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柏拉图与认知论(2)

很明显,柏拉图所认同的是一种自我清洗和净化的运动,根本没有非常的东西,所得到的只是对以往获得的东西的重复,这来源于一种实现本质或得到本质的自觉,任何人都有这种自觉的意识——对于有的人不曾学习,那也属于他的意识,只是没有实现本质罢了。

除此之外,学习的过程在柏拉图看来是一种假象,正是这种由不满到满足的假象激励了我们去求知。然而更大问题却存在于这个假象的对立面,如果我们把这种本质引起的想象当做柏拉图所谓的动力的话,很可能就出现了二元事物,即自身和意识的并存并立,把很多行动想象成对自身的否定。

这个问题柏拉图并没有忽视,但他的解释却很牵强。他认为,心灵有一种内在的信息,它的作用是肯定实在,当心灵发挥这种作用,对所得事物进行扬弃的时候,就能把握住客观的事物,也就是说,当它在对象中意识到它自身的影像,就可以把握事物的实质。但是只有那些经历“与神交流的热爱智慧的人们”,才可能具有这种心灵的高级技能。

表象无法影响事物的本质,它具有外在性、流变性,而本质具有固定性,它根植于事物心灵,是最权威的属性。

人们总认为回忆是一个把以前某一时段获得的内容重新在头脑中取出,或者有些人把它用作发掘自己潜层意义的内容,这无疑是抽象意义上的,大略是说深入自己的脑海找到潜在的东西——其意义正来源于柏拉图的学习论——对理念的认识不是其他的什么,只是一种固定的回忆过程,深入自我,找到隐藏在表象下的东西。

潜伏在我们意识之内的是什么呢?周而复始循环的到底又是什么呢?柏拉图说,潜伏在意识里的材料驳杂无章,“爱智慧的人会形成一种普通的概念对它们加以区别”,就是说,因为熟悉哲学,所以人们会对自己的意识里的内容进行细化,从而能很快地在记忆中提取内容,善于学习和先验论的内容在这里无意的被透露出来。

既然意识本质便是知识,而获得知识实际上就是回忆的过程,是从意识中扬弃所有的内容并发现意识中本质的影像,那么任何人所知的内容是否一样,任何人的意识是否都可以称为知识呢?按照柏拉图的概念,答案都是肯定的。意识中从前就存在着知识,就像冰放在容器里,慢慢化成了水,那么,普遍的意识和知识就没什么区别了。

柏拉图认为,心灵包括了灵魂,但灵魂不是心灵的全部,他把心灵中潜在的内容排列于时间之前,根据俄耳甫斯教的定义,他描述了这一事件:人的灵魂是不死的,它的停止运动即为人们所谓的死亡,但它可以再次出现,却不能被消亡,所以灵魂不仅不死,而且能够经常出现;这里又延伸出“轮回”的意味——“如果它看到过阳世及阴间的一切,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学习,只是回忆灵魂已经知道的东西和它从前曾经看到的东西,灵魂是自由运动的,我们不可能主动支配它,同时,灵魂也是能思维的,这和我们肉体的思维完全是两回事。”

四、意识与知识的各种区分

柏拉图的对话《国家篇》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他在其中构想了一个虚拟的“理想国”,这是一系列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而且在于他同时解决了许多问题,诸如艺术观、理念论之类。在《国家篇》的第六卷中,他对各种意识和知识进行了分类。

柏拉图在《国家篇》的第六卷中,对各种意志和知识进行了分类。他不仅仅在此篇中构想了一个虚拟的“理想国”,这是一系列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而且还同时解决了许多问题,诸如艺术观、理念论的深化,纯哲学理想,等等。

知识是理性的,它包含理智的、理念的等多个内容,通常被称为“理智”的东西包括几何学、算学等抽象思维和含义空泛却普遍的真理。第一类知识是“灵魂对任何世上存在事物理念的观察”,即关于理念的印象,第二类即是灵魂根据理念所提供的依据自发进行的思考,这时候灵魂就是从理念出发,再达到一个非理念的真实客体。在知觉方面(实际上,柏拉图所说的知觉,大多数时候指的是依靠知觉做出的判定,即知觉判断),他规划了知觉的两个方向,首先是对外部的映像,反映在水中的映像,即光滑、坚实、平坦物体的反光。第二类知觉,即人们所制造的一切物体,包括上述水中映像的实体,以及有生命的物体:动物、植物等等。

