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焦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你为什么会焦虑?(2)

晓辉告诉我他过去的经历:“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担心,工作进展总是不顺利,上个月的公司业绩很糟,跟家人经常吵架,回到家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这些接踵而来的事情都令我感到挫败。”他一度开始自怨自艾,担心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办。这就是成就焦虑的典型表现,对于“成果”的过分在乎,会造成一条敏感的神经,总在担心做不成功,联想那些失败后的“惨状”:别人的嘲笑,敌人的鄙视,爱人的责备以及自我的否定。

处理你的“失误”:

第一,你要避免给自己太多的消极暗示,不让相关的语言或想法在内心出现。比如:“我这一年真背运啊!”“我干什么都不行!还不如刚入行的新人!”而要改换成:“最近有一些事情确实让我觉得不顺,这无可否认,但生活总是这样,一个人总有些运气不佳的时候,而其他时间段我还是很可以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不必在意。”

第二,你必须学会与烦恼相处共存,而不是视其如仇寇。你要允许失误的存在,但不允许它继续蔓延。抱着这种态度,你就不会犯下过分的错误,也就不至于因为一丁点小失误而耿耿于怀了。告诉自己:人生总是喜忧参半的,不可能事事顺心,只要我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了。

第三,你可以给自己的沮丧和悲观留一小段时间(比如1个小时甚至短暂的一段时间也可以)。这样做的好处是,你能避免焦虑在内心的强力抵制下产生“弹簧效应”,越是毫不妥协地压制它,它就越茁壮成长。这时,你还有必要为自己留一个私人空间,到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静静地待一会儿,让情绪自然释放出来,过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

你知道黎明前的天色为什么最“黑暗”吗?那是因为很多人坚持不到看到黎明的那一刻,心情就已绝望透顶,所以在此时觉得夜色最黑。中国人讲究“韬光养晦”,在上升期可以努力奋斗,那么到了低谷期,你该怎么办呢?不是抱怨和绝望,而是抓住机会总结经验,反思教训,然后积攒实力。这就是挫败有时候也是一种财富的原因。

为了消除惧怕失误的心理,千万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必须正确地、理性地认识自己的现状,承认现实,正视能力的不足(至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达不到完美状态),然后不要再担任一大堆职务,也不要对工作大包大揽,增加太多的压力。

你可以在工作时做好划分:把较大的工作分割成若干小部分;再进行细致的排序,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它们的先后进度;最后结合自身能力,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切记不要逞能,也不要轻易地许下承诺。否则,一旦事情做不好,就容易心灰意冷。

要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形成多个人际圈子,在做事时不要独自承担,在生活中也不要总是独来独往——这只会让你的状态更加糟糕。

平时多到外面参加一些活动,和朋友在一起,聚会、聊天,这些都能增加你的心理稳定系数和自信心指数。同时,再尝试去做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看看电影、电视或听听音乐等。当然,此类活动不宜过多,否则会让生活主次颠倒,起到调节作用即可。

“未来在哪里?”

产生“未来焦虑”,意味着一个人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他们对于未来无法预测,根源出现在今天,他们正在做“错误”的或者自认为错误的事情。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你也曾经这样过吗?为什么人们总有这样的感觉呢?答案很简单:大多数人用眼睛看未来,而非眼光!

我在15年前,也曾经历过一次人生的迷途,并且长达6年之久。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我度日如年,几乎每夜都在失眠。我深深地知道,没有任何一种体验比这种看不到明天的焦虑更加痛苦。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解决了此“根源”——找到未来,才能把焦虑的魔鬼从心灵的花园驱逐出去,并对它设以最坚固的永久的防线。

39健康网等一系列门户网站曾对中国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近五成大学生经常处于烦躁、郁闷、无聊的情绪当中,10%的大学生表示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而40%的人认为压力主要来自于就业。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七成人不自信,特别是对未来感到困惑,他们不清楚怎样抓住机会,而且总是在失去机遇后才顿悟,进而痛苦自责,产生恶性循环。

某高校的大四女生小钟说:“我最近十分烦恼,晚上只要一关灯就睡不着觉。”原来,此前她一心一意准备考研,努力地学习,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一直没找工作。两个月前,成绩下来后,结果发现自己没考上。无奈之下,小钟就开始着手找工作。但是现在工作不太好找,她眼看着同学们纷纷寻找到了合适的职业,开始去上班了,焦急万分。于是,晚上只要关上灯,她就觉得没有安全感,紧张得睡不着觉,所以只能开着灯睡觉。

