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弃:告别迷失人生的“九把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越是纠结,人生越容易打结

也许,你时常感到无比的纠结,纠结于心情,纠结于亲情,纠结于爱情,纠结于感情,纠结于许多的无奈,你常常感到莫名的恐惧,那种内心无力挣扎的痛苦,让你感到孤独和绝望。

越是纠结,我们的人生就越容易打结。如果你的生活总被郁闷和摇摆的心情占满,你会苦不堪言。其实,换种心态,聪明选择,理智放弃,勇于决断,会让我们的心胸更豁达,生活更洒脱。

1.纠结来了,幸福就少了

不知几何时,“纠结”悄悄地降临到人们身旁,在生活中盘根错节地安营扎寨。

“物价涨那么快,我到底该不该换个新手机呢?真是太纠结了。”

“我晕,又要加班,又不给涨工资,真不想干了,‘杯具’啊!”

“她到底是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呢?我要不要表达一下呢?……”

“太纠结了,今年回不回家啊,票不好订,钱又不够花,真是悲催……”

“又被股市套牢了,割肉吧不舍得,不割肉吧,再跌可咋办呀?”

……

类似这样的抱怨让我们心中不知不觉地布满愁云,离幸福越来越远。在纠结中,我们的内心思绪就像一团乱麻般纷乱,形象点说,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那种郁闷,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生活却载不动几多愁——纠结占据了我们主要的生活空间,幸福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或许,你本来是很幸福的,但由于那些形形色色的纠结,你丢失了曾经拥有的幸福。或许,你纠结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更幸福,但结果却是——纠结来了,幸福却与你擦肩而过。

“人生常有暴风雨,生活难免不如意。”我们执著于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磕磕碰碰,任惨淡的愁云笼罩心头,不得开心欢笑,却不知其实这都是潜藏在心中的“伪纠结”,都是自己的心理在作祟——自己在害自己,自己在给自己额外制造苦恼。做个极端的假设,如果明天“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你今天还会纠结物价、工资、恋爱、股票之类的事情吗?

答案是肯定的,你不会再为那些身外之物牵挂。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纠结的事情,其实是多余的。也正是这些多余的纠结,让我们的幸福感降低,甚至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本来多滋多味的生活,会被纠结的云雾笼罩,快乐的“伊甸园”成为沮丧的“失乐园”。

艾伦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样,经常在纠结中徘徊:

艾伦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从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艾伦充满着纠结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渐渐地,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艾伦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艾伦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艾伦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纠结又卷土重来。他开始纠结: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大学4年,艾伦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毕业后,艾伦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又开始纠结: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不过只有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因为新的烦恼会不断在头脑中产生。

经过多年的打拼,艾伦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艾伦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

可是艾伦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待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艾伦无论是在上学时、工作后、成功后,都比大部分的同龄人优秀,但是他为什么感受不到幸福?因为他被纠结所缠绕着,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压力和焦虑充满着他的内心,在他心中,幸福和快乐就像流星一样只是稍纵即逝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找不到工作时纠结于自己的学历,找到工作时纠结于自己的能力,工作顺风顺水后又纠结于卑微的薪水,跳槽之后纠结于复杂的人际。一句话,人生的每个新的阶段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喜悦,然而接下来就会陷入遥遥无期的纠结。

现今,快节奏的生活,忙忙碌碌的世界,人生本来已经压力重重了,面对种种选择、诱惑,两难甚至多难困境,困惑与挣扎或许是难免的,但拥有人生的智慧可以帮我们淡然处之。想放手却不甘心、想拥有却又没能力,聪明人是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纠结状态的。如果你一定要给自己制造疼痛感,那也只能如愿以偿。绝大部分的纠结,其实都是庸人自扰,人生何其短,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

鲁迅说过: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其实,纠结也原本不是人生,人生中的纠结并不是无法避免的,其根源往往在于我们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太多;欲望太多,却没有选择的智慧;总是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却不能够认清自己真正的需要;渴望成就,却又不肯突破自我……所有这些纠结,都是毫无必要的。但它们叠加在一起之后,仔细想想,你的幸福感还会剩下多少呢?

