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的修炼:哈佛大学给年轻人的人生指导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毫无理由地保持自信(1)

No.2

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改善“自知”,或者说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力量。保持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飞得更高,跑得更远。相信自己,让自我觉醒,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一切皆有可能。

01永远都要争坐前排

“像我这么有能力的人,怎么总是遇不到伯乐呢?我很不幸……”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的人,要想得到伯乐的发掘,就要主动出击,勇于展示自己,将别人的目光吸引过来。”

上课或开会时,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喜欢坐在什么位置?A.角落里或后排的位置B.前排C.主位两旁的位置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因为你的选择关乎你的自信。

众所周知,坐前排好处多多。首先听得清楚,好像老师(领导)专门在给自己讲;其次看得清楚,黑板上的一切,包括老师(领导)的表情都能尽收眼底;而且,不容易被其他人所干扰。但是,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往后坐,于是常出现后排人潮如涌,前排稀稀拉拉的场景。

你是不是也经常如此呢?你是不是担心坐在前排那样瞩目的位子,一旦被老师(领导)拎起来回答问题会很尴尬?而后面的位子很不起眼,被老师(领导)提问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身后的眼睛少一点,你也会感觉轻松和安全一些?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很明显,你不够自信,这也正是你不够优秀的根源。如果你不能理解,那我问你,你知道世界上的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吗?如此小儿科的问题你肯定会随口答来:珠穆朗玛峰。那么,世界第二高峰呢?相信会有很多人回答不上来。可见,有时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是什么原因使哈佛人能够走上成功的巅峰?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哈佛人永远都坐在前排,这是哈佛精神之一。

一位著名的哈佛教授应邀到某所大学做演讲。当时,演讲的大礼堂里挤了很多人,那些没有座位的听众只好站在走廊上听他演讲。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礼堂的最前排却没有一个人坐。望着空荡荡的前排,教授惊讶地问道:“第一排怎么没有人愿意坐?难道坐着还不如站着?”

整个大礼堂一片寂静,谁也不吭声。

教授环视一周,又笑着问道:“你们不敢坐第一排是怕我向你们提问题吧?”

“是。”一个声音怯生生地回答道。教授微笑着说:“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又不会吃掉你们!”大家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接着,他对大家说道:“在我们学校,每一个人都喜欢争坐第一排。因为他们认为坐第一排才能亮出自己,才能更引人注目。只有引人注目,才有机会被他人赏识,被他人看中。坐第一排,就是争第一;坐第一排,就是给自己信心。这是我的老师教我的,我就是这样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敢不敢坐前排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内心力量的强弱。别人不敢坐你却坐了,别人不好意思坐你又坐了,这不仅表现了你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还体现了你有很强的自信心。观察一下不难发现,每次开会坐前排的人大都是工作积极认真、能力强、不惧怕压力、表现出色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充满着自信,有一种敢作敢为、敢于迎接挑战的魄力。

毫无疑问,这种由内而发的精神状态,能增强别人对你的好印象,会增加对你的信任,一个个成功的契机就这样出现了。试想,在一场演讲会上,演讲者发名片的话,谁最有可能得到?一定是坐在前排积极听讲的人。如果是一场集体面试会,谁能首先获得面试的机会?同样是坐在前排跃跃欲试的人。

从一定意义上说,主动亮出自己就是推销自己。我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如果你缺乏当众展示自己的勇气,总是不敢也不愿在人前展现自己,那么,即便你身怀绝技,他人也无法注意到你,更别提进一步了解你、认识你了,到头来你也只能空怀壮志,怀才不遇。

一个敢于亮出自己的人是自信的人,也是不断实现自我的人。所以,在这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社会里,如果你想像哈佛人一样卓越不凡,那么就先学会亮出自己吧。在这方面,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为我们树立了良好典范。

35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换过四十个工作仍一事无成的人,他甚至当过小偷,开过赌场,朋友们都弃他而去。为了生存下去,吉拉德找了一份销售汽车的工作,而且他决定要好好改变自己。当公司开会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窝在角落睡觉,而总是坐在显眼的位置,如第一排,他还大胆地向领导提出各种问题。做工作时,他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尽自己最大努力,事事必争一流。

