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必须知道的用药常识(1)

药本来是用来救治生命的特殊商品,不该随意乱用。但当下,看一个普通的感冒,都可能从医院带回来四五种药。这种泛滥的“大处方”,完全将“是药三分毒”的古训抛在了脑后,导致中国老百姓成为滥用抗生素等不良医疗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使得药品不仅偏离了它的实际用途,而且成了摧残百姓健康的无形杀手。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杀敌一万,自损三千

抗生素中的“原子弹”怎么可以在药店随便买

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泌尿科的老刘大夫发布过这样一条微博:“今天一个尿路感染的病人来找我,说在药店买到一种好药,拿出来给我看。我当时傻了:法罗培南钠片,这就是传说中所谓的口服‘泰能’。在目前药店随便可以买到抗生素的情况下,真不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那些人批准口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上市是什么居心?!”在这条微博下面的评论里,医务人员惊呼声一片,普通公众则一头雾水,不断询问:“这药怎么了?为什么老百姓在药店买到这个药会让医务人员如此愤怒?”

解释这个,要从抗生素的滥用和抗生素的分级使用谈起。简单说,抗生素滥用可能会导致超级耐药细菌的产生,超级耐药细菌一旦泛滥,将可能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治疗它,人类将有可能回到抗生素产生之前那个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一个普普通通的肺炎都会夺去人的生命。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从2012年8月份开始,我们国家对医院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将不同种类抗生素(注:医学专业术语为“抗菌药物”)分三级管理(注:各地区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会有不同,本书第230页附录1《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仅供参考),赋予不同资历的医生开不同级别抗生素的权限。

一级抗生素指那些经过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这一级别的抗生素被称为“非限制使用抗生素”,有处方权的医生都可以开。

二级抗生素与非限制使用抗生素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的耐药性、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适合作为非限制抗生素使用,被称为“限制使用抗生素”。当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生素时,要根据该类药物适应证使用,并要接受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的监督检查。

三级抗生素指那些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还包括新上市的抗生素以及疗效或安全性临床资料还较少或并不优于现有抗生素以及药品价格昂贵的抗生素。这一级别的抗生素被称为“特殊使用抗生素”,患者因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生素时,应由感染专科医师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才行。

这条微博里提及的“法罗培南钠片”,刚好分在二级里,和临床上治疗各种重症感染的“王牌”抗生素“泰能”(通用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同属一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俗点讲,这类抗生素可以被称为“抗生素中的原子弹”,是医生们治疗细菌感染的撒手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的,因为用得越多,细菌对它越容易过快产生耐药。注射剂型的这类药物,比如“泰能”,只能在医院使用,滥用的可能性还相对小些,而口服剂型的法罗培南钠片由于服用方便,更容易被滥用。一旦由于滥用口服法罗培南钠产生超级耐药细菌,那整个碳青霉烯这一类王牌药(包括“泰能”)对细菌就都没作用了。美国为了保护这道撒手锏,就没批准口服的法罗培南钠片上市销售,而如今中国老百姓在药店里随随便便就能买到这个药,这简直太可怕了,因此文章开头写这条微博的医务人员会质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它上市的居心。

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关部门对药店的监管还不到位,用老刘大夫在微博里的话说:“现在在零售药店凭处方购买抗生素,是个比较扯的事。药店雇个退休大夫坐堂,你买什么药,他给你开什么处方,监管部门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这种限制使用的口服抗生素药店肯定会随便卖的,因为药店作为商家是逐利的,普通老百姓也不知道滥用这种抗生素的危害,就会拿这些药当感冒药一样随便吃!”

事实上,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不仅不知道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往往连哪些药是抗生素都搞不清楚,因此有时候滥用了也不知情。不妨来看看老百姓常用的哪些药是抗生素,并请记住这些药,自己不要随便去药店买。它们包括: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如××头孢,俗称“先锋×号”)、红霉素类(如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喹诺酮类(如氟哌酸,××沙星)、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增效联磺)、甲硝唑、氯霉素、庆大霉素等。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老百姓是把抗生素当成消炎药来用的。他们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从药店店员到大的医院临床医生,甚至一些大教授们,都爱使用“消炎药”这个名词来解释抗生素,名字的误导常常是致命的。记得有一次我坐火车去旅行,在车上遇到一对年轻的夫妻在给一个不到一岁的宝宝服用小儿安(通用名:小儿复方磺胺二甲嘧啶散)。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给宝宝吃这个药,他们说孩子不睡觉,服用一点药希望能起到安神的作用。我赶紧制止他们,告诉他们这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类药物,不是安神药。根据对药名的理解来吃药,这是多么可怕的行为!

