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再造百强整体优势
经企业申报、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和信息产业部审核,依据企业2006 年营业收入排序的第21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已经揭晓,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以年营业收入1389亿元的佳绩列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首位,海尔集团公司(1080亿元)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659亿元)分列第二、三名。
一、本届百强企业特点评述
1.百强企业规模继续扩大
本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1236亿元,比上届增长16.8%,占全行业总量的23.7%;实现利润223亿元,占全行业的11.9%;上交税金350亿元,占全行业的47.9%。百强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不足千分之二,却创造了全行业约1/4 的营业收入、1/8 的利润和1/2的税收,体现了其在行业中的主体地位。
本届百强企业有25家的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加3家,其中联想、海尔均超过1000亿元,联想已基本达到《财富》全球500强的进入门槛。企业经济集中度明显提高,在本届百强企业中,排名前10位企业的营业收入之和达6040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量的53.7%;上交税金167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额的47.7%;出口交货值为1292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额的43.5%;研究开发投入为241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额的55.6%。
2.发展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经过20 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已从初期以扩大规模的粗放型发展为主逐步走上坚持自主创新、注重结构调整、推进跨国经营、提升综合实力的集约型发展之路。
本届百强企业中,销售利润率超过6%的有25家,比上届增加了6家,其中河北晶龙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上海华虹等11家百强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超过10%,晶龙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32.1%和28.4%;而深圳华为的利润总额达41.4亿元,上交税金74.4 亿元,均列百强企业首位。自主创新机制正在建立,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本届百强企业R&D投入为434亿元,比上届增长了21%,占营业收入的3.86%,明显高于全行业1.89%的平均水平。海尔集团公司2006年R&D投入为6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3%;深圳华为2006年投入研发经费5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91%。本届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的有21家,其中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武汉邮科院、广州无线电集团等5家百强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已超过8%,基本与国际高技术企业的投入水平接轨。
高额的研发投入使百强企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十五”期间,信息产业申请国内技术专利227711项,发布行业标准697项,取得重大技术成果28项,授予名牌产品52个,取得这些成果的主体是百强企业。从2000年起,信息技术领域国内专利申请开始超过国外,所占比例达到56%。在我国登记的软件著作权接近9万件,其中大部分登记主体为国内企业。截至2006年末,海尔已拥有专利数7008项,华为有2575项,联想有2331项,海信有1914项。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化步伐的加快,转变了经济增长的模式,本届百强企业中研发投入比例与销售利润率双双超过5%的有9家。
3.国际化战略促进做大做强
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骨干队伍,百强企业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本届百强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970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21%。出口交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深圳华为、海尔、广东美的、TCL、南京熊猫、上广电、中兴通讯、长城科技8家,其中深圳华为达347亿元,列百强之首。
经过20年的努力,百强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逐步多样化,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OEM、ODM转向20世纪90年代年代以自主品牌出口为主的OBM模式。近几年则开展了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为主导的国际并购活动。虽然近期部分企业在开展国际并购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阶段性的困难,但国际并购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快速建立海外优势地位;有利于企业在全球主要市场建立相对完整的产业架构,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因此,具备条件的百强企业应继续探索国际并购,加快企业做大做强。
4.结构调整正在有序推进
开展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序工作21 年来,百强企业的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加快推进。一是产业布局逐步合理。以百强企业为核心,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一批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明显、产业链相对完整、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增长带。二是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在第一届百强企业中,入围企业90%以上为从事彩电整机及配套件生产的厂家,反映了当时我国电子工业“命系彩电”的实际状况;在第21 届百强企业中,从事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通信产品、材料、汽车电子、新型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已占五分之四以上。三是产业结构明显变化。百强企业从以生产硬件为主逐步走向软硬结合,信息服务业也加快发展。在本届百强企业中,软件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的有9家,其中深圳华为的软件收入已占其总量的45%,中兴占比为58%,上海贝尔占比为19%,北大方正占比为11%。四是地区结构不合理状况逐步改善。在本届百强企业中,中西部地区有26个,比上届增加了6个。
