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适应篇

气候变化对宁夏的影响评估及适应对策

1.课题研究背景、范围和方法

1.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日益关注,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引起的海啸、飓风、洪水、禽流感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M.雅罗指出,1992年至2001年期间,全球水文气象灾害事件占各类灾害事件的90%左右,导致62.2万人死亡,20多亿人受影响,估计经济损失4500亿美元,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65%左右。而中国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1%。从1991年至2005年,我国年均仅气象灾害受灾人口就达3.87亿人,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4947.1万公顷。1992年至2006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59亿元。1991年至2005年,由气象灾害造成人员死亡4398人;仅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占我国GDP的2.8%。这一切警示我们,全球气候变化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快研究应对策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迫在眉睫。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东经104017′~107039,北纬35014′~39023′之间,总面积6.64万km2,区域狭长,南北相距450公里,东西宽约45~250公里,为全国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5个地级市,22个市县(区),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总人口为630.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8.3万人,城镇人口301.8万人;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4.8%,占全国回族人口的20.8%,是全国回族主要聚居区。

宁夏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自然环境复杂,生态类型多样,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大陆性,自南向北,气候与水文呈现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变化,是我国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区域之一。按照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宁夏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区域。北部引黄灌区有悠久的农业开发传统;中部干旱带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地域,是研究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的典型区域;南部山区以广种薄收的粗放生产方式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中部干旱带及南部黄土丘陵区是宁夏极其脆弱的贫困地区,也是宁夏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区域。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宁夏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变化:旱涝灾害并发,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及范围明显增加;暴雨频次增多;霜冻、寒潮强度增强;热干风出现次数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例如宁夏沙尘暴频次虽明显下降,但强沙尘暴出现的可能性却在增加。极端高温事件时有发生,暖冬事件频繁。由于宁夏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气象灾害也成为宁夏最大的自然灾害,据统计资料显示,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占宁夏自然灾害的80%以上。

根据相关研究及预测,宁夏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随着未来年平均气温的不断升高、降水量的不断变化,出现高温、干旱和洪涝等异常气候事件的可能性增大,这些变化将导致原本脆弱的宁夏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及干旱的风险加大,森林面积减少,使得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扶贫工作等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总之,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宁夏农业、水资源、土地、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脆弱性和风险性。ACCC中国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将宁夏作为案例省区之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世界发展的事实表明,在气候变化面前,富人和穷人一样贫穷,大国和小国一样险象环生。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理应承担的责任。宁夏虽小,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始终在继续。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威胁和挑战,宁夏在努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同时,愈加清醒和明确地认识到,减缓要与适应并重,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适应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一方面,长期以来宁夏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新途径,采取打井打窖、防沙治沙、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实施生态移民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宁夏开展中国适应气候变化(ACCC)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宁夏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能力和科研支撑能力建设,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机构及专门研究机构,建立健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信息监测网,在全国率先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十一五”规划之中,并制定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先后参与实施了中英气候变化一期、二期项目研究,组织开展了宁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多项研究,为宁夏开展中国适应气候变化项目(ACCC)等国际合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范围界定

研究范围的界定,即确定宁夏地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主要风险、脆弱地区和脆弱人群。根据宁夏的自然条件、历史资料及以往研究中反映的宁夏对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敏感的领域和人群,结合当前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项目将研究范围界定为:农业、水资源、荒漠化及移民四大问题。重点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农业、水资源、荒漠化及移民的脆弱性和风险性评估以及宁夏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适应对策。

基于前期调研分析,宁夏与农业、水资源和荒漠化密切相关的主要气候危害包括:(1)长期的气候变化(气温、降水等)。(2)短期的极端气候事件,包括干旱、霜冻、沙尘暴、暴雨、洪涝等。脆弱区域依次为南部山区、中部干旱带和北部引黄灌区。脆弱人群为贫困人口、移民群体(包括政策移民和自发移民)、少数民族群体、妇女群体等。

1.3 研究方法

根据宁夏项目的研究范围,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研究成熟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在本项目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

(1)文献分析法。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相关研究报告和论文,了解当前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摸清宁夏气候变化事实。

(2)实证分析法。采取机构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入户访谈、实地调研和参与式调研等方式进行利益相关方调研,获得调研对象的经验资料并进行分析,一方面了解宁夏各级政府、民众等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和认知程度,另一方面,总结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智慧和习惯。

(3)研讨会。邀请国内和国外专家以及项目相关利益群体开展研讨会,以便分享资料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从而了解、学习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做法和经验以及研究方法。

(4)运用归纳法(案例研究法)、演绎法(影响评估模型)、综合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农业、水资源、荒漠化、生态移民的风险性、脆弱性评估研究。

(5)专家咨询法。除研讨会以外,分别征询区内外专家的意见,特别是他们对研究成果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