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油脂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一、油脂在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油脂的适宜烹调温度为160~180℃,而实际烹调温度通常为130~270℃,在油炸时温度还会更高。油脂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使用,会引起热氧化、热聚合、热分解和水解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引起油脂品质的劣变,甚至产生营养与安全上的问题。
1.热氧化
热氧化是油脂在有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在高温中的剧烈氧化反应。热氧化的同时还伴随着聚合或分解。饱和脂肪酸也能激烈地发生热氧化。氧是影响热氧化的重要因素,在烹饪过程中如果采用密闭煎炸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油脂与空气接触,有利于减少热氧化反应的发生。
2.热聚合
油脂在高温烹饪过程中的聚合反应主要是氧化聚合反应,油脂在空气中加热至200~300℃时即能发生,生成的聚合物主要是含羰基或羟基等官能团的碳—碳结合物,这种结合物在人体内被吸收以后可以与酶结合,使酶失去活性。
热氧化聚合的速度与油脂种类有关,即与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相关,不饱和程度越高,热氧化聚合的速度越快。因而表现出来亚麻油最易聚合,大豆油、芝麻油次之,橄榄油、山茶油和花生油较难聚合。金属离子尤其是铁、铜离子也能促进油脂的热氧化聚合反应,所以,用作油炸食品的锅最好用不锈钢锅。
3.热分解
在烹饪过程中,油脂在高温作用下可发生分解,包括氧化分解和热分解。油脂热分解的程度与油脂种类和加热温度等因素有关。当烹调温度达290~300℃时,热分解作用加剧,分解产物增多。金属离子(如铁离子)的存在,可加速油脂的热分解。
4.水解
烹饪过程中,油脂与烹饪原料中的水分或水蒸气接触时油脂会发生水解,生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就会越高。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意味着油脂的品质发生了劣变。并且游离脂肪酸增加,可导致油脂烟点的降低和色泽的改变。
二、油脂经高温反复加热或煎炸后的品质变化
1.色泽变化
油脂在经长时间高温加热或煎炸时,油脂会发生着色,油脂的色泽会由浅黄色逐渐加深至棕黑色,透明度下降并变得很黏稠。油脂着色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煎炸物的颜色。
2.气味变化
随着油脂加热时间的延长,油脂会不断劣化,气味也会从清香到焦煳,滋味从正常到苦辣,严重时还会产生刺激眼睛、喉咙的令人不愉快的臭气。
3.发烟
油脂在加热或煎炸时,随着加热时间或煎炸次数的增加,烟点会大大降低。这一方面取决于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在煎炸或烹制食物时,混入了大量的外来物质(如淀粉、糖、面粉、肉末等),也会导致烟点的降低。
油脂烟气的成分很复杂,至少有300多种,主要有脂肪酸、烷烃、烯烃、醛、酮、醇、酯、芳香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等。油脂加热时常见的蓝色烟雾,是甘油在180℃以上高温下脱水生成的丙烯醛,丙烯醛有一定的毒性,会使烹饪工作人员发生“油醉”现象。故烹饪加工中掌控好油温很重要。
4.起泡性的变化
用油脂炸制食品,正常情况下,当放入煎炸物时会出现大的气泡,当煎炸物取出时气泡立即消失。但有时,当放入煎炸物时小气泡向整个油面扩展,而且越来越严重,煎炸物取出后气泡一时仍不消失,食物也没有充分炸好,这就是油脂经长时间高温处理后引起的起泡性变化。
5.卫生质量下降
随着油脂的反复高温加热或煎炸时间的延长,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都呈逐步上升趋势。研究指出,油脂在160℃条件下煎炸20h或在200℃条件下煎炸14h,酸价就会超过食用油质量标准;160℃下煎炸6h或200℃下煎炸2h,羰基价也会超过食用油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