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男孩怎么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独生男孩要“穷”着养(1)

独生男孩不是家里的“小皇帝”

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大部分是“421家庭”模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他们家里唯一的小宝贝。所有的家人都围着自己的宝贝转,尤其是小男孩,他们在家里的地位是最高的,就像是高高在上的“小皇帝”。而家人则像是辅佐“小皇帝”的“大臣”,什么事情都要依着他们,稍有不顺,他们就会用哭闹的方式来惩罚自己身边的“大臣”。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坏习惯,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会为别人着想,更不用说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了。

林林是家里的独生子,全家人都宠着他。有一次,林林跟爸爸妈妈回老家给奶奶过生日。当家人把饭菜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到饭桌上之后,林林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哭了起来,他又踢桌子,又踢凳子。当爷爷过去哄他的时候,他居然用脚踢起了爷爷。后来,林林的妈妈也过去哄他,他又踢起了妈妈……谁都哄不了他。

林林的行为弄得大家面面相觑,后来,妈妈问林林:“乖乖,你是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告诉妈妈,别哭了……”林林还是又哭又闹,妈妈一直耐心地问林林哭闹的原因。后来,林林终于说出了原因:“我要吃那个‘大桃子’,我不要你们把它摆到奶奶那里。”

原来是这样,奶奶站起来笑呵呵地对孙子说:“乖乖不哭啊,来,奶奶把蛋糕放到林林旁边,让林林自己吃大寿桃,不哭了啊!”说着奶奶就把蛋糕放到了孙子的身边,林林这才停止了哭闹,高高兴兴地坐下来独自吃奶奶端过来的大寿桃蛋糕。

林林是全家人最疼爱的小宝贝,他平常十分任性和自私,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林林之所以在家人给奶奶过生日的时候,非要求把大寿桃蛋糕放在自己面前,原因就是他长期生活在家长溺爱的环境中,他觉得什么都应该是自己的,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都要听他的。长期以来,他就养成了一种“自私自利”的坏习惯,他做事情之前想到的只有自己。在他的心里他就是一个能对任何人进行惩罚或者发号施令的“小皇帝”,家里的所有人都要听从他的“命令”,否则他就用自己的方式“惩罚”他的“大臣”。

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家的孩子,这并没有错。但是,爱的时候应该用正确的方式,不能一味地顺从,一味地娇惯,一味地溺爱。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能够教育好孩子呢?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家里的宝贝,如果家长不能够给他们正确的教育,那么他们在独生的环境中就不可能养成好的习惯,更不用说良好的性格了。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给予他们良好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在这种独生的环境中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拥有良好性格的人,不能让他们成为家里的“小皇帝”。美国的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孩子生下来时是一张白纸,而最终这张纸能否被描绘成一幅精美的图画,那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工程师。”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让男孩在自己的人生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呢?

1.男孩一定不能娇惯

孩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孩子总是生活在家长的关爱和呵护下,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做,即便是他想做事情家长也不会让他做。因为他们怕他干不好,更怕累着他。长期这样下去,对于孩子是没有好处的,家长一定不能再一味地娇惯了,如果他长大了,进入了社会,那么谁还能够像你们一样娇惯他呢?

小涛是家里的独生子,但是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对他过多地娇惯过,总是让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小涛家住在一楼,门前有一个小院子,爸爸总喜欢在院子里种点儿蔬菜。当小涛在院子里玩的时候,爸爸就会对他说:“小涛,你看爸爸这么累,你能过来帮爸爸拔会儿草吗?”小涛走过来,问爸爸:“你为什么要拔草呢?”爸爸笑着对小涛说:“如果不把这些草拔掉,它们就会把地里的养分吸收掉,那咱们就吃不上新鲜的蔬菜了!”小涛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一起拔草吧!”说完小涛就蹲到菜园里拔起了草。可是,他刚拔了一会儿,就对爸爸说:“爸爸,我的手被草勒疼了。”爸爸说:“没事儿,等小涛干活儿干多了,你的手上就会形成一层厚厚的‘保护膜’了。”小涛说:“真的吗?”爸爸笑着说:“真的,不信你看爸爸的手。”小涛摸着爸爸手上的“保护膜”,对爸爸说:“爸爸,我也要有‘保护膜’!”爸爸说:“那咱们加油干活儿吧!”说完,父子俩就又卖劲地干了起来。

