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生存法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办公室潜伏术》:做人要有一点城府

长个嘴巴要会说

中国有句古训:“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简直就是至理名言。在办公室这种人际关系特别微妙的地方——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与你的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尤其当这种关系能左右你的升迁甚至职场命运时,怎能不小心谨慎?说话谨慎,避免祸从口出,有百利而无一害。否则,三寸之舌会常常捅出娄子。

◎ 办公室里莫论人非

某公司销售部经理白英初次来办事处指导工作,中午请同事一起吃饭,席间说到刚刚离职的副总吴小莉,办事处一位新来的女员工张佳接过话头说:“副总这人脾气不好,很难相处。”白英说:“是吗?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张佳说:“我看不是,30多岁的女人嫁不出去,既没结婚也没男朋友,老处女就是这样心理变态。”

闻听此言,刚才还争相发言的人都闭上了嘴巴。因为,除了张佳,那些在座的老员工可都知道:白英也是待字闺中的老姑娘!好在一位同事及时扭转话题,才抹去白英隐隐的难堪,而事后得知真相的张佳则为这句话悔青了肠子。

由此可见,语言就是这么个东西,当你没有说出口的时候,你是它的主人,一旦你说出来了,就成了它的奴隶。因此古人告诫我们“闲谈莫论人非”,可以将其深化为“闲谈莫论人”,因为少了一个“非”字,也就少了失言的机会。

所以,办公室流行一句话:“多吃饭,身体好;少说话,水平高。”尤其是新人,初来乍到,最好少开口,言多必失。沉默寡言固然给人不合群、孤僻的感觉,但是与喋喋不休的人比起来,后者更令人讨厌。

◎ 有些话不要说

在办公室里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情不该让别人知道。例如:

家庭背景是否会对你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你与某些亲人或者朋友的关系是否不宜让别人知道?

你的历史记录是否会影响别人对你道德品质的评价?

你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思想是不是会触动一些敏感的神经?

你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些与传统相悖?

你与老板的私交是否可以成为公开的“秘密”?

你与公司上层的某些私人渊源一旦曝光,会给你带来障碍还是好处?

作为一个职业人,个人的一切资料,比如年龄、学历、经历、爱情婚姻状况等要分“公开”与“隐私”两大类。通常在办公室里不宜公开谈论以下话题。

(1)不要在公司里谈论私生活,无论是办公室、洗手间还是走廊。

(2)不要在同事面前谈论和领导超越一般上下级的关系,尤其不要炫耀和上司及其家人的私交。

(3)即使是私下里,也不要随便对同事谈论自己的过去和隐私。除非你已经离开了这家公司,你才可以和从前的同事做交心的朋友。

(4)主动远离敏感话题:奖金多少、升迁猜测、对领导的牢骚和对公司制度的不满都是危险话题,你的发言很可能被人添油加醋,传回领导的耳朵里,自己却连个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人长了嘴巴就是要说话的,但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不负责任的背后瞎说,毫无根据的怀疑猜测,不经调查的轻信乱传,东拉西扯的闲言杂语,不分责任、不考虑后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来。

所以要切记,在办公室这个是非之地,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有个小算盘,这样才能够与大家和谐相处,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刻意表现自我的做法很蠢

在现代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适应挑战的必然选择。但是,表现自己要分场合、分方式,如果表现得使人看上去矫揉造作很是别扭,好像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似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 虚伪总要露出马脚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也热情大方,但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那是在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在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吉米似乎有些身体不舒服,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走过来,非要拿过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来那位同事差不多已拖完了,不再需要他的帮忙,可吉米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刚过半分钟,总经理推门而入,吉米正拿着拖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拖着地,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

从此,大家再看吉米时,顿觉他假了许多,以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一个小动作一扫而光。

在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掌握不好热忱和刻意表现之间的界限,不少人总把一腔热忱的行为演绎得看上去是故意装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学会的是表现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热忱,而热忱绝不等于刻意表现。在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他人;在应当拼搏的时候洒一把汗;真诚,谁都会赞许。而不失时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刻意表现出自己“与群众打成一片”、“关心别人”、“是领导的好下属”、“雄心勃勃”,则会让人觉得虚假而不愿与之接近。

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孔雀喜欢炫耀美丽的羽毛一样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热忱变得虚伪,自然变得做作,最终的效果还不如不表现。

◎ 不要高看自己,小看别人

许多人在其谈话中不论是否以自己为主题,总有凸显自己、主张自我的表现,这种人虽说可能被人高估为“具有辩才”,但是也可能被认为是“口无遮拦为人轻浮”或经常想“引人注目”等暴露出的自我展示,而常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

