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匈奴人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样不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轻的郎中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一共有100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100人出发去找月氏。但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趁着匈奴人不防备的时候,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再由康居到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在大夏附近占据了一块地盘,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法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

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13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买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蜀地不远。

汉武帝又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向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2000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滇越国王原来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七八万人,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去了。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就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

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300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牛羊一万多头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

张骞到了乌孙,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张骞恐怕耽误日子,就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田等国。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来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36国。

从此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汉朝和西域的友好交往就这样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