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谈成功方程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不拘一格,独辟蹊径——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

愿望 指南针 前进=实现创造目标

创新之路需要有“正确的地图”作为指引。打个比喻,创新的道路就像小船航行于漆黑的大海之上。这时没有灯塔,没有星光,小船要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面上保持正确的方向,就必须依靠地图和指南针来指明道路。否则,小船就会在海上困顿迷茫,不敢前行。

——稻盛和夫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时刻描绘这一事业的理想状态,然后把这一理想提升为强烈的愿望。同时,在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中也要24小时不断地进行反复思考,直到成功的景象在眼前鲜明地浮现。这一点很重要,当你对事情的各个细节都有明确的概念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成功。

稻盛和夫在研究开发新材料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的愿望,他还在大脑中反复进行着模拟实验,心中推演着各种迈向成功的过程和途径。就像围棋手一样,每走一步都是经过慎重的思考和推敲的,他们的脑中在一次又一次地模拟演练着达到目的的过程,然后用这个过程和方向不断指导着自己下一步的走法。

在稻盛看来,当我们面对困难和疑惑,选择锲而不舍、反复思考的时候,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经走过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曾经只出现在愿景里的东西就会逐步接近现实,不久愿景与现实的界限将消失,而愿意似乎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如果我们的脑中呈现的景象是不鲜明的黑白色,这还不够。想要更加接近现实,就要看到色彩鲜明的景象——这种状态是真实发生的。稻盛和夫比喻这个过程就好像是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意象最大限度地浓缩,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相反,如果做事情之前我们并没有强烈的愿望,也不去深入地思考和推敲,那么就不会清晰地看见完成这件事情时的形态。

稻盛和夫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往往已经看到了新产品将来应有的状态,所以他对产品的要求是没有一点瑕疵。然而当公司员工开发出的产品已经充分满足了式样和性能的标准要求时,还是得不到稻盛和夫的认可。因为凭借着稻盛和夫多年以来对这一领域知识的熟知程度和他的深思熟虑,他能看见他脑中理想水准的产品。所以满足普通水准的要求并不是他的目标。

不论做什么事,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行动之前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和构想,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和规划。你应该懂得,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估你。

凡是事业成功的人,大都有两个相似点:一是明确地知道自己事业的目标;二是不断朝着目标前进。目标的意义不仅仅是目标本身,它就像人生的指南针一样,是我们行动的依据,信念的基础,创造的源泉。

所以,强烈的愿望、明确方向的指南针、不断前进的行动是实现和创造目标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没有强烈愿望产生的动力,没有既定目标实现的规划,那么成功又从何谈起呢?

很多人在创业或者求学伊始,就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但是到具体实施、努力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有种毫无头绪的感觉。那么这时,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为自己的理想制定一份详细、切实可行的计划。

如果在创造的道路上,我们认定了一个目标,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其间或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甚至需要反反复复地进行实践,但我们也不应该就此罢休。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顽强的精神,去检验过去所制定的目标和所运用的方法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我们就在此基础上选择新的前进路线,通过另外的途径向既定的目标前进,就可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今天的坚持 明天的进步=后天的成功

在开拓前人未涉的领域时,在自己的心中,必须具备有指引方向作用的指南针,借以坚定前进的信心。所谓心中的指南针,就是类似于“信念”的强烈愿望,就是指在达到成功之前绝不放弃,一步一步前进,天天钻研创新,日积月累直至成功。

——稻盛和夫

一个人的成功,就是靠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每天小小的改变,会有大大的不同。

每天钻研创新,就是在向前走,就是今天比昨天强,就是对现状有所突破,就是用一种崭新代替一种陈旧,而且每天都是如此。每天都在盯着那个高远的目标,每天都在不慌张也不懈怠地努力,每天都是那么热情执著地工作。一点点进步也许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就是这个不引人注目的一点点进步,终将托起一个意想不到的成就。

在技术开发领域,稻盛和夫获得过“新型陶瓷先驱者”的荣誉。回顾自己的人生,稻盛和夫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就是拥有一种“不管怎样也要继续干下去”的信念,这种持续不断、不知疲倦的努力、钻研和创新,就是稻盛和夫事业成功的推动力。

