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职场细节篇
工作无小事,细节成就卓越
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的就是,要想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在工作中,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反映的是一种忠于职业、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其中也糅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在工作中铸就自己的辉煌。
俗语说“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许多“大事”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组成的。日常工作中同样如此,看似烦琐、不足挂齿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你对工作中的这些小事轻视怠慢,敷衍了事,到最后就会因“一着不慎”而失掉整盘棋。所以,每个员工在处理细节时,都应当引起重视。
工作中无细节,要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无懈可击,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士兵每天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排查、擦拭枪械等小事;饭店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整理清扫房间、细心服务等小事;公司中你每天所做的事可能就是接听电话、整理文件、绘制图表之类的细节。但是,我们如果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小事,也许将来你就是军队中的将领、饭店的总经理、公司的老总。反之,你如果对此感到乏味、厌倦不已,始终提不起精神,或者因此敷衍应付差事,勉强应对工作,将一切都推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借口上,那么你现在的位置也会岌岌可危,在小事上都不能胜任,何谈在大事上大显身手呢。没有做好小事的态度和能力,做好大事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成不了气候。可以这样说,平时的每一件小事其实就是一个房子的地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想象中美丽的房子,只会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变为“实物”。在职场中,每一个细节的积累,就是今后事业稳步上升的基础。
美国已逝的总统罗斯福曾说过:“成功的平凡人并非天才,他资质平平,却能把平平的资质,发展成为超乎平寻常的事业。”
杜绝一心二用,一次只做一件事
古往今来,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注意把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做事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爱迪生认为,高效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专注。他说:“能够将你的身体和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感到厌倦的能力就是专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都要做许多事,而我只做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将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他就会成功。”
你大概玩过这样的游戏。在夏天最炎热的某一天,把放大镜拿出放在报纸上,中间隔一小段距离。很快你就会发现,如果放大镜在移动的话,你永远也无法点燃报纸。但是,如果放大镜不动,你把焦点对准报纸,很快你就能利用太阳的威力,把报纸点燃。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请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查尔斯·菲尔德博士说过,那些同时有着很多目标、精力分散的人会很快地耗尽他们的精力,随着精力的耗尽,随之而来的就是原先雄心壮志的消磨。我们的工作也是一样,如果你能够集中精力,一次做好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工作原来是一件十分简单和有趣的事情。
李洁在一家出版社从事校对工作,她曾为自己定下一条原则:除非有特殊紧急事件,否则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对工作中去。她将所有的精神集中在一件事上,即创造一个有创意与高效率的工作环境。换句话说,一坐到桌前,她就不再想别的事,哪怕手中的书稿校对到只剩最后一页,她也绝不去想下一部书稿的事。
没多久,李洁就发现,她的这条原则能让她专心致志地做事,而且很少感到校对是一件枯燥无味的工作。她发现一个小时的专心工作,抵得上一整天被干扰工作的成果。
当你集中精神,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时,你就会发现你将获益匪浅——你的工作压力会减轻,做事不再毛毛躁躁、风风火火。由于对工作的专注,还能激发你更热爱公司,更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从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不开小差,全力工作一整天
除非是火烧眉毛,很少有人让自己的精神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过度的紧张反而让人难以正常发挥,只有必要的紧张才会让人有机会完全发挥。
改变平时工作时的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专心于手头的任务,最好给自己下一个死命令,今天必须完成多少任务,这个工作量可能要超出平时,因为平时真正工作的时间可能比今天要少许多,至少,在任务完成的质量上要高于以往。
控制自己,不要加入大家的闲话会,也尽量不要去旁听,否则手中的活就慢下来了,甚至会因为注意力的分散而出差错,影响工作质量。也许别人都会在累了的时候,喝喝茶,看看报纸,不要觉得心痒痒的,想想这个时间你可以比别人多干很多活,当一天的工作时间结束的时候,你会比别人多收获一份内心的充实感。
不但在行动上不让自己闲下来,在思想上也不要出现走神,有时候,你可能会在累了的时候想想工作以外的事,尤其当你有心事的时候,今天尽量让自己的思绪集中,不要任意神游。其实这很简单,当你用工作把自己的脑子填满的时候,你不可能再有余暇去顾及那些所谓的心事,无论是高兴的事,还是烦恼,工作的时间都不要去想它。
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可能让你连续工作一两个小时不开小差,这不算什么难事,但是,难就难在,在一整天的时间里,你都要持续不断地专注。人难免会在不知不觉中走神,一旦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就马上对自己喊“停”,然后让自己把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正在忙的工作上来。也许这有些难,但是努力,加上不断地克制,坚持到最后,你就成功了。
试着把工作想象成休闲娱乐