在此必须明确指出,柏拉图所说的知识是以假想为前提,基于他的理念学说为基础的。举例来说,一个三角形的知识就是无限冥冥宇宙中存在着的三角形的原型,这只能通过灵魂之眼观察到。另外的知识则是,灵魂掌握了三角形原型的本质后,自发进行的本体客体研究,这是与现实的人本身无关的;现实的人所掌握的一切关于三角形的内容,只是理念的映像,是知觉,是与知识无关的。柏拉图大概没有意识到,一方面他大力肯定知识,另一方面又把知识同现实严格割裂开来(柏拉图认为只要肉体存在,就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灵魂掌握理念,灵魂彻底认识理念世界则必须等到死后与肉体脱离),这实在是令人沮丧的,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失误,其直接恶果就是挫伤了人研究世界的积极性。到后来,柏拉图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在后来的篇章里,他仍旧用回忆理论述说几何学上的问题,即灵魂通过回忆使心灵中存在理念的原型,再通过肉体的行为反射映像,举例说就是,当你在谈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等一切几何形状时,必然是在心灵中存在理念的原型,而表现可见的只是它们的摹本,他在谈论、描画的是任意图形的可知觉部分,而真实的图形却永远不能被感知,这多少减化了一些初始时他谈到知识不可由肉体得到的悲哀(因为灵魂可以通过回忆使肉体获得理念的摹本)。

对柏拉图有着深入研究的人都想知道,自己从事的工作是感性问题,还是理性问题,这一问题突出集中在一些从事理论研究和抽象思维的人们身上,尤其是一些经常和算学打交道的人,当他们构划图形的延伸意义时,似乎并不曾感觉到事先心灵中曾经存在过这些图形的理念原型。就此问题,柏拉图解释道:“人们对自己心灵中的理念原型进行描画时,或是在水中反射这些映像,他们总想利用一切图形反映原型……即便是以往未曾见过的图形,也必然早已存在了,但只有凭借思想和灵魂的反思——回忆,这有效的形式,才能得以了解。”“在图形学上,灵魂必须找到原来图形的假设,但它不能超过假设”,“不过这些衍生的情况是特殊的,它们不可能超越假设单独存在,因此也是这个理念原型的摹本(特别包括在几何学中发生的情况),它只是把假设当阶梯,最后必然回到理性的终点和无假定的状态,假设只是暂时状态,是心灵的自在自为。”这段话丝毫无法说服他人,如果柏拉图所处的时代只有圆形,而没有椭圆形,柏拉图就会说,椭圆只是临摹圆形的,即使是在理念世界中,椭圆形在心灵中的概念也只是一个圆形的原型的假设过程,最后还是要回到圆形的状态。

如此一来,柏拉图就彻底否决了肉体感官掌握世界本质的可能性。他只需要理念存在的纯思想运动,并从纯思想本身去研究纯思想。在这一点上,柏拉图极为反对用理念假设想问题(他把事物的发展固定在既成的理念原型上,认为它们都是凝滞不变的),认为从假设(反映在肉体世界中,即为摹本或相似体)出发是背离思想运动一无所成的思维形式。

在深入提到心灵掌握理念时,柏拉图总结了灵魂的四种性能,依次是行为概念的思维、理智、信仰、表象和图画式的感性认识。他把感性认识(知觉)定性为最原始的状态,是与反思在客观物质世界的映像相对应的。在此,他再次批驳了智者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如果我们只有感觉,就不可能获得知识和真理,只有凭借理念,凭借灵魂的四种性能,把混乱的感觉归纳成系统的表象和图画式的形象思维后,灵魂才能获得知识。最后,柏拉图还把心灵的状态分成四种:理智、理性、想象和信念。前两者是知识,后两者是意见。

柏拉图所说的“一般科学”,包含在思维、普遍原则的规定、基本定理和假设上面,这些假设属于理念的范畴,而不是感性的,当普遍的共相被灵魂所认识,便进入了科学的本质之中了。最高级的科学是灵魂自发地对理念进行研究创造的过程。在一切研究以后,意识便提高到精神领域并受到共相真理的指引。这时候,“心灵便可以透过善与美的表象,引发感动获得满足。而另一方面,思维在追求神圣美好的事物时,灵魂中的映像便形成回忆,永久地留存起来”,灵魂中的理念绝对不会因为死亡和后世的轮回而变化,其不会与本质相异也不会因共性而妨害个体。没有差别性的东西是具有无限认知性的,灵魂的自动自觉仅在于回复到自身之中。

五、认知的悖论

最早关于认知的悖论是由智者派哲学家美诺向苏格拉底提出的,既然一切都是理念潜藏在灵魂中所得,“为什么学习创造会变成可能?”这就是著名的认知二难悖论,也称“理性的二律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