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不奋斗,华为就没有出路(2)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车。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要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几乎到了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这是一个企业家辈出的时代,老一代企业家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中年一代企业家马云、俞敏洪、陈天桥;年青一代李想、茅侃侃、戴志康等等。老中青三代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影响了中国,他们的成功故事给无数创业者还带来了指引与激励。

更为难得的是,我们处在一个创业者的美好时代,全民创业的时代已悄然而至。从市场层面来看,互联网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地球村的市场到来、创业的机遇云集;从政策层面来看,各级政府提出了全民创业的口号。但即使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我们在创业之前仍然需要谨慎思考、严谨行事,仍然需要继承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将创业当儿戏,不浮躁、不轻易放弃。

那么,个人创业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个人创业,要选准行业。选准行业,看上去很简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哪一行都能出成绩、出效果。事实上,在个人创业阶段,选准行业对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衍生的项目很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业链。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进行经营才能快速致富呢?选择适合群体广泛,竞争不太激烈,做生意人之生意是最理想的。尽管生意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可能会和你讨价还价,但如果适合群体广泛,其利润也能积少成多,完全可以满足财富积累之效果。生意人之生意总结为,生意之基数大、数量多,利润空间不透明的情况下,赢利模式容易建立。

其次,个人创业,要选准地方。做金融肯定要去上海,深圳和北京。寻找国内金融行业集中的城市,上海和深圳是上市公司挂牌集中的地方,也是投机商必选的风水宝地。做生意人之生意,就要在有生意人的地方就有你的生意。不论一级城市也好,二、三级市场也罢,都有你发展的空间。如果选择三级市场作为起点,则可以回避大城市经营运作的费用和较大的风险,也可以回避因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不善早日夭折的风险。在三级市场拓展除了上述优势以外,还可以利用当地资源灵活经营运作模式,利用政府对三级市场的政策支持,利用个人在大城市经营管理的经验和优势等等。

再次,个人创业,要选择合适的帮手和合作伙伴。孟母择友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选择好的合作伙伴,无疑是事业成功的有力保证。综合素质良好、社会经验丰富、社会资源广泛都是考察的基础。

当创业遇上现实,任何激情都应该回归理性。创业者除了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外,更应该掌握创业的知识,借鉴成功者的经验,这样可以科学创业、高效创业。

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我们的魂

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也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而动摇我们的奋斗文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我们的根本——艰苦奋斗。

在电子信息产业,要么领先,要么就灭亡,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华为由于热爱走上了这条路。当我们走上这条路,没有退路时,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的高层领导为此牺牲了健康,后来人也仍不断在消磨自己的生命,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业界最佳。沙特阿拉伯商务大臣来参观时,发现我们办公室柜子上都是床垫,然后把他的所有随员都带进去听我们解释这床垫是干什么用的,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富裕起来就要有奋斗精神,奋斗就需一代一代坚持不懈。我们要强调员工的敬业精神,选拔和培养全心全意高度投入工作的员工,实行正向激励推动。基于公司处于的不利因素,激发员工拼命努力的热情。知识、管理、奋斗精神是华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我们在评价干部时,常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此人肯投入,工作卖力,有培养前途”。只有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员工,才能成为优秀的干部。我们常常把这些人,放到最艰苦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甚至对公司最不利的地方,目的就是让他们快快成熟起来。

美国由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推动,使得一批一批的志士如痴如狂地去追求成功。那种奋斗不止的精神,并非我们共产党人才有。我们先不说我们是为了社会的公平,他们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从纯奋斗精神来讲,美国也有焦裕禄、孔繁森。多年来我接触相当多的美国科技人员,由于一种机制的推动,非常多的人都十分敬业,苦苦地追求成功,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非个例。比尔·盖茨当初没有电视机,而是由他父亲帮他看新闻后告诉他,有些人不理解,因此也不会理解中国的许多科技工作者在那么低的收入中的忘我奋斗与牺牲精神。理解不了“两弹一星”是怎么研制出来的,理解不了袁隆平为什么还那么农民。大庆铁人王启明不就是这么一个苦苦探索二三十年,研究分层注水、压裂,最终使大庆稳产高产成为世界奇迹的吗?