真正的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这种方法来交往的。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事,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却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希望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们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得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他的谈话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在无形之中就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那种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 把优越感让给同事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形成羡慕和嫉妒的心态。

李先生是某地区人事局调配科一位相当得人缘儿的干部,按说搞人事调配工作是很难不得罪人的,可他却是个例外。在他刚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劲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哪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的“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都疏远他。后来还是曾当过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从此,他开始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让他们把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就。

◎ 做人还是谦虚一些好

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虚,别人才不会认为你会对他构成威胁。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我们必须学会谦虚,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受到欢迎。

五种职场幼稚病

◎ 症状之一:相信公司和老板

很多老板愿意花钱给员工买书看,像什么《谁动了你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首先打破一切常规》不仅要看,还要学习、研讨,号称构建“学习型组织”,甚至还要花钱请所谓的成功学大师来传道授业,内容无非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要行动、行动、无条件地行动,要朝着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奋进,要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自信,要积极进取、充满激情和热忱、创新求存……

他们整天声嘶力竭地挥舞着胳膊让员工同样声嘶力竭地叫喊“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做最优秀的员工”、“金钱,你是我的上帝、我的恋人、我的唯一、我的生命……”

老板经常讲他所谓的奋斗史,讲一个穷小子如何通过努力奋斗而受到一个好上司的赏识,最后成功的故事,讲得老板自己都相信了,员工佩服得五体投地。老板经常鼓励员工要吃苦,要耐得住寂寞,要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要以公司为家。老板经常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员工,把员工当成孩子一样看待……任何一个在商场摸爬滚打的老板,心里比谁都清楚,高薪未必带来高效。而感情笼络却可能让员工死心塌地地为他卖命。

正因为如此,你要能够跳出老板给你划定的那个圈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知道哪些是假话,你才能辨别哪些是真话。

◎ 症状之二:跟同事和上司有金钱往来

你可以跟任何人做朋友,包括你的敌人,但必须排除两种人:同事和上司。你可以跟任何人有金钱往来,但同事和上司除外。

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融洽和谐。但一旦有了金钱的往来,这种关系就变了味。无论是你借钱给同事。还是同事借钱给你。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这样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刚到公司时,同事中处得比较多的是一位年龄比我长的朋友。她经常叮嘱我的就是:“永远不要向别人借钱,也不要借钱给别人!”当时觉得她有些奇怪。我可没有要找她借钱的意思。随着和她的相处,我才渐渐发觉,她几乎不借钱给别人,也不向别人借钱,偶尔和我一起外出,借用了我手中的几块钱,总是回到办公室就迫不及待地换零还给我,总是尽可能地缩短她借用别人钱的时间。她不仅是和我,和别的人也是这样。

她的解释是,借了钱给别人,别人会忘记,可自己却不一定忘记,要是去要,也许会弄得双方不开心。为了说明她说得有道理,她还向我列举了我这种独自在外的人借钱给别人的种种弊端。

当时觉得她有些奇怪,借了别人的钱怎么会忘记还?除非是没有钱用的人!可是后来有一件事使我有些赞同她。

毕业那年返校时,一位校友兼同乡找到我说,因为欠了学费,没法取走毕业证,刚刚毕业找的工作,又很需要他的证件,所以,他不得不向同学们借钱付清学费再走人。他当时好像非常着急,并且向我保证回去两三天后就会取工资还钱给我,他还要了我的银行卡号,留了他的手机号码给我。出于对老乡的信任,我仅留下了路费,就把刚刚取到的工资倾囊而出。可是三天以后并没有见我的银行卡上多出钱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也一直没有找他的电话,直到有一天我真的手头窘迫到需要这笔钱,我才拨通了他留下的电话。电话是个空号,这个号码成了个无用的东西!我开始生气,并四处打听他的同学和我的老乡,终于得到他的消息,我生气地打过去告诉他我需要钱,他再一次要了我的银行卡号,可是却迟迟没有给我,其间他再一次更换了号码!我简直无法相信这个事实,所幸的是第二年我终于取到了他通过邮局寄给我的那笔承诺两三天后就还的钱!

