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版籍奉还与废藩置县
作为日本“40后”(1840年后)的代表人物,伊藤博文非常自负,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偶像加实力派。直到他认识了高杉晋作之后才发现,这个人比他帅、比他有风度、比他有智慧。而且俩人还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高杉晋作小时候也非常软弱,总被欺负;而伊藤博文更是被人侮辱为葫芦娃。俩人想起悲惨的童年,手拉着手,泪如雨下,深感相见恨晚。
在这些年轻人一起火烧英国使馆之后,高杉和伊藤的感情更是如火如荼,成为至交好友,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还有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看艺妓表演,这个已经说了很多了,不再赘述。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是理想还是爱情,他们都一同分享;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他们都携手相伴,直到高杉晋作英年早逝。
伊藤博文一烧成名,长州藩的领导看中了他的思想和能力(暗杀),决定给他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出国留学,此时,伊藤博文年仅23岁。
这次出国留学共有五个年轻人(高杉晋作为了组织奇兵队没能出国),这五个孩子坐了半个多月的船远行到英国伦敦。当然,在旅途中,伊藤博文没有碰上丰满性感的贵族小姐,等待他的是晕船、呕吐、狂风暴雨等难以想象的困难。
历经苦难,伊藤等人终于抵达伦敦。在这个英伦城市里,他们见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工业化、火车、金融、财富、议会民主每一天都震荡着这几个年轻人的大脑(差一点就脑震荡了)。他们利用每一分钟学习造船技艺、语言能力,了解英国议会政治、民主精神。仅仅半年之后,伊藤博文的英语就能够自由交流了。
也正是在半年之后的1864年,伊藤博文从报纸上得知,自己的故乡长州正在遭受外国列强的蹂躏,他决定返回祖国,誓死抗敌。
日本很多史书中都详细记录了伊藤博文留学的经历,更有史学家评论说,正是伊藤博文半年的留学经历改变了日本,如果没有伊藤博文就不会有日本的今天。
回到祖国之后,伊藤博文就陪伴着高杉晋作一起抵御外敌、与幕府斗争。
幕府被推翻之后,因为伊藤博文外语能力强(绝对达到专业八级),所以先被任命为参赞,掌管外交事务,主要是担任翻译工作。后来出任日本兵库县(神户地区)知事(省长),此时伊藤博文才28岁。
木户孝允这时候正在为建立新日本日夜操劳,就在他倍感艰辛的时候,收到了伊藤博文的来信,邀请他到神户一叙。木户看到这封信,欣喜若狂,禁不住高声道:“我怎么把他忘了!”第二天一早,木户孝允收拾行李,单人独骑奔往神户,他希望自己一顾茅庐就能请伊藤知事出山。
木户孝允是明治政府的中流砥柱,他与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合称“明治三杰”(简称“三明治”)。
木户孝允绝对是三明治里的夹心,有营养、值钱又美味。他能力非凡、有魄力,更有一双发现光明的黑眼睛,他用这双黑眼睛寻找到了伊藤博文。
到了神户之后,木户孝允急急忙忙找到伊藤博文:“如今政府工作不好办啊,各藩的人心都散了,队伍不是不好带,是根本不听天皇号令(朝廷今日力弱)。你的意见呢?”
伊藤博文笑着拿出一张纸,写下了四个字—废藩置县。
木户孝允仰天长叹,曰:“难啊!”
伊藤博文不屑一顾地说:“你想想啊,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不就是要大政奉还吗?就是要一切权力归天皇。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得废藩置县,否则国将不国。”
木户孝允着急:“你说的是,可惜事情没那么简单,万一整不好,各地藩主叛乱那才是国将不国呢!”
伊藤博文冷笑着不说话。
客观地说,木户孝允的担忧是靠谱的,伊藤博文的态度是不靠谱的。
当时,各个藩的藩主和家臣都是世袭的,一旦裁撤,家臣们就会失业,失业人员必然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这样得来不易的稳定局面就会瞬间崩溃。
两个人最终因为想法不合,结束了这场谈话。但木户孝允心知,废藩置县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只是不像伊藤博文想象的那么简单。
回到东京,木户孝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思冥想,废藩置县到底该如何操作才不会天下动荡呢?苦苦想了一个星期,木户孝允在一个微凉的早上打开房门,冲着仆人高喊:“我想到了!笔墨伺候!”
他摊开白纸,奋笔疾书,写就了一篇千古流传的废藩置县理论,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现在各个藩的领地都是以前幕府将军按照藩主的功劳分配给你们的,现在将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你们也就别混了,乖乖把土地交出来吧!
读者肯定发怒了,木户想了一个星期就写出了这么一篇废话?别着急,待我慢慢分析。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篇片儿汤文章;而从本质上看,这也是一篇片儿汤文章。
但是,别忘了,所谓的政治高手就是会把一切问题都“片儿汤”化的人。
这篇文章的智慧在于,没有明确提出确立郡县制,给藩主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另一层意思是,弄不好土地给了天皇之后,还会还给你们。
木户孝允写完了之后,将自己的理论总结为“版籍奉还”,然后,就洋洋自得地笑了。写爽了之后,木户孝允把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人召集到自己家,神秘地拿出自己的作品,给他们传阅。这“三明治”里面的“两块面包”看了之后,半天不说话,良久,大久保利通沉吟:“这样?。能行吗?”