在工作中,要想取得革命性的成果,光有专业知识,光靠积累技术还不够,还必须对工作具备强烈的“愿望”。特别是在未知领域开拓事业时,“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样的东西做出来”的强烈愿望绝对十分重要。

只有如此,在未知领域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时,才能克服它,才能将工作继续向前推进。这样,才能超越常识,做出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就像稻盛和夫所提倡的,即使每一天的努力和钻研创新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成绩,但是,如果积累1年、5年、l0年,那么其进步之大就极为可观了,最终就能获得惊人的、创造性的丰硕成果。

京瓷公司开发的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了京瓷的主力事业,但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稻盛公司花费了将近30年的时间。也许这个过程会像乌龟爬行一样缓慢,但是只要我们一步步踏实地工作,积累一段一段业绩,就会向成功步步趋近。

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做,但一股劲做好一件事,我们可以做到;一下子成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可能的。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相信你今天的坚持肯定会迎来明天的进步,从而走向后天的成功。我们要让奋斗过程中的压力成为你冲向终点的动力,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最后成功。一个绝境就是一次挑战、一次机遇。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功。无数的失败过后,你仍可成就辉煌的人生。

全球20世纪最优秀的经理人、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说过:“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成为现实。提炼、坚持、重复,这是你成功的法宝,持之以恒,最终会达到临界值。”

由此可见,坚持不懈对于成功来说多么重要。在人一生的奋斗历程中,最终的输赢,并不在于你一下子花费了多大的力气,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甚至付出一生的努力。我们相信,胜利一定属于最有毅力、坚持不懈的人。

平凡工作 不断创新=飞跃提高

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要抱着问题意识,采取积极的态度对现状进行改良。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断定,能坚持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精神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惊人的差距。

稻盛和夫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他认为,人生只能是“每一天”的积累与“现在”的连续。此刻的这一秒钟聚集成一天,这一天聚集成一周、一个月、一年,等你发觉时,你已经站在了先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山顶上,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状态。

从创立京瓷到今天,稻盛和夫不断向广泛的事业领域发起了挑战。从利用陶瓷做半导体电子封装零部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开发,再到后来的手机、复印机、通信事业的拓展。稻盛和夫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具备了各行各业的技术。他说他只不过是“每天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而已。

稻盛和夫常用“扫地”作为例子。比如说以往打扫车间厂房都是从右往左扫,那么,今天尝试一下从四面向中央打扫的效果如何?或者不光用扫帚打扫,使用拖把会怎么样?如果清洁效果还不理想,可以试着向上司提个建议,为公司买进一个吸尘器好不好?虽然吸尘器比较贵,但从长远角度看,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人力。再或者进一步,自己开动脑筋改良一下吸尘器的装置,提高它的效率,使它清洁起地面来又快又干净,如何?

这样的话,扫地这么小的一件事,只要肯下功夫和力气,就可以有很多快捷有效的方法。就这样,带着创新精神去工作,长此以往,你就成了扫地专家,会受到车间同事们的赞扬。这时你的领导很有可能把整幢大楼的清扫工作交给你负责。时间一长,你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创立一个专门清扫大楼的专业公司,并让这个专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而事实上,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个扫地的清洁工”,因此懒于进取、对工作漫不经心。这样的人绝不会有所长进,多年之后还会是老样子,仍然磨磨蹭蹭,用扫帚从右往左打扫着地面。只要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时刻思考着“这样做是否可行”,带着“为什么”的疑问,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持续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改善与改良,最终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张瑞敏曾经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改善、不断创新,耐住寂寞,从点滴做起,我们的企业就必将越来越好。

也许你现在正在从事一份平凡而又简单的工作,每天抱怨着重复而枯燥的劳动,你感觉成功离你很遥远。当你把工作看成“不过是扫地而已”,懒于改进、磨磨蹭蹭的时候,一年之后你还是老样子,你做的还是扫地而已。所以,与其徒然抱怨,我们不如先倾注全力充实每一个今天。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创新,也会有飞跃性的进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都是通过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积累,最终才能实现的。

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平凡的工作中点燃自己工作的激情。如果把工作看做是创造力的表现,那么一个教师就会以导演的热情讲好每一堂课;一个记者就会以探索的视角去看待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一个厨师就会以艺术家的执著去配置一流的拼盘。只要我们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可以不断创新,实现飞跃性的进步。

