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怀壮志兵起江东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西楚霸王项羽
历史总是在时间的变迁中不停地变化着,历史中的人物也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当西楚霸王项羽登上中功伐,自大虚荣,做事缺乏原则性,优柔寡断,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凶狠残暴,滥杀无辜,这样的性格使他成了孤家寡人,破坏了他的优势,以至于在乌江自刎,最终酿成了历史悲剧。
死则死矣,项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去欣赏,去品味。
(一)贵族世家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十五年),楚国下相的一个项氏贵族家中传来了婴儿国历史舞台的时候,他不断地演绎着自己。他曾经是一个叱咤风云、撼天动地的英雄。少年时期,他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得到天下。他勇猛无比,指挥有方,一生身经百战,胜多败少。他曾亲率两万精兵渡过漳河,破釜沉舟,向秦军发起进攻,一举摧毁秦军主力。此后,他夺彭城、战荥阳,同刘邦争霸天下、逐鹿中原,他的霸业雄风至今令人称道。
然而,他却是一个悲剧英雄。他自矜的哭声,一个男婴出世了。男婴的头大而圆,脸黑而阔,前额突出,口大唇厚,一副非凡之相。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由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后来人们都称他为楚霸王。项羽出身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中,项氏家族世世代代在楚国做将军。因为楚王给他们家族的封地在项这个地方,所以他们就把这个地方的名称作为他们家族的族姓。项氏的家谱上名将辈出,且个个武功盖世,项氏家族因此为荣。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名满楚国的将领,项燕作为一名朝廷大将,负有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他平时不能在家。当时,被称作是“虎狼之国”的秦国对楚国的危害最大。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国富兵强,于是开始了向东扩张,给东方六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魏、楚、齐等国先后大败于秦军。秦王嬴政加冕亲政后,采用李斯、尉缭等人之策,积极准备统一天下的大业。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楚王加强了戒备,项燕因此难得与家人团聚。
一天,秦王嬴政派老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项燕兵败被围,战死沙场。项燕的死,不但令楚国失去了万里长城,难以抵挡秦国的进攻,而且也导致项氏家族失去了参天大树,在楚国的地位一落千丈。随着楚国为秦国所灭,项氏家族极不情愿地离开了他们世代所居住的地方,为躲避仇家的追杀而四处漂泊。对于项氏家族来说,国恨家仇是统一的。他们与秦国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一直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此时在项氏家族中,最优秀的人物莫过于项梁。当楚国还没有灭亡,项氏家族还有地位的时候,他并不是一个惹人注意的人物。项羽的父母双亡后,项梁收养了项羽。楚国灭亡后,他带着项羽逃亡到会稽,这时,才第一次展示了他的交际才能,作为一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他在会稽不但站住了脚,而且他还逐渐地成为当地士大夫的领袖。当地名门望族中有婚丧大事时,还会请他来主持、操办。不久,项梁很快拥有了名誉和地位。
项梁很有理想,他要凭自己的能力,恢复楚国和项氏家族昔日的荣耀。他时刻都在为项氏的东山再起做着准备。项梁首先着手准备的就是招贤纳士。他在每次帮人家主办婚事的时候,都暗中以兵法原则给个人分配任务,以此来考查每个人的办事能力。这样,他就能知道谁能担任什么样的任务。
在项梁起兵反秦后,曾经有一个朋友抱怨项梁没有给他官职做,项梁当即指出他的办事能力不行。在一次丧葬中曾经交给他的事情,他竟不能处理圆满,所以不敢给其官职。那人听罢,惭愧而去。
(二)少年壮志
项羽儿时便与众不同,他生得壮实而好动,很早就学会了说话和走路。他有着充沛的精力,他的力气比同龄的孩子大许多,能搬很重的东西。他性格古怪,时而憨厚温顺,时而暴躁任性。他要做的事情要是不依他,他就会大吵大闹,有时还会将他喜爱的玩物弄坏。看护他的乳母经常抱怨项羽不听话,说他就像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他的父母担心他不知什么时候会闯祸,而他的祖父项燕对项羽无拘无束的玩耍、目空一切的吵闹,却抱有积极的看法,认为他的孙子天生一副豪迈勇武的气质,长大了必定会是一员猛将。项羽在他祖父和父母的宠爱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长得十分健壮,发育甚好。
