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图解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基础知识扫盲--经济学入门常识(2)

齐国有个隐士叫田仲。一天,宋国人屈谷去见他,故意嘲弄道:"我听说先生远离人世,高风亮节,不依靠别人生活,令人钦佩。我会种葫芦,有一只大葫芦,坚硬如石,皮厚无腔,想送给您以表敬意。"

田仲说:"葫芦所以可贵,是它可以盛放东西,而现在您这个葫芦,不能切开盛物,不能用来装酒,这葫芦毫无用处啊。"

屈谷说:"对呀,我是要把这无用的东西扔掉!可现在先生隐居此地,不依赖别人生活,可对国家也毫无用处,这跟那坚硬的大葫芦有啥两样呢?"

趣评:库存品不是商品,因为没有进行交换,无法体现实用价值和价值。

知识链接

商品具有两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形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消费者追求的是使用价值。价值是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即使对人们有使用价值,也不具有价值。生产者追求的是商品的价值,通过出售或交换来实现价值。

经济学这样说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为:

一个物品可以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价值,该物品中不含有人类劳动,那么它不是商品。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

一个物品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用来交换,也不是商品。例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条件下,自家种来自己吃的蔬菜,自己纺织的布自己穿,或者赠予别人,等等。

没有一个物品可以有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因为价值只有在交换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如果物品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做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所以,要想体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首先有用,其次用来交换,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件物品生产出来,既卖不出去,留着又无用,比如库存积压品,最后的办法只能是销毁,从而无法实现价值。

约翰逊总统讲的笑话--笑谈价值规律

内涵小笑话

约翰逊总统向一群商业界头面人物讲了一则轶事,以说明需要大量资金同俄国人进行导弹竞赛。故事如下:

1861年,一位得克萨斯州人离家前去参加南军士兵阵营。他告诉他的邻居他很快就会回来,这场战争不会费力,"因为我们能用扫帚柄揍这些北方佬。"两年后,他才重返故里,少了一条腿。他的邻居向这位神情悲惨、衣衫褴褛的伤兵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不是说过战争不费力,你们能用扫帚柄揍这些北方佬吗?""我们当然能,"这位南军士兵回答,"但是麻烦在于北方佬不用扫帚柄打仗。"

趣评:市场竞争的规则不是由主观意志来决定的,而是由价值规律来决定的,谁的生产率高,谁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知识链接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两种互相联系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当时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按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经济学这样说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各部门都有许多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由于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不同和劳动的好坏不同,因此生产同一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不一样。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但这绝不是说,一个人越懒,劳动越不熟练,他所生产的商品就越有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个别劳动时间越长,只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越大。然而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同生产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个别价值虽然不同,但它们在交换中只能有一个价值。这个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个别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一致,这对商品生产者有很重要的意义。他的个别劳动时间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收入和在竞争中的地位。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耗费能全部得到补偿;如果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得到额外收入;如果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部分劳动就得不到补偿。

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迫使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生产上的个别劳动时间。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和优胜劣汰。

喝多少酒可以打12场架--笑谈一般等价物

内涵小笑话

房主用自制的烧酒招待一个在偏僻小镇度假的丹麦人。喝过一杯后,丹麦人面色苍白,吃力地说道:"这酒多少度?"

"多少度我不知道,但是,喝一瓶可以打12场架和搞一次凶杀!"

趣评: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用别的商品来衡量,后者是前者的一般等价物。

知识链接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学这样说

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例如在"2只羊=1把斧子"这样的价值等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斧子,已经起着"价值镜"的作用,是羊的等价物。但在商品交换的最初阶段,等价物并不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互相交换的商品交替地成为对方的偶然的等价物。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导致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是在某一地区大家都比较乐意接受的东西,例如畜牧地区的羊。所有的人都拿自己的商品首先同羊交换,拿羊作为自己商品的等价物,然后再拿羊去交换其他商品。这样做,比直接的物物交换更易达到交换的目的。这样,羊就成了反映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往往因时因地而不同,交替地、暂时地由这种商品或那种商品承担。在古希腊的历史记载中,牛、羊、谷物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希腊古代诗人荷马的诗篇中,曾提到这样的交换关系:1个女奴隶换4头公牛,一个铜制的三脚架换12头公牛。可见,在古希腊,公牛和谷物都曾是交易的中介和财富的代表,曾起过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羊、布、海贝、铜器、玉璧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的这种时间上的不稳定性和地域上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商品交换广泛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某些特定的商品上。这种稳定的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贵金属金、银,由于具有不易变质、易于分割和熔合、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携带等自然属性,终于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货币商品。金银成为稳定的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便最终完成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

