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孩子的知音,用倾听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2)
但是,如果在西方国家,医生听到你说这句话,他一定会非常重视,会认真地建议你去找一个精神科医生看一看。因为在他们那里,如果一个人情绪、情感上出了问题,会被人们当做大问题。
这种文化差异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我们要不要适当地转变一些家庭教育观念?比如,你望子成龙,这并没有错,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但是,孩子整天坐在那里写啊,念啊,学习,学习,再学习,他就能“成龙”吗?如果他的情绪、情感发展不正常,如果他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如果他的“努力”和“勤奋”都是被强迫的,如果他不诚实守信,如果他冷漠无情,不善于理解别人,他将来会怎样?
教育,不要忽视心理的、思想的教育。重才轻思想,是悲剧的根源之一。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心声呢?
1.最好自己也“长不大”
孩子喜欢活泼幽默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我们做父母的,如果像他们一样爱玩爱闹,孩子就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说的朋友了。为什么不少孩子喜欢一些外教,就是因为他们从里到外都像“孩子”,孩子能不喜欢“孩子”吗?特别是充满幽默感的“大孩子”。
2.懂得情趣,懂得换花样跟孩子沟通
正面的谈话方式是可以的,但这样的沟通往往被家长演化为“说教”,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你啰唆,觉得你烦。所以,多给他们讲故事、谈看法、论时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这很重要。
沟通,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跟孩子共同读一本书,各拿一张纸,把看书的感受和认识写下来,这种互相学习的感觉非常好。有心的母亲最好把这些读书笔记订起来,保留一份最珍贵的亲子沟通记录。
3.尊重自己的孩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对母亲谈着自己的看法,孩子仰视着母亲,一脸的严肃和专注,而母亲却在忙着手里的活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孩子正讲到激动处,母亲却一声呵斥:“你懂什么,小孩子家!”孩子立即低下了头,眼里闪着泪花。
这样的画面太多太多了,或许我们就时常扮演着那位母亲的角色。这种时候,孩子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呢?成年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需求,那么作为独立个体的孩子是不是就不需要尊重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分对孩子的理解,少一分对孩子的训斥。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创造出孩子成长的宽松氛围。只有这样,你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
4.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一位母亲经常对孩子说:“你和妈妈是好朋友,你的喜怒哀乐牵动着妈妈的心:你高兴,妈妈就快乐;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妈妈会比你更难过的。无论你遇到什么事情,妈妈都会给你出主意,一同和你商量解决的办法,绝不会因为你的所作所为而痛骂你的。”因此,她的孩子对她很信任,也愿意和她讲真话。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子女做些沟通
小良家买了新房子。这天晚上,爸爸妈妈在商量怎样装修新房的事情。小良在旁边认真地听着,他一直梦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他仔细地听着爸爸妈妈说话,想知道他们如何装修他的房间。
说着说着,爸爸妈妈就自然地提到了小良的房间的装修问题。
“小良的房间怎么装修呢?”妈妈问道。小良一下子就竖起了耳朵。
“还能怎么装修?放张书桌,放一张小床就行了!”爸爸轻描淡写地说道。
“不,我想把我的房间刷成淡淡的蓝色,我想要一个和床一体的书架。还要有个电脑桌……”小良忍不住插嘴道。
“你怎么那么多话?哪里有精力给你弄!你懂什么?小孩子的房间越简单越好,讲究的是实用!”妈妈不耐烦地说道。
“可是,我们班的板报设计一直都是我做的,大家都说好,我就想自己设计自己的房间……”小良小声嘟囔了一句,见爸爸妈妈盯着自己看,连忙低下了头。
“你脑子里整天都在胡思乱想什么,今天你这样想,谁知道明天你又怎样想?房间里弄得花里胡哨的,像什么样子?”爸爸也在旁边呵斥了一句。
小良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这是一个9岁的德国小女孩英格在学校里写的一篇短文,讲的是她参加家庭集体会议的亲身经历:“我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出现问题,可是我们又不愿意实实在在地说出来。部分原因是由于害怕,部分原因是觉得丢脸。家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包括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这些孩子。一直到母亲说:‘我的心理医生对我说,如果大家愿意痛痛快快地说出心里话,那就应该举行一个家庭会议,在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我们每人买了一个笔记本,在上面记下(我弟弟是在上面画上)所有其他人对他做错的事情。我们规定一个时间举行会议,每次会议结束时选出一个新的领导人,由他来办所有的事情。从那以来我们觉得情况好了很多。”
在家庭中沟通是最重要的,是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这些与孩子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连。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庭中能够同别的成员进行很好地沟通,当他步入社会时,也能很好地与人沟通。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家长与孩子出现沟通危机,如果说是因为家长忙,那是大人的自我推脱,最主要的原因是做父母的不注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家庭教育不是“正规教育”,而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育,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淡化学校教育的色彩。而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化现象很普遍,孩子到学校的任务是学习,可回到家里,家长仍然追着孩子的学习不放,孩子自然会很反感。
经常有家长向教育专家咨询:和孩子每天沟通多长的时间比较合适?如果家庭教育规定出时间,那样就太刻板了,家庭教育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应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进行。
再忙的父母,每天都该空出一点时间来和子女作些沟通。那么,如何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与孩子实现有效沟通呢?
