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怪象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人的生物节律

在人的身体中同样在进行着律动,即所谓的生物的节律,或生物节律。它们也是钟表,但既看不见,也听不到。这个生物钟在我们的体内都做什么呢?生物寿命学家在人体内发现了500多个节律变化反应。有些以一秒分之几或一分钟之几为一个周期(来自希腊语“uHK”,即“圆圈”之意)这是脑生物电流波动或心肌收缩。有些节律间隔几个小时、几个月、几年。比如,太阳的活动周期,它的高峰期为11年一个周期,它对人的神经系统器官就有影响。

最为明显的是昼夜的交替。人们认为,一昼夜就是微缩的一年。也就是说,人在24小时内度过春夏秋冬四季。

冬天,自然界里的生物进程明显放慢,许多动物进入冬眠状态。黑夜就像四季中的这个寒冷的季节,在夜里,人的机体进行休息,脉搏的频率降低,呼吸也变得缓慢起来,血压降低。春天是生命的早晨。人们醒来,睁开眼睛,光线照到眼睛的视网膜上。这时,大脑开始活跃起来,呼吸加快,有更多的氧气从肺部进入血液,机体组织释放出夜里积累下来的废物。一昼夜间物质的代谢有时逐渐加快,有时逐渐减慢,这可以影响人的身体状况、情绪和工作能力。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细致的研究证实,有一张对所有人适用的体内时间表存在着。例如,从早晨10点到15点,是人的积极活动时期,大脑在这时的工作最有成效。从13点到14点,胃液的分泌最多,这是午饭的时间。人有一个身体生长期,即从16点至17点,这时头发、指甲的生长速度最快,还有一个感觉敏锐期,即从17点到18点,这时听觉和嗅觉极为灵敏。从20点开始,许多人开始回忆自己没有实现的计划,为失掉的机会而忧伤,比其它时间更强烈地感受孤独。这是人的忧郁期。但是,如果之后能把握自己,希望之光就会穿透内心感受的乌云。心情会变好,也可以想明天的事了。这段平静愉快的时间可以延至23点。然而,23点之后,人体内的肝脏和胆囊的活动活跃起来,人会变得易发怒,并具有挑衅性。因此,要想不与别人吵架,就需要躺下睡觉。况且,时间一过半夜就是“盲期”,眼睛要工作就需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没必要使视力过度紧张。

所以,制定作息制度可不是无稽之谈。尽管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在早晨更富活力,而有些人则是在晚上。第一种人被称为“百灵鸟”,因为他们就像这种鸟一样,早睡早起。第二种人被叫作“猫头鹰”。半夜早过了,这些人家里的窗口还亮着灯,还在忙着工作,而这时,周围的人们都已进入梦乡。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都处在某种经常稳定的节律中。尽管“百灵鸟”的作息制度对身体来说更符合生理规律,也就是说更为自然些。他们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充满活力,这对新陈代谢十分有利。

在人体中,如果“睡与不睡”的节律易位,通常会导致自我感觉的恶化。白天出现困乏,注意力下降,精神委靡。而夜间,在全身疲劳的情况下还出现失眠有些人慢慢能够习惯夜间不睡。另一些人则会产生疾病导致生理紊乱。科学家们用紊乱这个词来说人的机体中生理和生化过程的相互协调性(同步性)所遭受的破坏。在此情况下,机体就像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但是如果根本无人去听这样的乐队的话,那么紊乱就会给人带来不幸或是悲剧。想象一下,航空调度员在定位控制台旁睡着、或外科医生在手术台旁失去注意力将是多么可怕。所以,现在为那些昼夜的作息时间经常受到破坏的人准备了一套训练系统。

但是,生物寿命学者们认为,如果不是极为需要,人还是不要在夜里工作。为什么尽管昼夜对所有人都是均等的,而有些人在这段时间里会比其他人做得更多些呢?因为他们善于与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生物节律和睦相处。他们不会空费气力,并且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