“消炎药”的陷阱

打开中国老百姓家里的小药箱,几乎每家都有几盒阿莫西林备在那里。感冒发烧更是习惯性地来一句:“吃点消炎药。”阿莫西林就吃上了。恐怕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阿莫西林就是抗生素吧。我在美国药房工作的时候,阿莫西林是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的用法用量计算出片数后,按片卖给患者的。有句话讲“在美国买抗生素比买枪支还难”,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而中国老百姓却将抗生素整盒备在家里!不仅阿莫西林,中国老百姓还把头孢、阿奇霉素、甲硝唑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当成包治百病的消炎药用。

对于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根源,许多人将其归结为老百姓医学知识的缺乏,认为是老百姓滥用造成的,这太冤枉中国老百姓了。要知道,抗生素是处方药,绝大多数人手里的抗生素都是从医院里开出来的,医院的医生滥开抗生素处方才直接导致了病人的滥用。在这一点上,我认同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道疾病方面专家钟南山的看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在中国医院,治疗一般的发烧感冒,有80%都使用抗生素,而事实证明是不需要的。”因此,滥用抗生素主要原因在医生身上。

医生滥用抗生素,有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医术不精;二是医生出于自保心理;三是医生为追求经济利益。

先说这第一点,医术不精。有些医生自己都没掌握感冒不需要给病人用抗生素的知识,自己都没搞懂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就草率地将抗生素当消炎药开给了感冒病人。有个讽刺这类医生的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医院里有甲、乙两个医生,正在给同一个病人看病,这个病人的脚扭了一下,肿得很厉害,但是皮肤一点没破,也没有发烧等其他症状。甲医生说:“给他用些消炎药。”乙医生说:“皮肤没破,不应该用抗生素。”这说明乙医生完全没搞懂甲医生所说的消炎药是什么,错误地理解为甲医生在说抗生素。我想读者中也会有人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去医院看病,医生一看病情就说有炎症,随后问家里有没有消炎药,没有就给你开点,而他所谓的消炎药就是阿莫西林、头孢之类的抗生素。正因有这样的医生,老百姓才会把头孢之类的药当消炎药吃!

我朋友的妈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稍微不舒服,不管什么毛病,都要吃点阿莫西林,每次我朋友跟她妈妈说感冒不要乱吃阿莫西林,她妈妈都说没事,问她为啥没事,她说医生说了,这是消炎药。她妈妈不仅自己这样乱吃,还要求身边的其他人稍有不舒服就吃。劝说不仅没用,还会遭到她妈妈的白眼或批评,我朋友也挺无奈的。

再说这第二点,医生的自保心理。在医院里,有些病人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医生不给他开他还跟医生急。医生为了自保也就开了。有时候,医生对病人说,你就是普通感冒,回家多休息多喝水就行了,不用开药。有的病人能理解,放心地走了,可有些病人就会认为这医生水平太差,生病了怎么能不给开药呢?非要追着医生给开点儿药,医生解释不通,也就给开了。

第三点医生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已经人尽皆知,在中国“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下,医生的价值不能通过自身的技术来体现,而医生也有一家老小要养活,有些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就倾向于给病人多开抗生素。深究起来,部分原因要归结到医疗体制。

我读过的所有专业类医药书里,没有任何一本书会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药,正确的叫法都是抗菌药物,解释抗生素药理作用的英文单词是“anti-infection”,将它翻译成中文,应该是“抗感染作用”而不是“消炎作用”,而且是治疗由于细菌或者支原体等抗生素敏感菌引起的特定感染。

细菌感染都能引起炎症吗?能。那身体表现出来的所有炎症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吗?当然不是。炎症不是特定的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过敏、跌打损伤等都可以导致身体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炎症的症状。而抗生素只针对细菌等敏感菌的治疗,对病毒、真菌、过敏、跌打损伤等引发的炎症没有消炎作用。使用抗生素把敏感菌造成的感染控制住后,由这些敏感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自然也就消了。消炎是因为抗生素与敏感菌作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换句话说,如果身体的炎症不是敏感菌引发的,用了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的作用。

