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大全集(超值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唤醒体内沉睡的雄狮,一切皆有可能(1)

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林肯

你比自己想象的更优秀

有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你一定比你想象的还要好,但是许多人并不这样认为。”是的,人总是害怕超出自己想象的事情,认为那是不可能达到的,然而,事实是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愿意挖掘,就会发现自己能够超越原来的自己。

许多杰出人士在小小年纪时,就怀有大志,就想与众不同,无论遭遇任何磨难,仍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信念,有别人打不倒的自信心呢?你的坚持有多强,你的自信就有多强,你的路就有多长。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休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

每一个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聪明人。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禀性和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不断地超越心灵的绊马锁,你就不会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而湮没在他人的光辉里。

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俩从小就一起玩耍,约翰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他知道自己的优势,自然也颇为骄傲。汤姆的脑子没有约翰灵光,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10名。与约翰相比,他心里时常流露出一种自卑,然而,他的母亲却总是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不过只是一个‘追逐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呼啸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

约翰自认是个聪明人,但一生业绩平平,没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自觉很笨的汤姆却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一点一点地超越着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约翰愤愤不平,以至郁郁而终。

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汤姆,我应该比他更伟大才是,可为什么你却让他成了人间的卓越者呢?”上帝笑了笑说:“可怜的约翰啊,你至死都没弄明白:我把每个人送到世上,在他的生命‘褡裢’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只不过把你的聪明放到了前面的‘褡裢’里,你因为看到或是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以至误了自己的终生!而汤姆的聪明却放到了后面的‘褡裢’里,他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聪明,总是仰着头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前!”

汤姆因为自己没有过人的天赋,所以他选择了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一点点实现自我超越,最终他成就了自己的卓越,而聪明的约翰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并没有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赋,而是选择原地踏步,久而久之,汤姆超过了他,他只能在羡慕别人中郁郁寡欢。

把自己的能力看得过低,这在生活中并不罕见。有一个女孩,觉得自己万事不如人,觉得自己配不上幸福的爱情,并为此感到很自卑。有很多优秀的男子向她求婚,她都置之不理。本来她有良好的品格,受人尊重,应该拥有美满的婚姻,但结果却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人们对她的看法也因此改变了。

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商人害怕自己失败,不敢抓住机会去扩大经营规模;专业人员总担心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比同事逊色;成绩优秀的学生为大学里的考试惴惴不安;年轻女子迷人可爱,但与邻居的女孩相比较后,又对自己的社交能力颇感失望。这些人本来极为优秀,但在内心里却憎恶自己,他们内心焦虑不安,没有自己的主见,用别人的判断标准扼杀了自己的信心。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自卑感便是其中的一种。有些人常发现自身缺少某种能力,却认为他人都拥有这种能力,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我们当中很多人因此会感到自卑,与自己过不去,轻视自己,这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所在。

我们希望像他人那样去生活,买相同的衣服、相同的家具,像他人一样地说话、做事。我们将自我置于别人的人格之下,批判自己,无限夸大别人的能力,这种夸大又反衬出自己的渺小,这是伤害自我的致命武器。

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人格极不完善,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而别人却完美无瑕,显得沉着自信。这种感觉是极其荒谬的。我们应该明白,别人的内心世界也同样残留着过去失败所留下的伤疤,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把自己破裂的伤口看得那么严重。

像周围的人一样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要认识到,你有足够的能力去对付自己遇到的问题,你比自己想象的要更优秀、更成功、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力。

“人就是要不断超越自己。”这句话说得很好,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就是要勇于不断超越自己,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所说:“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峻峰的人。”现在很多人都是善于挑战自我的典范,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用坚强的意志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了当代人的榜样;许振超用勤奋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断超越自己,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刘翔用自己实力超越自己,赢得了更多的荣誉。

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要想使表演成功,就得不断超越自己,不管聪明,还是愚钝。走上了人生的舞台,就应全心全力的表演,忘掉曾有的成功,也放弃曾经历过的失败,更要忘记自己的聪明。因为在表演中“聪明”是没有帮助的,它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地投入于一次次对自我的超越和突破中。

