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感冒发烧不是小事,不可小视
感冒来袭,一家人接二连三被传染,老公发热、孩子流鼻涕,我这也浑身难受着呢,有啥好办法啊?
找穴药——大椎、肺俞、风门……
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恶寒、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疾病。多因腠理不固,也就是肌表的防卫能力弱,外邪侵袭人体而发病,四时均可发生。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和病邪的不同,或由于体质的差异,可分为风寒、风热和暑湿三大类。
本病包括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流行性感冒等。
穴药来帮忙——穴位速记口诀
风寒感冒,擦热大椎,振奋阳气,散寒暖身。
+关注
@程氏针灸_程凯 #药穴同源#葱豉汤:适用于风寒感冒及各类感冒的初起阶段,怕冷为主,伴头痛咽痒、周身酸痛、白痰鼻塞或流清涕、无汗,初起一两天后头疼,连脖子发僵,应发汗解表,葱白加须60克,淡豆豉60克,香菜30克,共煮饮汤为葱豉汤,而大椎为阳经之会,擦热大椎可振奋阳气,祛寒解表,发现感冒症状应马上喝自备的葱豉汤。
+关注
@程氏针灸_程凯 #程凯讲经络穴位#早上起来,发现没暖气了,有点冷,怕感冒啊,分享一个搓大椎防感冒法吧: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约一分钟,然后迅速按到大椎上,此时你会感觉到颈后温烫,非常舒服,接着沿着背部正中线以大椎为中心上下搓动,使热力向下渗透,使大椎局部发热发烫,并向四周放散。
+关注
@程氏针灸_程凯 #穴位每日谈#低头的时候我们用手顺着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骨性突起,那就是第7颈椎的棘突,在它的下面凹陷内就是大椎穴。可以激发人体阳气,进而达到温煦全身的作用。对于预防感冒、手脚冰凉等都有效。
快速取穴:坐位,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7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脊痛、颈项强痛、落枕、癫狂、小儿惊风、小儿舞蹈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癔症、热病、中暑、疟疾、咳嗽、气喘、风疹、痤疮、自汗、盗汗。
快速取穴:第2胸椎棘突下凹陷至肩胛骨内侧缘之间的中点穴,即是本穴,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肩背痛、胸中热、荨麻疹、遗尿。
+关注
@Elainery: #提问#程老师,我妈妈稍微一吹风,一着凉就不停地流清鼻涕,这种情况持续一年多了。该怎么办?
@程氏针灸_程凯 可以温灸肺俞和风门,预防感冒。
+关注
@智情书屋: @程氏针灸_程凯 程老师,求救啊!这大冬天的,上午开始流鼻涕了,还没有其他的症状,这是不是感冒前期啊?怎样才能把它扼杀在萌芽里?
@程氏针灸_程凯 #风寒感冒#感冒的初期往往仅仅出现一些鼻塞、头项痛、流清涕的轻微症状,如果能及时治疗,就可以将之扼杀在萌芽里。具体方法是用掌心擦热大椎或热毛巾焐大椎、大鱼际轻擦迎香,多喝热水,如果能喝用葱白加葱须煮的热汤效果就更明显了。可以参考我以前发的“药穴同源”视频。
程博士——分症解读
风寒感冒是由于寒邪束表,肺气不宣,毛窍闭塞所导致,其典型症状包括鼻塞、流清鼻涕、怕冷、轻微发烧、无汗、颈项发紧、头疼身痛等。鼻为肺之窍,受凉流清涕是卫气不足的表现,同时也多为风寒感冒初起的首要症状之一。其证要点为“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肌表失于卫阳温煦而寒,故怕冷恶寒重;寒性收引凝滞,故人体腠理闭塞而无汗、颈项发紧、周身疼痛、气血运行不畅,当温阳散寒。
大椎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而手足三阳经,都汇聚到督脉的大椎上,故大椎被称为“阳中之阳”,只要给大椎适当的刺激,就可以振奋阳气,祛邪防病,使人精神抖擞!
除搓热大椎外,还可以用艾灸大椎的方法,用艾条悬灸或隔姜灸都可以,不方便或不会用灸的朋友还可以用毛巾热敷大椎,或者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对着大椎连续冲五六分钟,效果一样不错。用热水对大椎进行温热刺激,既代替了热灸的作用,又温补了大椎之阳,也就温补了一身之阳,阳气充足,则可驱寒外出,症状自然缓解。
除大椎外,还可以擦热或温灸风门、肺俞两穴。
风门,位于人体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41页)。肺俞,位于人体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32页)。两穴内应于肺,主治外感疾病。
粉丝体验
@popotatatoto: #体验#今天和老公去爬山,老公爬得出汗,又贪凉就在山的风口吹了很久,到家后告诉我头有点疼,估摸着要感冒了。我猜那该是寒引起的,帮他在大椎、风门、肺俞做了隔姜灸。做完问他感觉如何,他说头不疼了,挺舒服的还很催眠,现在睡得可香呢!
