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青春的困惑有几多(4)
处于十四五岁花季的少男少女,为什么十分反感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私拆他们的信件,为什么总爱在家中自己使用的抽屉上锁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宜公开的秘密,或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家长正是因此而担心。其实,这是他们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强烈,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许多想法开始在内心翻腾,原先敞开的心扉开始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便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长辈不一致了,于是他们与父母的心理沟通明显减少,转而向“心爱的日记本”大量倾诉内心的“秘密”,或者在信件中诉说内心的感受。因此,他们往往会把日记本视为不许别人染指的珍宝,并用“锁”勾画出他人不可随意进入的内心世界的“警戒线”。这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体现,是少男少女走向社会的前奏曲,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重大。然而,有的父母往往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千方百计地窥视、探测孩子的隐私,没想到这种“爱心”却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成为阻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问题发生的关键,在于孩子与父母都没有把握好随着成长而带来的一些新情况,因此双方必须共同做出努力,妥善处理这一家庭交往问题。
请同学们分别从父母和孩子的角度思考并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1.理解父母的苦衷。中学生对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或私拆他们的信件感到十分气愤,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能因此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搞得“水火不相容”了。如果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想一想,就会发现父母这样做,也有他们的苦衷。作为父母的,发现本来肯与他们说心里话的孩子,现在与他们的心理沟通越来越少了,而且开始大量地写日记,抽屉居然还上了锁!他们会是什么心情?他们在感到深深的失落的同时,对此感到大为疑惑并大为担心。他们疑惑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更为担心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学坏了”、“会不会出事情”。当然,我们并不认为父母因为这些理由就可以未经允许看孩子的日记或信件,我们认为你父母那样做,尤其是撬开抽屉的方法,很不明智,对孩子的权利、隐私都是不够尊重的。但是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产生事件的一切缘由,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整个事件中,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的突然改变,即从原先肯说心里话,发展到不说心里话,这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事件的发生。即使父母不撬抽屉,不看日记,难道他们心中就会没有疑虑了吗?为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孩子应该像以前那样经常与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什么都可以说,反正要让他们觉得你还是信任他们的,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要“瞒着”他们。而且,在这种交流过程中,相信你也会从父母那里获得社会经验,即便你们的观点不一致,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更何况这还可以让父母进一步了解你,理解你,是不是?也就是说,你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一种信息,使他们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
2.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大了,心中自然会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尽管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东西,但毕竟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或给抽屉上锁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偷看”之类的方法。否则,只会给青春期孩子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敏感、自尊,很难忍受别人的误解和偏见。试着去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闲聊,加强家庭内部的民主、温馨气氛,才是减少子女对日记本的“感情依赖”,鼓励他们与家长共享心灵的良好方法。当然,有许多家长其实是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翻看孩子的日记的——知道翻看日记本是不妥的(所以会偷偷地去看),但又无可奈何,生怕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坏了”。那么,注重平时的交流,特别要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与隐私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交流情感,循循善诱,让子女主动敞开心扉,恐怕是避免这种矛盾的最好办法了。至于私拆孩子的信件,更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宪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文规定,公民(包括未成年人)的通信自由不容侵犯,未经允许拆看他人信件是违法的,不允许的。
“黑姑娘”的烦恼
李静是个皮肤略黑、容貌一般的姑娘。从小学起,她与班级女同学在一起时,并未在意自己的长相。到了初中,身边的女伴出落得亭亭玉立、皮肤白皙,她就越发感到自己皮肤黑是丑陋的,深感痛苦。班级里个别淘气的男同学背后戏称她为“黑姑娘”。她听到后,越发感到伤心和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丑小鸭”,是被人们遗弃、没有价值的人,在这种情绪笼罩下,她整日郁郁寡欢,怪爹妈没有给自己一个美丽的面容。如此心境使她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这更使她内心充满自卑感。眼看就要参加高考了,她整日愁眉苦脸,觉得自己“完了”,没什么前途可言。谁都比自己强。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长大,女孩子开始喜欢照镜子,同时还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她们发现镜里的自己长得并不漂亮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很沮丧,甚至会埋怨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把自己生得皮肤这么黑,鼻子这么扁,眼睛这么小,个子这么矮,等等。如果学习成绩再不如别人,或体育成绩不达标,就又会觉得自己“天生太笨”、“低人一等”,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太低。女孩一旦有了这种自卑自厌的心理之后,常常会觉得自己很丑陋,像一只不受别人欢迎的“丑小鸭”。
有“丑小鸭”心理的女生在与他人特别是异性交往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哪些不必要的烦恼?
“丑小鸭”心理的女生在与他人特别是异性交往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我封闭倾向。比如:明明是长得挺正常,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很丑、很差、很笨,总以为自己是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料,误以为别人不愿理睬自己,在自己和同学中间筑起一道墙,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敢参加课外的集体活动,害怕别人看不起;不敢参加体育运动,怕别人笑自己笨;不敢跟男生说话或交朋友,担心不能与他们融洽相处,怕他们会讥笑自己。
“丑小鸭”这种内心深处的痛苦是因为“丑”引起的。为什么美与丑对人的影响这么大?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爱美动机以及对美丑的情绪体验,都产生于人的需要,在社会需要中比较核心的是“自尊的需要”,如人们渴望在社会中获得一定地位,希望得到别人尊重、获得表扬赞美等。这种需要从人的很小年龄就开始发展,并不断得到强化。人们常觉得一个漂亮的小孩比一个丑的更讨人欢喜,也就给予他更多的爱,而“丑小鸭”同样有着被爱的渴望和被尊重的需求,但因为容貌丑而难以得到,而人的需要越是得不到满足越会变得强烈,同时,在心理上所遭受的挫折也就越大。忧郁痛苦、自卑自弃、灰心绝望等,日渐强烈。
怎样解除这种不必要的烦恼呢?
