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沟通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现代社会的增值金卡(2)

个人的力量总是很单薄的,当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时,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旅程是在别人的扶持下走完的。当一个人对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无力解决时,我们如果能够伸出一只热情的手,无疑会给对方以极大的力量与信心。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于逆境之中时,如果我们能够热情帮助别人,别人定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好感。同时,当帮助别人之后,人人都会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很高大的感觉,而当别人又对我们报以微笑时,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美好。这对人的自信心的确立是极其有益的。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帮助别人这一最简单的增进吸引力的方法。他们在抱怨人们缺少友情的同时,自己却不愿意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的友情,即使是举手之劳也不肯帮助别人,正是这种心理将他们自己拒于友情的大门之外。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言,“你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先怎样待别人”。

(5)兴趣力求广泛

爱好和兴趣是相识他人、广交朋友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如果你喜诗爱画,能歌善舞,集邮、摄影、体育样样都懂一些,你就同别人有了共同的情趣,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声,无形中也在你和他人之间逐渐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别人也将会对你逐渐产生好感。

(6)善于语言表达

无论是在聚会上,还是在朋友相聚的场所,如果你有个人的见解,就要大胆地表明,这样将增加你做人的力量。若是一言不发,一味害羞,不敢启齿,不仅给人软弱无能的印象,而且会在众人面前降低你的位置。

(7)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的言行不伤及自己的自尊心。任何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观的维护倾向。例如,当我们取得了成绩时,我们会解释为这是自己的能力优于别人的缘故;当别人取得了成绩而我们没有取得成绩时,我们又会解释为别人仅仅是机遇好而已。这样解释就不至于降低自我的价值观,伤及自尊心。

我们在同别人交往时,必须对他人的自我价值观起积极的支持作用,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威胁了别人的自我价值观,那么会激起对方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引起人们对我们的强烈拒绝和排斥情绪。此时,我们是无法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可能遭到破坏。

在你同别人交往中,无论是熟人还是生人,都要尊重对方的感情,接待热情大方,讲究礼仪,使自己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8)背后勿论人非

一个正直的人有话说在当面,不在背后乱议论别人。如果你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一旦被对方知道了,免不了要对你抱怨一番,甚至会同你发生争吵,即便是以前对你印象很好的人,也会在他心中出现阴影,以前的好感顿消。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莫让嘴巴破坏自己的好名声。

(9)处事宽容大度

当别人取得成绩,受到赞扬时,不要嫉妒不满,要在别人的进步中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别人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当别人偶尔失礼时,不要以牙还牙,产生报复心理,要以礼相待,原谅别人,给他以认识自己缺点的时间,主动同你言归于好;当自己偶有做事不当,出现失误时,理应坦然承认,不能忌讳自己的过错,掩饰自己的缺点。总之,在处事过程中,要坚持理解、体谅、忠实、豁达,这样就能在他人的心目中产生更好的印象。

做到以上几条,你就算掌握了与人沟通的方法,掌握了主动权。

1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的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学会共处”是对现代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学会共处是在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它的原意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学会共处,有着同样深刻的内涵。

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平等对话是互相尊重的体现,相互交流是彼此了解的前提,而这正是人际、国际和谐共处的基础。

显然,随着社会文明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开放与变革进程的加速,“快节奏”成了社会的显着特征,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怪异的两极现象:一方面是人们的人际交往合作空间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平均持续期大大地缩短了,比如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邻居关系也因住房搬迁而改变;因为职业流动,同事关系也因变换岗位而改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变动的速度愈快,上述关系的持续期就往往愈加缩短,临时性就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特点。

这种特点更要求人际关系中不可少的沟通。因为,生活环境让我们有了更多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下面就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沟通情境。

(1)在一个组织之中

应聘、开会、打电话,在走道上和同事聊天、和同事合作、和同事吃饭、检讨工作计划、和老板谈加薪等等。

(2)面对客户或媒体

销售产品、电子行销、顾客服务中心、服务台、电视发表会、电话访谈、接受媒体采访、打电话、推广产品、与人交涉等等。

(3)在个人生活中

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学校家长会、舞会、打电话、父子交谈、婚事磋商等等。

这些沟通,给你的人际交往增添了很多内容。你切不可忽视这些机会。并且,你还得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我们一般会有这么几种关系:

(1)亲戚关系--常来常往

俗话说,是亲三分向。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关系的亲密性。这种亲属关系是提供精神、物质帮助的源头,是一种长期持续、永久性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人们都具有与亲属保持联系的义务。在平常保持好亲戚关系密切,在困难时期,求助亲戚才最有利。

亲戚“不走不亲”,“常走常亲”,这是中国人一贯的观点,只有经常的礼尚往来,才能沟通联系,深化感情,密切亲戚关系。

有人说:“我不缺吃不少穿,亲戚间何必要常联系找麻烦呢?”此话不对,纯洁挚密的亲戚关系是一种人情味较浓的人际关系,不能蒙上庸俗的面纱。只有建立在亲近、挚密、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诚的关系,如果彼此间少了经常性的走动,那就可能会出现“远亲不如近邻”的局面了。

“常来常往”,首先表现在一个“往”字。这个意思就是说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到亲戚家走走、看看,聊聊家常,联络联络感情,这样是非常有益的。

刘某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现虽说没有千万,但至少也有百万家财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在短短几年内拥有数目可观的资产呢?

