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卷三北山经(2)
总计《北山经》第一列山系的首尾,自单狐山起到隄山结束,一共有二十五座山,绵延达五千四百九十里。这些山的山神,都长着人的面孔和蛇的身子。祭祀这些山神时,要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和一头猪做祭品,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美玉中,用一块玉珪,也埋入地下,不需要用精米来祭祀。住在诸山北面的人,都生吃未经火烧熟的食物。
北次二经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wēng)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lǘ)(1)、麋,其鸟多白翟、白(yǒu)(2)。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鮆(cǐ)鱼,其状如鯈(tiáo)而赤鳞,其音如叱,食之不骚(3)。
【注释】
(1)闾:一种山驴,身体像驴,但长有羚羊的角。现代学者认为这是前文所讲的“羭”。(2)白:即白翰鸟。(3)骚:即狐臭、腋臭病。
【译文】
(少阳山)再往北五十里,坐落着县雍山。县雍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下则蕴藏着丰富的铜矿。县雍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栖息在此处的禽鸟则以白野鸡和白翰鸟居多。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汾水。晋水中生长着很多鮆鱼,形状像小鯈鱼,但鳞甲是红色的,它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呵斥声。吃了它的肉,人们就不会患狐臭的毛病。
又北三五十里,曰鉤(gōu)(1)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páo)鸮(xiāo)(2),是食人。
【注释】
(1)鉤:通“钩”。(2)狍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的怪兽,非常贪婪,不但吃人,而且在吃不完时,还要把人身的各个部位咬碎。
【译文】
(敦头山)再往北三百五十里,坐落着钩吾山。钩吾山上盛产玉石,而山下则盛产铜矿。钩吾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它长着羊身人脸,并且眼睛长在腋窝下。这种动物还长着虎牙和人手一样的脚爪,它发出的叫声如同婴儿哭啼,人们称它为狍鸮,它有时吃人。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liè),名曰独(yù)。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縏冒(pán)(mào),宵(1)飞而昼伏,食之已暍(yē)(2)。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qióng)泽。
【注释】
(1)宵:夜间、夜晚。(2)暍:暑热病,也即是现在的中暑。
【译文】
(钩吾山)再往北三百里,坐落着北嚣山。北嚣山不出产矿石,它的山南多出产碧玉,山北则多出产玉石。北嚣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白色的身子、狗头、马尾、猪鬃,人们称它为独。北嚣山中还栖息着一种禽鸟,它形状像乌鸦,却长着人脸,人们称它为縏冒。这种鸟夜里飞行,白天隐伏,吃了它的肉,人们就不会中暑。涔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jì),其状如彙(huì)(1)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2),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dòng)(3)。
【注释】
(1)彙:古代一种动物,长得像老鼠,红色的毛硬得如同刺猬身上的刺。(2)夸父:即举父,一种像猿猴的野兽。(3)衕:拉肚子、腹泻。
【译文】
(北嚣山)再往北三百五十里,坐落着梁渠山。梁渠山不生长花草树木,但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修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雁门水。梁渠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居暨兽,它形状像彙,浑身长着红色的毛,它发出的声音如同小猪叫。梁渠山中栖息着一种禽鸟,这种鸟形状像夸父,但生着四只翅膀、一只眼睛以及狗尾一样的尾巴,人们称它为嚣。嚣的叫声与喜鹊的鸣叫相似,人们吃了它的肉,不仅可以止住肚子痛,还可以治好腹泻。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1)三百里,至于洹(huán)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注释】
(1)流沙:移动的沙漠。
【译文】
(湖灌山)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洹山。洹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洹山中生长着一种三桑树,这种树不长枝条,但树干高达一百仞。洹山里还生长着各种果树。山下有很多怪蛇。
北次三经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tí)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1)。
【注释】
(1)痴疾:痴呆症。
【译文】
(太行山)再往东北二百里,坐落着龙侯山。龙侯山中不生长花草树木,但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人鱼,形状像一般的鱼,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哭啼,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得疯癫病。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1),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qū)鶋(jū)。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2)。
【注释】
(1)文石:带花纹的石头。(2)寓:学者们考证这个字应该是“误”,也即是昏头昏脑、容易健忘的病症。
【译文】
(龙侯山)再往东北二百里,坐落着马成山。马成山上多出产有纹理的美石。它的山北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这座山生活着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白狗,但脑袋却是黑色的,它一看见人就腾空飞起,人们称它为天马。天马的叫声就是自己名称的读音。马成山中还栖息着一种禽鸟,它形状像乌鸦,但脑袋是白色的,它还长着青色的身子和黄色的足爪,人们称之为鶌鶋。它的叫声便是它自己名称的读音,人们吃了它的肉,能治愈健忘症。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zǐ)草。条菅(jiān)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1),三岁(2)一成,食之已疠(3)。
【注释】
(1)器酸:一种可以食用的酸性食物。(2)岁:年。(3)疠:瘟疫、瘴疠。
【译文】
(马成山)再往东北七十里,坐落着咸山。咸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则盛产铜。这里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在这座山中所生长的草,以茈草最多。条菅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长泽。条菅水中出产很多器酸,这种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吃了它,人们能治愈麻风病。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shèn)(1),其状如句(gōu)瞿(qú)(2),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jiào),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3),是自为牝(pìn)牡(4),名曰象蛇,其名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xiàn)父之鱼,其状如鲋(fù)(5)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6)。
【注释】
(1):肉瘤。(2)句瞿:古人认为是一种牛。(3)五采以文:身上的花纹是五彩斑斓的。(4)牝(pìn)牡:雌雄。(5)鲋(fù)鱼:鲫鱼。有人也解释为蛤蟆。(6)呕:古人以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
【译文】
