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扬州是一座有着近二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由于扬州城市的发展虽数度辉煌却又历尽沧桑,因此已经很难找到千年以上的古宅。然而在五平方公里多的古城区内,仍散布着数百个建于清代和民国早期的古宅名第。在这批古宅建筑群中,既有官宦之府、富商宅第,也有书香世家、平民居所,建筑平面布局和室内设计均着力体现幽静与舒适,宅与园的合一为居住者提供了可居可游的安适环境,简洁的外形透射出清雅、柔和、质朴和秀气,呈现出“洗尽铅华也从容”的扬州传统居住空间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精神气质。
早在2004年秋,扬州市政府就启动了“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出台了“文化扬州”实施纲要,扬州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老城区部分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决策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古城保护改造办公室等专门机构,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成为整个扬州社会的共识。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扬州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成果,已形成与“扬州园林”鼎足而立的新的城市形象符号和解读扬州名城的另一重要译码。
扬州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许多问题需要各方专家协调研究以及当地政府的统筹。保护居住空间外在的艺术形式和保护居住文化的内质应同时并举,一方不可偏废。就传统居住空间外在形式的保护而言,由于该批建筑距今为时不远,部分有文字可考,相对容易,而其艺术特色的深层次内涵的把握则依赖于对其文化内质的深入探析。文化内质是一个深层次的概念,包括了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到文化现象及成就等诸多方面,需要对其深度发掘、细致研究,非一蹴而就、朝夕能成之事。在此背景下,《广陵建筑—扬州传统建筑艺术》获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由于深知该课题的内涵之深、涉及范围之广、研究任务之重,包括孙黎明、赵克理、刘晓宏、周佼佼在内的项目组成员脚踏实地走访考察,走遍了扬州的大街小巷。尤其本项目组核心成员、江苏华发装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孙黎明先生不但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而且本书中扬州传统家具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均由其提供,本书书名也是孙黎明先生的智慧结晶;赵克理教授为本书的楹联匾额赏析贡献出优美的文辞和精深的观点。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书记张新科教授、扬州古建专家赵立昌工程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秦建华教授、建筑工程系主任张苏俊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项目组以传统居住文化为核心,扩展解读扬州传统文化所涉及的各方面有形和外化的信息,力求从外在形象到文化内涵,深入探析扬州传统居住空间的艺术特色,以期对居住空间文化原貌形成资料性的保护,并为后续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思维和方向,从而形成真正文化意义上的对扬州传统居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张理晖
2012-12-02于香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