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刮痧速查图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了解人体的经脉

我国民间刮痧保健的历史悠远,其原理是中医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医理。人体一切疾病都与经络不畅通有直接关系。经络不通,就会阻碍气血畅流,影响人体内的细胞营养供应不足,使细胞提前老化,进而造成新陈代谢及免疫功能下降。

刮痧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认为,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与人体的经络是否畅通、气血是否流畅有关。俗话说:要想寿命活得长,全靠日常经络养。“养”就是要疏“三通”,即经络通、气血通、肠道通。

根据中医理论,在人体皮肤上进行刮治经络,就能起到防病治病、内病外治的作用。这是因为皮肤与经络、四肢、五脏、六腑、九窍都有密切关联;又因为,刮拭皮肤后,经络和穴位都将受到循经走穴的刺激,就能激发人体内的细胞活化,使血液循环畅通、免疫功能增强。

经过刮痧,被堵住的经络疏通了,受阻的气血流畅了,快要形成的瘀血将得到化解,这样对改善微血管循环、排除体内毒素、防止皮肤衰老都大为有益;皮肤神经组织受到良好的传导,身体得到舒适的反应,增强了免疫功能,促进了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机体的功能,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刮治经络的目的。

经络与穴位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穴位是经络上的“门户”,更是中医诊断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因为点压穴位时会出现四种反应。如大肠经上的合谷穴,按压感觉酸,表明此穴位储存的血液不足;如发胀,血是够,而“气”不足;如发麻,那就是气和血都不足;若是痛的,那就是此条经络不畅通,告诉你此条经络所在的脏器有病了:如通向胃的则为胃有病,通向肝的则为肝有病。

刮痧疗法的疗效是实实在在的。刮痧疗法不仅对一般的头痛脑热效果显著,对心脑血管病、失眠、慢性疲劳、贫血、骨关节疾患、胃炎、胃痉挛、习惯性便秘、痔疮、肥胖、晕车、耳鸣、牙痛、痛经等症也很有效。

十二经络

在中医中,经脉是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具有一定的循行规律,具备远程循经联系功能,是由深浅不一的带脉、疏密不同的络脉以及数目固定的经穴相互结合而成。

中医将经脉分为奇经(奇经介绍附后)和正经两大类。正经,则包括十二经脉,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合称“十二经脉”,正经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作为经络系统的主体与核心,十二正经的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如手太阴肺经,所属脏腑为肺脏,故取名为肺经。其他类同。

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始终止部位,一定的向心走行方向,一定的循行部位,一定的交接交会规律,与脏腑、形体、官窍有固定的属络关系。此外,十二经脉上分布着众多经穴,是经气运行的主要通道,也称气道。

刮痧的对象,即是机体之上的经穴。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络的联接而逐经相传,从而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环环相扣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关于十二经脉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联络脏腑、肢体,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奇经

奇经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功能主要是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且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奇经共有八条,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奇经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正经的作用。

刮痧疗法的取穴

局部取穴

根据所有穴位都有治疗其所在局部疾病的作用这一前提,以及有些穴位还可以治疗其附近器官和组织疾病的特点,进行局部取穴,即在受病的脏腑、器官、肢体的部位,就近选取腧穴进行刮痧。如肾病取肾俞穴、志室穴;肩病取肩髑穴、俞穴;面颊病取颧穴、颊车穴,口齿病取大迎穴、承浆穴等。此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既可单取一经,亦可数经同用,旨在就近调整受病经络、器官的阴阳气血,使之达到平衡。

循经取穴

首先要诊断查清病变属于哪一条经络,哪一脏腑,然后即可循经取其有关经络的四肢部位(多为肘膝以下的腧穴),这种方法多用于头面、躯干、内脏的疾病。如:胃痛取足三里穴、耳病取中渚穴等。

1.按神经分布取穴:按照脊神经及其所形成的神经丛、神经干的分布区域,躯干、内脏或四肢有病时,可选用某些分布在躯干部的神经干通络上的穴位来进行治疗。

2.对称取穴:在病变相对称的部位,选其相应点,如:左肘疼痛选右肘部位的相应点,或膝部相应部位的穴位。这种方法用于肢体疼痛性疾病患者较多。

远部取穴

即在受病部位的远距离取穴治疗,此法在具体应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1.本经取穴。在诊断病变属于何脏、何经之后,即可选取该经有关部位治疗。例如脾病取太白穴、三阴交穴,急性腰痛刮委中穴,肺病刮太渊穴、鱼际穴等。

2.异经取穴。许多疾病的病理变化,在脏腑与脏腑间往往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因此治疗必须统筹兼顾。如,呕吐属胃病,当取中脘穴、足三里穴。若由肝气上逆导致胃气不降而呕吐者,应同时取太冲穴、肝俞穴平肝降逆,使胃不受侮,而呕吐可平。异经取穴法在处理错综复杂病例的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对症选穴

针对个别症状的治疗措施,一般属于治标的范畴。例如大椎穴退热、神门穴安神、关元穴温阳,等等。个别症状的解除,可以为治疗本病创造有利条件。应用时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适当地采用对症选穴,是刮痧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痛点选穴(阿是穴)

即选取压痛点进行刮痧。临床上应用压痛点治疗击仆、扭伤、痹证等疼痛,均有较好的效果。阿是穴便是局部取穴中最典型的一种。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的病症的治疗需要,选择具有协调作用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

刮痧疗法的必选腧穴

全身疾病:大椎、足三里;呼吸系统疾病:风门、肺俞、膻中;循环系统疾病:心俞、厥阴俞、脾俞、神道、巨阙;消化系统疾病: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胆俞、中脘、上脘、天枢;泌尿系统疾病:脾俞、肾俞、膀胱俞、中极;内分泌系统疾病:肺俞、心俞、肾俞;神经系统疾病:心俞、肝俞、肾俞、神道、灵台;脑血管疾病:心俞、神道、灵台;运动系统疾病:肾俞、脾俞、肩、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环跳、殷门、伏兔、风市;皮肤疾病:风门、肺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