感冒引起嗓子红肿,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有许多人才不管它是由什么引起的,一律用抗生素“消炎”,这是不对的。还有另外一种广泛滥用抗生素消炎的疾病是急性支气管炎。患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去看医生时,80%左右的人会被开出抗生素的药方,而且通常还是广谱抗生素。其实,急性支气管炎常常是感冒以后,感冒病毒进入支气管,刺激支气管引发咳嗽导致的。也就是说,急性支气管炎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菌引起的比例非常少。如果咳嗽超过10天,咳嗽时伴有胸痛、咳血或者呼吸困难,才考虑去看医生开抗生素来吃。如果病人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说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会自己好转。

要是这时不加区分地随便去药店买点所谓的“消炎药”吃,不仅可能导致产生超级细菌,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腹泻、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美国就有研究资料表明,每50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就会有1个患者出现皮疹这样的不良反应,每5000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就会有1个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这样的不良反应。另外,长期滥用抗生素去治疗病毒引起的感染,不仅不会将身体里的病毒杀死,反倒会帮倒忙:抗生素在没找到有害菌的情况下会滥杀无辜,将身体里的有益菌杀死,从而可能导致腹泻,还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使疾病病程延长!你看,本来就一个小病,反倒有可能被治成大病,得不偿失。

既然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那消炎药都指哪些药呢?临床上通常把下面的两类药叫消炎药:一类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类是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但请注意,对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而言,可的松类激素是人体可以自己分泌的。它有抗炎功效,所以感冒等引起的嗓子发炎是不需要额外使用消炎药来消炎的,好好休息,提高免疫力可以达到自愈的效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药一周好,不吃药七天好”,吃不吃药都要经历一样的病程。免疫系统异常的人,有时为了控制炎症症状会选用消炎药,但也会区分不同的炎症部位来选用不同类型的消炎药,比如治疗过敏性鼻炎,常常选用激素类的鼻腔喷雾类药物,而针对关节炎、肢体扭伤等,则会选择消炎止痛类的布洛芬等药物,例如前文小故事中甲医生所说的消炎药。

我在这里呼吁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给患者解释抗生素这类药时,请不要简单地用一句“这是消炎药”来误导老百姓!同时呼吁亲爱的读者行动起来,向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普及抗生素的明确概念,别再让他们被“消炎药”这个名字误导而去滥用抗生素了,否则他们很可能会成为毁灭地球的帮凶。有这么夸张吗?请接着往下读。

别在无意中成为恐怖分子的帮凶

近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家罗伯特·梅等人成立了一个学会,共同起草了一份可能毁灭人类的《世界末日的风险名单》。在这份名单里,“恐怖分子利用超级细菌来残害生命”这一条排在了第三位。由此看来,超级细菌毁灭地球的假设不仅存在于科幻片中,也存在于科学家们真切的担忧中。

什么是“超级细菌”?为什么会这么可怕?形象点说,就是一些导致我们人类生病的细菌获得了一种或几种针对不同抗生素的盾牌,变得刀枪不入,很多抗生素拿它没办法,最终使人类无药可治。它所对应的医学词汇是“多重耐药细菌”。这类细菌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临床上已经有一些了,只是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切身感染过而已。例如,伴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而出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一种这样的超级细菌。我们都知道,青霉素被称为人类医药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在1940年初首次应用于临床,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20年后,在1961年,英国就出现了不怕青霉素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医院内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住院的病人,尤其是住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深受其害。

或许你会想:“老抗生素无效了,就用新抗生素嘛,总会有新的抗生素生产出来。”遗憾的是,新抗生素研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老抗生素失效的速度,其数量呈现的是逐年递减状态。进入2000年后,全球范围内新上市的抗生素只有几个,远远抵不上失效抗生素的数量。你想啊,一个新抗生素的研制要花费至少数亿美金,要被批准上市,需要经历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阶段最短也要十年。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新抗生素上市后,两三年内就可能出现耐药的超级细菌,新抗生素就没作用了。这种情形一出现,药厂那些研发经费就等于大半打了水漂,因此药厂也就没有太多的动力去生产新抗生素,这也是抗生素青黄不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