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占据主动
战争讲究掌握主动权,谈判同理。因为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往往就能够引导整个谈话的过程!
古语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快人一语,往往就能抢占先机,赢得谈话的主动权。这一策略运用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72年12月,欧洲共同体各成员国正在进行一场关于费用的谈判。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会议上首先表示,英国在欧洲共同体中负担的费用过多,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因此要求将英国负担的费用每年减少10亿英镑。这个要求高得惊人,各国首脑们都目瞪口呆。半晌过后,首脑们提议只能削减2.5亿英镑,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数字能够解决问题。可是,“铁娘子”决心为英国争取更大的利益,始终坚持原有的立场,于是,谈判陷入了僵局。一方的提案是每年削减10亿英镑,而另一方只同意削减2.5亿英镑,差距太大,双方一时难以协调。
其实,这一切早在撒切尔夫人的预料之中。她的真实目标也并不是10亿英镑,因为她自己也清楚这是一个太高的数字,如果能够削减3亿英镑她就可以接受了。但她的策略是先发制人,通过提出一个高价来改变各国首脑的预期目标。经过多方协商,欧洲共同体最后同意英国的费用每年削减4亿英镑。
由此可见,在谈判中先发制人,往往能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轻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商业谈判中,先发制人这一策略同样有效。
小王是一家家具公司的采购人员,一次,他去见一位木材经销商商谈购买一批木料。到达约定地点后,小王先大致说了目前市场上关于这种木料的信息和数据,然后又简单介绍了自己公司的期望。小王的侃侃而谈一下子就把木材经销商镇住了,他没想到小王竟然如此内行,对木材市场这么了解。他本想耍耍“大牌”,提提价,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了。看到对方处于被动地位,小王又乘胜追击,终于以一个很低的价格跟木材经销商签订了合同。
小王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地了解了木材市场的实际情况。当他真诚合理地把现实情况分析一遍后,很容易就掌控了主导权,然后,他便可以底气十足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所以,先发制人离不开做功课,只有作好准备,才能让自己的说法有理有据,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