虽然小涛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但是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娇惯他,总是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小涛拔草感觉到手疼的时候,爸爸没有让他停下来,而是用自己手上的“保护膜”来激励儿子,让他继续劳动。这样的男孩才能够更茁壮地成长,他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分享会让孩子更快乐

孩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占有欲,他们总是希望家里所有的玩具、所有的好吃的都是自己的。平时家里来了小伙伴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和小伙伴抢着玩玩具、吃东西。玩玩具的时候,小伙伴不玩的他也不玩,小伙伴玩的,他肯定会去跟人家抢,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

明明今年已经5岁了,他有一个小表弟经常来他们家里玩,每次小表弟来的时候明明都会跟他抢东西,而且小表弟经常会因为自己抢不过他而哭鼻子。明明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后,就从明明的手里抢过他的玩具给小表弟玩,明明每次都会特别生气,还经常说:“臭妈妈,我讨厌你。”

后来,这种情形被明明的爸爸看见了,爸爸耐心地对明明说:“儿子,你是不是已经成为小男子汉了?”明明点点头,说:“是的!”爸爸又接着说:“那男子汉是不是应该做一个会照顾弟弟的好哥哥,跟弟弟分享玩具呢?”明明想了一会儿,说:“嗯,我要做个好哥哥。”说着他就领着小表弟去玩自己的玩具了,以后小表弟再也没有因为抢玩具而哭过。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故事里的爸爸并没有像妈妈那样莽撞,而是给儿子讲道理,让儿子从心里知道自己作为哥哥应该与弟弟分享自己的玩具,应该照顾好弟弟,这样儿子才能够真正享受到与人分享的乐趣,才会主动与人分享。

3.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在家里拥有最高的地位,他们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家长安排好的,他们从来不用自己做任何事情,而且家长也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可是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男孩作为以后家里的顶梁柱,他们应该更早地学会独立,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家长事事都替他们做好,那么他们长大后就很难做好家里的顶梁柱,到时候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又怎么有精力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呢?孩子特别是男孩应该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这样的男孩长大后才能够成为家人的依靠。

孩子是现代家庭中最重要的宝贝,家长可以为他们付出一切,也可以忍受他们所有的坏脾气,甚至是他们的打骂,可是家长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是正确的爱吗?这种爱只会让他们变得专断、自私自利、不尊重任何人……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在独生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就一定要给予他们正确的爱和教育!

做男孩的保姆,他就会变得没出息

每一个家庭都非常宠爱家里的独生子,因为每位父母都把他们看做自己将来最大的依靠。父母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予了孩子,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不但做孩子的父母,而且还做孩子的保姆。

可是结果怎么样呢?父母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却做了孩子“最好的”保姆,把他们照顾得不会洗袜子,不会洗衣服,不会自己吃饭……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孩子怎么能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怎么能够有出息,又怎么能够成为父母的依靠呢?

父母在生活中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本职工作就应该是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父母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他的品德以及各种生活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父母除了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努力做好他的教育工作,因为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当孩子不断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熏陶时,他们慢慢地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样的话,他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东东的父母总是很关心儿子的学习,他们不仅关心东东的学习结果,而且更注重的是他学习的过程。平时父母总是会给东东提供一些学习的方法,当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会耐心地给予指导。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让东东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所以东东很爱学习,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

东东的父母在注重儿子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儿子的品德教育。

他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父母经常教育东东要孝敬长辈,他们不但用讲道理、讲故事的方式教育东东,而且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每天晚上,家里都会出现非常感人的一幕:妈妈给奶奶洗脚,爸爸给爷爷洗脚,东东拿着擦脚布给爷爷奶奶擦脚。父母给东东做了最好的榜样,东东幼小的心灵也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一次,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洗脚的时候,东东却不知道跑去了哪里,大家心里都很纳闷。等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洗完脚,回到房间的时候,他们被眼前的这一幕感动了:东东面前放着两盆洗脚水,而且他的小手里还拿着两块擦脚布。他看见爸爸妈妈站在门口,就笑嘻嘻地对他们说:“爸爸妈妈今天我也要给你们洗脚!”听完儿子的这句话,妈妈一把抱住了儿子,激动地说:“你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儿子!”爸爸也走过去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的头,爸爸妈妈都被儿子的孝顺感动了。

