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石油危机与国际政治 经济格局(3)
依照计划,这一总投资约为25亿美元(俄方投资约17亿美元)的管线工程于2005年首期建成,于2010年二期建成,将在25年内总计向中国输送原油7亿吨,价值约1500亿美元。这一计划管线,就是所谓的中俄方案“安大线”。如果计划能够顺利转成现实,俄罗斯每年出口中国的石油量将暴涨20倍,由150万吨扩大至3000万吨,从而彻底改变俄罗斯原油出口中国全靠火车运输的局面。
对日本来说,安大线是噩梦。日本希望只有一条安纳线。
首先,安大线使日本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数量减少了,这是最直接的,俄东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为103亿吨,每年输出5000万吨是东西伯利亚油田的极限,一旦中国的安大线占了2000-3000万吨,剩给日本的最多只有3000万吨。日本首相小泉承诺的安纳线的每日进口量为100万桶,而日本目前每天进口石油大约534万桶,每年进口大约2.472亿吨。也就说安纳线年进口量大约4490万吨,至少有1490万吨的缺口。
其次,安大线使中国在东北亚的实力增加不少。安大线一旦建成,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东三省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加。另外,如果中国将安大线运来的石油出口给韩国和朝鲜,中国必然加强了对韩国和朝鲜的控制或者政治影响力。而东北亚地区传统上是日本的势力范围,尤其在日本海西面,日本依靠当年的日俄战争和现在的经济实力奠定了日本在此区域的地位,而安大线将使中国挑战日本在此地区的地位,并且如果中国能够利用好具备战略资源意义的石油,这种挑战完全有可能成功。
再次,安大线使中国长期生存和发展获得了保障,尤其是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绝对能够保证,使中国武力统一台湾成为可能。中国可以无惧台海战争之后可能出现的美国石油制裁。一旦中国统一台湾,那么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日本的能源生命线就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日本的天然气、石油等一切能源都要通过台湾海峡,中国可以随时控制扼住日本人的咽喉。恐怖程度令日本人难以想象。
最后,安大线促使中国整体经济稳定地发展,中国的强大已经让日本感到很不安,中国具备日本所不具备的政治影响力,加上强大的经济力量,必然成为亚洲地区的龙头,这对日本的亚洲龙头地位是个挑战,也是个威胁,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邻居过分强大。
对俄罗斯来说,安大线是好坏参半。好的是抓住了中国这个大客户。坏的是,中国在石油管道上占据主动地位,并且缩小了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开拓范围,使俄罗斯未来的石油贸易收入减少。俄罗斯在安大线上获利也不如中国多,俄罗斯获得是卖石油的美元,不过目前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油田的石油出产量并不高,俄罗斯并非有大量的石油卖不出去,而俄罗斯在安大线上要支出18亿美元。俄罗斯投资回报率显然不高。
那为什么俄罗斯不从一开始就选择安纳线呢?主要原因是安纳线成本高,可能亏损。安纳线长度经过减少之后也有3765公里,造价大约50亿美元。而安大线长度只有2231公里,造价大约25亿美元。安纳线还需要港口建设投资,不仅耗费至少1到2年的时间,也需要至少10亿美元的投资。安大线则不需要,大庆的石油工业非常发达。不需要任何新的投资,也不需要时间改造。直接就可以投入使用。安纳线需要年输出量5000万吨才能保证不亏损,而目前东西伯利亚油田的极限输出上限就是5000万吨。安纳线经过1000多公里的地震高发区,也具有相当高的风险。同时还要经过施工难度大的沼泽区。据测算,安纳线需要15年才能收回成本,而安大线只需要5年。俄罗斯经济势力薄弱,大规模地投资是俄罗斯不愿意做的。
但是安纳线符合俄罗斯的长远利益,安纳线的修建必然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石油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带动俄罗斯的远东经济。安大线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安大线有眼前利益,安纳线有长远利益,俄罗斯一个都不想失去,而在这时候,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日本外务大臣川口顺子分别赴俄游说,并承诺如果俄罗斯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管线)管道,日本将提供75亿美元的资金(包括管道建设费用和港口建设费用以及港口炼油厂还有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费用),协助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这使得安纳线的成本问题变的不再重要。俄罗斯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长远利益了。应该说日本人给俄罗斯的金钱利诱远没有中国人给的多。日本只是提供50亿美元的贷款,不过必须要俄罗斯担保。而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日本会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将来日本也可以从中分一杯羹,并不是无偿援助。而港口的建设要等到安纳线决定了之后才会投钱。中国提供18亿美元的安大线管道建设贷款,虽然以油款的形式支付,不过比俄罗斯担保50亿美元要好不少。1500亿美元的购销合同更是天文数字,而日本方面只是小泉口头承诺的日进口100万桶,远没有中国的购销合同来得实在。
15.美国打造油价“中国祸水论”的背后有何阴谋?
