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百度:李彦宏终生不悔的选择(4)
1999年,李彦宏依靠自己的发明专利“超链接分析”为百度奠基;2001年,百度依靠全新CDN技术实现了搜索大提速,而竞价排名模式的建立更是寻找到了稳定的利润增长点;2002年,百度为了优化自身搜索技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度,提出了“闪电计划”,李彦宏亲自上阵督战,“闪电计划”在9个月内实现。
技术升级后,百度搜索流量一路飙升。
2003年,百度搜索流量较2002年增长了7倍。因此,李彦宏称2002年为百度的“技术年”,称2003年为百度的“流量年”。而随后推出的“凤巢系统”“框计算”以及“阿拉丁计划”都是百度在搜索技术上的一次次飞跃。
“凤巢系统”是全面接替有争议的竞价排名模式的高级版本。
为了使用户需求与企业推广信息间达到完美的匹配,百度先后为“凤巢”系统的研发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悉,作为2008~2009年度最为重要的战略级部署,百度将主要技术研发费用都投给了“凤巢”。
“框计算”是百度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者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2009年推出的“阿拉丁计划”旨在超越现有Web内容的限制,对包括众多未纳入搜索引擎检索体系的“暗网”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融合、处理,以使这些信息能最富有效率地被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取名阿拉丁,寓含着该平台可以像阿拉丁神灯那样帮助用户实现最便捷地获取信息的愿望。
而百度的每次重大技术升级并不都是万无一失的。在早期,百度的很多技术上的升级都遇到过意外差错,导致系统暂时休克,服务暂时中断。那时,一旦出现问题,百度所有技术骨干都会集中到现场,针对出现的问题立即攻克,问题不解决所有人一刻都不会休息。百度的技术人员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步成长起来的。最终,百度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软件架构和升级流程,基本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万一有点问题,也有应急方案。
这是百度技术成功的法宝之一。
关注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纯主观感受。在百度,出色的用户体验是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用户体验是百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百度创立时,李彦宏就把搜索行业的特性描述为“新的、高度的人际互动的”。
百度产品的第一个特性就是“有用”。一项成果只有在满足用户需求后才能被称为“百度产品”,否则,即使做得再华丽也是徒劳的。百度产品部的主要原则就是从产品功能上满足用户需求。
百度产品的第二个特性就是“易用”。很多手机用户,当发现自己手机上有几百个功能之后就不知道该怎样去用了,虚拟产品也一样,应用性同样要做得相当好才能取得成功。
百度产品更高一个层次的特性是“视觉”。在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拥有更惬意的享受,这也是用户体验的过程。百度的用户体验是从有用到易用,然后达到视觉层面。只有所有层面都做好了,用户的感觉才非常好。
因此,在很多网站以流量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时候,百度从不用流量作为产品的考核标准,而是主要看用户体验。很多从其他公司跳槽到百度的人,得知百度竟然不考核流量的时候都很惊讶。
不考核流量,并不代表对产品不考核。对于各个产品,百度考核的标准是这个产品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如对于知道,百度考核的是问题的解决率和回答数,也就是考核有多少个问题是重要的,有多少人提问题,有多少个问题被解决了;对于贴吧,不考核有多少个帖子,考核的是有多少个热门贴吧。
李彦宏不仅向公司灌输“用户体验”的理念,并且在工作中也亲力亲为,站在第一线推广用户体验的核心理念。
关于这一点,有许多例子可供说明。比如,一开始,百度搜索首页上的标题是“设百度为首页”,六个字虽然简洁,但让人感到有些生硬。后来,李彦宏把它改成“把百度设为首页”,使用户感到亲切许多,这个小改动带来的体验效果非常明显。
百度界面上搜索链接页面,本来的设计规格是12像素,但李彦宏觉得看起来比较小,用起来不太方便,坚持要做得更大一点。
后来,李彦宏亲自调整,最终将像素调成了14。这一细微改变,使百度用户流量上升7.5%。
百度的首页现在只有3kb(千字节)。不过,它曾经是4kb。
这一改动还是得之于一位工程师建议。这个百度首页“瘦身”的建议经过产品部门的确认后,被转到页面设计,很快就变成设计师们讨论的话题。在讨论中,有的工程师对该建议不置可否:1kb太小了,值得如此大动干戈吗?但绝大部分工程师的意见是,在百度,这个每天访问量数以亿计的首页,每次点击节省1kb的带宽,一天能节省的带宽资源就是个天文数字。一年下来,能大大节省公司资源。更重要的是,1kb的改变还能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用户每点击一次,即便节约的时间微不足道,但对于百度来说,每天乘以数十亿,就可以节约用户非常多的时间。
