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磨难是人生的必修课(2)
有一位经理说过:“做过我下属的人,大多数都觉得我要求甚严,因为我有两个要求是必须做到的。第一,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做任何解释我都不听;第二,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我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我曾经跟我的秘书分析说:‘安排你做的事,无论巨细,你不去做就该我做,你做不到位,我就要返工。从管理角度说,公司花了大价钱请我,成本在你的10倍以上,从经济的意义上说,我花一小时能做的事,你花一天的时间做好值。同样的道理,一件小事,你花了一个小时做完交给了我,当我发现了不足,再去补充、修订,花半个小时,如果这样,费你半天时间都要合算。你把小事做细了,我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从此,她的工作越来越到位,我的工作也就渐渐顺手了。”
迪克是美国萨缪尔化肥厂的一名速记员。尽管他的上司和同事均养成了偷懒的恶习,迪克仍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上司让迪克替自己编一本全厂用的联系人目录。迪克接到任务后,他可不像同事那样,随意地编几张纸完事,而是编成一本小巧的册子,并用电脑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上司便交给厂长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厂长先生问。
“哦——不是……”上司颤栗地回答,厂长先生沉默了许久。
过了几天之后,迪克就代替了以前上司的职位。
在企业中,员工的工作做不好,会影响企业运行的效率,最后影响企业的效益。管理者正是基于上述心理,希望下属能把工作做得尽量完美,使他不至于浪费时间去处理琐碎的小事。工作做不到位的下属是最令上司不满的,这样的人的职业生涯恐怕不会太乐观。因此,把工作做到位,应该成为每一个合格员工的座右铭。
生活在磨难中升华
被日本人推崇为经营之神的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历过卧病在床、发不出薪资的窘境。他在《路是无限宽广》一书中回忆这段日子时说道:“只要我们本身具有开拓前途的热忱,从心灵深处拜各种事物为老师,虚心去学习的话,前途依旧是无可限量的。”
松下幸之助并不是一个社会的幸运儿,不幸的生活却促使他成为一个永远的抗争者。家道中落的松下幸之助9岁起就去大阪做了一名小伙计,父亲的过早去世使得15岁的他不得不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过早地体验了做人的艰辛。
1910年,松下幸之助独自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做一名室内安装电线练习工,一切从头学起。不久,他诚实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务赢得了公司的信任。22岁那年,他晋升为公司最年轻的检验员。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战。
松下幸之助发现自己得了家族病,已经有9位家人在30岁前因为家族病离开了人世,这其中包括他的父亲和哥哥。当时的境况使他不可能按照医生的吩咐去休养,只能边工作边治疗。他没了退路,反而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精神准备,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与疾病做斗争的办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之心面对疾病,调动肌体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与病魔斗争,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的过程持续了一年,他的身体也变得结实起来,内心也越来越坚强,这种心态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患病一年以来的苦苦思索,希望改良插座得到公司采用的愿望受挫的打击,使他下决心辞去公司的工作,开始独立经营插座生意。
松下电器公司不是一个一夜之间成功的公司。创业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物价飞涨,而松下幸之助手里的所有资金还不到100日元,困难可想而知。公司成立后,最初的产品是插座和灯头,然而当千辛万苦才生产出来的产品遇到棘手的销售问题时,工厂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员工相继离去,松下幸之助的境况变得很糟糕。
但他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创业的必然经历,他对自己说:“再下点儿工夫,总会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坚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工夫不负有心人,生意逐渐有了转机,直到6年后拿出第一个像样的产品,也就是自行车前灯时,公司才慢慢走出了困境。
1945年,日本的战败使得松下幸之助变得几乎一无所有,剩下的是到1949年时达10亿元的巨额债务。为抗议把公司定为财阀,松下幸之助不下50次去美军司令部进行交涉,其中辛苦自不必言。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没有击垮松下幸之助,他享年94岁高龄,这也向人们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心理上、道德上成熟起来时,他才可以长寿。他之所以能够走出遗传病的阴影,安然渡过企业经营中的一个个惊涛骇浪,得益于他永葆一颗年轻的心,并能坦然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的折磨。松下幸之助说过:“你只要有一颗谦虚和开放的心,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逆境或顺境,坦然的处世态度,往往会使人更聪明。”
人生在天地之间,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人形成一种无形的折磨,使很多人觉得人生在世就是一种苦难。
有个贫穷的工人在帮农场主人工作,搬运东西时,不小心打破了一个花瓶。农场主人看见后,要求他一定要赔偿,但是三餐都成问题的工人,哪里赔得起这么昂贵的花瓶?
苦恼的工人只好到教堂,向神父请教解决的办法。
神父听完工人的问题,他说:“听说有一种能将碎花瓶粘好的技术,不如你去学习这种技术,只要能将这个花瓶修补、复原,事情不就解决了?”
工人听完后却摇了摇头,说:“哪有这么神奇的技术?要把这个碎花瓶粘得完好如初,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神父指引他说:“这样吧!教堂后面有一个石壁,上帝就待在那里,只要你对着石壁大声说话,上帝便会答应你的要求,去吧!”
于是,工人来到壁前,大声对着石壁说:“上帝,请您帮帮我,只要您愿意帮助我,我相信,我一定能将花瓶粘好!”
工人的话一说完,上帝便立即回应他:“一定能将花瓶粘好!”
工人真的听见了上帝的承诺,于是,他充满自信地向神父辞别,朝着“复原花瓶”的高超技术迈进。
一年以后,经过认真学习与不懈努力,他终于学会了粘贴碎花瓶的技术。结果他将农场主人的花瓶复原得天衣无缝,令人赞叹!
