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引子

眼睛看不见,心可以看见

世界上的人,按照性别划分,可分为男人和女人;按照年龄区分,则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若按照身体健全与否,则可以分为健全人和残疾人。

在残疾人群体中,又可分为盲人、聋人、哑巴、肢残人、智残人、精神病人等。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全世界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人口即六亿五千万人是残疾人。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数群体”。世界卫生组织称,残疾人的数量随着人口的增长、医疗的进步以及老龄化正在持续增长。在预期寿命超过七十岁的国家中,平均每个人有八年、约百分之十一点五的生命是在残疾状态中度过的。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02万人。其中,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为:视力残疾为1263万人,听力残疾为2054万人,言语残疾为130万人,肢体残疾为2472万人,智力残疾为568万人,精神残疾为629万人,多重残疾为1386万人。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5984万人。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这个庞大的人群生活在我们健全人身边,与我们朝夕相处,但多数健全人往往看不到他们,更体会不到他们生活的难处,理解不了他们。只有在类似盲人按摩院这样的场所,健全人似乎才能真正接触到残疾人。提起残疾人,健全人想到的很可能是马路边瘸腿少胳膊的乞讨者或是在地铁里卖艺的乞丐。于是乎,健全人与残疾人,似乎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残疾人专用设施,譬如城市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黄色盲道。但是健全人常常视而不见,随便占用。

视力残疾人约占残疾人总数的七分之一。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其中“盲”又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盲指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二级盲指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低视力也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低视力指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二级低视力指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全盲的人,常常被人们不无贬义或轻蔑地称为“瞎子”。他们是一个尤其不幸的残疾人群体。他们生活在“黑暗”里,他们的世界没有光明,因此海伦·凯勒这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孩儿始终向往光明,并用生命写下了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自传一百年来感动了无数的人,与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被誉为世界“最激励人的三大传记”。

盲人失明的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失明的盲人,由于从来没有“看见”过事物,“看见”过颜色,因此没有“看见”的体验或感受,对于颜色或事物的具体形状、存在状态没有“看见”的感受。因此,他们的世界是无边的黑色。而后天失明的盲人,因为曾经“看见”过事物和色彩,失明后记忆里还保存着关于事物形状和色彩的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看见”的记忆会日渐消磨,最终也会逐渐丧失对色彩的体验或感受,他们的世界也终将陷入混沌的黑暗。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恐怕很难体会失明者的生活滋味。

然而,盲人群体,未必像健全人想象的那样悲惨或不幸。虽然双眼看不见,“心灵的窗户”紧闭,但是他们完全可以与健全人拥有相同的智商和情商,同样可以平静、自足、快乐地生活。外在的眼睛看不见,内在的心灵有时反而会更加丰盈和充实。在失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他们也可能拥有一个更加简单却不失丰富的世界。有时候,我们健全人也会感叹,“眼不见为净”“视若无睹”或“熟视无睹”,在面对生活的错综复杂的时候,有时也想闭上眼睛,希望内心清静下来、平和而安详。在这种时候,健全人也许会羡慕盲人。可见,失明犹如塞翁失马,上帝在关闭一些人的某些机能之后,却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盲人在失却身体部分机能的同时,或许也会有异样的独特的收获——内心的充实与丰盈。许许多多盲人,由于宁静所以致远,由于专注专心,所以能够做成很多健全人都未必能够做到或者做好的事情。他们不能用眼睛去看,但可以用心灵去“看”,去观察和思考,可以在心灵中“看见”美丽,“看见”真善美。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盲人以及其他的残疾人,或许是残缺的,不完美的,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但是,我们每一个健全人,又何尝不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包括残疾人,都可以用有缺陷的不完美的身心,去追求美好,追求崇高,追求永恒。残缺也是一种美。身体是上帝的选择,生活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都可以生活得很美。

2011年,作家毕飞宇描写盲人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3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央视热播,引发了观众对于盲人生活的关注,也使大家更好地接近和了解了盲人。盲人,并非我们的异类,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生活与我们别无二致。如有不同,那只是,我们用眼睛看,他们用心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