销售工作并不好做,怎么打开客户源呢?吉拉德决定把自己推到人前。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人,他都会第一时间递送名片:在餐馆就餐付账时,他要把名片夹在账单中;上街购物消费时,他也会在临走前递上名片;吉拉德是一个篮球迷,前往体育场看篮球比赛时,他也会随身带着几万张名片,一旦观众为精彩的比赛欢呼雀跃时,他便把大把的名片抛向空中……

你可能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但乔·吉拉德认为,每一位推销员都应该把自己推出去,设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销售的是什么商品。这样,当他们需要他的商品时,才会想到他。的确,当人们想要买汽车时,总会想到那个名片的主人。结果,吉拉德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坐上了世界销售

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

乔·吉拉德的成功经历,值得我们深思。坐在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是鱼就应跃龙门,是鹰就当击长空,是千里马就应纵横驰骋。乔·吉拉德之所以能从一个处境落魄的人成长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关键就在于他有一个自信的心态,敢于亮出自己,并为之不懈努力地去追求。

当然,“第一”永远只有一个,争坐前排并不一定要得第一,而是要有这种竞争意识,激励自己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激发自己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不难想象,有这种勇于“坐在前排”心态的人,即使一开始不如别人,也能通过一步步成长,最终出类拔萃,成为哈佛坐标。

02自信:人生最大的资产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育专家曾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学校里很随意地挑选出了3位普通的教师和100名普通的学生,让他们组成3个班,并对他们说:“你们是全校选出的最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成为全校最棒的组合,能做出最好的成绩。”结果,一年后,这三个班的考试成绩是全校最好的。

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问题:“拥有自信,你就能成为你所希望的人。”

假如有人问,你身边或者你见到过的最优秀的人是谁?你会怎么回答?在你做出回答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个故事:一位有名望的大师步入年迈之时,想寻找一个最优秀的弟子,他将一位平时看来不错的徒弟叫来,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懂我的意思吗?”

“我懂,你需要一位优秀的传承者,您的思想光辉得很好地被传承下去……”徒弟说。

“但是,”大师慢悠悠地说,“他不仅要有足够的智慧,而且要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

“您放心,”徒弟赶忙说,“我一定竭尽全力为您去寻找。”半年后,大师卧病在床,眼看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没有眉目。

徒弟非常惭愧地说:“我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大师失意地闭上了眼睛:“唉,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停顿了许久他才又说道,“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话没说完,大师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徒弟非常后悔,后半生都在自责……只要你稍微思考一下,就能通过这个故事领悟到:许多人一事无成,过着平庸的生活,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没有抱负,妄自菲薄。为了不重蹈这位徒弟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哈佛学子、美国作家爱默生的这句至理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就是信得过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

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当你觉得你是一块宝石时,你就是一块宝石。

哈佛之所以能成就诸多的成功人士,除了世界一流的教学质量外,就在于哈佛精神对每一个哈佛学子的熏陶与影响。在哈佛,非凡与平庸的差别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人的思想与精神,在于人的心智,这里的心智主要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自信心,只有心灵强大才算真正的强大,只有自信才算真正的优秀。哈佛的神奇之处就是将这一理念深深地根植在了每一位学子的心中。

如果说哈佛学子身上有什么迷人的、不同于他人的气质的话,那就是非凡的自信。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持这种自信的人生态度,有着野心家一样强大的上进心,坦然面对每一个机遇,从容接受每一个挑战吗?如果你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去做了,你自然就会成为你希望成为的那个人。

不过,一个人仅有坚定的信心是不够的,自信应该与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努力作为基础,自信就等于自负,这种盲目的自信不过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凭借自信,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唯有那些拥有自信且肯于努力的人才会一步步接近优秀,最终直取成功。

美国政治家康多莉扎·赖斯的故事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依然很盛行,生活在伯明翰的黑人女孩赖斯跟随父母到华盛顿参观白宫,却因肤色被拒之门外,这令赖斯很受伤,也让她清楚地了解到:在一些人眼中,黑人是劣等人,生命一文不值,生活中充斥着不平等、屈辱和恐惧。但赖斯并不认输,她平静地告诉父亲:“我现在因为肤色而被禁止进入白宫,但总有一天我会在那里,我相信我是优秀的。”