这天,他将花瓶送还给农场主人后,再次来到教堂,准备向上帝道谢,谢谢他给予的协助与祝福。
神父将他再次带到教堂后面的石壁前,并笑着对诚恳的工人说:“其实,你不必感谢上帝。”
工人不解地看着神父:“为什么不必感谢?要不是上帝,我根本无法学会修补花瓶的技术啊!”
神父笑着说:“其实,你真正要感谢的人,是你自己啊!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上帝,这块石壁具有回音的功能,当时你听到的‘上帝的声音’,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声音啊!而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法国作家杜贾尔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要妥协,要以勇敢的行动,克服生命中的各种障碍。”
纵观人类的历史,自从人类被赶出了伊甸园,人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在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失业、失恋、离婚、破产、疾病等厄运,即使你比较幸运,没有遭遇以上那些厄运,你也可能要面临升学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各种烦心事,这些事在人生的某一时刻总是会萦绕在你的周围,时时刻刻折磨着你的心灵,使你寝食难安。
其实,我们远不必这么悲观,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折磨人的事,但是生命不一直在延续吗?人类不也一直在前进吗?很多事情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生命历经折磨以后,反而更加欣欣向荣。
事实就是这样,没有经过风雨折磨的禾苗永远不能结出饱满的果实,没有经过折磨的雄鹰永远不能高飞,没有经过折磨的士兵永远不会当上元帅,没有被老板、上司折磨过的员工也永远不能提高业务能力……这就是自然界告诉我们的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切事物如果想要变得更强,必须经过折磨。
人也一样,只有历经折磨的人,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生活,并且只能在折磨中得到升华。
时时反省,才会有更好的改进
要想做职场上的常胜将军,秘诀只有一条,那就是随时思考改进自己的工作。
特别是在现代企业里,那个只要肯出力就能做好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公司聘用你来做好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聘用你随时去思考,运用你的判断力,以组织利益为前提采取行动。所以,员工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工作都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可能。你的方案是最好的吗?
有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员工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这个年轻员工见是老板亲自交待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搞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年轻人。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年轻人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年轻人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次经历,年轻员工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才能做好。这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再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为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由此可见,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未发挥的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真正合格的员工。
在工作中间,有的员工会认为追求完美会让我们工作起来疲于奔命,似乎永远看不到最终的目标。可是它对职场中的人来说很重要,因为自我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一旦一个人自以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那么他就会固步自封,难以突破自我,慢慢地他就会逐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而反观那些成功的员工总喜欢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人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自然能够了解自己所欠缺的、不足的还有很多,这些可能正是公司今后的策略和方向。质疑自己的工作似乎并不难,但大多数员工并没有这样做。
一位老板在他的回忆录上这样写道:“事实上往往有些员工接到指令后就去执行,他需要老板具体而细致地说明每一个项目,完全不曾思考任务本身的意义,以及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认为这种员工是不会有出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思考能力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不思进取的人由接到指令的那一刻开始,就感到厌倦,他们不愿花半点脑筋,最好是能像电脑一样,输入了程序就不用思考把工作完成。”
所以,不断思考改进是一个合格员工必须要做的事。在你对既有工作流程寻求改变以前,必须先努力了解既有工作流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然后质疑既有的工作方法,想一想能不能做进一步改善,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或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你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直接导致工作中漏洞百出。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做什么都力求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就应该以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这样的员工才是一个合格的员工。
厄运,只是光明的前兆
厄运的最大弱点就是它不会长久,因此当你正遭遇厄运打击时,一定要相信,幸福很快就会来临。
正如这世间没有永久的幸福,也没有永久的不幸。厄运虽然令人忧愁、令人不快,甚至打击一个人几年、十几年,但厄运也有它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它不会永久存在。
因此,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接二连三打击的人,不要总是哀叹自己“命运不济”,你一定要相信——厄运不久就会远走,转运的一天迟早会到来。
莎士比亚在他的名著《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光明和黑暗只在一线间。”一个人身处黑暗之中,你的心灵千万不要因黑暗而熄灭,而是要充满希望,因为黑暗只是光明来临的前兆而已。
清代有一个年轻书生,自幼勤奋好学。无奈贫困的小村里没有一个好老师。书生的父母决定变卖家产,让孩子外出求学。
这天,天色已晚,书生饥肠辘辘准备翻过山头找户人家借住一宿。走着走着,树林里忽然蹿出一个拦路抢劫的土匪。书生立即拼命往前逃跑,无奈体力不支再加上土匪的穷追不舍,眼看着书生就要被追上了,正在走投无路时,书生一急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土匪见状,不肯罢休,他也追进山洞里。洞里一片漆黑,在洞的深处,书生终究未能逃过土匪的追逐,他被土匪逮住了。一顿毒打自然不能免掉,身上的所有钱财及衣物,甚至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土匪一掳而去。土匪只给他留下了一条薄命。
之后,书生和土匪两个人各自分头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
土匪将抢来的火把点燃,他能轻而易举地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恶人有恶报,他迷失在山洞之中,力竭而死。
书生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里透进来的一点点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如果没有黑暗,怎么可能发现光明呢?黑暗并不可怕,它只是光明到来之前的预兆。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充满光明的渴望,才是最良好的心态。如果你害怕黑暗,因黑暗而绝望,你将被无边的黑暗所淹没。相反,若你一直在心中点一盏长明灯,光明很快就会降临。
因此,不要诅咒目前的黑暗,你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去迎接光明,因为黑暗只是光明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