2.喜欢纠结的人,不是谨慎就是懦弱

在人生路上,谁都难免有纠结的时候,而且,正常情况下,面对着多种选择时,女人比男人更纠结,智商高的人比智商低的人更难以做出决定。

有位著名的哲学家,由于才情非凡,很多女人都非常迷恋他。

某天,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鼓起勇气敲开了他的门,说要嫁给他。

哲学家虽然很喜欢这位勇敢美丽的女子,但还是犹豫了一下答道:“请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女子走后,哲学家运用他研究学问的一贯精神研究起了婚姻。他把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之处分别列在一张纸上,然后开始对比。结果他发现:两种选择居然好坏均等!怎么会这样呢?这可让我怎么办啊?哲学家真是纠结极了。他陷入了长期的烦恼中,几乎每天都在为早日判断两者孰优孰劣而努力着。

3年之后的某天,哲学家忽然灵光一闪,想通了一件事:当面临两难抉择无法取舍时,人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

于是,喜出望外的他终于决定答应女子的求爱。但是当哲学家兴冲冲地来到女子家里送聘礼时,女子的父亲却冷漠地拒绝了他。“你来晚了,我女儿爱你至深,久久不能得到你的回应,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听到这话,哲学家悔恨无比,却再也无法挽回。大受打击的他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也含恨离世了。

无疑,哲学家的纠结来自于他一贯的严谨作风。长期的思维惯性使他对待爱情也像研究学问一样思来想去,反复论证,致使自己错失良缘。难怪弗里德里希·冯·席勒说“过于谨慎之人将一事无成。”

生活中还有一些习惯纠结的人,是因为性格的懦弱。

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中,有一句王子的独白:“我不知道我处事之慢,是因我已像头畜生般地把此事茫然忘却,还是因我对此事有着过分的顾虑,使我踌躇不前;说真的,此原因若分四份,它包括了一份理智与三份懦弱。”为了“在行动上要做得丝毫不让人指摘”,这位王子衷心期望自己的复仇行动,是能满足高贵、道德的要求,经得起死后的审判。但是复仇本身,既有返回正义的高贵性,又有伤害人命的不安感。纠结之际,行动也不对、不行动还是不对!To be or not to be,这位忧郁的王子就在自己的纠结中酿成了一幕幕悲剧。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的翻版,他们总是无法下定决心,使自己成了个“病夫”。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可以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大大有害于他的精神能力。

有些人简直优柔寡断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任何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决断产生怀疑,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在这种纠结中,很多人让自己的美好梦想一次次破灭,让人生最终归于沉寂。

下一次,当你明明有理由,可是却没有行动的时候,请反思一下:是我过于审慎,还是我根本是懦弱?

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的:得与失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喜欢纠结的人经常患得患失,往往做不成大事。所以,不要再等待、再纠结了,也绝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要训练自己养成一种遇事果断坚定的能力、遇事迅速决策的能力,或许从此你的人生就豁然开朗。

3.关于人生的决断,并非只有“对与错”

在我们人类的文明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应该”、“必须”、“是非”的条条框框,它们造成的结果是——人们往往在做决定时考虑对错,甚至在原本没有对错的情形下仍然固执地纠结于对错。

Face 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曾经设计过一个校花评选的小软件。他只要把所有女生的照片输入数据库,让每一个用户在屏幕上出现的两个女生之间选择更漂亮的一个,不断地在A还是B之间选择,最终就会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很多男士喜欢这个小软件,他们徜徉在众多美女的照片之间,享受着现实中难以享受到的选择的快感。

当然,也有人例外。Andy就是这样,他从中得到的痛苦大于欢乐。为什么呢?因为在选择时他总是纠结:哪个更漂亮一些呢?如果我选错了,岂不就影响到了最终结果?如果我不能做出正确选择,就会选出错误的校花。

假如你是Andy,会有这种对与错的纠结吗?如果有,或许是正视自己人生态度的时候了。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直觉判断哪个更美,为什么要纠结于对错呢?这种对与错的纠结,就是不折不扣的“伪纠结”。

一般而言,你的是非观念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应该”标准。在这方面,你或许有着一些不确切的认识。例如,你可能认为,所谓对的就是好的,合理的;而所谓错的则是坏的,不合理的。其实,这种认识是荒谬的,因为世上根本不存在这种意义的“是”与“非”。然而,你可以将某个决定视为有效的或合理的,但如果你将其视为对的或错的,那你就掉进了一个陷阱,即“我一定要保证事事正确,如果某个人或某件事出了差错,我就要不高兴。”