开明、智慧和勇敢的父母十分赞赏女儿的勇敢志向,在父母的教化下,赖斯认识到: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谁也不应该由于他们所属的种族而受到歧视或者偏爱。任何人都不应该通过肤色或性别来决定自身成就,而应该通过个人努力。每个人的幸福都是由自己创造的,只要你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为了实现“赶在白人的前头”这一目标,赖斯数十年如一日,以超出他人多倍的辛劳发奋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26岁时她已经成为斯坦福大学的讲师。1993年,她出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是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也是该校第一位黑人教务长。不过,年轻的赖斯没有就此止步,在2000年美国大选时,她始终担当小布什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并最终出任美国国务卿,入驻白宫,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国务卿,是担任这一职位的首位黑人女性。

赖斯无视种族歧视,勇于挑战自己,充满了强烈的斗志,最终成就了优秀的自我。如果赖斯把出身不好当作包袱,把自己看得过于平庸,她的各方面能力势必得不到有效开发,那么她还能走到权力的顶峰吗?答案不言而喻。

“我现在因为肤色而被禁止进入白宫,但总有一天我会在那里,我相信我是优秀的。”赖斯无视种族歧视,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凭着对自己的信心,但她后来出任美国国务卿,入驻白宫,成为举世瞩目的优秀女性,靠的就是让自信附着于“实干”这一载体上,不懈地去努力奋斗,以使自信发挥出它的力量。

相信自己吧,并付诸努力,定能化渺小为伟大,化腐朽为神奇。

03不要让别人的看法淹没了你的内心

一位刚刚入学的哈佛学子愁云满面地向自己的导师求教:“老师,我最近很纠结。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依您看,我到底是天才还是笨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导师反问。“我?”学生一脸茫然。

导师解释说:“无论有人抬高你,还是有人贬低你,你就是你,你究竟是怎样的你,在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你在乎别人的看法吗?当别人对你有一定的看法时,你会怎样?是坚定不移地做自己的事,还是想办法得到大家的认同?

事实是,我们很多人都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委曲求全、小心翼翼,甚至不惜费尽心机去附和别人。即使我们已经有了主见,但如果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恐怕也会动摇,自我怀疑,甚至放弃。

我们之所以这样,因为每个人都有归属感和自尊心的需要,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肯定和积极的评价。在乎别人看自己的眼光,关心别人对自我的评价,是件很正常的事。但你应该认识到,当一个人总是活在他人的评价里,完全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最后很可能迷失自我。

大斌刚当上军官时,十分激动,处处积极表现自己。每次行军时,他都会走在队伍的前面带兵,有什么事情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不料,这时有人说话了:“你们看,大斌还没有打过一次胜仗,他就高傲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真不害臊。”

大斌听后觉得很不好意思,便走到了队伍的中间,这时又有人讽刺他说:“你们瞧,大斌躲到队伍中间去了,就连带兵这样的小事他都不出头,他哪儿像一个军官,简直是个怕事的胆小鬼。”

这话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于是他又走到队伍的后面。但在一次行军过程中,又有人取笑了:“你们看,大斌总是走在队伍最后面,这样哪儿像个军官,倒像一个小跟班的。”

到底该走哪儿呢?这下大斌连路都不会走了。这样的故事,似乎听起来十分可笑。然而,这种任由别人支配自己行为的事情并非只在故事里出现。回想一下,小到追求流行时尚,大到信仰和理想,你是否太多关注别人的看法,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能坚守自己内心所想,结果变得没有主见,变得墨守成规,抑制了自身的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每个人的立场、主观感受也是不同的。张三说应该这么做,李四说应该那么做,隔壁的王大妈、看门的李大爷也都出来搅和,这时候如果你想做到面面俱到,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你做得再周全,也照样还会有人不满意。

所以,不要让众人的看法淹没了自己的思想,你只需坚守内心的信念就足够了。

对此,哈佛心理学系一名助理教授的观点是:一个人如果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就必须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时,要相信它,并勇往直前。假如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它是错的,就不妨假设它是对的。全心相信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即使受到阻挠和诽谤也不改变信念,这样才能成就伟业。他的成功学就是“充耳不闻”,把他人对自己的“忠告”全当耳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