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讲道理的故事才贴心
许多学生被家长或老师强迫写读后感。有一个孩子在写《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读后感时写到:“我读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书中的爱丽丝又勇敢又有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困难,要像爱丽丝那样,首先要做到冷静。”还有个孩子写《绿野仙踪》的读后感说:“这本书体现了善恶分明的价值观,它讴歌了真、善、美,谴责了假、丑、恶,对比强烈,爱憎鲜明。”实际上,这些硬生生的所谓道理多是违背原著精神、令人啼笑皆非的。
是的,故事里包藏着道理,但讲故事并非一定要去讲里面的道理。这正如《青鸟》故事里棣棣和咪棣要寻找青鸟,可一旦找到青鸟,狗、猫、火等精灵就会恢复原样,这样就太直接地暴露了自己,或者说被“青鸟”改变了,所以这是精灵们不愿意接受的。同样的道理,试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兜售道理,也是很难赢得听众的积极配合的。大家知道,左右脑的活动、兴趣与观点是不同的。因为听故事并受到触动的是右脑,而分析解释故事的道理要用到逻辑的左脑。所以,在孩子的右脑被故事感动以后,又要让孩子的左脑总结出道理,就会出现相互抵触。然而,很多自以为是的家长,在逼着孩子读完“小故事大道理”之类的书后,却硬要他们说出其中的“道理”,这样的功利性阅读往往会损伤孩子的阅读兴趣。
那么,读故事一定要读到道理吗?讲故事一定要说穿道理吗?
在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写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里,具有讽刺意味的角色—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总结教训的公爵夫人,她遇到爱丽丝,就喋喋不休地说:“任何事情都会有教训的,只要你找到它。”其实,我们身边像公爵夫人这样喜欢从小故事里总结大道理的家长和老师是大有人在的,这样的貌似学识渊博什么都可以说出教训的大人,带给孩子的却只有紧张和压力。生活在充满道理和教训的环境里是不是太紧绷了?何况有些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教训可言呢!诚然,透过五花八门、奇谲诡异的故事是可以挖掘出一定的内涵甚至有着哲学味道的深意的。然而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可以不用考虑的,孩子在阅读故事时,感受到惊奇和感动,从中得到快乐,这就可以了。所以,不讲道理的故事,潜移默化发生影响力的故事,才是与孩子贴心的故事。
梦里花落知多少
刘家岐
眼看就要深秋,猫很闲。晚上,他就躺在院子里,数星星。
和猫同住的是一只龟。龟和猫在家中都养了植物。龟的植物是一盆含羞草,蛮有生气。一天,猫醒来时,龟不在了。龟的那盆植物枯萎了,黄黄的。
“龟大概是去冬眠了吧!”猫想,“冬天到了,龟是要去松软的泥土中冬眠的。”猫没有太在乎,他和往常一样地生活,只是少了一个唠嗑的伴儿。
又是一天晚上,邻居小狗也不在家了。他家的郁金香也枯萎了。
他说过他要去朋友家的。猫像往常一样睡觉,数星星。
又过了一个晚上,邻居小兔不在了。小兔家一般都是很整洁的,而今他家却有了碎叶,随风飘舞,蛮乱的。小兔家的花是君子兰,今年刚买的。小兔昨天说过,他要去外地的奶奶家过年。
猫上街了。街上的人少了很多,过年的气氛冷清许多。
很多人都去外省市过年了,那里有他们的梦。每天,街上的人都在减少。而每个离开人的家的院子,花一定是落的。
终于在小年,街道上空无一人了。萧风从细窄的街道上穿过,每家每户都没有亮灯。平日繁华热闹的街市变成了一座空城!
猫养的是一盆三叶草,这盆三叶草一直都在。猫也有自己的梦,他想出去走走。但他知道,如果出去,对花的后果会很严重。可是,万一找到一户更好的人家呢?但如果找不到更好的人家,那盆花就枯萎了……
猫出发了,走了很长时间,还是那个黑暗的世界。猫的心一阵寒冷,知道他失去了什么,于是在雪中默默往回走。
到了家,点亮了灯。猫坐在椅子上,向天叹了口气,收拾收拾行李,走到了外面,锁上了门。在他转身的一瞬间,他似乎从门缝中瞟见了一片绿。
是幻觉吗?他急忙打开门,看着那个花盆。在雪中,还有一株四叶草,上面挂着雪花。
不能为了梦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我要照顾我的花。猫抱着花盆,带进屋中。风雪更大了。但是,这个城市中还有一处光亮。
这个故事没讲什么道理,不过是用白描笔法铺叙情境,在轻描淡写中吐露出小作者的内心情思。龟不在了,狗不在了,兔也不在了……就好像听格林兄弟在讲童话故事一样。猫上街了,发现的是冷清,人们去外乡过年,离家后院子里花会落,给人以怪异的感觉。到小年这种怪异达到高潮,空城的夜是暗黑的,猫的内心是惶惑的,终于下定决心出发。然而,他终未走出“暗黑”的“围城”,就在他打点行囊重新出发时,蓦然回首,发现那“绿”。于是,他找回自己,在雪夜里,把灯点亮—那是希望。
尽管故事没讲什么道理,但读来确实心有所动。富贵生活是令人向往的,生活在别处,似乎一直是人们的梦或者说是幸福。为了这梦,为了这幸福,人们不惜抛下父母,跟着别人远走高飞,去追求金钱和幸福。其实,纯粹的幸福在家里,所以要好好珍惜。
刘家岐写的故事是隐喻的,也是温暖人心的。这就行了,还要讲什么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