你需要找到正确答案的心理,是你愿意将事物绝对化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你总是会将世界划分为完全对应的两个方面:黑与白、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事实上,要将世界上的事物都这样绝对地分类往往是不可能的。聪明人通常都游荡在模糊的中间地带,他们轻易不会明确地说对或错,因为很多事本身没有对错,只是各有景致的不同道路。

一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把2岁的儿子哄睡着后,自己歪在沙发上歇了一会儿。结果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了30年之后的儿子,他一副衣冠不整的样子,看上去很生气。“妈妈!”他攥着拳头冲着自己喊,“你当初怎么能送我去那所幼儿园?那个错误的决定毁了我的一生!”

这位妈妈被惊醒了,恐惧迅速被焦虑所代替。几个星期以来,她迟迟没有确定该把儿子送到哪一所幼儿园去。她在两所幼儿园之间犹豫不决,两者的课程安排和老师都很好,而且从自己家到两所幼儿园的距离也一样。为了做出一个对的决定,她求助于网络,在论坛上发帖提问,结果得到的回答是这两个选择各有利弊,依然让她无法下决心。

你或许跟这位妈妈一样,会觉得自己遇事总是难做出决定,甚至在小事上也是如此,这是习惯于以是非标准衡量事物的直接后果。很多人之所以纠结,因为他们总希望做出正确选择,以为通过推迟选择便可以避免犯错误,从而避免忧虑。如果做决定时能够抛开僵化的是非观念,那你将轻而易举地做出决定。如果你在决定一项投资时竭力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则很可能不知所措,即使做出决定后,也还会担心自己的选择可能是错误的。

要消除优柔寡断的癖病,就不应将各种可能的结果看作对的或错的、好的或坏的,甚至不应该视为更好的或更差的。各种选择的结果只是不同而已。例如,在商店里,如果你买这件衣服,穿上之后你就是这个样子,这与你穿另一件衣服只有差异,并没有对错区别。只要你不再采用自我挫败性是非标准,你就会认识到,每当你做出不同的决定时,你只是在权衡选哪一种结果。

倘若你事后后悔自己的决定,并且认识到后悔是浪费时间,下一次你就会做出不同的决定,以达到你的期望。但是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你绝不能以“正确”或“错误”来形容自己做出的决定。如果能做到这样,或许,你的纠结会少很多。

4.习惯纠结于失败的人很难成功

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你做了多少准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你进行新的尝试时,你就可能会犯错误;任何人,不管作家、运动员或是企业家,只要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都难免会跌倒。挫折总会在你不防备的时候袭击你,让你狠狠地摔一跤,有时甚至还会在你没来得及爬起来的时候再推你一把,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重新上路。

如果遇到了一点挫折,就终日沉陷在无尽的自责、哀怨之中,感到羞于见人。这样不仅失去了快乐的心境,也影响了自己的精神状态。纠结只会使我们更加痛苦。

纠结,就像一剂慢性毒药,无休止地磨灭我们的意志,不知不觉消耗我们的快乐,总有一天,我们会被它们所吞噬。其实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难和失误的过程,只有经历了磨难,我们才能变得聪明。

那已是他在一年里失去的第六份工作,他拥有英语六级证书,第一家公司却认为他口语不过关;他是电脑二级程序员,第二家公司却嫌他打字速度太慢;第三家他与部门经理不合,他主动炒了老板;接连的,第四家、第五家……他暗淡地说:“一次次全是失败,让我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朋友一直耐心地聆听,此刻说:“讲个笑话给你听吧。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人们问他为什么,探险家答:因为我带的是指南针,我找不到北。他说:怎么可能呢,南极的对面不就是北极吗?转个身就可以了。”朋友反问:“那么失败的对面,不就是成功吗?跌倒了不怕,只要你勇敢地爬起来,总会有成功的一天。”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又有了自信,他又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一家很适合他的公司,他在那里发展得很好。

作为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伴侣,失败的滋味不那么好受。让自己接受失败,再次树立起被打击的自信心的确是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成功,你就必须具备在哪里跌倒就能在哪里爬起这样的勇气,因为在前进的路上,摔跟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有那些跌倒了再爬起来,鼓起勇气再上场一拼的人,才会有获胜的资格。