1.定期举行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只要是家庭内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和决定。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以保证它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定期呢?定期,容易使之渐渐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成为家庭“惯例”。
2.安排父母与孩子独处的黄金时间
“黄金时间”是指父母每天或每星期抽出一段时间,让孩子决定在这“黄金时间”中的活动。孩子可向父母说出心底的话,而父母一定要用心倾听,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要立刻下判断。孩子亦可以要求与父母玩各种游戏。父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朋辈的关系是理所当然的事,若能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便更容易向父母倾诉心中的想法。
3.有一本专门的对话本
这是一种纸上的对话,旨在交换意见和感受。对含蓄的中国父母来说,不宜口头探讨的问题,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用文字说明更方便些。之所以要用专门的本子,是为了平时可以“回顾”,将来可以“回味”。
4.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先微笑着将其保留
国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经过认真研究,提出“微笑协商解决冲突”法。其具体步骤为:分析确定冲突是什么;分析判断冲突的实质是什么;找出解决这一冲突的各种办法;分析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法;找出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实践并检验、调整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没有生气的枯燥的生活,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让沟通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沟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父母应该真诚地向孩子敞开心扉
刘先生不苟言笑,严肃古板,是一位典型的威权父亲,他可能从来未曾体会到孩子的感受,也可能从来没能欣赏孩子的笑容。他负责社区的清洁工作,社区的孩子们都知道,刘先生很凶,脾气暴躁,没人敢接近他。
刘先生的孩子们都惧怕父亲,碰到父亲在场,尤其是吃饭的时候,都不敢讲话。孩子先帮他把饭盛好,稍有一些地方不符合父亲的意思,就得挨骂。有时邻居能亲眼看见,他的小孩在做家务时,动作稍微慢一点儿,他就大吼大叫,孩子们都吓得不敢讲话,低着头拼命做事。
孩子们慢慢长大,都离开了家庭。后来,刘先生年老体衰,生病了,没有一位孩子愿意去照顾他,唯独年老的老伴在身旁照顾。病症愈来愈严重,刘先生去世了,而他跟孩子的关系也随风而逝。
刘先生不爱他的孩子吗?他像牛马般地努力工作,难道不是为了家人幸福?只是因为时代与文化环境的局限,让他的观念跟不上时代,变得僵化,不知该如何跟孩子们有效沟通,如何温情相处。他的苦,不是他自己愿意的啊!每当看到许多孤单而受苦的老父亲们,我们的内心难道就没什么感触吗?
传统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既熟悉,又陌生”。有一位接受调查的成员无奈地说出自己对父亲的感觉:“我的父亲是个非常严肃的人。从很早以前,我们的沟通就很少、很浅,单独和父亲相处,竟会带给我许多焦虑和不安。并不是因为我畏惧他,而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与一位陌生人相处所带来的情绪和反应。即使到了今日,我明白这样的关系是我心中一个难解的结,但我依旧不知如何与父亲接近。”
这种父亲往往都坚持父亲的权威不容侵犯。若孩子“不听话”“不乖”,等于是漠视他的命令或者是忤逆他。这会使他感觉权威地位的动摇,因而他就会采取非常手段以巩固他一家之主的地位。即使他自己做错事,也不愿向孩子道歉。这种父亲对其他人都可以道歉,唯独对自己的小孩不行。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会愿意长期忍受父亲如此的教导方式吗?
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扉是不行的,父母也需要向孩子敞开心扉。只有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当孩子关切地问父母“您为什么不高兴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您有什么麻烦,能不能告诉我”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是否应该敞开心扉跟孩子谈一谈。如果只是搪塞敷衍地说“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那就等于是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
父母真诚地向孩子敞开心扉,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为人父母者,若能在孩子面前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与父母更亲近,从而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种坦然、放松的处世态度传达给孩子。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父母往往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却要求孩子能够向父母吐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亲子沟通的一道屏障。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呢?
1.和孩子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有位哲人说过: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痛苦,痛苦就会减半。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更应该一起分享喜怒哀乐。父母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分享喜怒哀乐,那么孩子就能感觉到父母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就会更加尊敬父母,向父母敞开心扉。
2.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状况
很多父母埋怨现在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量入为出、自私自利,等等,但是父母却从来不会把工作、生活的艰辛告知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父母是如何辛勤工作的,所以就不会把金钱与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
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做什么工作,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所从事的工作对整个社会、国家甚至人类有什么意义,等等。现在,许多父母的确都很忙,但挤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和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细节,谈谈工作的酸甜苦辣,聊聊成功的幸福体验,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3.告诉孩子你的隐私或秘密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小孩,什么也不懂,很多事情告诉他们也没用。尤其是自己的隐私或秘密如果让孩子知道了,会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其实不然,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愿意跟自己分享隐私和秘密,便会更加信任父母,父母也就能更容易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4.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过高了会对孩子造成压力和伤害。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孩子确立合理的期待。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对他的具体期待是什么,最好能够让孩子理解这种期待,明白这些期待并不过分。父母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孩子也一定会从父母的期待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一定会努力成为一个不让父母失望的好孩子。
5.寻找合适的机会
父母要多找一些机会和孩子一起活动。比如一起打篮球、一起去郊游,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和孩子沟通交流。如果你以“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开始你们的谈话,那么结果往往是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交流不会很好地进行下去。而如果家长在不经意间说出自己的看法,开始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