富有创造性的文化 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永保创造性的企业

永远保持创造性是企业得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要使企业保持创造性,就要在企业内部营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文化氛围。而人才是先进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在企业创造性文化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开发企业人才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稻盛和夫

发挥人的创造性,就要按照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去识别人才、使用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用,使各类人才创造有机会、做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企业文化环境。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素质不断强化、经验不断丰富、才干不断增加的动态过程。对企业人才要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不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为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有利条件。

从京瓷艰难创业直到今天的半个世纪中,稻盛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产品的研究中去,充分利用了所谓新型陶瓷的特性,频频向更广泛的事业领域发起挑战,勇攀高峰。从产业使用的陶瓷零部件到半导体电子封装零部件,从太阳能发电系统到移动电话和复印机等,随后又跨行业涉足通信事业,以及宾馆事业等等。这条路正是稻盛和夫一点一点自行摸索出来的。

京瓷涉猎范围之广并不是因为它的创办者稻盛和夫已经掌握了各个行业的技术,而是凭借稻盛每天坚持着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这一坚持,便是半个世纪之久。

坚持每一天都有新的创造,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这样的进步若能经过十年的累积和历练,就一定可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管理是人的活动,是社会活动,因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必然渗透到一切管理活动之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形成一种企业上下都积极创新,每个人都有创造热情的企业文化。建立了一种创造性文化,这只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步,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发挥个人创造性,否则企业文化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发挥个人创造力就是让企业文化在员工中内化于心,使之落地生根。

富有创造性的文化氛围会造就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又构成了公司的创造性文化,二者结合才能使企业永保创造性。

如果不能实现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企业文化也就没有生命力了。要实现这个过程,只有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专业人才、创新人才以及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才能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力。

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成了老板争抢的宠儿。通过创造,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既可以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使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相反地,如果没有创造力,我们往往受习惯及群体意识的制约,总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事,或者盲目地跟从别人,这样就使得自己的地位很被动,甚至,会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利做过的“行列毛虫”实验的毛毛虫一样饿死。这个实验主要是法布利将毛毛虫绕花盆围一圈,在花盆的中央放着它们爱吃的松针。经过七天七夜,这些毛毛虫全都死了。尽管食物近在咫尺,但因为它们只知道跟着前面的毛毛虫往前爬,所以最后因又累又饿而死。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有些人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兜圈子,就如同“行列毛虫”一样,辛苦一生却毫无收获。

持续的热忱,会为成功加分

学生更喜欢听热情洋溢的老师讲课,相应地,员工喜欢跟随精力充沛且高度投入的领导一起行动,而且员工也更容易被诚恳执著的领导所感动。员工都喜欢选择与那些有理想、有目标、有偏好的领导一起前进。

——稻盛和夫

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都有着积极的心态、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人群中,热情是用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对别人的支持。拥有热情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行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更加圆满地解决问题。

稻盛先生经常对他的主管们说:“开车前,一定要启动引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开展一项大计划的时候,企业需要富有热情的主管领导者,这些主管领导者们要用这股热情来带动手下的员工。领导者或是主管的热情就像汽车的引擎,每一次汽车开动前都需要先启动,想要开动企业这辆车,领导者和主管等就要开动热情这个“引擎”,并用这股热情带动手下的员工。

在稻盛先生的哲学中,企业领导者追求成功的热忱愈强,成功的几率就愈大。领导者自己具备热情并带给下属同样的热情,这就是激起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最简单、成本最低和最有效的方法。领导者的激情能激励整个组织。若一个组织中领导者失去了激情,整个组织的员工也肯定会灰心丧气。

稻盛先生指出,热忱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人、对工作以及对整个世界的态度。一个领导者充满热忱,下属就可以从他的眼神里,从他的勤快、感动人心而受人喜爱的为人中,从他的步伐中,从他全身的活力中看得出来。稻盛先生还认为,企业经营就像作战一样需要士气,士气盛则作战胜。如果领导者拥有那种能把大家集合到一起的热情,那么通过热情的传递,提高员工的士气亦即积极性,便能让员工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目标。