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败。相反的,如果他沉沦于失败的懊恼中,失去了再次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的输了。

从一所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马林发现,没有人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几乎跑遍了北京的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个地方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的。”

在无数次碰壁之后,很多和她一样年轻漂亮的女同学都放弃了,但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和别的同学一起为就业的现状纠结抱怨,一连几个月,她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怀柔区的某个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播报天气预报的女孩子。

她喜欢市区,不喜欢郊县。但是,是不是市区,电视台大不大都没有关系,她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干什么都行!于是,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出发。

在那里工作了一年之后,马林由于表现出色,如愿在市区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两年,她终于得到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失败者的思路和成功者的观点正好背道而驰。真正的失败者总是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期望时来运转,然而时光却流逝了。而能够成功的人却相信,没有什么比“错”更能教会我们什么是“对”,每一次经历都是宝贵的经验教训。

正如海明威所说:“人生下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失败有什么好怕的呢,大不了就从头再来。人不能因为一次错误而纠结一辈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爬起来就要站得更好,且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5.不需听到的声音,又何必听得太仔细

现实生活中,不知你有没有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你有没有因为别人的不同意见而感到消沉、忧虑?人生有时候需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你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同,那么无异于放弃了自己。

一天,一位著名的画家突发奇想,他想画出一幅人见人爱的画。于是等他画完画之后,他拿着它到市场上去展出。仿效着春秋时期秦相吕不韦修撰《吕氏春秋》时“一字千金”的做法,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觉得此画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请在相应之处做上记号。

修改结果让画家很惊讶,本来自己认为很得意的一幅画却被涂满了记号。事实上,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很不解,以自己的实力不至于收到这么多批评吧,画家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苦思冥想之后,画家决定换另一种尝试的方法。于是,他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然后依旧拿着它到市场上展出。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要每位观赏者指出的,不再是画的欠佳之处了。与上次相反,他请每一位观赏者在他们认为精彩的部分做上记号。

结果同样令画家惊讶。原来,原先所有被否定指责过的地方,现在也都被做上了标记,不过这次是赞美的记号。

最后,画家充满感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奥妙,那就是:在任何时刻都要坚持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的看法永远是别人的看法,有赞美就会有批评,谁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见。”

由此可见,有的时候,我们要坚持自己,不能让别人的想法左右我们的思维。如果,一个人的行动完全取决于别人的看法时,他就会失去自我,成为别人意愿的奴隶。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总活在别人的眼光和别人的看法中。毕竟,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并不代表你的全部。所以,不要被别人的言语所左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信,不要被危言耸听吓倒,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做每一件事。

索菲娅·罗兰是意大利著名影星,自1950年从影以来,已拍过60多部影片,她的演技炉火纯青,曾获得1961年度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她16岁时来到罗马,要圆演员梦。

但她从一开始就听到了许多不利的意见:个子太高,臀部太宽,鼻子太长,嘴太大,下巴太小,根本不像一般的电影演员,更不像一个意大利式的演员。制片商卡洛看中了她,带她去试了许多次镜,但摄影师们都抱怨无法把她拍得美艳动人,因为她的鼻子太长、臀部太“发达”。卡洛于是对索菲娅说,如果你真想干这一行,就得把鼻子和臀部“动一动”。

索菲娅可不是个没主见的人,她断然拒绝了卡洛的要求。她说:“我为什么非要长得和别人一样呢?我知道,鼻子是脸庞的中心,它赋予脸庞以性格,我就喜欢我的鼻子和脸保持它的原状。至于我的臀部,那是我的一部分,我只想保持我现在的样子。”

她决心不靠外貌而是靠自己内在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来取胜。她没有因为别人的议论而停下自己奋斗的脚步。她成功了,那些有关她“鼻子长,嘴巴大,臀部宽”等的议论都“自息”了,这些体征反倒成了美女的标准。

索菲娅在20世纪行将结束时,被评为这个世纪“最美丽的女性”之一。她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自我开始从影起,我就出于自然的本能,知道什么样的化妆、发型、衣服和保健最适合我。我谁也不模仿。我从不去奴隶似的跟着时尚走。我只要求看上去就像我自己,非我莫属……衣服的原理亦然。”

