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洞悉商场骗局(1)

引言

也许是经营商业钱来得特别容易的缘故,所以对追求金钱的人的诱惑力十分强烈在日益商业化的时代,一部分人通过经商发了大财,一小部分人不能抗拒金钱的诱惑,而又无力经商发财,于是走上了靠诈骗捞取不义之财的路子。因此,商业中的诈骗便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你上街买东西,一不小心便买了假货;你带着巨款去购货,一不注意钱就入了别人的腰包;你见到广告上登的发财窍门,结果白白给人送了钱去…

我国古代帝王都认为商人是狡猾奸诈的,因此,都主张重农商。可以说,从春秋战国以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商人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受歧视,受压制,虽有家产万贯,子弟也不能做官。

然而,在今无,从商业社会的角度看,商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未免有些冤枉。因为商人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做生意总是要赚钱的。如果他们不奸不滑,岂不让骗子们得其所哉?说无商不奸,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不奸就要受骗,不奸就要挨饿,再老实的人干了商业也要变奸的。当然,卖假货,作假广告,用各种骗术欺骗顾客的人,不但奸得可恶,而且简直同骗子如出一辙。我们不妨把他们直接叫作骗子好了。

问题还在于,商人稍不留神,就会被骗子光顾。你看一个富人,或一位官员买了许多绸缎,商人竭诚相待,结果他却是骗子。明看看着是一家大府第,送去珍贵的人参都被骗去了;明明收到的是钱帖,去钱计取钱时才知道是假的。凡此种种,从古自今,商人吃过了无数被骗的苦,当然要聪明一些。

商业中的诈骗,也就是揭露那些专以经商为名,欺骗真正的商人的骗子。商人已经够“奸”,而骗取商人钱财的骗子,其老奸巨猾,诡计多端可想而知。

古今中外的商业骗子都惯于伪装自己,他们或者假装官员、富翁,或者扮成港商、投资者,或者假借高干、领导的名誉,或者自封为“经理”、“董事长”。当然,也有的装成乞丐、农民的。

随着社会商业的发展,骗子的手段也不断花样翻新,有的利用合同骗取巨款,有的假装投资骗取贿赂,有的采用连环骗、滚式骗,一骗一大串,有的以假当真,有的以次充好,有的以大活骗人,有的以色相引诱。

骗子的招数无奇不有,受骗者的悲剧不能重演。在这一篇里,你将看到各式商业骗术,相信对你从事商业会大有益处。

1.让小利老翁奇骗

南京有一个老头最善于奇骗,他的骗术之奇令人咋。

这天,老头拿了一锭银子到北门桥一家钱店去换铜钱。在称量银子的过程中,老头故意和钱店掌柜争执银子的成色。老头一定要多换钱,钱店掌柜不给,因此便吵闹不休。

正在吵闹不休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年轻人,见了老头便十分恭敬地叫“老伯”,又说:“你儿子在常州做生意,与小侄是同事。托小侄带回来一封信和一锭银子,我正要送到府上去,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了老伯。”说完把信和银子交给老头,作了一揖便走了。

老头拆开信对店掌柜说:“我眼花看不了信,求你给我念一念好吗?”

店掌柜便接过信念给老头听。信里说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家务事,最后说:捎回银十两供老人家的衣食所需。

老头听了,高兴地说:“把那块银子还给我吧,不必再较论成色了。这是我儿子刚捎回来的银子。信上写明是十两,就这块银子抵消钱怎么样?”