不知是受了同事的影响,还是因了这个同乡的原因,我非常不愿借钱给别人用(除非是小钱),而我自己,没有钱的时候就坚持不用。

有一天,办公室的同事叫了外卖,向我借了钱支付给送外卖的。第二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又借了我的钱;再隔一天,她又在叫外卖的时候向我借几个零钱,我代付了五元钱,突然想起她前些天也这么做过!昨天中午,我吃饭回来发现桌上放着一堆钱,看了一下,原来同事把后面两次曾经向我借的钱还了回来,她解释道“忘记了”。我笑笑收起来,不由地想起来那个稍年长的曾经被我误认为是有些奇怪的同事,她解释不向别人借钱的理由,原来真的是借的人可以忘记,而那个借出钱的人,却并没有忘记!

◎ 症状之三:得罪不知底细的同事

显规则告诉我们努力敬业的同事值得尊重和学习,潜规则却拓宽了“努力”与“敬业”的外延,那些看起来懒散不做事的同事不要随便得罪。

鲍珍刚进公司做财务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赵燕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想那赵燕天天用公司电话煲电话粥,从没见她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信费?越想越觉得说不过去,于是鲍珍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很惊讶,说行政人员不是都没有通信费吗?“可是赵燕就有呀!她的费用实报实销,据说还不低呢。”

老板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上司不回复也就算了,而且鲍珍每月才一百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赵燕较上劲了,见老板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你知道赵燕的手机费是怎么回事?那可是老板小秘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赵燕的名字,免得老板娘查问。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不是找死吗?”

鲍珍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了。

◎ 症状之四:提不切实际的建议

熊建是公司最勤奋的员工,老板总是在月底的时候宣布:这个月,熊建连续十几天在公司加班到晚上10点。为了表扬他,公司决定给他发奖金1000元。

每次开会,熊建总是积极发言。别人都是先分析困难,再提出建议,最后表一下决心。熊建却总是一套一套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公司的内部信息系统如何的不准确,到客户是如何喜欢竞争对手的产品,到公司的研发是如何跟不上市场步伐……而他汇报的上司不过是一个区域经理。但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总是耐心地让他说完。但每次提升,他的上司总是不考虑他。

所谓合理化建议,本来是一个管理上的谎言,是构建一个所谓的沟通渠道,让那些对公司有意见的人能通过这个渠道发泄出来,也就不在下面制造事端了。另外,提建议一定要看对方是谁,要切合实际。如果你的汇报对象只是一个区域经理,拜托就不要把那些他无法解决和一直头疼的事都抛出来了。很多事他比你更清楚,你能够想到的,他一定想到不止一次了,千万不要低估上司的水平。

◎ 症状之五:听不懂话中语、弦外音

显规则告诉我们要用耳朵听话,用嘴巴沟通,潜规则却说要用脑子听话,用眼神沟通。

李娜是行政部职员,初来乍到,不知公司两位高层初副总和刘副总是面和心不和,初副总同意的事,刘副总有意见,反之亦然。

那次给老板写年终报表分析,刘副总让李娜先按他设计的表格做总结,过了两天初副总问李娜有没有什么格式,李娜就把给刘副总的那份报告给了他参考,刘副总非常不快,嘴上没说什么,却冷冷地把李娜叫进来让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重新做报表,还不冷不热地加了一句“这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密哟”,闹得李娜一头雾水。后经高人点化,才知原来二总相争已非一日。所以身为下属,一定要口风严,都不能得罪,初副总的话没错,刘副总的意见也没错,这时候你不光要用耳朵,还要用脑子。

潜规则暗示了公司的一种潜在文化和行事规则,往往只有老员工们才能深刻领会。如果对此尚不了解,那么不妨多请教资深同事,同时记住:你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当回事,也不能抱住他们的话不放,执行起来也得有弹性,有时你的确需要装糊涂。

避免得罪上司或冲撞权贵

你知道上司是什么吗?上司是一种权力的代表,它通过行政的手段,表达和执行权力的意志和原则及利益。它依靠他们实现对我们(群众)的控制、领导、指挥,甚至压迫。上司的职能和地位不容我们忽视。

由于工作的关系,上司和我们有一种紧密的接触,但是我们跟他们的关系却很难较好地相处。

因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他们一般会低视我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而他们自己则很有长官意志,很主观,很高高在上。在他们面前,我们常常被压抑,被训斥,我们骄傲不起来。有时,他们甚至会有意识地欺负我们。这使我们很不满,甚至敌视他们。有些上司还十分无能,十分平庸,他们之所以能够盘踞在权力位置上,不是因为裙带关系,就是走了狗屎运,这更让我们的自尊心接受不了。一般来说,上司并不是圣贤,他们有私心,有缺点,常常犯错误,一个这样的人,老是批评我们,不公正对待我们,我们对他怎能不厌恶、反感,进而挺身反抗呢?人在年轻时心高气傲,更容易因此冲撞上司,反抗上司,这就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上司。我们不知道上司(权力)对我们是一种天大的危险。

