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1)
1.当着瘸子不说短话,当着秃子不谈头发
有一个年轻的姑娘长得很胖,吃了不少的减肥药也不见效果,心里很苦恼,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玲玲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吹了气儿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的,不喝你的,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玲玲不由闹了个大红脸。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人明知别人的短处,却总是喜欢把话题往那上面引。要知道,这世间没人愿意提及自己不好的一面,尤其是从他人嘴里当众说出,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一样,没有人能够忍受。而且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地位、权势、风度多么傲人,也都有别人不能言及、不能冒犯的地方,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疮疤”,也是他们在社交场合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有涵养的人,不管与对方有什么分仇怨,都不能采用揭短的方式来打击对方。
人们对于自己的忌讳,通常极为敏感。由于心理作怪,往往把别人的无意当成有意,把无关的事主动与自己相联系。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你闲聊时随便说的一些话,也很可能被他当作挖苦和讽刺。因此,我们不仅要避免谈论别人的忌讳,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涉及与其忌讳之事相关联的事物,免得让对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致使其自尊心受到无谓的伤害。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凡人皆有其长处,也有短处。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做的错事,或是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言语加以攻击。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触及了他的伤疤,他都会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反击,而这对于你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在某一次宴会上,薛艳艳向邻座的太太讲起了某校长的隐私,同时表现出对那位校长卑鄙行为的不满,并说了一堆带有人身攻击性的话。
直到后来,那位太太才问她:“小姐,你认识我是谁吗?”
“很抱歉,我还没请教你贵姓。”她回答道。
“我是你说的那位校长的妻子!”
薛艳艳窘了,但隔了一会儿,她却凛然地问道:“那么,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那位太太摇头作答。
“哦,还好,还好!” 薛艳艳如释重负地说。
这里,薛艳艳就犯了随便说话的毛病,触碰了别人的“逆鳞”。幸亏那位太太不认识她,否则,不仅现场非常尴尬,还可能因说校长的坏话给自己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恶语三伏寒”的话,不管是对待家人还是朋友,揭对方的短都会严重影响沟通,引起对立,以致相互伤害。所以在谈话或者争吵时,都要选择杀伤力小一些的“武器”。
所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最好是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永远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否则的话你将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接触的朋友。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细细想来,的确是如此,不信口开河,不无事生非,便会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可以伤对方的心,但不能伤对方的面子
“面子”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最重视的,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声望。从古至今,上至领导,下至平头百姓都把“面子”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一句“士可杀,不可辱”就可以体现出“面子”在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的情结。所以,在与人聊天的时候,无论怎样都不能说出伤人面子的话来,否则不但朋友没得做,还有可能成为势不两立的敌人。因此,聪明的人一定要懂得保住他人的面子,同时也是保住自己的面子。
聂霜是南京一家木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她以前总是很直接地指出那些对木材不是很了解的检验员的错误。虽然最终她都是胜利的一方,可争论毕竟对谁都没有好处,反而使公司损失了很大的利益。于是,聂霜决定尊重一下别人的意见,不再那样不给检验员留面子了。
有一天早上,聂霜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男客户在电话那头焦躁愤怒地抱怨运去的一车木材完全不符合他们的规格。他的公司已经下令车子停止卸货,并要求聂霜立刻安排把木材搬回去,他们拒绝接受这样的木材。
聂霜对客户进行了简单的安抚之后,放下电话就赶紧动身到对方的工厂去一探究竟。到了之后发现,购料主任和检验员都闷闷不乐,一副等着自己和他们吵架的姿态。于是聂霜先走到卸货的卡车前,请搬运工们继续卸货,但是让工人们把合格的木材和不合格的木材分开摆放,自己则站在一旁观望。
聂霜看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原来不是质检员检查得太严格,而是他把检验规则弄错了。那批木料是黑檀木,而质检员虽然对红木的知识很丰富,但对黑檀木却不够了解。这时,虽然聂霜对黑檀木很内行,却并没有指责质检员,而是谦虚地问质检员那些木料为什么不合标准,而且强调说自己是向他请教,只是希望在以后的交易中,能提供让对方公司满意的木材。聂霜的做法和态度,让对方很满意,于是他们之间的对峙气氛开始消散了。
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下,质检员认识到问题出在自己黑檀木的经验不多,并且也没有向聂霜的公司详细地说明他们想要的木材等级。最后的结果是,聂霜走了之后,对方重新把卸下的木料又检验一遍,这次他们全部都接受了,聂霜收到了一张全额支票。
就这样,聂霜通过给对方留面子的方法,避免了正面冲突,同时让他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顺利的把事办成。聪明人懂得给他人留面子的重要性,说话办事的时候就方便了许多。只要你也能放下自己的面子,给别人留足面子,相信会在说话办事时获益匪浅。
一天晚上,卡耐基去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朋友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那位健谈的朋友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但卡耐基知道这位朋友错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
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忍不住纠正他。对方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朋友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他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他是对的,这句话的确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在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
为别人保存一份颜面,你会获得一份友谊。很多时候,别人其实已经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可能正在想办法补救,如果你非要耍聪明当面指出,结果只能让对方恼羞成怒,不给你好脸色看。也许还有人认为这是为朋友好,但是要知道,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指出朋友的错误:哪怕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声表示不满的冷哼,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错误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想法和认知,让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受到了打击,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对方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会对你进行反击。