店掌柜接过这块银子在称上称,十一两三钱。店掌柜只以为是老头的儿子发信时匆匆地拿了一块银子,可能没来得及检查,所以信上仍旧说是十两。老头眼花,看不见称心,你不将错就错,多得他一两三钱的余利呢?只因店掌柜这一点私心,才让老头子有机可乘。

按当时兑换时价,纹银十两该换铜钱九千。店掌柜收下银子,很快拿出九千铜钱给了老头。老头收起铜钱,背起来走了。

老头刚刚走远,一位客人却在旁边笑着说:“掌柜千万不要受骗呀!这老头,是个多年的老骗棍子,常使用假银子。我见他来换钱,便暗暗为主人担忧。因此站在旁边,只是不敢把话说明了。”

店掌柜听了大吃一惊,急忙拿出刚才的银子剪开一看,果然里面是铅胎。掌柜懊丧不已,又再三向客人表示感谢,并且询问老头住在什么地方。

客人说:“老头住的地方,离这里十多里,你去追赶,还能追得上。但我是他的邻居,让他知道我破了他的财路,他会和我结仇。我把他家的详细住址和门朝哪边告诉你,你自己去追赶好了。”

店掌柜一定要拉客人和他一块去,说:“你跟我到了那地方,你指给找他的门向,就赶快走开。这样,老头不知道是你告诉我的,怎么会和你结仇呢?”

客人还是不肯。掌柜拿出三两银子酬谢他,客人才作出不得已而强行的样子,领着掌柜来到汉西门外。远远地看见老头的钱摊在酒店的柜台上,正在和几个人一块喝酒。客人便指着老头说:“就是他,坐镇快去提住他,我要走了。”

店掌柜找到了老头,十分高兴,一直走进酒店,抓住老头便打,边打边说道:“你这个老骗子,拿十两铅胎银子换了我九千钱。”

众人见状,都站起来问怎么回事。

老头不慌不忙地说:“我用儿子捎回来的十两银子换钱,并不是铅胎银,店掌柜既然说我用的是假银子,可能把我的原银拿来让众人看一看吗?”

店掌柜便把那块剪破的银子拿出来让众人看。

老头却笑着说:“这块不是我的银子。我的那块是十两银子,所以换了九千钱。这块银子看起只怕不止十两,绝不是我的原银。是掌柜拿假银来骗我了。”

酒店里众人听老头如此说,便拿来小称,一称,果然是十一两三钱。

众人都以为是店掌柜拿假银子来讹老头,都愤怒地指责店掌柜,店掌柜因心里有鬼,不知该怎么说,一时竟回答不上来。众人更加相信他是有意骗人,便群起而殴打之。店掌柜也不敢再说,只有懊丧而回。

[评析]:钱店掌柜只为食小利,不仅被骗子骗走九千铜钱,而且还有理难说,挨一顿打,又贴给报信的客人三两银子,被骗得实在是惨啊!

老头的骗术之所以称奇,就在于紧紧抓住了钱店掌柜贪小利的心理特点,故意用一块多于十两的银子,而又佯装不知。其实,那个给他送假银子的年轻人就是他的同伙。老头起初和掌柜争吵,就是等年轻人送银子,并非真想多换几个铜钱。那个后来报信的客人,也不仅是乘机再骗几两银子,而是故意引店掌柜去找老头,好让他挨一顿打之后,死了再找骗子麻烦的心。

总之,整个一套骗术安排得滴水不嚣,实在是构思奇绝。虽然其中不无破绽,但是爱占小便宜的人决不能识破。这正应了一句老话:贪小便宜吃大亏。

2.拉着骗子做买卖

苏州城阊门外是一条通街大道,大道两旁门市林立,是百货交集的地方,尤以人参行最为兴盛。门市中间有一座空房子,也十分宽阔。

那时,有一个穿戴四品衣冠的人,迁到空房子里住了下来,门上挂了一块候补知府陈某的牌子。随着来的管家、司帐、司厨、跟班等人共有几十名,出入乘坐四人抬的人轿,张着大红伞盖。在住的府县各官都鸣锣开道前来拜访。有时也大摆宴席请客,那一番车马盈门的景象,在这条街上算是罕见。参行的人见到这情景,便知道有大主顾来了。

一天,有两个衣服华鲜的仆人先后相随着到各家参行看货问价钱。参行主人打昕他们的主人,仆人就说:“是陈天官的大公子,以皇上赐赏监生的资格又拿了些银子买了个太守官职,被分配到江苏来等候补缺的。他们家的财产有亿万之多,一家人都喜欢吃人参,把人参汤当茶喝。前面带来的人参快要用完了,主人让我们挑一家价格公平的店铺,以便经常来买。”