◎ 小胳膊拧不过大腿

一个员工因为少拿了几块钱奖金,和他们部门经理争吵了起来,那个员工很冲动,后来还用手撕扯那个部门经理的衣领。那个部门经理很阴柔,当时没有还手,而且还同意了给那个员工补足奖金。那个员工似乎胜利了,完全占了上风。

不知道以后那个部门经理报复了没有,但是常言说“小胳膊拧不过大腿”,群众和领导闹,没有不吃亏的。领导报复起来,手段更毒辣,更残酷,更方便。很多人就因为和领导关系处理得不好,或无意中得罪了领导,而受到迫害。这个员工没有考虑到这些,为了几块钱,便性子暴起,和领导动口动手,这表现出员工的心地简单,做事鲁莽,处事不够圆滑。

得罪了上司,的确不是一件好事,它对我们会非常不利。因为你们之间相差悬殊,你和他们的力量完全不成比例,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领导方,有权力,有背景,有工作之便;群众方,没有权力,没有背景,没有工作之便。因此,即使你和他们斗争,也多是徒劳无益的。你是一个个人,你的反抗是有限的,微弱的,没有毁灭性的力量。而他们却代表着权力、组织和机构,他们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个人很难反抗的。总结起来说,残酷的职场斗争中,以群众反抗上司,以弱小反抗权势,以简单反抗险恶,未有能占便宜的。

◎ 与上司叫板,无异于弱羊拼虎

那么,怎样对待上司呢?你和上司的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要学会公关性质地对待它,圆滑通达地处理它。多使用头脑、智慧和技巧,少动用情绪、道义和书生气。在他的矮房子下,就照他说的那样做。因为他的手上掌握着对你的生杀予夺大权,他们决定着你的生存和命运,或升(升职),或降(降职),或增(加薪),或减(减薪),因此,对他们你要使用礼貌、谨慎,甚或伪装。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直接威胁着你生存的根本问题。直接威胁着生存的根本问题,从来都是超乎单纯道德的。因此,对上司要尊重、要奉承。

其实人人都喜欢被尊重和被奉承,上司对此更甚。如果你没有这样,他们会更敏感,更无端地生气,你对此要有高度的自觉和谨慎。对待上司,不要和他争讲,让他永远正确,他总是对的。如果你要和他争个对错,那你就糊涂了。如果你因此要和他拼个输赢,哪你就更糊涂了。那无异于弱羊拼虎。基于上述思考,就是你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要过激冲动,而要视环境和其他因素的情况,能让就让,能忍就忍,出了他的矮房子,就可以不理他了。万一忍受不了,一定要搞,也要多想一些计策,多动用一些因素,比如舆论、法律,等等,让自己的还击或攻击具有分量,以避免弱羊拼虎的愚蠢下场。

不要把领导当哥们儿

在办公室中流行着一句名言,“领导可以经常拍你的肩膀,但你永远别拍领导的肩膀”。这样的尺度,往往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明智之人在办公室丛林中行走,保持适度的距离才是安全之策。

◎ “别忘了这是办公室!”

张小姐和女老板非常合得来,不光在工作上珠联璧合,就连爱好也惊人地相似。她们都喜欢用某个品牌的化妆品,喜欢某品牌套装,喜欢到星巴克喝咖啡,喜欢听王菲的歌……有一回,两人不约而同地穿了一件相同款式、风情万种的春衫,在更衣室相遇,彼此笑骂“小妖精”。

日久天长,她们的亲密关系招致许多非议。女老板也留了心,开始慢慢地疏远张小姐,可是张小姐却对此毫无察觉。一天,女老板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一位客户,张小姐敲门后进来,以为没有别人就大声嚷嚷:“嗨,小妖精,今天晚上去看电影怎么样?我搞到了两张票。”女老板的脸色立时沉了下来,说道:“你先出去吧,我这里有客人,别忘了这是办公室。”张小姐悻悻地退了出去。不久,张小姐被老板从人事部“发配”到一个不起眼的工作岗位上,从此她再也没有多少机会和女老板频繁接触了。

◎ 调准“频道”

