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称尊长 勿呼名

“译文”

称呼有地位的人、受人尊敬的人、辈分高的人或年长的人,不能直接称呼人家的姓名。要按辈分称呼。

“注释”

称:说,叫做。尊:地位高或辈分高的人,比“长”又多了一层含义。在古代,尊表示双手捧起酒樽,送给受人尊敬的客人。所以这里也可指代受人尊敬的人。长:辈分高或是年纪大的人。勿:不要,不能。名:人或事物的称谓。这里指人的名。中国古代,人通常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名,一个是字。名,是人出生的时候,父母所起,只有两种人可以叫一个人的名,那就是父母和老师。字,是人成年后,师长或朋友送的字,除父母或老师外,其他的人只能叫这个人的字。直接称别人的名,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拓展故事

中国人名的故事

华夏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古老的城市是历史,参天的古树是历史,斑驳的青砖瓦舍是历史,清澈的涓流小溪也是历史。就连中国人起名字也是很看重家族历史,很有讲究的。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祖宗创造文字,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不经典。所以古人在起名字时都很慎重,一个名字必定渊源深厚,以示博古通今,一个名字也必是引经据典,彰显家学家风。为了让家族绵延不衰,古人一般还会为家族后代子孙规定出起名的要求,即排字排辈,后代子孙要按照家族辈分和行字给孩子起名字。

按辈排字的人,一般都是家族德高望重之人所立,要经家族全体家长同意,写进家谱,也可能是请家族之外德高望重之人给立。比如孔夫子后人,孔氏族人的名字从四十五代后是由明朝皇帝朱元璋所赐,共10字10辈即“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胤”。1629年(明崇祯二年)孔夫子第六十五代孙衍圣公孔胤植,报经当时皇帝恩准,又立“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0字10辈。1863年(清同治二年)孔夫子第七十五代孙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再立“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0字10辈。1919年(民国8年)孔夫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由内务部核准备案续立20字20辈,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共计50字50辈。古时有些名望的家族,都会立家谱,立字排辈。

孩子长大后,到了读书的年龄,家族长辈还会请先生郑重地给这个孩子起个字。字是男子的正式称呼,从此后,除先生或父母等极亲近的人外,其他人都要称这个人的字,而不能称名,以表示尊重。如果随便叫别人的名字是对对方不尊重的表现。即使是皇帝也不能随意称呼别人的名字。当然有时自称也可用名。有些人还会有号,这是在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可以是自己起的,也可以是别人给起的。比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再比如旅行家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又号霞逸。他的好友陈继儒因他酷爱旅行,经常风餐露宿于山林野泽之间,为他取号“霞客”。徐霞客的名字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多数人知道的是他的“号”。

现在我们再看古装片时,看到古人的称谓,一定会明白了吧。

外国人也会有几个名字,比如在古罗马,人们也有三个名字,cognomen是家族的名字,nomen是族系的姓,praenomen是基督教的教名,有时也另外加一个名字agnomen,用上面的四个单词对应中国的姓,氏,名,字,便有一丝古朴深奥气息,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文化传统。

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中国人在起名字时,虽然不见得按照家谱排辈论字了,但通常也很慎重,一般也还会找有学问有声望的人来起。有一些讲究人,还会请懂《周易》的人,排八卦讲五行。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这就是中国人。所以每个人在解释自己名字的时候一定能说上几句,让人印象深刻。说起来,都有一份来历。但也有人起名字很随意,觉得那只是个记号,叫啥都行,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还认为起个赖名字好养活,叫阿猫、阿狗、小五、小六也不在少数。

当义工敬老十年如一日

有一对夫妇是敬老院长期的义工,他们每个周日都会到敬老院帮助敬老院为老人服务。他们为了能够让老人安心,特意记下了所有老人的姓名,为的就是在称呼老人的时候能够有所区别,虽然都称大娘、大爷、老师,但每次他们都会把姓放在前面,以表示对她们的尊重。他们为老人服务恭恭敬敬,不嫌脏,不嫌累,就像是对自己家的父母一样。男的会理发,他经常为老人们理发,女的是中医师,为老人诊脉看病。他们经常自己出钱,为老人购置生活日用品,也会为老人拿去自家诊所的药,逢年过节还会为老人买些应季的衣服和水果。遇到老人头痛脑热,也会几天守在病床前,遇到老人生命走到尽头,他们二人都尽心侍候在身边,做临终的关怀。一年52个星期,这对义工夫妇一干就是十几年,从未间断,真正把敬老院的老人当成了自家的老人。

老人们称颂他们夫妇二人,是当代的孝子贤人。

“评析”