听到这个消息,各家参店都争着来拉这两个仆人到自己店里看货。可是,两个仆人走了十几家人参店,都不中意。当时各参店都有专门在街上拉客人的伙计,所以,两个仆人要买人参的消息,早已传遍各参店。两个仆人走到一里地以外的一家参店,店主人也知道两位仆人的来历。这家参店的土人为了拉主顾,便许诺多给两个仆人些回扣。两个仆人十分高兴,便打算在这家参店购买。店主先让伙计拿些人参同仆人同去。到了陈公馆中,主人先要了一曲,说是试尝一下。这一两人参价值三百两银子,主人便给了七个大元宝。伙计回到店里,又大肆夸张那个公馆的华丽,而且探听到陈某的老母每天要吃人参三钱,一年仅吃人参便要花十几万两银子。太夫人和其他家属等人不几天便要到苏州,店主人听了说不出的高兴。

不久,陈某穿着鲜艳的官服乘轿亲自来到这家参店,对店主人说:“你店有参货真价实,我家太夫人已经到了,常吃上好的人参,必须要最好的。”

店主急忙去拿顶上等的人参,称了四十两,让两个伙计拿着随陈某去公馆,顺便取银子回来,并且对伙计说:“等兑好了银子,再派两个人去抬银子就行了。”

两个伙计跟随陈某到了公馆,进前门到后院便上了后楼。陈某把后楼当卧房,房内高高悬挂着罗帐,床上是锦乡被褥,案上摆列着洋表时钟等物,一派金碧辉煌。从床东面到窗跟前,一溜儿摆列着数十只箱子,每四只箱子为一式,都编了号。主人命仆人打开第五排二十号贴着地面的一只箱子,取银子来兑。

不料箱子打开,仆人正要搬出一封一封的银子拆封兑银时,忽然楼下一个四川口音的人大声呼叫着走了进来:“今日该你作东,大家在虎丘等你好久,你为什么不去呀?”

陈某听见,便慌忙对参店伙计说:“二位先坐一会儿。这个人是我的乡亲。他已多次来我这儿借债,千万不能让他上楼。他来这里见了我这么多箱子,更搅缠不清了。”

于是,便让仆人把人参和银包一同放进刚才打开的箱子里面,锁上箱子,便匆匆下楼去了。

来客强行拉着陈某向外面走了。仆人上来送茶,传达主人的话说:“麻烦二位伙计坐在这里守一会儿,主人去一去就来。”仆人说罢,反扣了楼门走了。

随即听到楼下有几个年纪尚小的仆人在追逐游戏,开始只是大声吵闹,接着便互相揪打起来。又有老仆前来斥骂,幼仆不听,老仆便用鞭抽打,幼仆挨了打,哭得震天响,过了好久才安静下来。

可是,人好像都走光了。两个伙计一直等到天都黑了,还不见有人来。两个伙计肚子饿得厉害,探头往楼下观看,正好看见店主人领着伙计打着灯笼来了,正在楼下唤人。伙计急忙爬在窗户上说:“老板不要着慌,人参和银子都在这里。”

店主人领伙计上到楼上,打开门,打着灯笼照了照楼上。一个伙计便指着那只箱子说:“人参和银子都在这里面。”

店主说:“我从大门一直来到这里,见各房都是空空没有一物,好像他们已经迁走了,不妨打开箱看看。”

于是打开箱子一看,只见箱底一个大洞,一眼便看到了楼下,什么银子、人参全都没有了。

店主仔细揣摸了半天,才知道这箱子的底是与地板凿通的,还安上了可以转动的机关。这才明白刚才仆人在楼下打架吵闹大声哭叫的时候,正是骗子运转机关,偷走人参银子,故意用嘈杂的人声掩盖开楼板的响声,这才使楼上的伙计一点也没有觉察。