索菲娅·罗兰谈的是化妆和穿衣一类的事,但她却深刻地触到了做人的一个原则,就是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而“不去奴隶似的”盲从别人。

对于不需要听到的声音,又何必听得太仔细。对于每个人来说,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必为别人的意见而纠结。在面对双向甚至多向选择时,决定权永远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也许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选择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这也许就是人生。

6.击垮我们的往往不是大事,而是那些小事

发明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要做到宁静,我们就不应该因为小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有这样一则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主人公叫罗勒·摩尔。

1945年3月,罗勒·摩尔和其他87位军人在贝雅·SS318号潜艇上。当时他们的雷达发现一支日本舰队朝他们开来,于是他们就向其中的一艘驱逐舰发射了三枚鱼雷,但都没有击中。这艘舰也没有发现。但当他们准备攻击另一艘布雷舰的时候,它突然掉头向潜艇开来(是一架日本飞机看见这艘位于60英尺深的潜艇,用无线电告诉了这艘布雷舰)。他们立刻潜到150英尺深的地方,以免被日方探测到,同时也准备应付深水炸弹。他们在所有的船盖上多加了几层栓子,同时为了沉降保持安静,他们关闭了所有的电扇、冷却系统和发动机。

3分钟之后,突然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他们的四周爆炸,把他们直往水底压——深达276英尺的地方,他们都吓坏了。按常识,如果深水炸弹在离它17英尺之内爆炸的话,差不多是在劫难逃。那艘布雷舰不停地往下扔深水炸弹,攻击了15个小时,其中有十几个炸弹就在离他们5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他们都躺在床上,保持镇定。但罗勒·摩尔却吓得不敢呼吸,他在想:“这回完蛋了。”在电扇和空调系统关闭之后,潜艇温度升到近40度,但摩尔却全身发冷,穿上毛衣和夹克衫之后依然发抖,牙齿打颤,身冒冷汗。

15小时之后,攻击停止了,显然那艘布雷舰的炸弹用光以后就离开了。这15小时的攻击,对摩尔来说,就像过了1500年。他过去的生活都一一浮现在眼前,他想到了以前所干的坏事,所有他曾担心过的一些无稽的小事。

在他加入海军之前,他是一个银行的职员,曾经为工作时间长、薪水太少、没有多少机会升迁而发愁;他也曾经为没有办法买自己的房子,没有钱买部新车子,没有钱给妻子买好衣服而忧虑;他非常讨厌自己的老板,因为这位老板常给他制造麻烦;他还记得每晚回家的时候,自己总感到非常疲倦和难过,常常跟自己的妻子为了一点儿芝麻小事吵架;他也为自己额头上的一块小伤疤发愁过。

多年以前,那些令人发愁的事看起来都是大事,可是在深水炸弹威胁着要把他送上西天的时候,这些事情又是多么的荒唐、渺小。就在那时候,摩尔向自己发誓,如果他还有机会见到太阳和星星的话,就永远不会再忧虑。他认为在潜艇里那可怕的15小时里所学到的,比他在大学读了四年书所学到的要多得多。

不要为小事烦恼、纠结,这是一个经过大灾大难的人才悟出的人生箴言。当自己处在危难的时候,当自己面临死亡的边缘时,才会觉得人的一生是多么的不易。才会感觉平时那许多小事真是不值得烦恼。对个人的得失,更觉得不值得计较。生命最重要,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还有什么事值得烦恼的?

然而,大多数人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现实生活中,谁没为小事而烦恼过呢?但是,从今天起,发誓不要再为它们烦恼了,它们不只浪费我们的时间,还败坏我们愉快的心情。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有一棵大树倒下了。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曾经有过400多年的历史。这样一棵森林中的巨木,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将它动摇,但在最后,却因一小队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虫,终于倒了下来。那些甲虫从根部向里咬,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虽然它们很小,却是持续不断地攻击。

在生活中,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人们常会因恐惧紧张,本能地产生出一种巨大的抗争力量。然而,当困扰你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时,你可能会束手无策,因为它们是生活的细枝末节,很微不足道的。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正像小小的甲虫能把活了400多年的大树置于死地一样。

伏尔泰说,使人疲劳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随时倒出鞋子里那颗小小的沙粒,学会清点和梳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避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或消耗在本该让他人做的事情上,在盲目的忙碌中偏离了自己的角色,最终一事无成。