由于就业压力大,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类似的焦虑。他们整天焦头烂额坐立不安。但事实上,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时期,每个人都会感到压力,而人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机制和方法来应对压力。

当你面临失去某种机会的焦虑时,你可以采用一种消极对待的方法:暂时性回避。比如,很多人习惯在无法解决问题时大量饮酒放纵自己,通过把自己灌醉的办法来躲避问题。“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明天何去何从?”许多刚失业的白领在华尔街附近的夜店烂醉如泥,他们获得了一定时间的“焦虑免疫”,因为酒精麻醉了神经。还有的人由于对明天重要的演讲感到十分紧张,于是他开始幻想第二天早晨九点钟会发生一场“事故”,这样演讲会就可以取消,以此来减轻他的压力,至少在想象的时间内他感到了些许宽慰。不过,这个方法只能用来做暂时的“心理麻醉”,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认识自己才是王道

对你自己以及对于环境都要有一个正确和清晰的认识,这是对抗未来焦虑最关键的第一步。看不懂现在,你就看不清未来。

“认识”必须是内向的,需要你盯着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特点是什么,包括缺点?目前的环境怎么样?机会在什么地方?我能否抓住?

对这些进行类似的客观分析之后,当你足够了解自己和环境时,就可能会明白为什么某一件事会对你产生困扰,也更可能容易了解你是否能应对这种压力,或怎么做你才能应对。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就业时想要什么,这样就更容易导致从众等盲从行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经常失去客观的认知,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有一些公司白领——我经常在课程上与这些普通的工薪阶层交流。他们在面临压力时,盲目自信,认为个人完全可以处理,其实有时他们急需他人的帮助,正是对于个人能力的不正确认识,导致焦虑的堆积。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时,他不但解决不了事情,反而会对自己失望,于是由外在和内在共同产生的“双重焦虑”出现了。

有备才能无患

我们应在压力来临前做好准备,制定方案和应急策略,这样就不会在问题面前失去方向,让问题变成一团乱麻。

比如当你还在读大学时,就应该开始制定自己的就业计划。规定时间表,有条不紊地按照设计好的步骤(一个详细的计划)来准备你的未来,是先就业还是先升学。如果第一个计划失败,那么我的后路是什么等等。避免在走出校门时才发现人生没有着落,这会使你因为就业恐慌心理的突然发作而产生焦虑。

让错误的观念见鬼去!

必须从现在起,就立刻行动起来,改变错误的观念。有时候很多压力都是由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或加剧的。分析你自己的信念,尝试纠正不合理的方面,可以吗?必须面对自己,反省错误,然后才能真正地减轻你内心面临的压力。

在这其中,你会发现,其实有一些导致压力的事件是不可消除的,总有一些焦虑会无可避免地产生。但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却是可以发生改变的,我们能通过一些观念的调整,来提升内在的忍耐力、修复力以及获得更宽的视野、更深刻的思考方式。这样,你就可以使焦虑的威胁性变得更小,从而减轻它对于你生活的压力。

你的目标正确吗?

在必要时,改变已经制定的目标。因为有时你会发现,自己过去的看法是错误的,或许努力了六年,走的是一条错误的道路。那么,这时你就该重新选择目标了。

尤其当你面对一个几乎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时,错误的结果摆在面前,你就不能否认或改变这个事实,但却可以据此改变你自己的目标,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就像一个只适合主持的、演唱天赋却非常有限的人选择去做一名歌手,显然他的结果一定是不乐观的,这种选择就非常不恰当。

革命的本钱

我认识一位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从14岁起就坚持每天跑步,无论天气如何恶劣,这一习惯都没有中断过。他说:“锻炼身体不但可以让我保持身材,减少生病,而且能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调节心理的方法,在生理上保持很好的状态,也有利于缓解各种压力症状。”

适当的放松

一个旅行中的人从来不会对未来感到焦虑。我建议人们多去旅游——至少每月拿出一次。它可以是近途的,只需几十公里,如果有条件,当然可以是远途的、超过几百公里的旅行。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的心灵冥想,脱离现实环境进行的心灵思考,这种手段可以深层次调节心情,让你对人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无人认可我!”