(天池山)再往东三百里,有一座山叫阳山。阳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玉石,山下则出产丰富的金、铜矿。阳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形状像牛,但尾巴是红色的。这种野兽脖子上长着肉瘤,像句瞿的形状,人们称它为领胡。领胡的叫声就是它自己名称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能治愈癫狂症。阳山中还栖息着一种禽鸟,它的形状像雌性野鸡,而羽毛上长着五彩斑斓的花纹。这种鸟一身兼有雄雌两性,人们称它为象蛇。它发出的叫声,就是它自己名称的读音。留水从阳山中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留水中生长着父鱼,它外形像鲫鱼,但又生着一副鱼头猪身,人们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呕吐病。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liǎn)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
【译文】
(贲闻山)再往北一百里,是座王屋山,这里到处是石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泰泽。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shǔ)藇(yù)(1),其草多秦椒(2)。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訆,见(xiàn)则其邑有恐。
【注释】
(1)藇:学者考证这两字应该为“薯蓣”,也就是现代人经常食用的山药。(2)秦椒:一种草,所结的籽像花椒。
【译文】
(教山)再往南三百里,有一座山叫景山。在景山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可以望见少泽。景山上生长着茂密的丛草、蓣,其中以秦椒为最多。景山的北面多出产赭石矿,而其山南则多出产玉石。景山中栖息着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蛇,却长了四只翅膀、六只眼睛、三只脚,人们称它为酸与。酸与发出的叫声便是自己名称的读音,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发生令人恐慌的事情。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zhāng)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1),名曰鸪(xí),食之不灂(jiào)(2)。
【注释】
(1)文:通“纹”,斑纹。(2)灂:眼睛昏蒙,看不清物体。
【译文】
(彭山)再往东一百八十里,坐落着小侯山。明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泽。小侯山中栖息着一种鸟儿,它的形状像乌鸦,但却生着白色的斑纹,人们称它是鸪。吃了它的肉,人的眼睛就会很明亮。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訆,食之不妒(1)。
【注释】
(1)妒:心生嫉妒、妒忌别人。
【译文】
(泰头山)再往东北二百里,坐落着轩辕山。轩辕山上多出产铜,而山下则密布着竹子。轩辕山中栖息着一种鸟儿,外形像普通的猫头鹰,却长着白脑袋,人们称它为黄鸟。黄鸟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己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人就不会产生妒嫉心。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訆。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1)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2)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1)溺:淹死、溺水而亡。(2)堙:堵塞、填满。
【译文】
(神囷山)再往北二百里,坐落着发鸠山。发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这座山中生活着一种鸟儿,形状像普通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和红脚爪,人们叫它精卫。精卫发出的叫声就是自己名称的读音。精卫鸟前身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结果被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女娃死后就变成了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又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dōng),其鸣自訆。虖(hū)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lóu)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qìn)水。
【译文】
(空桑山)再往北三百里,坐落着泰戏山。泰戏山不生长花草树木,金属矿物和玉石的蕴藏很丰富。泰戏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外形像羊,但却长着一只角、一只眼睛,它的眼睛在耳朵背后,人们称之为。发出的叫声便是自己名称的读音。虖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水。液女水则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它向南流入沁水。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驼,其鸟多鹠(liú)(1)。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食之杀人。
【注释】
(1)鹠:即鸺(xiū)鹠,它的羽毛是棕褐色的,尾巴是黑褐色的,身上密布棕白色的横斑,捕食鼠、兔等为食。
【译文】
(燕山)再往北走五百里山路,又走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饶山。这座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中生活的野兽大多是骆驼,而栖息在此山的禽鸟大多是鸺鹠鸟。历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历虢水中有师鱼,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中毒而死。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lì)(1)。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注释】
(1):疾速而强劲的风。
【译文】
(帝都山)再往北五百里,有一座錞于毋逢山。在这座山上向北可以望见鸡号山,从这里吹出的风强劲急速。从錞于毋逢山向西可以望见幽都山,浴水从那里发源。这座幽都山中生活着一种大蛇,它长着红色的脑袋和白色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牛叫。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有大旱灾。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錞于毋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1)茝(chǎi)(2)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3)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壁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tú)(4)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5)。
【注释】
(1)藻:聚藻,古代的一种香草。(2)茝:一种香草,即“白芷”。(3)载:学者考证这个字应该是“戴”。(4)稌:稻子,特指糯稻(俗称江米)。(5)不火食:不用火烹制烧熟的食物(祭品)。
【译文】
总计《北次三经》之首尾,自太行山起到錞毋逢山为止,一共四十六座山,绵延达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有二十座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马身而人面。祭祀这些山神:都是把用做祭品的藻和茝之类的香草埋入地下。另外十四座山山神,则长着一副猪身子,但却佩戴着玉制饰品。祭祀这些山神时,祀神用的玉器不埋入地下。还有十座山山神,它们的形状都是一副猪身子,长着八只脚和蛇尾一样的尾巴。祭祀这些山神时,玉器中都采用一块玉璧,这块玉祭祀后埋入地下。总共这些四十四个山神,都要用精米来祭祀。参加这项祭祀活动的人都生吃未经火烤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