在一家报纸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自身的努力与勤奋固然是我成功很关键的因素,但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亲戚很多,在我未发迹时,经常拜访他们,以致彼此间关系都特别好。后来,在公司小有规模后,我仍不忘经常性地与他们保持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密切来往,我的亲戚都对我非常不错。刚创业的时候,资金有一半是由他们筹措;办公司遇到困难时,也有他们的帮助与鼓励;就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也在我的公司里帮我的忙,是我得力的助手……总之,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我最注重的就是亲戚关系,也正因为我的经常性走动,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在刘某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很直接地看出,常“往”在亲戚关系中的重要性,但有一点,就是千万不可有贫富贵贱之分,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较高而不常“往”亲戚家。这样下去,亲戚就会对你冷眼相待,那再想搞好亲戚关系,就难上加难了。

亲戚与亲戚来往,除了一个“往”字,还要一个“来”字。它的意思是除了经常到亲戚家走动外,自身也要经常性地邀请亲戚们到家里做客,利用自己的空间与亲戚联络感情,做一回主人,热情款待他们,让他们有一种自己家的感觉,那时间一久,亲戚之间的关系会处得异常融洽。

也许,就是如此平常的“常来常往”,才会在以后的关键时刻,得到亲戚的一臂之力。所以,不要以为“常来常往”是没用的,不必要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于隋、于理都要掌握运用这个技巧。

(2)同学关系--常聚常新

俗话说:一辈同学三辈亲,三辈同学辈辈亲。还说:十年寒窗半生缘。可见,同窗之情,如果处得好,在某种程度上要胜过手足之情,朋友之情。能为同窗,在这个世界中,也算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因为它纯洁、朴实,有可能日后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

现代社会里,人际交往更注重同学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互相提拔的事情,经常可以见到。

同学关系有时的确能在关键的时刻帮上自己一个大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来没有联络过,你去托他办事时,一些比较重要的关乎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不会帮你。

与同学保持联系的方式有很多。

有空给远在异地的同学们打打电话,通通信,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点时间绝对不能节省。碰上同学们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亲自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最好写信或托人带点什么,不然,怎么算得上同窗情谊。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许多人总喜欢向同学汇报自己的喜事,而对一些困难却不好意思开口,应去掉这些顾虑。

而当听到同学家有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日尽管因工作忙、学习重没有很多时间来往,但朋友有困难鼎力相助或打声招呼,才显出你们间的深厚情谊来。“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关键时刻拉人一把,别人会铭记在心。

现代社会里,人们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性,为了大家经常保持联络,加深合作,在一些大或小的城市里,“同学会”已成为一种时髦。一年一小会,五年一中会,十年一大会,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紧,彼此互相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真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了同学关系已跃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所限,不受空间所限,只要有“聚”,那份关系,那份情,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老乡关系--爱屋及乌

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中国人,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是相当执着的,如美酒般醇香,又如泥土般厚实。爱屋及乌,爱故乡,自然也爱那里的人,于是,同乡之间,也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如果都是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者,则同乡之间,也必然会互相照应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乡情本身便带有“亲情”性质或“亲情”意味,故谓之“乡亲”。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言:“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可以说是街坊、邻里,还有亲属,扩大一点,就是“乡里”,再扩大一些,同一县,甚至同一省,都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感情自然非比寻常。

因此,中国的老乡关系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到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圈子”内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必须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如此看来,如何搞好老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几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东西,也许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出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挂。”阎锡山重用五台同乡,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被五台人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里到处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他的金融系统重用山西人,理由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

今天的情况虽然与往昔不同,但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也不可忽视它。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则完全是可以用的。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际关系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在外地的某一区域,能与众多老乡取得联系的最佳方式当然是“同乡会”。在“同乡会”中站稳了脚跟,跟其他老乡关系处得不错,那就等于交结了一个关系网络,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个关系网络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不容你有半点忽视。

罗某是个早年离开家乡出外闯荡的游子,现在异乡成家立业,家庭生活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罗某一直为没回家乡而感到遗憾,哪怕在这里能碰上几个老乡也好,思乡之情可见一斑。

恰在这时,同在这个城市的另几位老乡,他们深感有必要成立一个老乡会,定期聚会,加深感情,有什么事大家以后可多加照应。

罗某一接到邀请,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其中积极筹划,联络老乡,把这个“同乡会”当成了自己的“家”,成为“家”中领导之一。

经过两年的时间,同乡会终于发展到了具有近500人的规模,罗某也等于多认识了近500人,这些老乡,各行各业,贫穷富贵,兼容并包,用罗某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办什么事非常方便,只需一个电话,或打声招呼,我的老乡都会为我帮忙,而我也随时帮老乡的忙……”

正是因为罗某充分认识到了“同乡会”的重要性,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结交各式各样的老乡,才会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关系网,这于己、于他人又何止是些许的方便呢?

(4)邻里关系--好事同庆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意思是说,居家过日子,若遇到个大事小情,邻里的帮助及时、便捷要胜过亲戚的帮助,因为亲戚离得远,远水难解近渴,远不如邻居来得迅速。这话道出了邻里关系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邻里关系若处得好,有时要胜过亲戚关系。它是我们在社会上成功办事可利用的重要关系,事实上,有许多人,都是得益过邻居帮助的。

香港富豪李嘉诚,在少年时代过的是贫困生活,非常不愉快,母亲要养育几个孩子很困难,邻居出于同情,便介绍李嘉诚去一个塑料厂做工。这个帮助,对李嘉诚一家来说,是解危难之急,他能够帮助家庭维持开销,而这次工作又为他成为全世界的富豪奠定了基础。

邻居的帮助是适时的,也正是这个家庭所需要的,他们也许没想到李嘉诚会以此为基点,开创将来的事业,但他们的确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李嘉诚又怎么能忘记这个邻居呢!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托付邻居帮忙办事,比如,出远门了,告诉邻居帮着照看一下家;有人生病了,求邻居帮忙送到医院;有力气活,自己一个人干不动,求邻居给帮一下,等等,在很多时候都是离不开邻居的。很多处得好的邻里关系都变成了真诚的朋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