从东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爸爸妈妈给予了他最好的家庭教育,而且取得了成效。东东在爸爸妈妈的正确教育下,把学习当成了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且在学习上也做得非常好。同时东东也从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洗脚的过程中,学会了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洗脚,他懂得了什么是对长辈的孝敬,并且拥有了人类最美好的品格。

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一种适度的意识,不能事事都大包大揽。这样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会使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即便他将来进入了社会,也会因为无法适应社会中的激烈竞争而被社会所淘汰。到那个时候,孩子就会抱怨父母,他们认为是父母没有给他们安排好一切,他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这样的孩子是父母想要培养的孩子吗?当然不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这样。所以,父母一定不能一味地做孩子的“保姆”,更应该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父母,这对孩子的成长才有利。

那么应该怎么做好孩子的父母,而不做他的保姆呢?

1.父母们不妨做一个“懒”父母

父母在生活中不要总是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好,你们越勤劳,他就会越懒惰,所以父母对待孩子不妨变得“懒”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刘明的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给儿子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放在他的床头边。所以,刘明从来不用为自己的穿衣操心。

有一天晚上,妈妈由于加班忙到了很晚,忘了给儿子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儿子大喊道:“妈妈,我的衣服呢?你给我放在哪里了?”正在做饭的妈妈这时候才猛然想起来,昨天晚上没有给儿子准备衣服。妈妈着急地说:“妈妈做饭呢,你自己去衣柜里拿一套吧!”儿子不高兴地说:“每次都是你给我拿,我自己不知道穿哪件。”

通过这件小事,刘明的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此以后,她晚上再也没有给儿子准备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还告诉儿子:“妈妈有的时候很忙,所以难免会忘记,以后晚上你自己准备衣服吧!”刚开始的时候,儿子很不情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他慢慢地形成了自己找衣服穿的习惯。

正是由于妈妈的“懒惰”,才成就了儿子的勤快和独立。所以父母不要总是事事都为孩子做好,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不妨变得“懒”一点儿。

2.要多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孩子只有在生活中多动手,多实践,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孩子才能够学会独立生活。如果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安排好,那么他们就只会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一旦离开父母什么都不会做。

李超是一个非常喜欢自己动手做事情的小男孩,这与爸爸妈妈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记得李超第一次自己穿鞋带是在他4岁的时候。那天,妈妈没在家,爸爸想带他出去玩,可是妈妈给他买的新鞋还没有穿上鞋带。李超拎着自己的鞋,对爸爸说:“爸爸,你给我穿鞋带吧!”爸爸并没有拿过鞋给他穿鞋带,而是把自己的鞋给了他,爸爸笑着说:“儿子,你看爸爸的鞋带是怎么穿的,你自己动手试试,爸爸等你穿好,我们一起去公园。”儿子以前从没有自己穿过鞋带,他想尝试一下,于是就高兴地答应了。

儿子模仿着爸爸的鞋带的穿法,认真地在那里一个孔一个孔地穿。半个小时过去了,儿子的鞋带终于穿好了。他拿给爸爸看,爸爸一看,穿得还不错,爸爸竖起大拇指说:“儿子你真棒!走,我们出去玩吧!”

后来,李超总是会要求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慢慢地,他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了。

爸爸在儿子要求自己帮他穿鞋带的时候,并没有帮他穿,而是借此机会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虽然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却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平时父母一定不要放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要学会通过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3.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把一切事情都为他安排好,一切问题都替他解决好,那么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甚至在遇到一点儿挫折后就会不知所措。

媒体曾报道过一则新闻,说的是某市民警接到群众报警,说马路边有一个“乞丐”晕倒了。当民警们赶到那里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并不是市民描述中的乞丐模样,他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皮肤非常白,而且脸上还架着一副眼镜。民警把他带到了派出所,年轻人醒来后看见了警察,一下子就哭了起来,他说:“你们救救我吧,我找不到家了!”后来,经过他的叙述,民警才了解了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和他来到这里的原因,他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搭错了火车,所以才来到了这里。后来,民警赶紧联系了他的家人,让家人把他接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