迫切需要认同感的人,他们的内心会偶尔涌现出强烈的忧虑。“不管怎么做都无法获得认同”、“无论做什么都没有观众,我的价值在哪里?”等等问题让他们心焦如焚。

梅梅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陷入了“认可危机”。她最苦闷的是自己不管做什么,男朋友都“看不见”。她是一个需要赞美的女孩,有时来一点批评,也比对她视若不见好。

她说:“我看他工作太累,给他做了一碗爱心面,用红萝卜刻了‘520(我爱你)’放在最上面。我希望他能看见,但他坐下就吃掉了,边吃边问我放没放盐。我顿时非常失落。”这就是认可焦虑,背后体现出来的不止是价值或与期待有关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更多的认可,这是动物的本能。但关键问题是,不同的人他们处理认可危机的方式不一样,由此导致了有的人对此很着急,有的人可能满不在乎。

要命的不自信

我们从小就接触到自信教育,爸妈会夸我们——保护自信,老师会奖励我们——培养自信,这都是自信教育的一部分。它对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品质,在成功学领域中,人们也常提及“自信”的巨大影响。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不够自信的人会比普通人更期望得到认可,他们在寻求信心的道路上表现得更加极端,往往十分急迫且易于采取“冒进”行为。你只有不断地肯定他,他才感觉自己是安全的,是平静和满足的;若对他稍有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非常糟糕”。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信心不足”并不只是在心理环境中随机发生,它还具有传染性——有时会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自杀就具有家庭遗传的特点。在一份案例中我们也看到,加州有一位男士,在其家庭成员自杀2周年的祭告仪式上,他参加完仪式后,回到房间内开枪自杀。

虽然这让人感到恐惧,但它的发生一点都不奇怪。如果你遗传了自信不足的缺点,当你遇到某些摧毁和打击你信心的状况时,你也可能选择某种极端的方式。当然它未必是自杀——我们严重地否决你的这种意念,也希望你明白它对于我们人生和你的亲友会产生多大的创伤。但你最经常选择的方式一定有把自己关在房间、很想大喊大叫和生闷气等,这就是“认可焦虑”的表现形式。当一个人自信不足时,他不但会影响他的家庭成员,对与他接触的其他人同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希望从他这里得到指导和鼓舞的人(当他是教师或者某座教堂的牧师时)。如果他是不自信的,后果将难以预测。人们从他这里无法获得对自身价值充分的认可时,消极情绪就会迅速弥漫,成为一种集体氛围。

比如说一个自卑的领导者,会把他的情绪覆盖到他的公司和部门,可能导致他下属的几十名部下郁郁寡欢,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战胜竞争对手缺乏自信,对促进公司的发展也没有信心。领导者也许会归咎于这些“无能的下属”,但实际上正是他的消极心态引发了部门员工的群体自卑与焦虑。

在不焦虑课程中,我曾经遇到过数百个缺乏自信的人,我们劝告这些人要积极地面对各种人生境遇。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都因深受家庭、学校或消极信仰的影响,成为了自信不足的牺牲品,并且一步步走进焦虑的情绪陷阱。

“为什么我要通过另一个人的认可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你需要强硬地质问并迅速回答自己这个问题,然后你才能针对性地发现自己是否具有自卑因素引起的“焦虑”。而且,当我们不自信和找不到认同感时,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就是人们通常看到的那些一般形式。

别再逃啦!

这些表现形式均是人们企图逃避生活的手段,是他潜意识中允许自己暂时逃避现实的借口。人们对这些“手段”和“说辞”的痴迷程度,与他们的自卑感和畏惧感(害怕证明自己)的强烈程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人们有时会制造一些假象,并沉溺其中,来掩盖自己不想为人所知的自卑心。

放纵与自我麻醉

总的来说,出现认可焦虑时,他会特别需要别人的注意和认可,一旦达不到目标,就容易放纵自己。这是因为自信遭到了打击,从而做出的自我麻醉行为。

他总是责怪别人或者向他们不停地抱怨。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让他来承担一件坏事情的后果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对他能力的否定——他绝不能接受有人否定他的能力。因此,他往往拒绝承认自己应该为发生的一些事情负责——而且他心里明白这确实与他有关。

但他往往会选择推卸责任,因为相比较去承认并且去负责而言,这还是比较容易的。

他总这样说:“问题在他,不在于我。”或者:“有些人必须要改变,但不是我!”他习惯性地抱怨和责怪其他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无愧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根源就是他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此,他必须通过贬低那些人来抬升他自己,从这种行为中找到一种内在的“认可感”,虽然他时刻都能感觉到这种“认可感”的不真实。

他没什么好朋友,也很难交到朋友。出于自卑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他的潜意识深处根深蒂固,他当然不会喜欢自己,所以他宁愿选择独处,待在一个房间或一栋独立的房子。他不喜欢有人打扰他,对于和别人打交道的事情也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