@程氏针灸_程凯 生姜有解表散寒的作用,风寒感冒用灸时,可隔姜片施灸,以增强穴位疗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敏感皮肤和皮肤有破溃时忌用,风热或暑湿感冒时忌用。
@得宝日记: 昨天晚上就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先是热得不行,后来开空调睡的,结果半夜就不舒服了,感觉中暑兼着凉。关了空调,爬起来,两只手交替着搓大椎,自己还掐了半天合谷穴,然后觉得好了很多,早起醒来发现基本上好了。
@程氏针灸_程凯 先热后凉是感病的关键,热使毛孔得开,凉使寒邪得入,所以冷热交替之季也多是感冒盛行之时。好在风寒初起即搓热大椎,合谷理气行气辅之,迅速得解。
@ziyou123: #体验#十一期间某日睡起,莫名其妙地感冒,打喷嚏流清鼻涕。反省了一番没找到原因,决定在大椎和肺俞灸一下--缘于对程博士讲的大椎印象深刻,哈。如此一番再加上灌了不少温开水,第二天就完全正常了。
@程氏针灸_程凯 感冒也要多喝温开水哟!
穴药来帮忙——穴位速记口诀
风热感冒,大椎肺俞,刺血拔罐,高热耳尖。
+关注
@程氏针灸_程凯 #药穴同源#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片:现代人多内有痰热,风寒感冒后两三天就入里化热,出现咽喉疼痛、高热、流黄鼻涕等,属风热感冒,应清热解毒,但药多寒凉伤胃,易导致食欲缺乏。此时可用大椎、肺俞刺血拔罐或刮痧,风热感冒是因阳热之邪瘀滞、肺热所导致,大椎、肺俞刺血可以泻热,谓身上自备之板蓝根!
+关注
@程氏针灸_程凯 冬季来临,感冒是这个季节的高发病,如果出现高烧,甚至都说胡话了,但是家里没有备退烧药,怎么办?可耳尖刺血退烧,如图,操作前,先将耳尖搓揉一下,使其充血,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迅速点刺,一般出血2~3滴即可,用干棉球压住10秒钟止血即可。
快速取穴:正坐位,耳轮上部,折耳向前时,耳郭上方的尖端处,掐之有痛感。
主治:咽喉肿痛、睑腺炎、目赤肿痛、目翳。
程博士——分症解读
风热感冒是由于感受风热邪气,邪热上蒸,肺失清肃,皮毛疏泄失常所致,典型症状包括发高烧、流黄鼻涕、怕热、咽喉肿痛等。其证要点为“热”。邪热伤人,多见高热;肺失清肃,其窍鼻见黄涕,其经脉循行所过之肺系(咽喉)见肿痛。当解表清热。
大椎,为阳脉汇聚之所,当外感风热邪气时,亦为阳邪聚集之处,此处刺血拔罐,相对于擦热和温灸这些缓和、温补的刺激方式而言,属强刺激,为清泻之法,可泻阳邪。
肺俞,为肺之背俞穴,刺血拔罐,亦收解表清热之功。
耳尖,经外奇穴,功擅清在上之热,其退热作用快速而明显,体温超过39℃时可刺血辅之。
不得不提到的是,风寒日久,表邪可入里化热,转为风热症状,只要症状特点符合风热,即可按本节方法治疗,要知道,疾病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治疗要根据当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学特别强调辨证论治的原因。
此外,由于患者体质上的差异,内外因的相互影响,因而受邪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如:素体阳虚者,多见风寒;阴虚者,多见风热。而体内素有积滞,或有内热,即使感受的是风寒邪气,初起为风寒之证,但往往也会迅速表现为风热证的热性症状。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儿外感后多高热、惊厥了。要知道小儿为稚阳之体,生长发育旺盛,饮食不节时易生积滞,虽然时令节气多为寒凉,外感感受了风寒之邪,但与体质相结合,迅速入里化热,而表现为风热症状。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儿常用感冒中成药中,多是针对风热症状的了。
粉丝体验
@日行一善001: #体验#感冒初起的家庭治疗。小儿11岁,两周前一晚,出现轻微咳嗽、嗓子疼的症状,依以往经验,第二天定是感冒发烧、嗓子发炎。当晚对小儿进行少商刺血+大椎、肺俞拔罐,第二天症状全无,躲过了一次感冒。大家有感冒初起的症状,不妨一试。
@程氏针灸_程凯 小儿稚阳之体,感受风寒后往往风寒症状很短,就入里化热,表现出风热感冒的症状,所以虽是感冒初起,但只要出现咽痛、发热等热性症状就可按风热感冒治疗。如果3岁以下小儿,不便刺血时,可以小儿推拿方法为主。
@墨绿檀: 昨天我家先生拉肚子(稀的),还有点发烧,37.8℃,我觉得应该是感冒,按照程博讲的我给他在耳尖放了血(只挤出一点点),又吃了些西瓜。过会儿量了一下,37.6℃。晚饭后又在少商刺了血(也只挤出一点点),然后又吃了点维生素C,晚上睡觉就出了些汗,今天好啦!程博好神!
