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化合物半导体
化合物半导体数量最多,据统计可能有4000 多种,但是目前已研究出的有1000多种,另外2000多种是预见性的,尚待开发。近年来,随着高速、大功率、光学等方面应用对器件和电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一些化合物半导体已被应用于多种器件的制造中,与元素半导体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4]。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因此用途也就多种多样。化合物半导体按其构成的元素数量可分为二元、三元、四元等。按其构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分为Ⅲ-Ⅴ族、Ⅱ-Ⅵ族,等等。
二元化合物半导体是由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例如,Ⅲ-Ⅴ族元素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GaAs)是由Ⅲ族元素镓(Ga)和Ⅴ族元素砷(As)所组成。通常,对于一个已知的化合物半导体,根据元素周期表替换元素得到的材料也可能是化合物半导体。例如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砷化镓(GaAs),如果用In替换Ga,就变成InAs,也是半导体;如果把As换成P或Sb,同样也是半导体。这种替换是垂直方向的,它服从周期表的规律,即从上往下金属性变强。最后就不是半导体了。也可以在周期表中进行横向替换,仍以GaAs为中心。Ga向左移变成Zn,As向右移变成Se,ZnSe也是半导体。这些替换都要注意原子价的平衡。
三元及四元化合物半导体一般都具有非常大的非线性光学常数,用其作为光参量振荡、放大及谐波发生器的非线性介质材料,在中、远红外波段的叛逆率转换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二元化合物相比,多元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要比二元化合物困难得多,直到20世纪末才取得较大进展。
黄铜矿(CuFeS2)是典型的三元系化合物半导体,其原子排列的基本重复单元仍是四面体,但不再像金刚石或闪锌矿结构那样具有立方对称性。分子相当于两个ZnS分子的组合,只是其中的Zn分别被一个Cu和一个Fe所取代。因此,黄铜矿结构的晶胞可以用两个相邻的闪锌矿晶胞组合而成,只是要按照上述法则将其中的全部Zn原子用Cu原子和Fe原子替换。可以将这一结构看成是两个Ⅱ-Ⅵ族化合物分子之中的Ⅱ族原子被一个Ⅲ族和一个Ⅰ族原子取代之后的结果,例如CuInS2、AgGaS2等。同样,如果利用一个Ⅱ族原子和一个Ⅳ族原子取代两个Ⅲ-Ⅴ族化合物分子中的Ⅲ族原子,也会得到一系列Ⅱ-Ⅳ-Ⅴ2族三元化合物,例如CdGeAs2、ZnSnAs2、CdGeP2、ZnSnP2等。所有这些三元化合物都被统称为黄铜矿型化合物半导体。
以此类推,四元化合物Ⅰ2-Ⅱ-Ⅳ-Ⅵ4可以看作分别用一个Ⅱ族原子和一个Ⅳ族原子代替两个Ⅰ-Ⅲ-Ⅵ2三元化合物分子中的Ⅲ组原子而构成。例如,Cu2 FeSnS4可以认为是Fe原子和Sn原子取代了CuAlS2分子中的Al原子,Cu2 Cd-SnTe4可以认为是Cd原子和Sn原子取代了CuAlTe2分子中的Al原子。这些材料就是所谓的黄锡矿,也具有半导体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