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有着两种基本的作用:一是反映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发挥着价值尺度的作用;二是通过它来实现各种商品的交换,发挥着交易中介的作用。它的出现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

天堂里的金条--笑谈货币

内涵小笑话

有个富豪死了,在前往天堂的路上,遇到一个天使。天使告诉富豪,说他可以带一箱东西一同前往天堂。富豪希望在天堂里依然可以过奢华的生活,于是便选择带了一箱金条。

富豪去到天堂后,遇到另一个天使。天使问他箱子里是什么,富豪便开了箱子给他看。

天使说:"亲爱的朋友,你大老远地带一大箱铺地砖来干什么?"

趣评:天堂里没有交易,也不需要货币,金银不再代表财富。

知识链接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经济学这样说

最早的人类社会,只是指十几个乃至上百个人所组成的原始人群而已,这种社会的分配工作很简单,不需要分配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一个人群分裂或多个人群组合,形成多个氏族组成的部落。不同的氏族之间开始了初步的分工,有些氏族较多地从事采集业,有些氏族较多地从事狩猎业,有些氏族较多地从事捕鱼业,由于各氏族生产的产品种类有所不同,氏族之间就开始了产品交换。这种交换是在熟悉的相邻氏族之间一对一地进行的,而且产品种类也很少;所以通常会采用直接的物物交换的形式。

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开始了手工业和畜牧业的社会大分工。氏族之间的分工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以往那种一对一的分散进行交换形式就不能满足需要了。产品交换开始集中到某一个地点进行,形成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换。这样,交易市场就产生了。这时,直接的物物交换就显得非常不方便,因为交换的双方往往会产生错位。于是,人们发现先把产品与市场上供应量和需求量都很高的中间产品相交换,再用这种中间产品去交换目标产品,成功概率要大得多。这种间接的物物交换形式就普及开来。

间接交换的中间产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面,货币也就诞生了。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交易是货币存在的条件,如果交易不存在了,货币生存的土壤就没有了,金银作为货币的属性也就丧失了。此时,金银将不再代表财富,而只是作为一种一般的使用价值而存在。所以说,货币只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会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消失而消失。

幸好强盗选在昨晚来--笑谈货币中性

内涵小笑话

某商店有强盗光顾,第二天,店主对来查案的探员说:"感谢上帝,幸好强盗不是前天晚上而是昨晚来的。"

"这有什么不同?"探员问。

"昨天早上,我把全部商品降价40%,要是前天晚上来,我的损失可就大了。"

趣评:真正的财富是价值,而不是价格。

知识链接

这则笑话的好笑之处在于,当商品尚未出售之前,店主的损失在于成本损失,而不会涉及利润损失;如果店主是某厂商的代理商,商品卖出才结账,在丢失之前厂商把批发价格提高了40%,店主的成本因此增加了40%,这时才真正多损失了40%的成本。

这里降低的40%是价格,而不是价值。价格在没有交易成功之前,只不过是一个货币符号。用古典经济学家的话来讲"只不过是蒙在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不会影响到商品的价值。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讲的"货币中性"。

经济学这样说

在古典经济学看来,货币经济不过是覆盖于实务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对实际经济过程不产生实质性影响。由于"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货币只是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不会对实际经济活动如产出等产生任何影响,货币是中性的。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通货膨胀。假设过去你的收入是每月3000元,而50斤一袋的白面要30元;后来,你的收入增加到4500元每个月,但是你发现同样一袋白面的价格已经从原来的30元涨到了45元。此时你发现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都上涨了,但是实际的购买力并没有变化。货币的增多并没有给实际生活带来任何变化,依然只是一个交易的媒介,只不过面值越来越大而已。

所以在经济危机到来时,人们总是把货币用来购买黄金、地产等实物价值,以图保值增值,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黄金、房子是真正有价值的,是可以作为财富来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