@程氏针灸_程凯 现在很多成人,体内本有郁热,外感后也会很快入里化热而发烧,所以同时也要看有无热性的症状,如发烧可以耳尖、少商刺血,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井穴,有泻肺热的作用,对于咽痛咽痒及外感发热都有作用。
穴药来帮忙——穴位速记口诀
暑湿感冒,内关外关,如遇热重,再配大椎。
+关注
@程氏针灸_程凯 #药穴同源#藿香正气:夏天出了一身汗后大吹空调,使打开的毛孔闭塞,出现头疼昏重、恶心呕吐,甚至还有高热、腹泻等,这是暑湿感冒,应解暑祛湿,和胃降逆。可掐大椎以泻热醒神,同时点内关、外关,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通于胃、心、胸,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行气利水,两穴同点,内外交通,开郁行气,加上大椎,可谓自备藿香正气。
快速取穴:伸肘仰掌,微屈腕,从腕横纹上量约2横指处,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胸闷、失眠、郁症、偏头痛、眩晕。
快速取穴: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约2横指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正中间,与内关相对,用力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感冒、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上肢痹痛、急性腰扭伤、落枕、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高血压。
程博士——分症解读
暑湿感冒又称为夏季感冒。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比如吹空调等,感受了风寒之邪,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瘀滞肌表,因而发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症状表现内外皆有。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或口中黏腻,舌苔虽腻而少黄,大便或溏。
其证要点是“内外结合”。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侵袭人体后,多表现为明显的阳热症状,如高热、烦渴等,但暑中夹湿后,热透不爽,故表现为发热不扬,且湿性重浊,故头身困重,其感觉如同在发热的身体上蒙上一层沉重又不透气的湿布一样,因外感之邪多侵袭人体阳位,头为上,上为阳,故常常形容为头重如裹。同时,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出现胸闷脘痞的症状,脘指胃脘,痞指因气滞而形成的时而聚、时而散的气块,胃居中焦,气机不畅,中上焦不通,则胸闷不舒。因脾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尤其易损伤脾阳,脾阳受困,运化不健,水湿不布,则见脾胃不和、食欲缺乏、大便稀溏等消化功能问题。
既然症状内外皆有,治疗就应当表里结合。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可行气利水,解暑祛湿,以治外;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以治内。两穴同为络穴,位置又内外相应,同点可交通内外,表里同治。如果热重,则可配大椎,刺激的方法参考风热感冒。
粉丝体验
@草原牧歌c: 认真按摩,但不知怎的,皮破了,程老师,是手法有问题吗?
@程氏针灸_程凯 经络穴位的刺激方式有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刮痧、拔罐、艾灸、穴位贴敷、穴位刺血等,多依赖一定工具,有些情况下为了达到治疗目的,必须要采用这些特殊的刺激方式。而多数情况下,掌握用手指或手掌部的点、揉、擦、拍等基本按摩手法,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手法不是越用力越好,记住八个字的原则:准确、柔和、持久、渗透,即:穴位取准;力度由小到大、由浅至深,切忌粗暴用力;操作要坚持一定时间,穴位再有效,也不会马上就见效;也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会使适宜的刺激逐渐渗透到穴位深部,毕竟体表取穴位置只是穴位在体表的投影点,穴位有一定的深度,是个立体的结构哟!
医道菩提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特别注意保养的人,虽然年过五十,但看起来十分年轻,加上穿着打扮十分讲究,看起来就像四十岁的人一样,以至于他去弟弟的单位时,别人一直以为他才是弟弟。
深秋的一天,天气突然变冷了,还有点小风,我们约在一个咖啡厅见面,只见平素着装入时的他显眼地围了一条大围脖儿。于是我就问他了:“你怎么裹得这么严实啊,是感冒了吗?”“哪里,今天不是变天了吗,天冷了,还有点小风,咱这把年纪可不如你啊,得小心不能让风吹着了。”他感叹着自己的年龄。
我说:“你这下可做对啦,中医里有句话叫‘风为百病之长’,你护住的部位——大椎、风门、肺俞、翳风、风池、风府等穴,正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