拼命奋斗是美国科技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成功者与高层管理者。当今的科技进步是由数百万奋斗者推动的技术进步,管理进步,服务网络的优良服务而取得的。

如果以狭隘的金钱观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奋斗者,就理解不了比尔·盖茨为什么每天还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从不间歇地努力。不带有成见地去认识竞争对手,认真向他们学习好的东西,才有希望追赶上他们。华为在IT泡沫破灭后侥幸存活下来,其实是我们当时的落后救了华为,落后让我们没能力盲目地追赶技术驱动的潮流。而现在西方公司已经调整过来,不再盲目地追求技术创新,而是转变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创新,我们再落后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信息产业正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电信设备厂商已进行和将进行的兼并、整合,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华为相对还很弱小,面临更艰难的困境。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那就是艰苦奋斗。

——摘自任正非2006年7月21日给华为公司内部刊物《华为人》报(第178期)《天道酬勤》的专稿

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华为成立之初,员工只有几十人,资金短缺,为了节省成本,员工们工作、生活都在一层楼上,由于交货期紧张,很多人几个月不下一次楼,很多同事在那里工作几个月了,对周围的交通、环境还没有什么概念。在创业初期,华为人没有更多资源可以利用,唯有通过艰苦奋斗才能改变现状,弥补资源的不足,从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在资金异常匮乏的情况下,华为投入全部资金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程控交换机,一举奠定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创业初期,华为人为了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拿的工资都不高,他们还经常加班,但公司很少发加班费。很多华为高层,一直到1999年都还居住在深圳郊区的农民房内。为了理想,他们对此无怨无悔。在这种拼搏精神的带动下,华为取得了高速发展,年销售额增长幅度超过100%。1996年,华为产值达25亿元;1997年,华为产值达50亿~60亿元,员工则达到了3100人,其中40%从事开发与研究,35%从事市场销售和技术支持,12%从事行政管理,13%左右的人员从事生产制造;1999年华为公司员工发展到5000多人。

上述一段话就是任正非在这个背景下说的。任正非反复强调,相比国外的大公司,华为还显得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他时刻向员工强调,艰苦奋斗的作风一定要保持下去,这是华为能够发展、成功的关键。

拓展透析

在创业之初,华为自主研发的设备刚出来时,华为的创业元老们很兴奋又很犯愁,因为业界知道华为的人很少,了解华为的人则更少。当时有这样一个情形,一直深深地印在老华为人的脑海中,经久不退:在北京寒冬的夜晚,我们的销售人员等候了8个小时,终于等到了客户,但仅仅说了半句话“我是华为的……”,就眼睁睁地看着客户被某个著名公司接走了。望着客户远去的背影,华为人只能在深夜的寒风中默默地体会屡试屡败的沮丧和屡败屡战的苦涩。是啊,怎么能怪客户呢?华为本来就没有几个人知晓啊。

然而如今,当华为通过艰苦奋斗,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之后,华为人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神圣的责任感。任正非表示:“我们的劳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增进了人们的沟通,而且也一天一天地充实着我们自己,丰富着我们家人的生活,同时也在一年一年地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在分享劳动果实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未来的憧憬,这些在慢慢地加深着我们对劳动本身的体悟和认识。热爱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劳动中的人也是美的,在劳动中我们能品尝到一种愉悦甚至幸福。当看着我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绿洲,当看着事先连想都不会想到的、代表着现代文明的成果在我们勤劳的双手中不断地创造出来时,这种心情是用什么语言都难以表达的,真可谓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当今社会很多创业者都有着比任正非当初强更多的创业条件,但不能因此就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并非只是短期效益,更关系到企业长远文化的建设、关系着企业能否在浪潮中坚定地走下去。因此打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创业者要着重坚持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