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本钟
钟就是钟,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难道它是最大的根本之钟?
无疑,它是伦敦的象征,是英国的骄傲。矗立在泰晤士河西岸、威斯敏斯特大桥的桥头,它的钟声每天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将格林威治时间传向世界各地。
特别是,大本钟是和英国的国会连在一起。
这似乎在意味着大本钟能够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要取决于钟楼下那一片森林般的建筑——英国议会大厦。1834年曾被大火烧毁,1840年重建,1847年建成现在的大厦。它在奇特的古建筑群落非常之多的伦敦,仍然显得十分突出,像由无数根巨大的毛竹捆绑而成,挺拔尖锐、锋芒直指苍穹,又相乎依赖、连成一体,既巍巍然雄浑壮阔,又如王冠般玲珑剔透、璀璨夺目。英国人讲,无论将议会大厦建造得多么富丽堂皇都不能充分展示出它的重要性,以及对英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贡献。
——好大的口气,这是什么意思呢?
英国人认为,他们对人类文明史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国会制度——今天世界各个国家的议会民主政治制度都源自于英国。大本钟钟楼下的英国议会大厦,是在当今世界广为实行的议会政治的发祥地!
英国人也许有理由为此骄傲。但正如休谟在《英国史》中说的:“追求完美而不朽的国家体制,就像人追求完美而不朽一样纯属是人类自身的幻想,绝难寻觅。”这就让人想起了很多事情,为了政治的民主,哪个民族没有争斗过,没有流过血死过人?有的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跌跌撞撞,也未能将政治体制捋顺。英国为什么有幸最先找到了议会民主这种形式呢?
对国王来说,长期的权力崇拜会玷污政治判断力。对能够接近权力的人来说,久而久之会产生分享权力的欲望。于是,到了中世纪,英国就产生了帮助国王决策的“贵族委员会”——这就是英国国会的前身。到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历史上著名的《大宪章》,以法律形式承认了“贵族委员会”(后来改为国会)的权力,规定英国国王不得独断专行。
人类的历史,本质上还不就是政治制度史?国王精明强大,就会削弱国会的权力,国会里出了精明强大的人物,同样也会千方百计地限制国王的权力。后来,英国国会出现了一位强有力的人物西蒙·德·蒙福特伯爵,他的姐姐嫁给了当时的英王亨利三世,他却质疑君主独裁的权力,于是领导国会进行了改革,使其变成了掌握英国财政和立法大权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由各地贵族选出的代表组成。而英国国王,必须通过征询国会的意见实行统治。让国王和世人都认识到一个事实:比起国王本身,在王位背后的东西更大。
“乱世出英雄”,在14至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中,各式各样的人物涌现得更多。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国家必须要动员民众,民众也因之有了更多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待到这一场拖泥带水的战争打完,却把英国的国会改造成“两块半”:一块是由非贵族组成的下议院,另一块是由贵族组成的上议院,剩下的那半块就是成立了一个小型的为国王决策提供咨询的常设委员会。
此后又经过了一百多年,在国王和那“两块半”之间展开了三角、有时是四角的权力争夺战和拉锯战。到1689年,英国经历了一场“光荣革命”,国会用不流血的方式战胜国王,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国家体制:国王继续是国家的元首,但国家的权力则掌握在由公众选举产生的国会下议院。国会的上议院仍由世袭贵族组成,只要你是贵族就可以成为上议院的议员,其主要工作就是审议通过下议院提交的各种法案。但没有权力否决。这就是说上议院基本没有什么权力,类似于摆设和橡皮图章。
别以为被选进下议院就会多么风光。从外面看议会大厦是何等地宏伟壮丽,下议院的议事厅却比人们想像的要小得多,而且装饰得朴实无华,具有平民本色。现在的下议院明明是有659名议员,议事厅却只设437个座位,每到开会的时候有近三分之一的议员得站着。这就叫“站着说话不腰痛”!别让他们以为参政议政就那么美,就那么舒服!而且,每到开会的日子,大凡英国国民和从世界各地合法进入英国的人士,都可以进到下议院议事厅旁听议员们的争论和观察议事程序——这才叫监督呢!
而同在议会大厦里的上议院议事厅,却装饰得富丽奢华,一派尊贵气象。大厅正面是金碧辉煌的国王宝座,通向国王坐席的台阶上铺着鲜红的丝绒地毯——越是没有实权,越要摆摆空架子,讲究排场,也是一种心理平衡嘛。
从此,英国的政治体制就算固定下来了,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越走越顺。贵族保留着说空话发牢骚的权力,而实权掌握在下议院。下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党就是执政党,执政党组织内阁,形成英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英国政府。
有执政党就有在野党,政府正因为有着强有力的在野党,反而容易保持活力,不能不顾及选民的利益。因为哪个党能够执政,在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是否得民心。2001年的英国大选工党之所以能够胜出,就因为他们的政策照顾到了普通阶层的利益。比如,增加公共开支,改革公共服务体系,为百姓提供最佳的公共服务,却又不增加税收。保守党却被描绘成只代表富人的利益,焉有不败之理!
——这就是大本钟的钟声每天都在讲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