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护肝食谱(美食天下·第2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科学饮食,养肝护肝的第一要素

肝脏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1肝脏是人体营养物质分解与合成的场所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肝的主要消化功能之一是分泌胆汁。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三酰甘油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有利于消化吸收。胆汁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吸收。

肝脏的另一项消化功能是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物质后大部分由门静脉运往肝脏,在肝小叶的细胞中进行化学反应。

2肝脏是能源和物质转运中心

糖代谢:肝脏在能量代谢中特别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以保证全身糖的供应。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陆续吸收到体内后,血糖含量会显着地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原暂时储存起来,使血糖含量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内。当血糖的含量逐渐降低时,肝脏中的糖原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仍然可使血糖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内。

蛋白质代谢:肝脏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都只合成自己需要的蛋白质,但是肝脏除能合成自己需要的蛋白质外,还能合成大部分的血浆蛋白质。

脂肪代谢:肝脏在脂类代谢中也起重要作用。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可以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肝功能障碍时,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不良,出现厌恶油腻食物等症状。此外,肝脏还是合成磷脂、胆固醇等的重要场所。一旦肝脏有病变,磷脂、胆固醇等代谢就会异常,这也是为什么患病毒性肝炎后容易并发肝炎后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其他营养素代谢:肝还能储存铁、锌、硒等多种微量矿物质及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这些物质对人体都是很重要的。如锌的缺乏容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甚至肝病缠绵难愈。维生素在肝脏很丰富,直接参与肝脏的代谢活动,维生素缺乏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力。

3肝脏是解毒场所

肝脏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解毒器官,几乎所有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有毒物质都要通过肝脏的分解才能排出体外,否则,就会造成体内毒素积聚而中毒。

解食物代谢之毒:食物的代谢产物要经过肝脏解毒。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剩余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就会被大肠内的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分解为氨、吲哚、硫化氢及各种胺、粪臭素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要通过血液循环送到肝脏进行解毒,解毒后再被送回肠道,排出体外。

解酒精之毒:饮酒后,酒精可通过呼吸、尿液、汗液排出,但绝大部分要经由肝脏代谢。

进入血液的酒精95%在肝脏中代谢,首先降解为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酸等化合物排出体外。肝炎患者由于肝脏对酒精的解毒降解功能下降,如果再饮酒的话,就会导致酒精蓄积中毒,衍变成酒精性肝硬化等病变。

解药物之毒: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药物是在肝脏中解毒,并由肝脏排出体外。因此,当肝脏有病时,用药就要谨慎,否则就会加重本来已经疲乏了的肝脏的负担。

肝脏好不好身体最知道

1“肝主筋”,筋骨能反映肝脏健康状况

筋是一种连接骨和肌肉的组织,筋使肌肉附着于骨头,肌肉收缩带动关节运动。因此,筋是人体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组织。筋需要血液的滋润才能保持弹力,否则就会失去弹力,而我们的关节也就不能活动。能够滋润筋的血液,就是储藏在肝里的血,所以肝可以支配筋。当肝血不足时,筋得不到血的滋润,就会出现手脚震颤,关节活动不利索,甚至四肢抽搐等症状。中医认为是血虚,在治疗上采用补血的方法。

“其华在爪”,指甲能反映肝脏健康状况

中医所说的爪,其实不是爪子,而是指手指甲和脚趾甲。中医认为爪甲是筋的延续,筋要依靠肝血的滋润,爪甲同样需要肝血的滋养。肝血充足,爪甲坚韧有光泽;肝血不足,爪甲就会变软、变薄,甚至出现脆裂或者变形。将手掌向下放平,用手指轻按指甲尖,会看到指甲下的红色变淡,然后突然放开,如果红色马上恢复,表示肝血充足;如果红色恢复缓慢,表示肝血不足。

3“肝开窍于目”,视力能反映肝脏健康状况

食用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症,中医由此推而广之,认为肝和眼睛有着特殊的联系。肝的功能正常,眼睛能够看清东西,分辨颜色;肝的功能不正常,就会出现近视或者远视等视力改变以及眼红肿痛等多种眼病。中医把各种各样的眼病都看成由肝的病变所致,所以对于眼病的治疗也往往从肝入手。同时中医也通过观察眼睛的变化,来了解肝的情况,诊察肝的疾病。

肝病有哪些种类

1病毒性肝炎大家庭:甲乙丙丁戊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依据肝炎病毒的不同,所引起的肝炎名称也不同。不同的肝炎病毒有着不同的结构、大小,对外界的适应力不同,人感染的途径也不同。病毒与病毒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互影响。

甲型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乙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成原发性肝细胞癌。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丙型肝炎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我国较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少,丙肝通常被称为“沉默的疾病”。由于肝脏的巨大代偿能力,大部分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偶然体检时被发现,或者可能很多年后出现不适症状时才被发现。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所致,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复制,以慢性患者与携带者为主。其临床表现及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重叠感染者能使原有的乙肝病情加重。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与甲型

肝炎相同,也是经消化道感染,但其传染性比甲型肝炎低,不如甲肝那样常见。机体感染戊肝病毒后2~3周出现保护性的中和抗体,3~6周后达到高峰。该抗体可保持终生,故人在一生中只得一次。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孕妇感染了戊肝病毒,有可能发生严重黄疸。

2肝硬化

肝硬化是具有广泛肝细胞损害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肝脾肿大为主,有的则有腹水。本病大多继发于慢性肝炎、血吸虫病、疟疾,或久泻、久痢之后,此病与长期饮酒、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和情志抑郁等因素有关系。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其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反复、长期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3脂肪肝