在刚刚收购hao123网站时,李彦宏就注意到其网站首页有个没有处理好的细节问题-hao123只有一个比较小的搜索条,很不利于用户检索。李彦宏亲自调整了hao123的首页设计,把搜索框加大,放在更加明显的位置,然后在左边放上百度的Logo,另外,还增加了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快速链接的窗口。经过一系列改版,hao123用起来更方便了,流量增加了许多。
类似这样的小改动每天都在百度的各个产品上发生。这些要改动的地方主要是靠经验积累和思考来发现的。当然,还要有数据分析做支持。为此,百度成立了用户体验部,专门做用户体验。
同时,百度还建立了用户反馈机制,收集用户的产品体验心得,用户在百度的首页可以找到一个有反馈意见的链接,这里的留言都由人工汇总、分析,作为改进产品的重要依据。
试错:从无到有,从缺陷到完美
百度从最初的7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的逾万人的顶级企业,这其中不知经过了多少从无到有,从不完美到完美的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试错过程,百度可能只是一家裹足不前、行盲目跟风的小公司;在实践中不敢于试错,百度有可能错过发展的最佳时机,难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做大做强自己。
首先,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李彦宏为百度制定的战略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经过实践不断地摸索蜕变得来,是随着李彦宏对互联网认识的加深而不断优化的。百度初创的时候,商业模式是通过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获取服务费用。当发现给门户网站提供技术服务难以有较大发展的时候,李彦宏又开始尝试另外一种商业模式-给企业提供软件,通过出售应用软件与服务获得经济回报。这个商业模式帮助百度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期。但是,这个模式同样很难让百度有巨大发展。
2001年9月,李彦宏找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基于竞价排名的网络推广方式。再后来,李彦宏又先后发展了另外一些包括品牌专区在内的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更好的商业模式是那些基于公司核心优势、适合公司发展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赢利方式。
其次,从一个产品的问世到完美的过程,也体现了李彦宏的试错思想。在李彦宏看来,公司迈出第一步最为重要,新产品出来时总是不完美的,不要期望完美了再推出,可以在推出后一点点发现问题,一点点改进,在无数点滴细节的完善中,逐步趋于完美。
百度推出的第一个版本的搜索引擎,其实存在很多缺陷。对于这样的产品,到底推还是不推?这个问题在百度创始人之间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李彦宏最终拍板-先上线再说。在上线的同时,集中技术力量进行攻关,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优化。
这样,百度的搜索系统每天都有很多改进,每隔几个月就有一次大的升级。百度就是在这样不断的优化、升级中,迅速从竞争对手的手里抢过了市场份额,成为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如果秉承完美之后再推出的心态,百度可能丧失了市场先机。
百度做贴吧、MP3搜索等系列产品,其实都是试错的过程。
尽管大量搜索数据已经显示,用户对这些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是,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只有实践后才知道。为此,百度先推出了贴吧、MP3搜索等产品,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迅速调整,不断改善。这些产品最终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百度,李彦宏时刻在呵护着一份创新的气氛,每当看到总监们不敢让下属试错的时候,他就说:“我们现在还是小孩子,有哪个孩子小的时候不跌跤呢?这就不敢跌跤了,以后长大了,就更加不敢了。小批量试一下,马上就可以知道结果,知错就改,有何不可?我觉得,相比损失的那一点点流量,鼓励工程师有不断改进的想法和创新意识是更重要的,它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我国着名电影演员刘晓庆有过不少名言,流传最广的大概要数这一句:“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把这句话套用在上市后的百度上来说,就是:做搜索引擎难,做搜索引擎老大更难,做上市公司的搜索引擎更是难上加难。自从百度上市后,受业绩压力的驱赶,李彦宏更是需要根据其与生俱来的优秀的商业判断力,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战略选择和决策。
专注执着的决策者成功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除了付出辛苦外,还与创业者的个性有关。那么李彦宏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呢?
李彦宏是一个专注的人。他专注于搜索,专注于技术,专注于中国市场。技术创新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对李彦宏来说,百度能从小到大走到今天,依靠的是技术实力;百度能打败竞争对手独占鳌头,依靠的也是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