在充分肯定百强企业工作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百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百强企业在产业中的主体地位逐年弱化,营业收入占行业总量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50%左右下降到2006年的24%;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转变,百强企业的盈利能力逐年下降,销售利润率由2000年的6.55%下降到2006年的2.09%,且利润总额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4.64%);三是部分大企业在结构调整、国际并购中出现了阶段性的困难,亏损额达十几、二十亿元;四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外贸结构、区域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仍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五是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产品。上述问题,既有结构调整中的阵痛和国际并购中的阶段性困难,也有新产品(如TFT)尚未形成规模等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二、加快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具雄厚产业基础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47501亿元(其中制造业为427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为43298亿元,相当于1996年的19.8倍(规模以上企业相比),10年中翻了四番多;工业增加值为11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9896亿元,相当于1999年的20.8倍;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为1806亿元,相当于10年前的16.9倍。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外贸出口额为3640亿美元,相当于1996年(215亿美元)的17倍,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7.6%。2006 年年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为724 万人,约为10 年前的4.7 倍。与此同时,主要产品产量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快速上升。2006 年,我国境内生产手机4.8 亿部,占全球总量的47.1%;微型计算机9336 万台,占全球总量的42%,其中笔记本电脑5912万台,占全球总量的47%;彩电837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45%;数码相机669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63.2%。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百强企业功不可没,2006年百强企业生产彩电占行业总量的85%,微型计算机占27.7%,手机占13.4%,而雄厚的产业基础也为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环境
我国已进入世界电子大国行列,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仍存在较大差距,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总体上说,还是“大”而不强。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一是持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有所放缓,未来年代将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二是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土地政策收紧,使我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不断衰减;三是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粗放型增长必须适时调整;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间断,经济增长出现阶段性波动;五是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模式进入微利阶段,效益有所滑坡;六是外资企业加大在华扩张力度,从资金、技术、新品、市场拓广等方面都对内企施加压力,实施“高端抢利润,低端占市场”的策略,导致“国内市场国际化,本土企业边缘化”;七是能源、原材料、关键设备等战略资源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产业安全受到威胁。从国际上看,产业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全球产业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环保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加工贸易的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3.结构性矛盾制约企业快速发展
当前,结构性矛盾仍是制约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已连续几年列全国工业部门的首位,制造业规模也居全球第二位,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仍以加工贸易为主。2006 年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为4.27万亿元,而进料加工贸易出口所获得的收入为2.04万亿元,占行业总量的47.9%。此外,软硬件比例不当,软件产业规模总体偏小,自1998 年以来,软硬件比例一直徘徊在1:9的水平(软件占全行业总量的10%),而美国该比例为3:5,2006年软件营业收入增长率低于全行业总量的增长速度。
二是产业链结构性脆弱。产业链间断点较多,材料、专用设备、测试仪器、关键元器件和系统软件主要依赖进口,知识产权纠纷频现。
三是产品结构性过剩。核心基础产品薄弱,一般产品过剩。我们能生产的整机,如彩电、程控交换机、微型计算机、手机、激光视盘机等几乎全部过剩,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仍停留在降价销售阶段,导致效益逐年下降;而高端服务器、高端路由器、关键元器件、平板显示器件、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基本依赖进口。本土企业产品老化与开发新品滞后的矛盾加剧,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集成电路,一直制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含微电子组件)857亿块,计1055亿美元,自2004年以来,集成电路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宗进口产品。平板电视的液晶屏和等离子屏也基本依赖进口。
四是发展结构性差异。三资企业发展得快,本土企业相对缓慢。2000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三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约占行业总量的50%,到2006年已达80%。
五是外贸结构性不当。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服务贸易比例三低。出口产品以来料进料加工为主,2006年来料加工贸易占比为14.2%,进料加工贸易占比为71.9%,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86.1%,一般贸易比例偏低。