项羽的童年并不都是美好的,就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社会发生了巨变。他的家道开始没落,他的父母相继去世,项羽成了孤儿。他的叔父项梁收养了他。项梁是一个国家意识极强的人,他经常给小项羽讲楚国的历史文化,讲楚怀王的英雄事迹。男儿大都敬仰英雄,崇尚勇武,小项羽更是如此。
公元前225年,项羽8岁了。叔父对他的教育使他懂得了很多事情。他不再沉迷于游戏和玩耍,而是对外面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他饶有兴趣地向叔父问这问那,包括兵戎大事、名臣贤相、勇士良将等等,仿佛他已经长大,而不再是个孩子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年,项梁开始教项羽学习写字,但他不用心学习,刚认识几个字就不爱学习了,半途而废。于是项梁又教他习武,同样还是没有练好。项梁对此非常生气,他十分失望地训斥项羽。项羽却不以为然,他为自己辩解道:“学写字有什么用,只不过记忆姓名而已!学剑术又有什么用,最多也只能战胜一个对手而已,不值得学,要学就学那种能够战胜成千上万人的真本领。”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很庆幸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于是,他开始教项羽学习兵法。项梁先给他讲《孙子兵法》,再讲《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
项羽初学兵法时,兴致勃勃,日夜用心思量,但很快就对兵法也失去了兴趣:学《吴子兵法》时,渐生厌倦情绪;学《孙膑兵法》时,思想经常开小差;到了学《司马法》时,竟然在听讲时睡着了。这一下项梁大怒,自己这个侄子夸口要学万人敌,才学了个头,仅知道个皮毛,又要半途而废。他严肃地批评项羽说:“为何言行不一,有始无终?”项羽说:“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孙膑兵法》讲战阵、用骑兵,只讲常法,不知变通。《吴子兵法》大讲‘内修文德’,根本不利于实际作战。”其实他对兵法也是所知不深,不愿深入学习罢了。
项羽23岁那年,随叔父项梁来到会稽郡的钱塘县,对越地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形势进行考察,恰逢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始皇帝二十七年冬天,秦始皇抵达会稽郡,登会稽山,祭禹王庙。项氏叔侄在钱塘县正好看到秦始皇的出巡队伍,车驾扈从绵延数里,卫队气势如虹,旌旗鲜艳华美,异常威武。围观的人们都对天子威仪赞不绝口,只有项羽对叔父说:“瞧!他虽然是个皇帝,依我看,却可由我取而代之呢!秦始皇能威风凛凛地当皇帝,为什么我项羽就不能呢?”
项梁听了大惊失色,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巴:“休得胡言,如果被听见的话,我们要被株连九族的。”项羽说话时声音很轻,但项梁却觉得声如洪钟,项羽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在这种场合说出这等大话,实在出人意料。项梁的脸色有点苍白,不安地打量周围的人群。幸好,人们为皇帝的庞大出巡队伍所吸引,根本没有人注意项羽的话。项梁发现周围一切正常,这才松了一口气,面带愠色,对项羽的胆大妄为很是不满。
从表面上看,项梁似怒气冲天,疾言厉色地斥责项羽的胡言乱语。但是,这其实是他的伪装,因为他担心项羽年少轻狂,口不择言,不分场合地在他人面前泄露了自己的抱负,以致惹出大祸,那就因小失大了。他在心底对侄儿项羽的远大志向——胸襟、魄力和抱负,都远在其祖项燕之上而惊奇不已。他在心里想:“苍天有眼,令我们项家后代中出此奇才!复兴项氏、复兴楚国,引导天下推翻暴秦的大业,看来要由侄儿项羽来完成了。”
当时项羽年已逾弱冠,身高八尺,目光炯炯,力大无比。项梁见侄儿本领过人,料到他定可以出人头地,所以项梁积蓄大志,私铸兵器,等待时机。
(三)血溅会稽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激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带动了各地风起云涌的反秦斗争,发展之快令人难以置信。而另一支由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发,攻破函谷关,给咸阳造成兵临城下之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秦帝国的根基已经开始动摇。“时势造英雄”,天下各地豪杰都想取秦而代之。此时,江南虽尚未卷入战争,但江南各地都已有蠢蠢欲动之势。
公元前209年9月,吴中的父老们相继会见会稽太守殷通。请求殷通立刻征集兵士,进行扩军,以防御各地叛军骚扰本郡,维护社会治安。殷通感到有些为难,因为地方郡守没有职权变更地方守军的编制,其中包括兵员定额,均要服从中央部署。如果他擅自扩军,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父老乡亲们都力劝殷通打破朝廷所规定的制度,说道:“起义大军已经攻破函谷关,大秦帝国已如日薄西山,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纷称王称帝。会稽郡管辖二十六县,户数多达二十二万三千余户,人口一百零三万,乃天府之国,各地叛军必欲图之。如果不加强防守,一旦被叛军攻陷,百姓一定深受其苦,太守则难辞其咎。即便当时能幸免,但事后朝廷追究起来,根据秦律处罚,仍会招致灭门之祸,希望郡守三思啊!”