7.人生的无趣并不是因为拥有得太少,而是在意得太多

在人生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活得很辛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或者曾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失意。生活本身就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我们要平和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要善意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永远保持一种真诚、宽容、健康的心态,用心去感受生活对我们的恩赐。

贝克,住在迪河河畔,是一个磨坊主,大家都认为他是英格兰最快活的人。贝克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同时像云雀一样快活地唱歌。贝克是那样的乐观,以致其他人都跟着乐观起来了。这一带的人都喜欢谈论贝克愉快的生活方式。终于,国王听说了贝克,于是说:“我要去找这个奇怪的磨坊主谈谈。”

国王一走进磨坊,就听到磨坊主贝克在唱歌:“我不羡慕任何人,不羡慕,因为我要多快活就有多快活。”

“我的朋友。”国王说,“我羡慕你,只要能让我像你那样无忧无虑,我愿意和你换个位置。”

贝克笑了笑,给国王鞠了一个躬,说“我肯定不会和您调换位置,国王陛下。”“那么,告诉我,”国王说,“是什么使你在这个满是灰尘的磨坊里如此高兴、快活呢?而我,身为国王,却每天烦闷苦恼?”

贝克笑了笑,又说道:“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忧郁,但是我能简单地告诉你,我为什么高兴。我自食其力,我爱我的妻子和孩子,我爱我的朋友们。他们也同样爱我。这里有这条迪河,每天它使我的磨坊运转,磨坊把谷物磨成面,养育我的妻子、孩子和我。”

“不要再说了。”国王说,“我羡慕你,你这顶落满灰尘的帽子比我这顶金冠更值钱。你的磨坊给你带来的,要比我的王国带给我的还要多。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你这样,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

幸福与否,与世俗和物质的一切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必在意太多。如果在意太多,你的生活肯定乌烟瘴气。

试想,我们每天除了要活、要吃、要穿之外,还要去挣钱,养活自己的家人。我们要等着评职称、晋级、涨工资,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还要应对病痛折磨等不测。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得太高,那样我们的生活会很累,那样我们的日子就会忧伤,生活就会没有亮点,一切就会索然无味。

哈佛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心理调查。调查人员给调查对象打了个电话,问道:“你现在在干吗?”“上班。”“上班感觉怎样?”“没劲极了,枯燥乏味。”“那你想干点什么?”“等两个小时下班后就好了,我就可以和同事一起去酒吧。”

两个小时后,调查人员又打了他的电话。“你现在在做什么?”“和同事在酒吧。”“感觉该好些了吧?”“还是没劲,都是些无聊的话题,我正打算去找女朋友。”过了一小时,调查人员再次拨通了他的电话,“和女朋友在一起快乐吗?”“别说了,烦死了。说话时,有个女同事打来电话,询问工作上的事情,女朋友硬要我交代是不是有外遇了。太没劲了,我还是回家休息。”到了晚上,这个调查人员又再次拨通了他的电话。刚拨通,这个被调查者就先开口了:“别问了,很没劲,杂志翻完了,光盘看完了,有点寂寞。”“那你想怎样?”“我觉得还是白天上班好,上班可以帮我打发无聊的时间。”

可见,幸福并不等于金钱,幸福也不等于情爱,幸福更不是香车宝马、功名利禄。不要以为幸福就是随心所欲、无法无天。幸福是有灵性的东西。只有懂得收藏才会懂得品味,只有懂得品味才会抓住幸福。我们不要过于强调生活的幸福,这样刻意地追求,会让我们对一切都失去兴趣。生活不可能太过完美,关键是我们怎么样看待。

一个身材矮小或者过于肥胖的人,可能不能成为模特和仪仗队员,可是世界上对身材没有苛刻要求的工作很多。一个人只要有了积极心态,将自己的某种缺陷转化为自强不息的推动力量,那么你的缺陷不但不会成为你的障碍,反而会成为你的福音。因为它会促使你更加专心于自己选择的发展方向,往往能促使你获得超出常人的发展,最终成为超越缺陷的卓越人士。

人生的无趣并不是因为拥有得太少,而是在意得太多。在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人一味地过分追求各种各样的事物,他们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往往会陷入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而相反,如果我们拥有对生活的满足感与感恩心,我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个人,我们的心境也会更平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