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爱学习要有好方法(2)
原苏联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做过一个实验,让不同的人识记不同的材料,第一组被试只看,第二组被试只听,第三组被试既看又听。结果发现,第一组记住70%,第二组记住60%,第三组记住86.3%。可见多通道协同记忆法比单一识记的效果好。这是因为多种感觉的协同活动,使得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了多通道联系,记忆痕迹多而深刻。
例如背外语单词时,既要眼睛看、耳朵听,又要嘴巴读、用手写,这样记得又快又牢。
4.过度学习法
所谓过度学习法,就是指记忆一种材料的学习或复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回忆起来或能背诵的程度的次数。通常把识记以后刚刚能够作出正确反应看做100%,超过这个水平的学习就是过度学习。比如说背诵熟练之后,仍继续学习就是过度学习。
但过度学习并不是时间越长、背诵次数越多越好。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反而事倍功半。实验研究发现,过度学习达到150%时,效果最好。例如,学习某个材料,学习20遍刚好能背过,就将这个程度定为100%,如果再继续学习,就是过度学习。如果再学10遍,学习程度就是150%,这个时候学习效果最好。实验表明,33%的学习,遗忘为57.3%;100%的学习,遗忘为35.2%;150%的学习,遗忘为18.1%。超过150%的学习,记忆提高的效果并不明显。
5.分散复习法
复习时间的合理分配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集中复习是指将复习材料安排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复习,而分散复习则是将复习材料安排在几个时间段内进行复习。
沙尔达科夫对五年级学生分班实验,五年级甲班和乙班成绩大体相同,学习自然课程时,一学期内甲班在讲完大纲后集中复习5节课,乙班则分成几次按单元复习,总课时也用5节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乙班的学习成绩要好于甲班。
这是因为集中复习,大脑神经过程容易产生抑制的积累,而分散复习由于有时间间隔,有利于抑制的消除以及联系的巩固。为更好地安排复习时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散复习要有一定的前提。不能间隔时间太长,以至于遗忘很严重,也不可间隔时间太短,这样就接近于集中复习。不能将时间分得太细,最好将分散与集中结合起来。
(2)两种复习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使用。平时坚持分散复习,必要时采用集中复习。
(3)系统性较强的材料,如历史、政治一类的内容,适于整体记忆;而记忆性较强又比较零散的内容则适于分段记忆,如英文单词、人名地名、时间年代等。
(4)还有一种分段与整体相结合的记忆方法,称为“渐进分段记忆法”,在分段的同时进行区域集中,将几小段合成一个大段。这种方法既便于分段记忆,各个击破,又利于加强各段材料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6.记忆力体操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规定自己每天早晨都要背诵一些外语单词或者普希金等名家的词句,在他看来,记忆力像人的体质一样,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高的,因此他把这些锻炼叫做“记忆力体操”。托尔斯泰就是凭着每天坚持做记忆力体操,培养了惊人的记忆力。他学识渊博,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多种语言。
人的记忆能力也遵循“用进废退”的发展规律,经常进行记忆活动,就会使自己的记忆能力保持在最佳状态。
因此,中学生每天都要结合自己所学的课程,给自己安排一些记忆的内容,这样才会使自己的记忆力经常得到锻炼,学习新内容时效率就会高。
吃什么更聪明
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依赖大脑中上千亿个神经细胞不断的活动,它们活动能力的维持需要源源不断的食物供应。在我们日常食用的物质中,某些食品可以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高效。
1.鸡蛋
大脑活动功能、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密切相关。乙酰胆碱是中枢胆碱能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意识的清醒,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而蛋黄中所含丰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后,能产生出丰富的乙酰胆碱,进入血液后到达脑组织中,有助于记忆力。研究证实,每天吃1到2枚鸡蛋就可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胆碱。另外,像大豆制品、麦胚、植物种子、坚果、甜菜根和乳酪等食品中也都含有丰富的胆碱。
2.花生
花生富含维生素E,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花生富含卵磷脂和脑磷脂,这些物质是人体大脑营养必不可少的物质。科学研究显示,当大脑中的脑磷脂和磷脂酰胆碱含量增加时,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记忆力功能得以增强。
3.菠菜
菠菜属于健脑蔬菜,因为菠菜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A、C、B1和B2,是脑细胞代谢的“最佳供给者”之一。研究者对食用菠菜的老鼠进行了一次为期8个月的实验,结果发现老鼠的神经细胞通讯传递有了明显的增强。此外,菠菜还含有大量叶绿素,也具有健脑益智作用。
4.橘子
橘子含有大量维生素A、B1和C,属典型的碱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考试期间适量吃些橘子,能使人精力充沛。
5.菠萝
菠萝含有很多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锰,而且热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称它是能够提高人记忆力的水果。菠萝常是一些音乐家、歌星和演员最喜欢的水果,因为他们要背诵大量的乐谱、歌词和台词。
6.玉米
玉米中所含的谷氨酸较高,能帮助促进脑细胞代谢。脑组织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他氨基酸,食用玉米能帮助改进维持大脑机能。另外,玉米胚中富含亚油酸、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营养物质也都对智力的发展有利。因此,常吃些玉米尤其是鲜玉米,具有健脑作用。
7.牛奶