越是放松面对我们所在乎的事物,我们就越能游刃有余地去把握;反之,越在乎,越紧张,情况只会越糟糕。
我们想比较快乐地过日子,可以让自己放松些。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成绩和物质利益,不如每天努力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享受每一次经验的过程,并从中学习成长。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看做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所以,不要把每天的工作任务当做一种压力,让自己的神经变得很紧张,把它看做一件不得不为的事情。其实,完全可以换个眼光,换种心情,把工作当做一种娱乐,培养自己对它的兴趣,轻松愉快地面对。
生活中很多乐趣要自己去发掘,去找寻,工作也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轻松面对,不但能顺利完成任务,而且能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兴趣也最能出成果,因为有兴趣,才会去认真钻研,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
把工作当成休闲娱乐其实不难,还有什么比放松心态更难的呢。只要凡事不必强求,放弃功利思想,抱着一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顺其自然的心态,就能在工作找到愉快的感觉。
有个美国记者到墨西哥的一个部落采访。这天是个集市日,当地土著人都拿着自己的物产到集市上交易。这位美国记者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卖柠檬,5美分一个。老太太的生意显然并不太好,一上午也没卖出去几个。这位记者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柠檬全部买下来,以便使她能“高高兴兴地早些回家”。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太太的时候,她的话却使记者大吃一惊:“都卖给你?那我下午卖什么?”
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对工作有兴趣。爱迪生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是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然而,在职场中,像卖柠檬老太太那样,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的人并不是太多,他们不是把工作当做乐趣,而是视工作为苦役。早上一醒来,头脑中想的第一件事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磨磨蹭蹭地挪到公司以后,无精打采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立刻就高兴起来,和朋友花天酒地之时总不忘诉说自己的工作有多乏味,有多无聊。其结果工作在他们眼中变成了一种非做不可的义务和负担。这种压力使他们觉得生活也因之变得黯淡无趣了。
一个懂得简单之道的人应当怀着一种很轻松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否则,把它当成一种幸福的事,这样工作就会变得简单有趣多了。很多人抱怨工作本身太枯燥,然而,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工作上,而是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如果你本身不能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话,那么即使让你做你喜欢的工作,一个月后你依然会觉得它乏味至极。因此,即使你的处境再不尽如人意,也不应该厌恶自己的工作,否则,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人感到乏味的工作,你应该想方设法使之充满乐趣。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会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找借口,把拖延的事及时完成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要想不荒废岁月,干出一番事业,就要克服拖拉这个习惯。
拖拉者的一个悲剧是,一方面梦想仙境中的玫瑰园出现,另一方面又忽略窗外盛开的玫瑰。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仅是幻想,现实的玫瑰就是“今天”。拖拉所浪费的正是这宝贵的“今天”,这样他的生活必然是:陷入焦虑,拖拖拉拉,自以为“临期突击是完成任务的妙法”,结果,时间压力给人带来一个又一个的焦虑,天天在着急上火中生活。
让缺点合理化是拖拉者的一个最大退路,是找借口为自己开脱。那些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比如你可能会说:“要是再有一些时间,我肯定能搞得再好点儿。”而事实是,许多事情是很早就部署下来的。
做事拖延的人无法接受承诺,只想找借口。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这时候你就应当认真反省一下了。找借口是拖延者的恶习。利如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
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
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
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惰性一旦浮现,即使是摆出与惰性开仗的架势也于事无补。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在先,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很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你会发现这其实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只不过因为你的拖延,让其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在你最紧张的时候来抢你宝贵的时间。
工作中只有两种行为:要么努力挑战困难,要么就不停地用借口来辩解。前者可以带来成功,而后者只能走向失败。总裁老托马斯·沃森在看到一些做事拖拉的年轻员工时惋惜地说:“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克服拖延的习惯,并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十几年前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是造成你工作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
有许多方法可以帮你克服拖延的恶习:
第一,每天从事一件明确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
第二,到处寻找,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对其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
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