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戈培尔效应:重复带来的巨大力量
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这就是戈培尔效应。
戈培尔是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犯之一。20世纪20年代,戈培尔受希特勒演讲的蛊惑,成为纳粹忠实的铁杆党徒。从此,他开始狂热地宣传他所信奉的“纳粹主义”,并因此得到纳粹上层和希特勒的赏识,成为了纳粹的高级领导层。之后,他更是丧心病狂地调动纳粹党宣传机构的全部人马,进行德国历史上空前的宣传运动,为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专制统治的顺利进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戈培尔进行的宣传活动是血腥疯狂的。例如,为了将“异端邪说”彻底从德国人民的头脑里清洗掉,戈培尔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焚书运动。他大放其词:“德国人民的灵魂可以再度表现出来。在这火光下,不仅一个旧时代结束了,这火光还照亮了新时代。”他牢牢地控制着德国的新闻媒体,包括出版、报刊、广播和电影等,他所建立的德国文化协会要求会员必须是热心于纳粹党事业的人,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从事活动;作品的出版或上演必须经过纳粹宣传的审查和许可;编辑们必须在政治上和纳粹党保持一致,种族上必须是“清白”的雅利安人;什么新闻能发,什么新闻不能发,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整个德国的舆论完全处在了疯狂的法西斯文化思想氛围中。应该向公众传播事实、宣传真理和正义的新闻媒介,成了散布谎言、欺骗公众、制造谬论、蛊惑战争的工具。
戈培尔和他的宣传部不但牢牢掌控着舆论工具,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愚弄德国人民,他本人还在各种场合亲自出马,发表演说,宣传纳粹思想。戈培尔就是这样给谎言穿上了真理的外衣,并为自己的行为做了哲理性的总结: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即戈培尔效应。
深入分析戈培尔效应发生作用的原因,其实就是重复释放出的心理暗示累积造成的。戈培尔不断地给德国人民灌输法西斯思想,任何与此相悖的观点都被看成是犯罪。如此不停地反复,通过疲劳轰炸将不正确的思想灌输进人们的大脑,实际上就是在制造谣言,并千方百计地让人们相信谣言。每个人都在相信谣言,谣言就成为了真理。
谣言重复变成事实,我国古籍早有记载。《战国策·秦策》记载:从前,曾子住在费县,费县有一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母说:“曾参杀人。”曾母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仍然织布自如。一会儿又有人跑来说:“曾参杀人。”曾母还是织布自如。很快一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参杀人。”曾母终于害怕了,丢下梭子翻墙逃跑。
回头再看现实,传销事件曾一度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它所引起的轰动效应震惊了每一位国人。把子虚乌有的事情一遍遍地输进人们的大脑,也就是所谓的洗脑,然后通过亲情、友情、爱情的链条一直传递下去,最后就会变为不做这个事情就是不对的,甚至认为其他人的拒绝是多么滑稽。看着他们呆滞的眼神,你就会发现谣言变真理的恐惧。
这就是戈培尔效应。不断累积的心理暗示让曾母相信了这个谎言,相信了自己儿子是杀人凶手,由此造成曾母的巨大恐惧,最终弃梭而逃。不断累积的心理暗示让人们对传销乐此不疲,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
娱乐圈的是是非非,其实也是一种戈培尔效应。看着风光无限的明星们自信潇洒地走过星光熠熠的红地毯,走上星光璀璨的典礼台,高举奖杯向歌迷、影迷致歉或感谢的同时,有谁会想到他们的靓丽出众是由多少谎言堆积而成的。一个明星每年要花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打一针肉毒素,只为了保住青春的容颜,创造不老的神话;有的明星为了博得上位,不惜与某老板、某导演上演一幕幕的肮脏交易。为了争宠,为了利益,不知掩盖了多少真相!
每天不停上演的娱乐圈新闻事件,大众媒体对明星们的美化,重复的“谎言”堆积出来的梦幻华丽的舞台,让我们众多人为之努力和奋斗,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登上梦想的天堂。重复体现出的心理暗示摧毁了我们看清真相的勇气,所以我们痴迷、执著。为了想成为明星,而导致家破人亡或自灭的事件层出不穷。2007年,刘德华的女歌迷杨丽娟的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为了吸引自己痴迷的女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美国男子欣克利不惜刺杀美国总统里根。媒体反反复复夸张的造势给娱乐圈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很多人相信走进这个圈就能带来名誉与幸福。
可见,“谎言”重复的累积有移山填海的功效,完全可以改变人的信念。
我们必须要认清,谎言虽然能在事态处于模糊状态下蛊惑人心但是当事态变得明朗化时,谣言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瞬间破灭。因为狗屎终究还是狗屎,赞美一万遍也不会变成鲜花;谎言也是一样,重复一千遍、一万遍,它还是谎言。也就是说,谎言虽然可以蒙蔽所有人于一时,可以蒙蔽某些人于永久,但却无法永远蒙蔽所有人到永久,纳粹的覆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让事实说话,让权威的声音澄清事实真相,是使谣言不攻自破的最有力武器。
所以,面对“谎言”,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免疫力”,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浮华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谣言止于智者”,千万别干拿着谣言唬自己、唬别人的傻事,以免授人以柄;对于“小道消息”,不要盲从,要在大脑中进行“过滤”。做任何事情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