不论什么时候,领导就是领导,即使你们的关系很不一般,也并不意味着你能把他当成朋友来看待。事实上,想通过与领导做朋友这种“捷径”获取工作上的便利乃至在公司里的提升,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不可否认,与领导增加交流对你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尺度的,一旦超越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在办公室这个是非之地中,如果你把精力都用在和领导的周旋上,关系过于亲近,就会被认为是领导的人,被同事看做领导的心腹和安插在他们之中的间谍,自然会引起同事们对你的戒备,以及种种不必要的猜测。即使你“君子坦荡荡”,也总有“小人常戚戚”。

况且,“一朝天子一朝臣”,领导层的变动不可避免地会波及下属的职位变动,新任管理层一般会在人事上来个“大换血”,如果你在别人的印象里是领导的人,那么,这时也许你该做好走人的准备了。

因此,你应当谨慎处之,注意调节“频道”,寻找与其他接触较少的领导打交道的机会。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角度看,这种交流上的“平衡”还是很必要的。

◎ 如何与领导保持适度的距离

1.不要与领导称兄道弟,忘乎所以

现在许多领导为了笼络人心,调动下属的积极性,经常会与下属一起娱乐,或打球,或下棋,或游泳,等等。即使这样,你也不要以为真的能与领导打成一片,甚至与领导称兄道弟。别忘了,他终究是你的领导。你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用这样的字眼与领导说话:“你这人,水平真差,拜我为师好了”,“如果你不是我的领导,我今天肯定不会让着你”,“你这人,当领导还行,下棋,还差了点”,等等。

2.与领导单独相处的时间不要过长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去领导的办公室汇报工作,或者请示问题,最好速战速决。时间过长,就会让人觉得两人的关系过于亲密;在公共场合,无论交谈还是娱乐,跟领导待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要过长,那样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和猜疑;如果你跟领导上下班走同一条线路,要减少一起上下班的次数。

3.不要与领导有亲昵的举动

同性之间,无论你的领导多么随和,即使他毫不介意,也不要跟他发生亲昵的举动,那不是你们关系亲密无间的最有力证据。与异性领导相处时,则更要讲究分寸与距离,如果过分亲昵,就容易使对方产生误会,给旁人留下话柄,同时也给工作开展树起绊脚石,给自己的人际交往找麻烦。

有一位女下属,经常与自己的男性领导说说笑笑,而且还帮助领导买衣服,不管公事私事都要找领导解决,结果时间一久,单位里流言飞语不绝于耳,搞得两人都非常尴尬。

4.减少跟领导开玩笑的次数

在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跟领导开个并不过分的玩笑倒也无妨,但经常跟领导开玩笑,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卜合是美国著名的影星。越南战争期间,他经常被派到越南前线慰军演出。“你经常拿总统、议员、州长和其他大人物开玩笑,怎么从没出过毛病?”有战士问。“没出过毛病?”卜合反问道,“那你想想,我为什么会一再被派到越南来?”

一个不懂得距离感和分寸感,甚至拿领导开玩笑的人,事业发展中肯定会处处碰壁。要知道,领导永远是领导,不要期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和他平起平坐。即便你们以前是同学或是好朋友,也不要自恃过去的交情与领导开玩笑,特别是在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更应格外谨慎。

5.避免向领导谈及个人隐私

在办公室应尽量避免向领导谈及个人隐私,否则会对你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大学毕业刚进公司没几天的吴丽丽,中午吃饭时在职工餐厅遇到了自己的经理。经理很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吴丽丽心想,自己跟经理不太熟,面对面聊什么呢,只好保持沉默。餐桌上的气氛有点尴尬。幸好这样的僵局没持续很久,经理就开始发问了:房子住得如何,交通是否方便……尽管打破了刚才沉默的僵局,可这一问一答也很别扭。后来,经理关心地问她有没有男朋友。接下来的谈话整个变成了吴丽丽的爱情汇报。经理听得津津有味。吴丽丽也暗暗为能跟经理找到共同话题而庆幸。

之后,经理有事没事就关心地询问她跟男友的感情进展,吴丽丽也如实汇报,久而久之,领导对她形成了一个印象:这是一个喜欢到处宣扬自己恋情的小姑娘。对她的业务能力反倒忽视了。

当然,与领导交往中分寸和距离的把握,也要看不同公司、不同单位的文化类型。比如说,很多公司的老板本身就希望和员工既保持上下级关系,又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把这个视为一种管理手段,这样的氛围就比较适合发展朋友式的老板—员工关系。但如果你身处一个斗争激烈、帮派林立的单位,你和领导关系过于亲密,可能会被别人贴上一个标签:你是领导的心腹,从而受到另一个帮派的排挤,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时候你就要慎重考虑,以免深陷不必要的人事斗争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