所以,不管面对的是什么人,有损人面子的话最好只字不提。当然如果你想显摆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多敌人的话,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思行事。不过,假如你想得到更多朋友的青睐,最好三缄其口,为朋友保留面子,这样做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3.不要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爱开玩笑,尤其是在熟人面前,说话更是毫无顾忌。虽然小小的玩笑的确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让人心情舒畅起来。但是即使是开玩笑,也要掌握一定的分寸。不管是多么亲密的人,都不要拿对方的缺陷开玩笑,否则不但不能制造愉快的气氛,还会适得其反。
郑春芳生性活泼,说话没有顾及,结果养成了喜欢揭别人短的毛病。郑春芳和钱西宁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两人经常在一起,所以钱西宁经常成为郑春芳的打击对象。
因为钱西宁受母亲的遗传,很小就开始掉头发,尽管到处求医,花了不少钱,可头上的头发还是脱落得差不多了,稀疏的头发下能明显看到一片片头皮。为此,她不得不买假发戴上,从此她的痛苦也就开始了。因为,郑春芳常开钱西宁的玩笑,说她戴了一顶“皇冠”,有时还建议她去给假发染发,有时甚至要给她梳辫子等等。
钱西宁一直很反感,但由于是同事,她也不好翻脸。有时笑笑,有时说对方两句,大多数情况下只好忍着,但心里却异常痛苦。有一次,单位搞聚会,郑春芳提出要看看她的“真面目”。她拒绝后,郑春芳竟拉住她强行解开了她的假发,她当场就跟郑春芳吵了起来。从此,两人便彻底断交了。
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做法是人际关系的致命伤。也许聊天中你开玩笑的动机是友好的,目的也只是想博他人一笑,但是如果掌握不好玩笑的尺度,就会引起不良后果。
不要认为彼此关系够铁,就口无遮拦,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要面子的,如果你触碰了人家的“逆鳞”,即使是玩笑话也有可能被当成是嘲笑和讽刺,激怒对方,甚至可能毁掉悉心经营起来的友谊,还有可能让旁人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因此,聊天开玩笑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过了头。如果话已出口,也要及时补救。
公司里的同事正在争办公桌的座次。曾艳云心直口快,见新来的岚清非要排在新配的电脑办公桌前,恰好是最末位,就顺口说道:“好啊,你排在最末,是咱们办公室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好了!”岚清的脸上正好长满了疙瘩,被这样说哪有不恼火的道理!
曾艳云见自己说话太过莽撞,正懊悔不已。忽然,灵机一动,借余光中的诗句揽镜自顾道:“‘蜷在两腮分,依在耳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岚清一听,不怒反笑——原来,曾艳云的脸上长满了雀斑。
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身难言的甚至是看得到的痛处,如果不小心被人击中,是一件非常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在说话之前应该换位思考一下,自己是否也有别人说不得的地方,假如被人提及,会作何感想?这样一来,在开口损别人之前,就会三思而后行了。
中国有句老话说的是“祸从口出”,玩笑不能随便开,尤其不能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否则你们之间的友情很可能就会戛然而止,也许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成为对头。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对他人的缺陷避而不谈的,要知道有些事只能点到为止,掌握好“火候”才能调节气氛,增进友谊。
4.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最招人烦
人常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这话说得实在有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忌讳的东西,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不小心跨越了这个“雷池”,伤了人家的面子,肯定会遭到他人的批评和厌恶。其实,聪明的人应该都深谙此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都分得一清二楚。可是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一些“糊涂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来都不懂得察言观色。
比如人家本来就失恋了,你原本好心去安慰,可是却一个劲地说恋爱如何如何美好,这不是揭了伤疤再撒盐吗?还有的人去医院探望身患重病的朋友,本来应该说点好听的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可是却不停地说:“没关系,好好养着,不久就好了。”不是存心给人添堵,勾起别人的伤心事吗?这样的人往往是好心办坏事,所以,学会察言观色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
清代的康熙皇帝,青年时励精图治,做过不少大事。但到了晚年,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十分不喜欢别人说老字。如果有谁说老,他轻则不高兴,重则要让对方饱尝皮肉之苦,甚至丢掉脑袋。左右的臣子们都知道他这个心理,所以一般情况下都尽量地回避。
有一次,他带着一群嫔妃到湖边钓鱼,不一会儿,感觉鱼竿一动,康熙皇帝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鱼钩上挂着一只老鳖,心理十分高兴。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脱钩掉到水里又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样子这是只老鳖,老得没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话音没落,旁边另一个年轻的妃子就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一边笑一边不住地拿眼睛看康熙。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虽然皇后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却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于是将那妃子打入冷宫,失去了自由和宠爱。
“老”字对于晚年的康熙来说是个禁忌,可是为什么皇后与妃子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呢?因为康熙与皇后的感情甚笃,他的想法都是积极的,所以他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的安慰。妃子虽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但她是在皇后的基础上故意曲解,把那只逃掉了的老鳖比作了皇上,是对皇上的大不敬。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环境,由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理解便引出不同的结果来,这正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那妃子没有眼色的缘故。所以,生活中,说话懂不懂看人眼色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千万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否则伤害了别人不说,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
某校一位毕业于名牌大学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要退休了,学校为他与另一位曾经多次荣获过“先进”称号的退休老同志一同举行了一个欢送会。参加欢送会的同事和领导对他们两人的工作进行了中肯的赞扬和认可,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尤多。当轮到两位受欢送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谢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做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上充满了一种令人感动的温馨气氛。
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从他人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有了其他的感触,并做了不切实际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我感到十分遗憾,因为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还没说完,他对面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过了话头:“那不是你的问题,都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中带刺,不饶人的语气让人很是难堪。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儿,想把气氛缓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