殷通听了乡亲们的话,心里为之一震,但当时仍不露声色,规劝他们暂且回去,事关重大,需要深思熟虑。乡亲们也认为应该从长计议,便陆续离开了。
吴中父老离去以后,殷通在内堂独自一人踱步,考虑下一步该如何是好。他思前想后,认为自己在官场上还算得势,玩权术、耍手腕都不在他人之下,但是他却完全不懂兵法。如今要扩军领兵,最佳人选自然是项梁。项燕深得民心,项梁本人也才干非凡,关中士大夫的领袖非他莫属。但此人并非池中之物,万一掌握兵权,能否听命于他还很难说。这件事到底如何是好呢?令人头痛,难以抉择。于是,太守派人请项梁前来商议。
项梁奉召而来,拜见太守,殷通下座相迎,并且把他带到密室,小声对他说:“现在江西各地都已经起来造反了,这也许是到了上天要灭掉秦国的时候。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做事情要先发制人,后发则会为人所制,我打算乘机举事,发兵攻打秦,不知项梁兄意下如何?”
项梁正有此意,立刻笑颜相答,表示支持。殷通说:“行兵打仗要先选择将领,当今将才,非您莫属。还有勇士桓楚,也是可用之才,但他现逃亡在外,不在此地,真是可惜!”
项梁答道:“项羽与桓楚交情很好,桓楚在逃,除了我的侄儿项羽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躲藏在什么地方,如果能召桓楚前来,那真是如虎添翼,大事可图!”
殷通很高兴地说:“既然侄儿项羽知道桓楚的行踪,还要有劳他出面相请。”项梁又说道:“明天就让项羽前来,听您的号令。”说完,便起身告辞。
项梁回到家中,私下与项羽详细商议,项羽一一记下。
第二天清晨,项梁告诉项羽装束妥当,暗藏利剑,一同前往。到了郡衙,让项羽在门外等待,并嘱咐道:“不得有误!”项羽点头答应。项梁于是拜见郡守殷通,报称侄儿已到,听候公命。殷通道:“他在什么地方?”项梁回答道:“侄儿在门外,没有您的命令,他不敢进入。”殷通听后,赶紧命人叫项羽进来。殷通见项羽身材高大,形貌威武,顿生好感,于是对项梁说:“好一位壮士,真不愧为项君的侄儿。”之后问项羽:“你知道桓楚在哪里吗?”“知道。”项羽回答。殷通说:“很好,我命你去召桓楚,你立刻动身,不要耽搁!”项梁这时给项羽使了一个眼色,说:“你可以出发了!”项羽这时拔出剑来,只见一道白光闪过,殷通已身首异处。
府上人看到项羽杀了太守,立刻大乱,项梁爷俩没走几步,就有许多手持兵器的武士拦住他们。项羽看来人不过数百,不屑一顾,一声吆喝,挥剑飞舞,便有好几个头颅应声落地。众人不敢接近项羽,相继后退,没有人敢试他的剑。项羽干脆大显身手,又将几十人杀死,其他人吓得落荒而逃。府中文吏,胆战心惊,都躲在别室中不敢出来。还是项梁把他们叫出来,安抚一番,共同议事。项梁说之所以把太守除去是因为秦朝残暴,郡守贪横,杀之以图大计。众人个个心慌,不敢说一个“不”字,应声附和,以保性命。项梁又召集城中父老,说明大意,父老等不敢反抗,答应效力。
全城已定,任命官吏。项梁自封为将军兼会稽郡守,项羽为偏将。这样,会稽郡在项梁的领导下独立了。之后,他们开始张贴告示征集士兵,又拜访当地豪士,或任命为校尉,或任命为候、司马。项梁派项羽出去招安,人人都敬畏他的英名,纷纷投奔于他,项羽共收得八千士卒,这八千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东八千子弟。
那年项羽24岁,领导八千子弟,异常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