正常的肝脏脂肪含量不超过5%:一旦肝脏内有过量脂肪沉积,就可能出现脂肪肝。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肥胖及血脂过高性脂肪肝:

过度肥胖者约有半数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这是因为进食过多的脂肪与高糖食品,而且活动量又少造成的。

中毒性脂肪肝:多种金属中毒和药物中毒,都可以引起脂肪肝,尤其是四环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脂肪肝,特别值得重视。

肝炎后脂肪肝:肝迁延性与慢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脂肪肝,在治疗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引起注意。那些长期高热量饮食,活动消耗又少的肝炎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就较高。

营养失调或营养不良:临床上,营养失调或营养不良通常是指蛋白质本身的摄取、消化、分解以及吸收发生异常的现象。而营养失调或营养不良往往使得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发生障碍,进而导致三酰甘油在肝细胞中排泄不良,而逐渐形成脂肪肝的病变。

专家解读食疗养肝精髓

1三分药治,七分食养

在肝脏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加强自我调养,对防止病情恶化、加快肝病的康复有重大意义。肝病患者如果长期偏食、挑食、忌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例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质会引起机体蛋白质供给不足,可使肝细胞修复缓慢,导致肝硬化;但如果过量食用蛋白质,不利于康复,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肝病患者缺乏维生素

D、钙以及微量元素锌、硒等物质,幼年患者容易并发佝偻病或骨骼畸形,老年患者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好发病理性骨折等,还会引起肝病难愈。

肝病患者如果过量进食,摄入超过身体需要的脂肪、糖等物质,就容易引起肥胖症、肝炎后脂肪肝、肝性糖尿病等,给肝病的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2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还有一层含义是,食物的毒性作用微少,通过食物进行肝病后期的调理,可以避免已经受到伤害的肝脏再次被伤害。肝脏是人体的一个大的“化工厂”,人吃进去的食物经胃肠吸收后都要送到肝脏进行“加工处理”。构成机体的蛋白质、脂肪和人体代谢所需要的糖及能量等物质均来源于这座“化工厂”。一旦这个“化工厂”受到破坏,人体的物质供应和新陈代谢就会出现故障。

3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肝功能恢复

合理的饮食是指针对肝病患者的病情,制定色、香、味俱佳的饮食,对于增加患者的食欲、改善病情都有裨益。例如肝炎的急性期,饮食要清淡,应以进食糖和淀粉类食物为主,选择易消化吸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少量多餐,这样既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又减轻了肠胃的负担。

肝炎恢复期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肝细胞的恢复,但要减少油腻食品和糖类食品的摄入,以免肥胖和引起脂肪肝。

肝硬化时要低盐饮食,以利腹水的消退,还要避免较硬的食物,以免造成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

4食物搭配合理

健康人的体液呈中性或弱碱性(pH7.36~7.44)。要保持这一酸碱度水平,维持人体酸碱平衡,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饮食来进行调节。食物可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鸡、鱼、肉、蛋、糖等味虽不酸,但却是酸性食物;牛奶、豆制品、蔬菜、水果、海藻等,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能阻止血液向酸性方面变化,是碱性食物。得肝病后,由于代谢障碍,会导致体内酸性产物增多,所以,肝病患者应多吃些富含碱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制品等,可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5营养补给充足

肝脏是人体能量和物质供应的中心,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下降,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供应会发生明显不足,所以必须及时、足量地补充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充足的糖类:糖类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它在人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利用。葡萄糖能够迅速被氧化并提供(释放)能量。每克糖类在人体内氧化燃烧可放出4千卡热

能。糖类含量多的饮食可以保护肝脏,使肝脏功能保持良好。由于主食中含有充分的糖类,不需要补充特别的糖类制剂。

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肝细胞修复的材料,优质蛋白质可促进肝细胞的恢复,防止脂肪沉着。肝病患者对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合成代谢则减弱。若摄入蛋白质不足,可引起血浆蛋白下降,尤其是白蛋白的下降可引起水肿。在高蛋白食物中,必须选用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牛奶、瘦肉类和豆制品,而含脂肪过多的肥肉食后不易消化,不宜食用。肉类食物宜选用鱼肉、兔肉、鸡肉、猪瘦肉等。

豆类蛋白如豆制品与动物蛋白同食,有互补作用,可提高其生理价值,但消化不良、食后有胀满感者,不宜多食。

补充维生素:肝脏受损害时,维生素摄入和合成减少,且消耗增加以致维生素缺乏,故必须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维生素A等,尤其是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在肝功能的恢复中起重要作用。动物的肝脏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约10倍于其他肌肉组织的含量;小麦、花生、豆芽、新鲜蔬菜、水果均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的摄取主要来源于胡萝卜、绿色菜叶、牛奶、鱼肝油、动物肝脏等;而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水果、绿色蔬菜,尤其是山楂、柑橘、橙子、圆白菜等。

6脂肪摄入适度

在患急性肝炎时,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胆汁分泌不足,从而使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此时,大量食用高脂肪的物质,会强迫肝脏分泌胆汁,增加肝脏的负担,使病情加重。因此,在急性肝炎期,应当少食含有脂肪的食物,脂肪摄入量以患者能耐受又不影响食欲及消化为度。在黄疸消退、食欲增加时,可食用易消化的含胆固醇少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等。

7饮食有节

患肝病后一方面消化功能下降,另一方面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又很高,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定时定量,少吃多餐。按照一定时间有规律地进食,能使人体建立起条件反射,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更有节律。对肝病患者提倡一日三餐的进食方法,除三餐外,可在午餐前后或睡前进食热牛奶、蛋羹、肉粥、面片、药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