六是人才结构性短缺。700多万名从业人员中,一般员工过剩,高级人才明显短缺。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普遍缺乏能占领科技与市场前沿、能组织领导重大工程与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高层次、复合型、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比例较低,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工程、关键元器件的研发人才十分短缺,从事制造工艺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具有大公司经营才能、善于进行资本运作的国际化人才匮乏。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和人才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三、措施建议
1.加快实施企业发展战略转型
作为本土电子信息产业的主体,百强企业应加快发展战略转型,要认真制定结构调整规划,要审时度势,准确定位,确定发展什么、限制什么和淘汰什么。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制定有远见、抓基础、重创新的结构调整实施规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升级。
2.准确把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5~10年,信息技术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集成电路技术将进入纳米时代,系统集成芯片(SOC)成为发展重点,封装技术向高密度、高频、大功率、高可靠性、低成本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向融合化、网络化、服务化、国际化和高可信化方向发展,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的应用更加广泛;计算机继续向高性能、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生物计算技术、非经典计算技术将成为计算技术的发展重点;显示技术将以大屏幕、高清晰和平板化为主流,数字音视频技术继续向高集成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存储技术向高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方向发展;新型元器件继续向片式化、微型化、高频化、复合化、高精度、大功率、集成化、智能化和环保节能等方向发展。
为适应产业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百强企业在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中,一是要客观评价企业自身的能力和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准确抓好切入点;二是要把握好正处于更新换代的重点产品领域,如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网络、3C融合等,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三是要以系统、集成、柔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技术融合、软硬融合、产品融合和业务融合,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
3.促进软件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已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境内生产的手机、笔记本电脑、PDA、彩电、视盘机等产品产量已占全球市场的主要份额,利用我国已有的制造业优势,推动嵌入式软件技术、产品的自主创新与整体跨越,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档次、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4.发展节能环保产品,带动结构调整升级
按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两个约束性指标的要求,百强企业要继续把节能和环保产品作为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的重要途径,把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契机。对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可以推动企业改革和创新工艺;对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更新替代,可以促使产品升级换代;废旧电子信息产品的回收利用,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对欧盟电子信息产品能耗标准(EUP),将促进产品技术更新。
5.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在百强企业实施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纠正长期以来只重跟进、一哄而上、缺乏创新的倾向,防止低水平、同层次技术的重复开发。结构调整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注重差异化。百强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主业和主导产品。例如,深圳在3G领域已具有较高层次技术水平,应不失时机地继续在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领域予以重点突破;北京在软件业已具有较好基础,应继续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重庆、吉林等省市应以汽车工业为依托,发展汽车电子;山东、河北等省应以油田为依托,加快发展石油电子;四川既有绵阳的制造业基地,又有成都的软件产业,拟实施软硬结合,互动发展。
6.坚持自主创新,带动结构调整升级
推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培育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关键。产业结构调整,重在解决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三者的比例关系,而关键在于加快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提高软件产品档次,提升信息服务质量,这需要依托自主创新。产品结构调整,要求按照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未来需求开发新产品,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成果产业化。外贸结构调整,应首先解决加工贸易比重过大的问题,而要增加一般贸易,必须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基础。
7.国际化战略方式多样化
我国百强企业应在总结多年来“走出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国际化模式,开展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开展国际并购必须做好充分的筹划,包括资金、市场、人才、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准备工作。要倡导联合“走出去”的模式,如电子与电信的合作、产品制造与软件开发的合作、生产销售与信息服务的合作等。行业主管部门特别要加强规划与统筹,不能只是鼓励“走出去”,更要注重“走出去”以后的相关服务。
8.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
百强企业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既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有配套的产业政策予以支持,包括利用财税政策引导自主创新、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基金、安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结构调整、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和给予必要的探索性成本补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