木户怒道:“不行也得行,这是最好的方式了!要想国家强盛,必须要废藩置县!版籍奉还已经是最妥协的办法了!”西乡隆盛点点头:“我同意你的说法,这样吧,我们应该先说服自己的藩主交还土地,这样,一方面表现出长州藩、萨摩倒幕不是为了自己,另一方面也给其他藩做表率。”
“算你狠!”木户心想,“这不是让我背黑锅吗?”他思忖了一下,点点头说:“好,我来办,你和西乡君要配合我!”
表面上木户让“两块面包”配合,实际上,他知道还有一个人会帮助他—伊藤博文。
当夜,木户孝允给伊藤博文写了封信,请他帮忙实现废藩置县的理想。
远在神户的伊藤博文收到信之后就开始积极奔走。首先,他到了东京,跟木户孝允一起向朝廷里的公卿们讲述废藩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些公卿中,除了岩仓具视表示支持外,其他人都持观望态度,他们等伊藤演讲完毕就不置可否地退出了大厅。伊藤博文这孩子想得开,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众人吃剩下的饭菜席卷干净,然后倒头就睡,他相信,明天会更好!
木户孝允将废藩置县称为版籍奉还,版的意思是土地,籍就是户籍了,也就是让土地和人口重新归政府统一管理。
版籍奉还肯定是一次艰辛的旅程,涉及这个国家各个层面的利益,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从倒幕的过程来看,日本人有时候会空前地团结一致,作为岛国的国民,他们更有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有时候会战胜自己的利益。
废藩的突破口出现在姬路藩(今兵库县内)。姬路藩的藩主是酒井家族,这家人本来是反对倒幕的,当初鸟羽伏见之战(参见前文)的时候还跟倒幕派交过手,被打败之后,充分发扬了墙头草、随风倒的“优良品质”,开始听从明治政府的调遣,尽心竭力地支持天皇陛下。姬路藩的家老们甚至在战败之后,劝说前任藩主酒井忠绩进京向天皇表达藩内人民的一颗红心。要说忠绩这哥们儿也是背,原本他已经宣布退出政坛,隐居起来准备安享晚年,但家老们都觉得他能力强、有名望,再加上战败之后,明治政府敦促姬路藩进京“谢罪”,环顾藩内,只有忠绩同志能担当这个重任。
但酒井忠绩非常高兴地拒绝了!
他的理由很简单。其一,我已经年岁大了(其实才42岁);其二,现在的藩主是酒井忠淳(他弟弟),藩内的事情我不想过问,也别来烦我。
这下家臣们傻眼了,忠淳是藩主,不可能轻易离开自己的领地去当人质,但如果违背明治政府的意思,拒不谢罪肯定还是要被狠抽一顿。
正当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一个15岁的少年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叫酒井忠邦。酒井忠邦是当时藩主酒井忠淳的养子,既然不是亲生的,那就不用客气,有荣耀我来,受死你就去吧。
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最后决定以酒井忠邦代替德高望重的酒井忠绩去东京向天皇谢罪。
纷乱的时代,一个15岁的少年成了人们的期望。
1868年3月3日,宜出行。酒井忠邦开始向东京进发。刚走了四天,就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原来,明治政府嫌他们太磨叽,迟迟不肯上京谢罪,最后发了一道诏书,以天皇的名义剥夺忠淳藩主的官位,还拒绝忠邦进京谢罪。
酒井忠邦欲哭无泪,就连谢罪表忠心人家都不给机会。
无奈之下,酒井忠邦一行人只得暂时回到了姬路藩等待时机。
明治政府的态度激怒了姬路藩内的一些家臣。藩内的公务员们分成了两拨,一拨支持听从天皇命令,向天皇谢罪;而另一拨则主张跟天皇理论、对抗。
天皇成了渔翁,看着这两拨人互相斗争,最后藩内还发生了一系列暗杀事件,几个反对勤王的藩士被人杀死。
藩主忠淳被这些人折腾得不行,又担心亲政府的长州、萨摩会派兵干预,急切地希望能得到天皇的原谅。之后,藩主又几次给天皇写信,表达自己忏悔之心,希望能得到原谅,死也瞑目了。
这是日本历史上非常感人的一幕。姬路藩虽然内部争斗不休,但藩主屡次向天皇表决心,因为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明白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如果所有的藩都像自己一样迷恋权力,日本没有团结起来的那一天,国家就不可能强大。
但明治政府显然不买账,还指责忠淳纵容下属反对大政奉还。
姬路藩矢志不渝,几次表示愿意出兵帮助天皇讨伐不听话的藩,但都遭到了拒绝,后来,姬路藩更是开始大把使钱,向明治政府献金37.5万两,有钱能使磨推鬼,天皇终于接受了姬路藩的诚意,同意原谅他们在鸟羽伏见战斗中不听话的罪过。姬路藩大喜过望,藩主忠淳再接再厉,交出了手中的大权,也让版籍奉还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