再看楼上的东西,并没有一件贵重的。除了上面挂的罗帐是真的以外,床上被褥都是高丽纸印洋花制成的,案上钟表只有外壳,里面空空如也。那些箱子也都是纸糊的,里面还有几个纸包,包的全是砖石块。

参店主人知道被骗子骗了,便到官府去告状,又问官府为什么也和骗子来往。

官府说:“因为他拿着京城的枢密使的信来拜访,不能不去回拜他呀。”

官府四处缉拿,终究毫无踪影。

[评析]:一个骗子竟骗得当地各衙门官员纷纷登门拜访,可见其手段之高。然而,当官的受骗,只不过去给骗子炫耀一下门面,增加点可信度罢了。骗子的真正目的还在于骗取每两价值三百两银子的人参。为了骗到人参,骗子的铺垫是多么细致周到,可见其煞费苦心。

经营商业的人都有许多拉客的手段,但同时,这种急于推销商品的心情也给骗子以可乘之机。所以,热情招客势在必须,而拉客太急就往往会被骗。

3.一只靴两处卖

某甲到京城办事,住在一家旅店内。一天从一家旧货铺门前经过,见柜上放着一只靴还是新的。到柜台前一问价格,只要二钱银子。某甲喃喃地说道:“价钱是不贵,可惜只有一只呀。”

出了旧货铺再往前走,不远又见到一家店铺,柜台上也放一只靴。仔细一看,靴子是新的而且式样与刚才看到的那一只一模一样。一问价钱,却要一两银子。某甲嫌太贵,请求稍减一些,店家坚持不肯。某甲心里暗自盘算,这只一两,那只二钱,这样买两只靴也不过一两二钱银子,比市价仍便宜不少。因而便拿一两银子把靴买了下来。

拿着这只靴又返回到前面的旧货店,去找那只靴时,已经没有了。问伙计,回答说刚才已有人买去了。甲无奈,只好提着一只靴怏怏不乐地回去。

[评析]:这是店家骗人的小把戏。可以想象,靴本来就只有一只,两店的人串通,又从这里移到那里。一个要价格低是引诱某甲来买,一个要价极高,是有意愚弄某甲。某甲没有看出其中奸诈,竟花高价买了一只靴,实在可悲。

4.假侨商行骗乡里

某甲是扬州邵伯镇人,在一场兵荒马乱中失踪。过了十多年,某甲突然回到故乡。今非昔比,只见他穿着笔挺的西胀,带着箱笼甚多。自称年少时从家里跑出去,辗转南洋各地,起初为人打工、做伙计,后来渐渐致富。现在受南洋某富商倚重,特派他到江南来,打算经营盐业。

当时,某甲的生母和姐姐还在乡间给人家当佣工。某甲便致函将母亲和姐姐接到扬州,买了一座大房子住下。又雇了男女仆人,购置了许多家具和日用器物,家中应有尽有,真像要长久住下一般。

家安置好后,某甲又去购买古玩书画,还真有些鉴别能力。一天,在一家玉器店选购了翡翠烟壶以及班指等物。几乎近千两银子的物品,却只付给店家三百两银子。说新加坡不日将有巨款汇来,款到时当即付请。过了几天,让伙计登门去取,果然照数付清了账目。有怀疑新加坡来款的人,偷偷到电报局去问了一下,果然钱是新加坡一家商号汇来的。于是,扬州城里都知道某甲是新加坡回来的大富翁了。一时间扬州豪绅巨商都希望和他拉上关系。有时也有人前来借钱,某甲无不应手立办。

某甲又花巨款买盐票,居然做起盐商。

几个月间,某甲仅购买珍奇古玩便价值几万两银子。可是多数都是欠账,付账的为数极少。

一家南货店的主人更是势利,知道某甲没有妻子,便急忙去一大户人家去为某甲说媒,极口夸赞某甲如何富有,又如何有才能。富户被说动,竟把女儿嫁给某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