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技巧:巧妙应对“问之以是非”
三国时期的能臣诸葛亮曾以“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的方法来辨别人才,几千年过去了,这个大圣人并不寂寞,他的这个方法已经被很多企业运用于面试及招聘中。所以应试者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谨慎,小心落入圈套。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下面这则面试材料:
甲参加过公司的一次招聘,由经理在初选入围的3个应聘者中确定最后聘用谁。3个人的条件差不多,甲看过他们的资料,其中A和B毕业于名牌大学,而C是一般大学。甲猜想经理会在A和B两个人中选一个,但结果经理选的是C。
甲问经理:你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个选择的?
经理说:根据他们对我的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
问题是:你是因为什么离开原来工作单位的?
A回答:“那个地方太糟了,头头什么也不懂却自以为是,喜欢瞎指挥,下面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职员升职不是靠本事而是靠关系……我看不惯,不干了!”
B回答:“那个单位排外,欺生,我是外地来的,他们都合伙挤对我,不好干的活让我干,不是我的错也把责任往我身上推。”
C的回答是:“我原来那家公司不错,员工的素质很高,同事也好相处,我是不想离开的,可惜我经验不足,工作出了差错,老板把我辞退了。”
甲听了之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其实诸如此类问题,应试者在面试中经常会碰到,而主考官意在考察你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人际关系是一面镜子!与其说照出了别人的缺陷,不如说是照出了自己的缺陷。其实到处的情况都差不多,差别在于自己如何去对待。企业需要的是有学识的员工,同时也是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员工。而且后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就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C被老板辞退了却不怨恨老板,而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点很可贵!说明他能够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持这种心态的人比较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正是他能够被录用的原因。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对原来单位的评价就是一个是非问题。对离职者来说,离开原单位,就像摆脱了牢笼,可以对其肆意评价。这时的评价,可以客观,也可以肆意诋毁,还可以抱着一种报恩心态进行赞美。不同的评价方式代表着不同的志向,也反映出不同的人格。
所以应试者一定要注意回答这类问题的技巧,即使原来的单位问题真的很多也不能如实作答,而是要想方设法从自身找问题,给应聘单位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