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美庄妃展露政治才能
(一)巧妙用智子受于天
皇太极一生,为他生育子女的后妃共有十五名,其中地位最显贵的是崇德元年册封的“五宫”。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后,虽然感情甚笃,深受宠爱。然而,布木布泰的肚子不太争气,一连三胎,生了三个女儿。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这自然会被认为是“无能”的一种表现。天聪八年(1634年),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嫁过来后,于崇德二年(1637年)就为皇太极生了一个男孩。皇太极异常高兴,颁布清朝第二道大赦令,欲立海兰珠所生皇子为嗣子继承皇位,并在崇德殿举行了隆重的庆典。
皇太极移情别恋,无疑对布木布泰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皇太极以政务繁忙为托辞很少临幸永福宫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谊,莫过于夫妻相悦。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也莫过于夫妻相离。漫漫长夜,幽幽深宫,庄妃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她让侍女苏麻喇姑取来古筝,弹奏起李冶的《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相思是痛苦的,有时也是甜蜜的。劳碌一天的皇太极正在宫中散步,深夜中如泣如诉的琴声在他的心中引起了共鸣,他寻声来到了永福宫。这一夜,他就住在了永福宫。
崇德二年(1637年),布木布泰再次怀孕。此时的庄妃为扭转被动局面,绞尽脑汁,进行了一番精心策划:她将珍珠宝石藏于纱裙内,漫步于宫廷中。珍珠在宫灯照耀下熠熠发光,宫女们见身怀六甲的庄妃身上有吉祥光环缠绕,惊异不已、互相转告,越传越神,很快传至了皇太极的耳中。
崇德三年正月,皇太极专为此事来看望即将临盆的庄妃。对皇太极的关怀,庄妃感激不已。庄妃又急中生智,编造了一段梦中神话,说有一神人抱一男孩交给她。此事可显露庄妃的胆识,如果生了女孩,她也没有欺君之罪,因为是说梦。如果生皇子,这个编造的梦作用就大了。事有凑巧,第二天庄妃临产,果真生下一男孩,即福临。
此时的庄妃芳年25岁,她编织“子受于天”的神话,在“君权神授”观念统治人们思想的时代,对于提高自己地位和所生皇子的地位无疑会产生重要作用。
福临降生时,正值宸妃海兰珠生的皇八子刚刚夭折三天,哀痛之中的皇太极精神上得到了些许安慰,从此,对庄妃更是宠爱有加。除经常临幸永福宫外,还就一些军国大事向庄妃求谋问计。庄妃非常细心,就是皇太极不到永福宫来,她在拥衾就寝时,仍要挪匀出一半被子,时刻等待皇太极的到来。皇太极每每见此情景,都心花怒放,笑意写在脸上。
这时的庄妃,虽然还是“妃”,五宫“排位在”皇后之后。但她在皇太极心中的位置,却比姑姑孝端文皇后还要重要。这里固然有她比姑姑孝端文皇后年轻的缘故,但更主要的是她的聪明。
(二)庄妃杯酒智降明臣
有了皇帝的恩宠,自己又富有聪明才智,布木布泰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显示出了超强的政治手腕。布木布泰的政治才能,首次展现在收编明朝降将洪承畴上。
皇太极称帝后,在满洲八旗的基础上,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军事力量日趋强大。松山之战,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大获全胜,并活捉了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洪承畴被俘的消息传来,皇太极特别高兴,命速押往盛京,囚禁在三官庙。清廷上下一片杀声,诸大臣贝勒议论纷纷:“不杀洪承畴,何以慰松山死难将士英魂。”
皇太极专门为此升殿,面对诸王、贝勒、大臣,徐徐道来:“身为大将,重要的是一忠二勇。洪承畴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报效他的主子,不可谓不忠;他困守松山孤城半年,数次冒险突围,不可谓不勇;他善于用兵,是难得的将才;他带兵多年,多地为官,对全国和明朝廷的情况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南下的活地图。我等了他几十年,今天终于等到了他。他若万死不肯降,那是我大清无福。”诸大臣贝勒觉得言之有理。不再反对。况且,这也是为了大清基业,只好让步。
洪承畴被押上崇德殿,他虽然满脸疲惫,却不掩坚毅之色,复杂的表情,分辨不出是忧是愧。侍卫喝令他跪下,洪承畴昂然不动,一派忠义千秋的气慨。皇太极看在眼里,心中非常高兴。由此也更坚定了劝降洪承畴的决心。
皇太极单刀直入:“洪总督饱读经书,胸藏锦绣,难道不知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道理?”然后,脱下自己的貂皮大衣,亲自给洪承畴披上。洪承畴把貂皮大衣挥之地上,正色说道:“洪某受大明厚恩,只知有死,不知有降。今只求一死,以报明皇恩遇,绝不会做遗臭万年的小人。”皇太极亲自劝降不成,又特命范文程负责继续劝降。
范文程,字宪斗,盛京人。头脑聪敏,极善言辞,早在太祖努尔哈赤时即被重用,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离左右、运筹帷幄的谋士。范文程知道一般劝降,不外两招:一是胁之以死,二是诱之以利。对洪承畴,第一种显然用不上,他一心求死,面对屠刀毫无惧色。第二种,他也不为所动。于是,范文程千方百计寻找洪承畴的弱点,以便加以利用。很快,他收买了洪承畴的仆人金升。金升献计说:“我家主人赋性沉毅,爵禄不能动其心,刀斧不能动其志。唯有见到美女。或可动其心志。”范文程立即每天安排十几个美女去侍候。几天下来,仍不见效果。一筹莫展的范文程这时真的失望了。情出无奈,范文程禀明皇太极,建议放弃规劝。皇太极内心不快,面露为难之色。
庄妃在一旁看见,便试探性地说:“这个人不肯投降,杀掉就算了。”皇太极道:“这洪承畴是明朝的大才子,文武兼备,我大清想得明朝天下,此人日后必有大用。”庄妃见皇太极劝降态度如此坚决,转身向范文程问道:“这洪承畴不知有何特性,我们应该对症用药。”“我们胁之以死,诱之以利,晓之以理,这几套他都不吃。据说这洪大人嗜酒好色,这些天我们每天都派十几个美女服侍,但洪承畴仍不心活意改。这个人还有洁癖,房梁灰尘掉在衣服上他就赶紧擦掉。”范文程说到这里,庄妃眼睛一亮,微微一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庄妃从这一细节断定:洪承畴必不想死。对一袭敝衣犹爱惜如此,岂是心如古井,一心赴死的人所为?