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钙是天然的神经系统稳定剂,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有实验证明,人在受到某种压力时,通过小便排出体外的钙就会增加。此外,它还含有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维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脑过度而失眠时,睡前一杯热牛奶有助睡眠。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注意力集中会让我们最大程度地调动潜在的能力,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工作或其他任务。乔治·居维叶曾说: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荀子在《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子,但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棋手叫奕秋。由于他棋艺高、名气大,从各地慕名而来的学生不少,结果是有的学生只学了半年,便成了下棋的高手,可也有的学了一年,甚至两年,结果还是棋艺不高。有人便去问奕秋这是怎么一回事,奕秋说:“下棋是个简单的技艺,可是不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也是学不好的。从前,我收过两个学生,一个学生精力集中地听我讲棋艺,又认真观察我下棋,天天想的看的听的做的无非都是棋,结果棋艺大为长进。另一个学生,貌似坐在那里听我讲棋,心里总想的是拉开弓箭射下正在飞的天鹅。像这样的学生,别说教他一年,就是教他十年,也是学不好棋术的。”
看来,良好的注意力跟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老师上课经常会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那么,一个人的注意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比如,大家都在专心听课,有人突然推开教室的门走进来,大家不由自主地都去看他,这就是无意注意。新异的刺激很容易吸引人的无意注意,如见到以前没见过的物品或场景;还有刺激物的强度也与人的无意注意有关,如较强的声音或较浓的气味等。因此,根据无意注意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布置学习环境时要留心以下方面。首先,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来学习,学习桌上尽量不要频繁更换新买的装饰品或其他用品。其次,选择学习地点时尽量远离噪音或嘈杂的公共场所,选择安静的学习环境。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目的性和意志努力是有意注意的特征。学习活动就是一种有意注意的过程,因此,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很重要。任何有意注意都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不通过意志努力很难使自己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因此,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东汉时候,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读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绑在自己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
提升注意力的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有助于提升我们上课的质量,保证我们高效地完成作业,那么如何提升注意力呢?下面给出了两种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大家不妨试试。
1.“舒尔特表”训练法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
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自己可以多制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2.听觉注意训练
这项训练用于提高学生注意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能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听课效率。
(1)听报数字,家长把每个数字串读一遍,要求学生听完后立即报出来。刚开始可以是五位数,如75486,然后增加到六位数,如528438,再增加到七位数、八位数。
(2)倒报数字,家长把每个数字串读一遍,要求学生听完后立即倒背出来,如75486,学生要背68457,以此类推。
(3)听报词语,家长把每个词语读一遍,要求学生听完后立即报出来。如汹涌的波涛等。
(4)倒报词语,家长把每个词语读一遍,要求学生听完后立即倒背出来。如车水马龙,学生要背龙马水车。
有兴趣才有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时,不自觉会沉浸其中,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运用。赫而巴特对于兴趣的心理状态做过分析。他认为兴趣状态可以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专心”,是一种集中于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思想的心理活动;另一种是“审思”,是关于“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即协调、同化新旧观念的一种统觉活动。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高,就可以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左右。
匡衡从小喜欢读书,但他家穷,白天要干许多活,只有晚上才能安心读书,但他却没钱买蜡烛。他的邻居很富有,晚上屋里灯火通明。匡衡悄悄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接着,匡衡想读更多的书,同乡有一富人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要求给他家里白干活却不要报酬。文不识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希望能把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被其精神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