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学新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国际清算系统和通信系统

支付系统(Payment System)是指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有时也称为清算系统(Clearing System)。

支付系统正常而有序地运作必须依靠三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即支付清算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目的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不仅可以保障债权债务关系清偿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加速社会资金周转速度,而且还有利于一国的中央银行正确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国际结算涉及的支付系统,不仅包括各国国内的支付体系,还包括各主要结算货币的跨国支付体系。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银行业充分利用电子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建立了电子资金的跨国支付系统,主要包括CHIPS、CHAPS等。这些支付清算系统的构建模式和发展状况既有国家特色,充分体现了各国在支付清算安排中的独立自主性,同时也注重了不同支付清算系统和网络之间的通用性和跨国性,力求通过各种先进的支付清算制度和技术来不断适应国际货币自由兑换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一、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日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储备和结算货币,纽约也成为全世界美元的清算中心。因为纽约外汇市场有着其他外汇市场所无法取代的美元清算和划拨功能,该市场的重要地位日益巩固。同时,纽约外汇市场对汇率走势有着重要影响,这使得该市场上汇率的变化备受全球关注。

鉴于纽约地区资金调拨交易量的迅速增加,纽约清算所协会的会员银行于1966年研究建立,1970年正式创立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 CHIPS),1975年成为纽约美元自动清算行,直到1998年机构重新设置CHIPS后,才真正完成了作为世界第一大国际货币美元的网络支付清算系统。

CHIPS是为其成员银行、会员银行以及在前述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之间提供电子清算服务的支付系统。CHIPS的参加银行,除了利用该系统本身调拨资金外,还可接受银行同业往来的付款指示,透过CHIPS将资金拨付给指定银行。因此,在CHIPS清算体制下,非参加银行可由参加银行代理清算,参加银行又由会员银行代理清算,层层代理,国际清算网络庞大而又复杂。

作为最重要的国际美元的支付系统,它主要包括外汇交易的美元支付、欧洲美元交易支付等。鉴于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CHIPS也就成为世界性的资金调拨系统。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外汇交易是通过CHIPS完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国金融机构美元支付清算资金的流动性,该系统采用了多边和双边净额轧差机制实现支付指令的实时清算,实现了实时全额清算系统和多边净额结算系统的有效整合。

二、伦敦清算所自动支付系统

伦敦清算所自动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Automated Payment System,CHAPS)主要进行英镑清算支付,建立于1984年,由英国的11家清算银行加上英格兰银行集中进行票据交换,其他银行通过与其往来的交换银行交换票据。非交换银行在交换银行开立账户,以便划拨差额,交换银行间进行交换的最后差额通过在英格兰银行的账户划拨。1999年1月起,在运行原有英镑清算系统的同时,新CHAPS系统开始运行欧元清算系统。新CHAPS系统由CHAPS有限公司运营,是全国大额支付也是实时全额结算系统。它由CHAPS英镑系统和与TARGET连接的CHAPS欧元系统组成,两者共享同一平台。

伦敦外汇市场交易货币品种众多,其中交易规模最大的为英镑兑美元的交易。其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1700到次日100。伦敦地处世界时区的中心,其一天的营业时间利于世界其他重要外汇市场都能衔接,所以它成为外汇交易者安排外汇交易的最佳市场。

三、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

1995年5月,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宣布拟建立一个跨国界的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Trans-European Automated 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 System,TAR-GET),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目前,它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欧元跨国支付清算系统。

TARGET系统由12个欧元区国家和4个欧盟国家的实时金额支付清算系统RTGS和ECB支付机制构成,通过Interlinking公共网络相互连接,可以处理欧盟国家间所有的欧元贷记转账业务,而且还能够为成员与EUR01系统、CLS系统之间的欧元支付提供最终结算。因此,TARGET系统实际上成为欧元区统一支付清算的核心系统。

四、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洲的银行界就已经开始酝酿建立一个国际化的通信系统以提供国际间金融数据及其他信息的快速传递服务,并对通用的国际金融电文交换处理程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以适应国际银行业之间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需求。该系统建立的目标是能正确、安全、低成本和快速地传递标准的国际资金调拨信息。

1973年5月,由欧洲和北美洲15个国家的239个大银行发起成立了SWIFT组织,并于1977年5月完成了该系统的各项建设和开发工作并正式启用。SWIFT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的英文缩写,它是为了解决各国金融通信不能适应国际间支付清算的快速增长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其全球计算机数据通信网在荷兰、美国和中国香港设有运行中心,17个地点设有办事处,在各会员国设有地区处理站,会员银行通过当地电信部门连接地区处理站。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200个国家的7000多家银行在使用SWIFT协议。SWIFT分配给每个成员行的份额是由该成员实际使用SWIFT网的通信量来决定的。占系统总交易量1.5%以上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才有资格被任命为董事会成员。每个成员行在参加SWIFT时,需要一次性支付参加费、安装费,支付用于购买接口设备的费用;支付的培训费则由各家银行采用的实现手段而定。

SWIFT的特点有:费用较低,同样多的内容,SWIFT的费用只有TELEX(电传)的18%左右,只有CABLE(电报)的2.5%左右;安全性较高,SWIFT的密押比电传的密押可靠性强、保密性高,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格式标准化,对于SWIFT电文,SWIFT组织有着统一的要求和格式。

中国是SWIFT会员国。1983年2月,中国银行作为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加入SWIFT,成为中国第一家会员银行,是SWIFT组织的第1034家成员行。1985年5月,正式开通SWIFT。此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也陆续加入了该组织。但是,初期只限各专业银行总行使用,SWIFT报文需手工处理,收发报量少,使用业务范围小。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所有可以办理国际金融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外汇和侨资银行以及地方银行纷纷加入SWIFT,发报量迅速增长。目前,很多银行建立了SWIFT网络,使其分行也可以使用SWIFT,同时各应用系统与SWIFT有应用接口。

SWIFT的设计能力是每天传输1 100万条电文,而当前每日传输约500万条电文,这些电文划拨的资金以万亿美元计,它依靠的便是其提供的240种以上电文标准。SWIFT的电文标准格式,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自投入运行以来,SWIFT便以其高效、可靠、低廉和完善的服务,在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加速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流通和国际金融结算,促进国际金融业务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