庄妃主动请缨,劝降洪承畴。她回到宫中藏酒阁,取出一瓶家藏老酒,换了一身宫女打扮,来到洪承畴跟前。
“你就是大明朝的蓟辽洪总督吗?”
娇婉清脆的声音传入耳鼓,洪承畴心里一颤。抬眼望去,只见一位、绝艳无比的宫女站在面前,嫣然一笑。这勾魂摄魄的一笑令洪承畴心猿意马,想入非非。他屏息敛神,不由自主地随口问道:“你是谁?来此何干?”
“听说洪大人一心殉国,心中敬佩,前来拜望。特备家藏老酒,为您送行,不成敬意。”庄妃接着问了一下被俘情形,又关切地问了家中妻小情况。唤起洪承畴对家人的思念。自从被俘以后,洪承畴一心赴死,滴酒未沾。今天,闻到这上等酒香,不知什么原因,他酒瘾大发。再也经受不住诱惑,拿起酒瓶,“咕咚、咕咚”,连喝几大口,顿觉甘冽醇香,沁入心肺,不禁赞道:“好酒!”
这一口酒,勾起了他满腹愁肠,对生的留恋和对家人妻小的思念以及对美酒的渴望。想他率兵十三万出关,如今全军覆没,依崇祯一贯作风,极有可能被满门抄斩。即使不杀,妻女也会被发配为奴,或被充作官妓。只怕是战败的消息一传到京城,皇上一怒,家中老小已走在他前面了。想到这里,在庄妃家酒的作用下,洪承畴脸色红润,叹声不息。
庄妃见情插话:“听说大明皇帝心狠手辣,不许臣子战败,战败就要杀戮全家?胜败岂不是兵家常事吗?”“其实,不怕死不一定就是英雄。”庄妃继续说道“小女子认为,忠君爱民,爱民比忠君更重要。一则君只有一个人,或贤或愚;或仁或苟,全然没有标准。百姓黎民千万,大多善良安分。因此,真英雄宁可负君,不可负民。如今辽东一带,战火连连,民不聊生,试问以己忠君之名与辽东百万生灵身家性命相比,孰轻孰重?洪大人只顾一己忠烈之名为君捐躯,于国何补,于民何益?”
洪承畴对庄妃“民为贵,君为轻”的见解肃然起敬,传统的儒家“生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在他心中开始动摇。庄妃见时机成熟,便暴露自己真实身份。之后,话锋一转,直奔主题。我家皇帝并非想要明室江山,所以多次修书与明帝议和。遗憾的是崇祯昏庸,听信谗言,屡屡与大清发动战争。如果洪大人暂时降顺大清,为我大清皇帝主持和议,使两国罢兵,和平共处,这岂不是盖世之功吗!洪大人可先作一密书,报知明廷。现在大明朝廷内乱相寻,得知大人为国调停,断不至与大人妻妾子女为难。那时,家也保了,国也报了。将来两国议和成功,大人在清固可,回明亦可,这岂不是两全之计吗?
一席话,使洪承畴茅塞顿开,心悦诚服,甘当贰臣。
从此,洪承畴投降了大清,剃了头,结一条小辫,穿着大清皇帝赐给的顶戴花翎、黄段马褂。清太宗又拜他为大学士,抽空就找他谈论明朝的政教、礼制、风俗、军制等,常常赐他礼物和美女,与范文程的宠遇差不多,使他不由得感激万分。
当时的明朝皇帝崇祯,还以为洪承畴为国捐躯,大为痛悼,辍朝三日,赐祭十六坛,并命在都城外建立青祠,于巡抚邱民仰等一般忠臣并列青祠。崇祯帝亲制祭文,拟入祠亲祭。朝廷正紧锣密鼓隆祭洪承畴时,洪承畴的密书传到朝廷,崇祯读罢,长叹一声,始命罢祭,结束这出闹剧。崇祯见信中有“勉图后报”之言,遂不去追究洪承畴家眷,对松山战败逃回的将士,也一概不问。
松山大败,锦州陷落,使明朝经营了二十多年来的宁锦防线全部崩溃。1642年10月,皇太极又乘胜发兵河北、山东,攻破了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共八十八座城镇。当时,老百姓砸锅献铁做炮弹支援明军,但明朝的地方官,却依旧只知饮酒作乐、粉饰太平、虚奏捷音、欺蒙朝廷。明朝君昏臣暗到如此地步,再若不亡,天理何在?天道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