2004年10月,纽约油市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令人瞠目的每桶54美元的水平。“中国祸水论”又借石油问题有了新的表现。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是抬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储备导致很多国家不得不接受高油价。
自从油价飙升以来,西方媒体的“中国祸水论”开始频繁见诸报端。
2004年10月9日,美国的《波士顿邮报》记者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对石油的渴望与日俱增》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消费者通常将油价的不断攀升归咎于伊拉克控制战争。但是能源专家说,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可能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安全。”文章援引美国美林公司资深能源专家的话说,“未来10年中国石油需求会翻一番”,“中国大量‘储备’石油也会导致全球原油价格走高。”文章明确指出,如果不搞石油战略储备,“现在达到了创纪录水平的每桶53美元的全球油价将会保持在每桶30美元。”
提前出版的10月18日美国《商业周刊》也刊登文章指出,“事实上,较强的需求增长已经使全球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石油。原因何在?所有这些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
类似上述言论,当时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显然,这是继所谓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中国威胁论”之后,“中国祸水论”的又一新版本。可事实上,对于国际油价的不断飞涨,绝大多数国际和国内的专家认为,中国是高油价的受害者而不是制造者,油价上涨是多种因素拉动的结果。
同国际上多数国家一样,油价的高涨使我国的相关产业受到极大冲击,使GDP增长数字有所下降。近期国际市场油价的大幅攀升,直接冲击了我们的原油供、销链条。根据摩根斯坦利的估算,国际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将损失0.06%。
专家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际油价持续上升已经使中国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能源成本高加大了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的压力,使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竞争力削弱,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并将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首席经济师陶冬就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将成为国际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
若以2004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为37至38美元,中国全年进口原油为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来估算,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外汇损失达到88亿美元,高油价将拖累中国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西方石油消费国来讲,将中国列为油价上涨的“罪魁”之一,不仅可以有效地转移国内民众对于政府控制油价乏力的指责,更能从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实现“讹诈”中国的目的。
据介绍,随着伊拉克形势的恶化,“中国应为国际油价上涨负责”的言论首先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传出。这显然表明,美国在国内大选期间,有急于转移选民注意力的用心。而在经济上,迫使人民币升值,一直是西方国家抑制中国出口强势、复苏本国经济的既定目标。此次油价上涨,正好给了这些国家说服中国改变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好理由。
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在实施“讹诈”中国险恶用心的同时,也意欲延缓、打乱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步棋。
当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消费者,而且美国具有政治、经济和国际国内的种种手段来抑制油价飞涨,如向中东国家施压、动用战略储备、开启封存油井等,但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似乎在“坐视”油价上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其中“大有文章”。
墨西哥《千年报》日前刊登了一篇题为《布什家族乐见石油涨价》的文章,文章说,“最近30年来美国谨慎地支持国际市场油价居高不下,以此作为其能源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以便使美国石油利益集团沾到便宜,这些集团同美国共和党政客,特别同布什家族有着密切联系。”文章认为,维持高油价对于美国恢复伊拉克的秩序至关重要。
据中石化有关专家推测,国际油价上涨可能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因为由于美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油价的上涨对其本国的影响已经大大小于当年两次石油危机时期;而中国却处在由经济增长带动的石油需求的增长期。同时,虽然美国消费者在高油价时期受到了损失,可美国的大公司在全球从事石油开采,这笔损失又从其海外业务中得到了一定补偿。所以说,高油价对美国影响不大,但对中国却影响很大。不能不警惕西方大国借高油价遏制中国发展的可能性。
16.高油价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国际石油市场近两年来行情一路攀升,连创新最。70年代初期和后期以及1990年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曾三次暴涨,而每次石油冲击都使西方工业国通货膨胀上升、经济陷入衰退之中。高油价将对世界经济的走势产生什么影响?这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的总体影响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