自我设限,会让成功火种过早熄灭

年轻人很容易自我设限。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这会使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熄灭。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反复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已经罩在了它的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成功是每一个人朝思暮想的美梦。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做伟人”其实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弗氏之后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一个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和年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爱被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这是“人”的共性。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因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

正如美国的约翰·杜威所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所以,追求成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求上的本能。绝大多数人能坚韧不拔地走完人生历程,就是因为成功的渴望始终存在。把它称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任务也好,总有期盼和牵挂,总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则心有不甘,难以瞑目。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乐、力量……在人类社会里,这些东西总能获得最多的尊重和赞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下,贫富贵贱,有谁会站出来说,我不想成功,我不愿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方有谚语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西恩,我记得我曾对你说过你在现在这种年龄,务必做好的事情就是想好10年之后从事什么工作,你对将来必须具有想象力。”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环境,你要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将来想成为什么人?无论是否有人对你说过“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人存在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那这个人就应该是你自己。

你绝不能认定你的生命已经“过去了”。因为,如果你不抓住自己的梦想,那就没有人会这样做了。扼杀你梦想的还有另一个陷阱,这就是那种认为眼下还不能追求自己梦想的想法,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到适当的时候。你要相信,根本不存在开始一件新事情的最佳时刻。每当你推迟开始做一件事情时,你离它也就又远了一步。

不要自拆台脚,让潜意识自由发挥

法国著名心理疗法医师里·库埃曾经说:“如果你的愿望与想象之间发生冲突,那么后者将会占据主导。”

倘若你在地上放着的一块木板上行走,对你来说,实在是易如反掌。但是,假如这块木板搭在两堵高墙的墙头之间,离地面足有20英尺高,那么,你还能够无所畏惧地在上面走吗?你行走于其上的愿望,很容易会被你的想象力——唯恐从上面掉下去这一念头所抵消。于是,你在木板上行走的愿望、意志乃至事实上的行动,在片刻之间就会发生逆转,担心失败了从木板上掉下来的念头很快就占了上风。这样的大脑意识不啻为“自拆台脚”,最终导致结果走向愿望的对立面。其潜台词就是:你做出了“无力改变局面”这一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致使潜意识思维受到抑制,潜意识就听命于谁。因此,避免或禁止在祈祷时产生不必要的想象,是你的愿望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向潜意识说出自己的要求和渴望是必要的,但是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你全身放松,心态平和地进行,只有这样,潜意识才能自主地工作,并发挥力量。不要过分关注过程之中的细节和手段,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不论何时,只要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你就要记住这种成功后的快感。当你从一场大病中走出,那种难以愉悦的喜悦之情,理应伴随你左右。你要时刻用那些快乐的事情来充满你自己。

运用潜意识思维时,不要使用意志力,不要假定会存在任何对手。你需要做的,就是想象目标已经实现后,你的那种喜悦和高兴的状态。这时,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某些“悟性”与“智慧”总想站起来,试图挡住潜意识的前进之路。

此时,你需要尽力保持一份单纯而强烈的信念,它终将产生奇迹。要是潜意识做出有效的回应,一个相当可行的方案,就是运用一切科学的手段,“激活”头脑中的想象力。另外,你也可以诉诸于有效的“祈祷术”。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对你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下达给你的潜意识思维;最后,酝酿情感,对潜意识的能力寄予完全的信任,坚信你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在实施祈祷的时候,不要流露出“我希望自己有可能痊愈”,“但愿一切顺利”等这样的字眼。这种意识的努力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这样做,只能使潜意识思维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你的愿望泡汤。我们的言词要充满无限的权威,充满坚定的力量。我们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痊愈”,“我相信将一切顺利”。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参加考试的学生,当他们拿到考卷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原来熟记于心、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一时都想不起来了。只觉得头脑中一片空白,回想不起任何和考试内容相关的东西。这时,如果你越是想起某些东西,越是和自己较劲,你就越是想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暂时把它放弃,做那些你可以记住的东西。等到把全部试题都答完了,再回过头考虑刚才想不起来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在考试时间内难以想出它的答案,可是刚走出考场,心中的压力全都解除了,那些怎么想也想不出的问题,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跑了出来。以强迫性意识进行记忆,正是考场的大忌。