1.坦然正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希望自己生得美,但愿望毕竟不是现实,一个人生得美与丑,不能由自己决定。面对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常作无益的哀叹,就会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情绪之中不能自拔,这是不少容貌不佳者的通病。医治此病的根本办法就是坦然正视现实,打消自己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愿望,重新调整认识。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容貌美丑虽与人际吸引力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表现在异性之间。而异性之间又重在选择对象的问题上,对于一般人际交往,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在一般人际交往中,人们看重的是修养品德,学识才华,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至于外貌的好坏,人们通常并不重视。
2.别太敏感。容貌不佳者往往有一种病态的敏感,特别注意别人对他的容貌产生的反应,如脸色、眼神、语气等。不仅对直接涉及其容貌的谈论反感、愤怒,而且对影射其容貌的言词特别忌讳,推而广之,凡可使人联想起其容貌特征的谐音字、形容词、比喻等,他都深恶痛绝,嫉之如仇。这是一种变态心理。事实上,每个人的容貌都无法隐瞒的,也不必去隐瞒。因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喜欢探究奥秘。越是躲躲闪闪、掩掩遮遮,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越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别人越是想知道。这样,越害怕被别人伤害就越容易被伤害,倒不如大大方方,坦然相对,别人不再感到稀奇,自己也就无所忌讳。再说,在同伴、同学、同事这个熟悉的生活圈子里,反正大家都认识你、了解你,有什么可忌讳的呢?在陌生的环境中,反正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你,以后又不打交道,让他们评头品足吧,又何必忌讳呢?
3.目标转移。人的心理有一个特点,过多地注意自己的缺陷,不但无助于缺陷的克服,甚至还会把它越看越大。比如有一个同学,平时讲话有点口吃,他一讲话别人就笑,甚至模仿他讲话的样子。他也为此心事重重,还没有讲话就想到自己有口吃的毛病,结果口吃得反而越来越厉害了。还有一个女同学,本来脸上雀斑并不很多,由于别人嘲讽她,她便很自卑,所以每天梳头照镜子时,总觉得雀斑越来越多了。可见,过多地注意自身的缺陷,就会变成精神上的包袱。与其如此,还不如丢开它,不去想它,造成心理上的“淡化”与“转移”。比如你长相不够漂亮,你就根本不必注意这一点,也不必去管别人怎么说。像有一个同学,由于得了个“鬼剃头”的毛病,一夜之间头发全秃光了。开始他也十分苦恼,后来他对此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别人开他玩笑,他也一笑了之,这样,反倒没有什么可自卑的。他的体会是:“对自己那些无能为力改变的缺陷,还是不必太认真的好。没有一点自我宽慰的勇气,没有一点幽默感,有谁能抵挡命运的戏弄?”
4.悦纳自己。人应该自尊自爱。而所谓“自尊自爱”,就是将自己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予以悦纳。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如果过多地挑剔抱怨自己的短处或缺点,就会嫌弃自己,心态也随之消极:如果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上,并通过扬长避短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就会发现自己有许多可爱之处。对于具有“丑小鸭”心理的女孩来讲,尤其应该如此。你可能身材并不高挑,但你感情细腻,温柔文静,善解人意,充满东方女性的韵味;你可能皮肤不太白皙,但你真诚善良,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是一个可信赖的朋友。
5.以内补外。要想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还可以通过发挥自己内在品行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外在容貌上的不足。人总是因为可爱而显得美丽。你的容貌虽不尽理想,但如果你品德、能力、为人等方面有诸多为他人称道的地方,那你就会因为可爱而在他人心目中显得美丽,甚至你的容貌也会让他人觉得别具特色。张海迪当初坐着轮椅上街,不少人曾露出鄙夷之色。对此,张海迪却说:“从人们的目光中,我或多或少地了解到我比别人低一等,那是因为我失去了双腿。但是,我要这样想:在通往未来的征途上,我和你们是同路人,只不过我更要加强自己的制约能力,要更坚强些。”张海迪通过这种自我鼓励,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并用行动证明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现在,非但没人瞧不起她,而且她还成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失足的悔恨
小珍,16岁,上初中三年级。下面是她的自述:我由于一时冲动而触犯了校规。这件不愉快的事发生后,我悔恨不已,决心痛改前非。可是正是因为此事,我在班里给老师和同学都留下了不佳的印象。为此我感到自卑。我曾经劝说自己别太压抑,应该抬头做人,可这样一来有人就认为我还没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又批评我。我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半点鼓励,有个别同学还当众羞辱我。我不敢反抗,怕老师再训我,更怕影响我毕业。可越这样同学就越瞧不起我。还有半年就毕业了,我真想和其他人一样生活得轻松些,别这样透不过气来了。我该怎么办?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常不同程度地为过去所做的错事而悔恨——有些事情本不该做却做了,而有些事情应做却没做。特别当这种错误导致了一连串“始料不及”的消极后果时,更是有吃不完的后悔药。有些人为此放不开、丢不下,老是想着它,越想越懊悔,越想越难过,以致最后完全被痛苦的自责、自怨情绪所压垮。就像信中的那个中学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