这件事是讲小辈在和长辈相处时,要尊重长辈,不能直接称呼尊长的大名。在现代社会,很多家长不太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有些家长还宠惯着自己的孩子,让他叫自己大名,认为这是民主的、开放的。民主的方式有利有弊,利就是孩子学得越来越开放,弊端就是孩子的家庭观念开始淡薄,对自己父母的亲情逐渐减少,对自己父母的尊重也越来越少。对自己父母的尊重少了,对兄弟姐妹的尊重就会更少。所以现代的孩子自私的情况比较严重。也有些父母让孩子把自己当成哥们,这也是有很多弊端的。对自己的父母当哥们,父母是唯一的,哥们是很多的,还是可以选择的,珍惜的成分就少了很多。所以,这种称呼都不及我们传统文化中对父母的称呼,来得温馨和实在。比如,对母亲,我们通常称为“娘”,娘,从字面的意思看,就是善良的女子。那个吃苦受罪也不喊累的女人,就是娘。我们学过传统文化的人在看到这个字的时候,那种对母亲的尊重、理解和孝顺之情就会从心底升起。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汉字。当然,娘在传统家庭中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以及教育儿女成才的重任。一声对父母的呼唤,是发自心底最深切的尊重和爱戴,表达了中华民族水乳交融的深切家族情感,所以是不可以直接称呼父母名字的,更不能给自己的父母起外号,或称兄道弟。也有一些老师曾经号召天下儿女都把称呼“母亲”的“妈”改称为“娘”,因为,“妈”是为儿女当牛做马,“娘”才是敬称。当然称呼“妈”也好,称呼“娘”也好,最重要的是由儿女内心深处由感而发的尊敬和爱戴,称呼的重要程度自然小于称呼之外的尊重之情。

由此及彼,我们也要把尊长的概念扩大,尊长不仅指我们自己家的父母,还包括和父母同辈的叔叔伯伯、舅舅姑姨等,也包括自己祖父母辈的长者,我们同样不能直呼其名。古代社会,家族的观念和辈分的观念在每个人的心中扎根是非常深的。父母的同辈或长辈是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教育、扶持晚辈的。如果你年龄比较大,就要想着提携晚辈,如果你是小辈,也要想着照顾和尊敬长辈。所以,对长辈的尊重在小辈的礼节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尊重首先要从称呼开始。当然,能够得到长辈的提携、引领,也是晚辈的荣幸,所以,在长辈面前是不能直接称呼长辈名字的,即使长辈不在,谈及长辈也不能直接呼名,要把这份尊重放在心上。

对于自己家族的哥哥姐姐,我们也要尊重,我们一般也都不能这样称呼他们的名字。古代社会,父母不在,长兄如父,哥哥姐姐是可以代替父母教育照顾弟弟妹妹的。也就是说,哥哥要有哥哥的样子,要照顾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弟弟要尊重哥哥。古代就曾有一个人,哥哥让他去取个东西,就因为他拿慢了,他的哥哥当着客人的面,伸出巴掌就打了弟弟,弟弟就毕恭毕敬站在那里等着哥哥责罚。这就是礼,连哥哥打他,都不敢说什么,也要恭敬承受,何况是提到哥哥的名字,如果直接说出来,绝对是对哥哥的大不敬,坚决不能提的。当然,这也包含了对哥哥的尊重和爱戴。

对自己家庭的哥哥这样,对家族中的哥哥是不是也要注意称谓呢?对同门师兄是不是也要注意称谓呢?当然是这样的,古代人起名字排辈是按整个家族来进行的,比方说,你大伯家有两个男孩子,你家有三个男孩子,你是家里第二个男孩子,按年龄在整个家族中排行老四,人家可能就称你为老四,而不是老二。在古代社会大家族之间的辈分和亲情是非常受重视的,特别是住在一起的大家族,所以在称呼上,也当然含着很多尊重的成分在里面。古代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感情也相当深厚,情同骨肉,称呼上也是很讲究的。现代社会可能更注重的是小家庭的亲情,淡漠了大家族的亲情,但是,在与亲戚交往中,合适的称呼总是让人倍感亲切,体现了中国式的脉脉亲情。

“思考”

这件事,让我们也常常引发思考,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和朋友交往,要与领导同事交往,有时我们遇到的人年龄很小,但是却很受人尊敬,究竟称呼他们什么比较合适呢?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自成体系,有独到之处,都令人尊敬,值得学习,如果你要和他们打交道,如果不知道如何称呼,不妨称呼他的职务,这样也许比较合适。比如李编辑,王主任,赵经理,周董事长……当然,如果实在不知道对方的职务,谦虚地称他为“老师”也比较适合。

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称呼对方“同志”,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敬。比方说到一个地方,问路的时候,你也可以称对方为“同志”,“老乡”;看着年龄相仿,是同辈人,也可以称对方“大哥”,“大姐”,“老弟”,“妹妹”;如果是长辈,也可称对方“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如果你能够知道当地人称呼上的习惯,用当地人的习惯称呼他们,他们更觉得亲切,比如“婆婆”、“阿婆”;成都的年轻人喜欢别人叫他们“帅哥”“美女”,但如果你自己是一个年轻的帅哥,这样叫人家就不合适,所以保守一点,叫人家“大哥”、“妹妹”等按亲戚的称呼就比较让人接受,或是“同志”,“老乡”这样的通称也是可让人接受的。

在和领导同事相处时也一定要注意称呼上的分寸,这件事在我们的职场中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刚到一个单位,对领导,我们自然要称呼他的职称,比如张经理,王校长,刘主任;对同事,我们也要尊重地称呼,例如马老师,张姐,唐哥;特别是对职位比自己低的人,也要尊重,比如你可以称清扫卫生的为“阿姨”,安保人员为“大哥”;如果年龄相仿,也可以直接称呼名字,可以用她名字的后两字,也可亲昵地叫对方小名,也可以叫“小张”、“小李”。总之,在与朋友交往中,在与领导同事交往中,尊重是必不可少的。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交往,才有进一步发展友谊的空间,这才是“称尊长,勿呼名”隐含的真实含义。

名言欣赏

1.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2.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歌德

3.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