吧,新加坡》,国花为一种名为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兰花)。货币为新加坡元(简称新元)。
2.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Malaysia)有“橡胶和锡的王国”之称,“马来”意为“黄金”,马来半岛有“黄金半岛”之称。
马来西亚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中央政府。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国家元首,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的国徽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底色的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图案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当地人称“班加拉亚”。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
马来西亚的国歌为《我的祖国》,国花为木槿。货币为林吉特。
3.泰国
泰国全称为泰王国(The Kingdom of Thailand),有“自由之国”之意。泰国别称“千佛之国”、“黄袍之国”、“大象之邦”。
泰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红、白、蓝三色的五个横长方形平行排列构成。上下方为红色,蓝色居中,蓝色上下方为白色。蓝色宽度相当于两个红色或两个白色长方形的宽度。红色代表民族,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泰国以佛教为国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泰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国王是至高无上的,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泰国国徽图案是一只大鹏鸟,鸟背上蹲坐着那莱王。传说中大鹏鸟是一种带有双翼的神灵,那莱王是传说中的守护神。
泰国国歌为《泰王国国歌》,泰国国花为睡莲,国树为桂树。货币为铢。
2.4.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新加坡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鉴2002),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位于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海上运输要冲,地处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理位置很重要。
新加坡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植物生长繁茂,终年翠绿,为风光秀丽的热带国家。
2.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部,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南中国海沿岸,由马来亚(即西马来西亚)和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及沙巴(即东马来西亚)组成,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
马来西亚地势北高南低,全境大部分是山地,平原面积小,内地为山地,北部沿海为平原,海岸线长4 192千米。
马来西亚大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沿海低地是26~30℃,内地山地为22~28℃。年降水量一般为2 000~2 500毫米,有的地区可达3 000~4 000毫米。北部有的地区有时会出现半个月至一个月的干旱期。
3.泰国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东南与柬埔寨相邻,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东北与老挝相邻,南与马来西亚毗连。泰国狭窄部分居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东濒泰国湾(太平洋),西南临安达曼海(印度洋)。泰国面积约51.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 600千米。
全国的地势北面高南面低,大部分是山地和高原,平原主要分布于中部湄南河流域。英坦昂峰海拔2 576米,是全国的最高点。泰国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三季:2月中旬至5月中旬气候炎热干燥,为热季;5月中旬至10月,是长达5个多月的雨季;11月至第二年2月上旬气温相对较低,雨量较少,为凉季。泰国年平均气温24~30℃,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 600毫米,但海湾沿岸高达3 000毫米。
2.4.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新加坡
新加坡人口约有400万,其中华人占76.7%,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种族占1.5%。该国人口密度很大,每平方公里达4 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用语。宗教信仰十分复杂,华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还有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早在公元8世纪就已建国,属印度尼西亚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初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新,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军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46年英国将其划为直辖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颁布“紧急法令”等权力。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
2.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人口2 626万人(截至2005年年底),由30多个民族组成,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马来西亚的历史比较悠久,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以马六甲为中心形成满刺加王国,并成为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开始,先后受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国的侵略。到19世纪初叶以后,马来亚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和沙巴历史上属于文莱,1888年也沦为英国的被保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了殖民统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但1965年新加坡宣布退出。
3.泰国
泰国人口6 308万人(2006年),是一个由3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泰族占人口总数的40%,老挝族占35%,马来族占3.5%,高棉族占2%等。此外还有苗、瑶、桂、汶、克伦、掸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官方语言。佛教是泰国的国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原名暹罗。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国,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16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人相继入侵。19世纪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932年6月,人民党发动政变,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38年,銮披汶执政,1939年6月更名为泰国。1941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恢复暹罗国名,1949年又改称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