要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持续的热忱和动力必不可少,它们会给你的成功加分。

领导者的成功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忱。没有它,不论你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热忱是出自内心的兴奋,散布开来可以充满人的全身。

如果组织失去了激情,肯定是由于领导者失去了激情;要使组织重现激情,必须先从领导者和领导层着手。

相比之下不难发现,有热情的领导会凝聚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因此他们有事质相对更高的团队伙伴;有热情的领导可能更亲和体贴,更容易掌握情况,听取各种见解,从而更容易与下属达成共识;有热情的领导有明确的目标感与方向性,从而也更容易带来成就感,更能明确地对个体进取进行指导。我们在不同的职业空间、社会活动空间中总会有正式与非正式的领导,我们期待自己可以幸运地遇到热情的领导,因为那将大大改变我们的社会际遇的状况。

一个可以调动组织成员潜能的领导者才可以激起每个人事业的激情,才可以振奋人心,才可以使每个人为参与到伟大的事业中而感到自豪,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有生命的活力。领导层要形成坦诚相待的风气,用热情来影响下属,加深相互的友谊和团结。相应地,对员工来说,职场激情也非常重要。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有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那么不管是客户还是上级主管都愿意把业务交给你,都愿意与你合作。你积极的工作态度还能感染周围的人,能带动团队进步,成功的机会就会比别人多,进步就会比别人快。而懒惰的人、整天牢骚满腹的人慢慢就会被淘汰。

成就=能力×创新×态度

现代企业竞争中,知识和信息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胜负的是创造力。

——稻盛和夫

这是稻盛先生的一条经营经验,一个企业要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时代,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管理变革,变传统管理为创新型管理,高度重视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大力进行新技术开发与研究,提高资金运筹能力与资金效率,不断提供高质量的新产品,建立和完善现代营销体系,以及进行与此相关的制度与组织的创新等。

稻盛和夫创建京瓷后,一直以一种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开发新产品,不断挑战着事业的新目标和新高度。他说过,京瓷接着要做的事,又是人们认为京瓷肯定做不成的事。

曾荣获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记者戴维·哈尔伯斯坦先生就引用过稻盛和夫的这句话。戴维先生在他的著作《下一世纪》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来讲述了京瓷和它的创业者——稻盛和夫的故事。

据稻盛和夫说,他回顾自己的人生发现,凡是那些人们用惯的方法、走烂的路,他一概不去染指或涉足。今天再重新走一遍昨天走过的路,或者步人后尘跟着别人的脚步亦步亦趋,这实在没有什么意义。稻盛和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一直到今天。当然,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势必不会那么一帆风顺,而是会充满崎岖和艰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行走在乡间泥泞的小道上,是那种不能称之为路的小道。可能他稍有不慎,脚底一滑就会跌入道旁那个不时还会有青蛙或小蛇出没的水田里。这时无意间往旁边看一眼,可能会看到不远处的柏油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车道宽阔、路面平整。走那条路会方便很多,相信很多人都选择那条柏油马路。

然而,稻盛却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那条人迹罕至的泥泞小道,坚持着走到今天。

平整宽阔的大道是大家都想走的、都在走的路。选择大多数人想走的路,走着大多数人正在走的路,这样的人生轨迹又有什么趣味和意义呢?只知道步人后尘,就只能永远走在别人后面,无法开拓新的事业。独辟蹊径,才能曲径通幽,获得柳暗花明的惊喜。

无论你所从事的岗位是多么渺小,都带着积极的态度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带着问题意识,对现实状况,开动脑筋去改良或改革工作方法,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长期坚持便是一条成功之路。有无这种精神很可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有一种力度和气魄去走一条新路,凭借自己的创造去进行每一天的积累。

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发挥你的创造力,并加以坚持,这便是成功之路的开端。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思想万万要不得,因为在别人走过的路上,累累硕果已成为前人的囊中之物,几乎没有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你只能拾人牙慧。而涉足不曾有人走过的新路,虽然过程中举步维艰、处处艰险,却可以在不经意间欣赏到很多别处没有的风景。一路走来,结果往往是成绩斐然、收获颇丰,这条道路可以通向难以想象的未来,里另有一番光明灿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