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单元二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围绕这两大任务,经济学就被划分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内容体系。资源配置研究形成微观经济学,资源利用研究形成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的英文为“micro”,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以市场中单个家庭、厂商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社会资源配置的问题。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理性人。理性人就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所说的“经济人”,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其经济行为都是完全合乎理性的,都是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选择自己的行为的。

(2)完全信息。完全信息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对自己所必需的信息都能够完全并且及时地掌握,以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

(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是指价格能调节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使整个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这些假设虽然并不完全符合现实,但经济分析必须以此为前提,否则就无法获得结论。

案例欣赏1.2

人是完全理性的吗?

人们是如何花钱的?是完全理性的吗?弗里德曼有一个“花钱矩阵”,如表1.1所示。

表1.1 花钱矩阵

第Ⅰ种,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私人消费基本都属于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人会让这笔钱的效用最大化,因为花自己的钱自然不会去故意浪费,而且自己也明白自己的需求。

第Ⅱ种,花自己的钱为别人办事。例如,买东西送礼或慈善活动。因为是花自己的钱,自然会注意是否浪费;然而由于不一定了解别人的需求,花钱的效用难以最大化。

第Ⅲ种,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报销就属于这种类型。花别人的钱不心疼,所以这类消费的效用难以确定。例如买书,如果自己掏钱买,则会判断是否需要这本书,书的价值与价格是否相符等;如果单位实报实销,则不会考虑价格,甚至会买一些永远都不会看的书。

第Ⅳ种,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这类花钱的效用是最难以预料的。花别人的钱,自然不心疼,不会去精打细算;为别人办事,也很难了解别人的真实需求,难以达到真正的效果。

因此,经济人并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理性,即这种理性常常是有限的。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价格理论。价格理论主要研究在市场机制下,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

(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3)生产理论。生产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生产理论包括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成本与收益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行为的研究。

(4)分配理论。分配理论主要研究产品按照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利益集团,即工资、利息、地租与利润是如何决定的。

(5)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但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会出现市场失灵,这时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进行纠正。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的英文为“macro”,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大”。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以1936年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为标志。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与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如果只靠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经济就无法克服危机和保持充分就业,就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又产生资源的浪费。要使资源合理配置并得到充分利用,仅仅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够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人类不仅能利用市场机制,而且还能在遵从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调节,这就是政府的作用。宏观经济学就是建立在对政府调节经济能力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政府可以观察与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调节。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的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国民收入核算的主要方法,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规律。

(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把失业与通货膨胀和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和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

(4)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这一理论主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调节。

(5)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措施,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主要研究宏观调控的基本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等。

知识链接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离

从亚当·斯密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都在致力于微观经济学领域理论的研究。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范围涉及贸易和交换、理性且信息灵通的消费者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垄断和新科技等问题。他们集中研究不同的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但是,1929—1933年发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的经济陷于瘫痪。从此,经济学家们转而研究是什么原因决定了像失业率和GDP这样的总和变量,也开始考虑如何来划分经济学的不同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围。

首次使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名词的,是一位在荷兰的统计研究所工作的不知名的经济学家彼得·沃尔夫。他在1941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微观经济学描述的是关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关系,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大的群体(例如国家或整个社会阶层)相互间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中把这两种理论构建在一个经济学体系之内,这成为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经济学初级教科书的标准模式。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它分析的是个别市场的经济活动和单个主体的经济行为,因而也称为个量分析或个体分析;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它分析的是整个经济社会中的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因而也称为总量分析或总体分析。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总量是由微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个量综合而成的。例如,社会总就业量由各个劳动市场的就业量组成,社会总产量由各个企业的产量组成。所以,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互为条件的。例如,宏观经济学在研究总产量时,主要研究社会的储蓄、投资等经济总量对总产量的影响,至于各个企业的产量怎样受企业的成本、利润和消费者偏好的影响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在分析中被当做已知的前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比较如表1.2所示。

表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